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幸福观变革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妮 刘静涵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96,共6页
马克思实践哲学是社会、经济领域与哲学理论嬗变两个方面的契合。社会、经济学领域在18世纪的重要进步集中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政治经济学的成熟和迅速发展,以及以《人口论》为代表的激进派的科学精神复... 马克思实践哲学是社会、经济领域与哲学理论嬗变两个方面的契合。社会、经济学领域在18世纪的重要进步集中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政治经济学的成熟和迅速发展,以及以《人口论》为代表的激进派的科学精神复苏;而马克思幸福观形成的哲学背景主要是西方哲学发展的理论嬗变特别是黑格尔理论的影响。二者使得马克思的幸福观以扬弃异化劳动为基础,以人类的自由和全面解放为旨向,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其实践主体是社会人,其幸福观呈现出实践性、整体性等特点,并对现代西方形而上学的日常语言和形而上学的生活世界转向有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幸福观 实践性 18世纪社会发展 社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之历史是人的“社会发展史”——一种对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真义的读解 被引量:1
2
作者 曲波 常江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1-163,共3页
马克思是从"人类史"与"自然史"的统一关系来把握"历史"的。"社会"在其根本上是人的历史性的存在方式,离开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社会"本身并不存在,更无所谓"社会发展史"... 马克思是从"人类史"与"自然史"的统一关系来把握"历史"的。"社会"在其根本上是人的历史性的存在方式,离开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社会"本身并不存在,更无所谓"社会发展史"。人的社会历史是由人自己创造的,社会规律体现人的自主活动规律,随着人"社会关系"的变化,作为共同体的社会性质也将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历史观 社会 分工 社会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之路--从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观谈起 被引量:16
3
作者 马妮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45,共4页
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念提倡一种文化的自知之明,即一种知此、知彼、知彼此的文化反思过程,这也是在对自己和他人的文化了解的基础上完成文化认同、承认文化差异、寻求文化对话路径的过程。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观昭示我们,当代的中国文化创... 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念提倡一种文化的自知之明,即一种知此、知彼、知彼此的文化反思过程,这也是在对自己和他人的文化了解的基础上完成文化认同、承认文化差异、寻求文化对话路径的过程。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观昭示我们,当代的中国文化创新是在对传统文化真正认识的基础上对当代文化环境和发展方向的探索。要实现文化创新,就必须葆有文化反思的思维意识,在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交流与融汇中寻求文化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自觉 文化创新 费孝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范式的演进与人类“有限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陆杰荣 牛小侠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30,共5页
前黑格尔哲学通过诉诸不同形式的"无限性"来设定"有限性",忽视了人之存在的"时间性"和"历史性"。现代哲学通过发现"时间性"和"历史性"回归"有限性",但仍然没有... 前黑格尔哲学通过诉诸不同形式的"无限性"来设定"有限性",忽视了人之存在的"时间性"和"历史性"。现代哲学通过发现"时间性"和"历史性"回归"有限性",但仍然没有达到现实社会历史层面。只有马克思哲学揭示了"有限性"和"无限性"的互为规定,从而真正走进了人的现实存在及其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 时间性 有限性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指数研究到社会指数运动——20世纪社会指数运动之社会学审视(Ⅰ)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妮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5-223,共9页
社会指数运动形成于1810年开始的社会指数研究。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关注,开启了经济学主导的社会指数研究,到1960年代逐渐发展为社会指数运动,开始关注大规模的国家层面的生活质量调查,虽沿袭1810年以来指数研究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指向性,... 社会指数运动形成于1810年开始的社会指数研究。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关注,开启了经济学主导的社会指数研究,到1960年代逐渐发展为社会指数运动,开始关注大规模的国家层面的生活质量调查,虽沿袭1810年以来指数研究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指向性,但经济学的主导地位逐渐隐退,并在研究主题、方法上实现了社会学转向,对当代社会学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研究产生深远影响。对于这一运动历程的分析,有助于我们透视当代社会学的主题、方法、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10年代 社会指数研究 1960年代社会指数运动 社会学转向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证主义社会学与社会指数运动——20世纪社会指数运动之社会学审视(Ⅲ)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妮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9-204,共6页
社会指数运动由1810年代开启的社会指数研究发展而来,重在通过指数研究调查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以期研判社会发展走向,并针对调查结果得出旨在政策参与的建设性意见。指数运动深刻影响现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主题,从生活质量到幸福感研... 社会指数运动由1810年代开启的社会指数研究发展而来,重在通过指数研究调查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以期研判社会发展走向,并针对调查结果得出旨在政策参与的建设性意见。指数运动深刻影响现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主题,从生活质量到幸福感研究的转变是社会学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其研究得出的全面社会报道起到前所未有的社会启蒙功能。研究数据的盲目客观和依赖性是其局限。社会指数运动为当代社会学提供了研究方法和理念的支持,并日渐具有大数据研究的特征。社会指数运动的回顾与分析有助于正视当代社会学实证研究的鹄的,反思社会政策参与功能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指数运动 社会启蒙 社会报告 政策参与 实证主义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哲学视域下的实践智慧思想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牛小侠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0,共5页
在不同类型实践哲学视域中考察实践智慧的演进史,可以看到实践智慧的内涵发生了转变,即从伦理和政治行为转向了以生产性为主的一般劳动行为,这昭示了实践智慧的内涵在不断扩大。在中西实践哲学的研究中,实践智慧的内涵呈现出了异质性,... 在不同类型实践哲学视域中考察实践智慧的演进史,可以看到实践智慧的内涵发生了转变,即从伦理和政治行为转向了以生产性为主的一般劳动行为,这昭示了实践智慧的内涵在不断扩大。在中西实践哲学的研究中,实践智慧的内涵呈现出了异质性,中国哲学充分发展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内涵,往往把实践智慧等同于实践哲学;西方哲学则基本上是亚里士多德式的伦理和政治的实践智慧。真正的实践智慧应该是马克思实践哲学视域中"形而上"与"形而下"双向性的实践智慧,因为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与实践智慧内在关联一体的哲学。当代中国急需建构一个在"形而下"基础上生成的"形而上"这一类型的实践智慧,以缓解受"存在主义焦虑"思潮影响的当代中国人的浮躁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实践智慧 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指数研究中文化差异与幸福感研究关系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妮 于波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71-75,89,共6页
关于文化差异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幸福感判断,学界存在两种相反观点:一是认为文化差异会造成情感、心理等因素上的差异,从而影响自我阐释和幸福感的判断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背景差异不会导致调查结果差异。通过社会学调查实例结论,对... 关于文化差异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幸福感判断,学界存在两种相反观点:一是认为文化差异会造成情感、心理等因素上的差异,从而影响自我阐释和幸福感的判断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背景差异不会导致调查结果差异。通过社会学调查实例结论,对两种观点进行分析:前者更倾向于具体指标的分析,对具体政策制定和实施效果的参与更为有效;而后者则将各指数因素归纳作整体把握,有助于不同文化间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学的幸福感研究若要完成有效的政策制定参与,应重视社会指数研究的旨向与目的,将前者纳入后者调查范围,重视数据的二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感 文化差异 比较研究 社会指数研究 生活整体 生活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社会指数运动的复兴及当代发展——20世纪社会指数运动的社会学审视(之二)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妮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7-63,共7页
社会指数运动对当代社会学在研究主旨和方法上都具有深远影响。社会指数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政治及理论自身的局限出现衰落,但研究并未完全终止。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福利社会带来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发展的不同步,人们开始... 社会指数运动对当代社会学在研究主旨和方法上都具有深远影响。社会指数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政治及理论自身的局限出现衰落,但研究并未完全终止。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福利社会带来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发展的不同步,人们开始思考生活质量的真实意义。出于社会发展需要,政府开始参与将指数研究逐渐规模化、长期化,开启了国家层面的生活质量调查,社会全面报告日益成熟,实现了研究主题上的生活质量问题转向,对当前的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社会指数运动复兴 高福利社会 社会学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休闲中的人际交往及其伦理构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郝玉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06,共5页
休闲在人际关系中展开,通过人际互动体现出人的"类"本质,实现"群体"的共在。理想性的休闲应是人际性的回归,使人际关系全面展开,是人际交往的生动空间,是人际和谐的构建模式。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休闲交往出现了特权... 休闲在人际关系中展开,通过人际互动体现出人的"类"本质,实现"群体"的共在。理想性的休闲应是人际性的回归,使人际关系全面展开,是人际交往的生动空间,是人际和谐的构建模式。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休闲交往出现了特权化、功利化、唯我化、虚无化的异化状态。要形成休闲交往的良性秩序,就应建立平等和谐的休闲交往关系,完善休闲交往主体的角色责任体系,推行文明的休闲交往礼仪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 人际交往 交往关系异化 良性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闲: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玉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41,76,共6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休闲已然成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建制。它应是追求生活质量的价值选择,是塑造人之本性的文化样态,是引领文明社会的时代风尚,是规范有序的公共生活空间。休闲社会存在着生产对社会休闲生活的瓦...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休闲已然成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建制。它应是追求生活质量的价值选择,是塑造人之本性的文化样态,是引领文明社会的时代风尚,是规范有序的公共生活空间。休闲社会存在着生产对社会休闲生活的瓦解,休闲文化时尚的商品化与流俗化,公共休闲生活的失范与无序等诸多风险。所以,实现休闲社会的伦理治理,要树立健康的休闲理念,打造高雅的休闲文化;开发绿色的休闲资源,建设公平的休闲空间;完善休闲教育体系,建构公共休闲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 社会建制 休闲社会 伦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代的女真人与儒家思想文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105,共5页
金建国伊始,即确定儒学为国家意识形态,儒学是统治者"致治"的指导思想,金代的女真教育与科举皆以儒学为主要内容,女真人伦理观念表现出明显的儒学化倾向。但女真人对儒学的学术研究还停留于较浅的层面,他们对儒家思想本身的思... 金建国伊始,即确定儒学为国家意识形态,儒学是统治者"致治"的指导思想,金代的女真教育与科举皆以儒学为主要内容,女真人伦理观念表现出明显的儒学化倾向。但女真人对儒学的学术研究还停留于较浅的层面,他们对儒家思想本身的思考,主要集中于伦理道德修养和政治道德层面,对于形上层面和本体层面、心性层面的内容甚少涉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女真人 儒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建构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之伦理意涵及当代价值
13
作者 祖国华 祖语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0-105,共6页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针对这一问题,如何更好、更全面地认识与理解建构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便成为当务之急。与以往社会治理模式不...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针对这一问题,如何更好、更全面地认识与理解建构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便成为当务之急。与以往社会治理模式不同,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内蕴人类社会共同的伦理价值精神:它力图建构一个实质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伦理秩序;它内在一种人类追求和谐、自由、幸福的社会伦理精神;它增强了人类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所以,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是一种追求人类共同社会伦理精神的“善治”,这是对人类社会治理问题给出的一个新的解决方案,不仅有助于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完善,而且有助于人类社会友好往来与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 伦理意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