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工程专业工程图学的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玉伟 任百祥 +1 位作者 杨春维 汤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9期2825-2826,共2页
介绍了环境工程专业工程图学的教学现状,分析了当前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国外先进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比较,探索出以实践技能为核心、突出专业特色的工程图学教学改革思路,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对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 介绍了环境工程专业工程图学的教学现状,分析了当前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国外先进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比较,探索出以实践技能为核心、突出专业特色的工程图学教学改革思路,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对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具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图学 环境工程专业 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松茸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海军 贾兴焕 +2 位作者 盛连喜 李维国 傅伟杰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5-89,共5页
根据松茸半人工栽培菌剂生产的需要,模拟自然生态状况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温度、葡萄糖、腐殖酸、吲哚乙酸及松叶浸提液对松茸菌丝生长速率及生长势的影响,初步确定了纯培养条件下松茸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
关键词 菌丝 生长量 生长速率 生长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凤 任百祥 +1 位作者 滕洪辉 石淑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2期3752-3754,共3页
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探索、考核机制改革4个方面,对本课程教学过程进行改革探索,旨在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建立环境科学的知识框架,培养和强化环保意识,为高校该课程的教与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学概论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环境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滕洪辉 周晓光 任百祥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19,共3页
利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和离子色谱法,比较测定了饮用水、景观水及地表水水体中氟化物的含量,发现对污染程度不同的水体两种方法表现出不同的优势,可以指导分析人员根据水体污染程度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 氟化物 离子选择电极 离子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属院校环境专业本科生就业调研与问题对策刍议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春维 滕洪辉 任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0-243,共4页
为调研省属院校环境专业本科生就业情况,以吉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2名历届毕业生作为样本进行了匿名调研。分析结果发现,环境专业就业前景较好,但也暴露出毕业生专业内就业率仍有待提高;毕业生就业心态差异大;毕业生发展潜力... 为调研省属院校环境专业本科生就业情况,以吉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2名历届毕业生作为样本进行了匿名调研。分析结果发现,环境专业就业前景较好,但也暴露出毕业生专业内就业率仍有待提高;毕业生就业心态差异大;毕业生发展潜力与前景差异大等问题。提出强化在校生专业认知教育、突出学校专业发展特色和构建全新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强化毕业生职业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层次与职业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和工程 本科生就业 省属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农村水污染现状与治理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成思 杨春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289-291,共3页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与处理率低,成为制约农村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在总结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以吉林省农村为例,研究了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科学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体系和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与处理率低,成为制约农村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在总结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以吉林省农村为例,研究了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科学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体系和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并提出了经济及政策支持等综合治理对策,旨在为吉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生活污水 处理技术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作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朴明月 滕洪辉 +3 位作者 石淑云 赵玲子 高秀红 孙玉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389-390,共2页
本着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构建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设了环评相关拓展课程、引入项目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重视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课外查询、分组讨论和现场实践上,使... 本着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构建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设了环评相关拓展课程、引入项目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重视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课外查询、分组讨论和现场实践上,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更有利于普通高校培养工程应用型的优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展课程 课程改革 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教学软件在水处理工程试验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8
作者 孙玉伟 祁昕 +2 位作者 杨春维 汤茜 段小月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5期370-371,共2页
针对传统的水处理工程实验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存在教学与实验脱节、实验项目安排不合理、实验装置和设备陈旧等问题,结合目前手机软件的广泛应用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水处理工程试验的设计理念和参数以及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等因素载入&qu... 针对传统的水处理工程实验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存在教学与实验脱节、实验项目安排不合理、实验装置和设备陈旧等问题,结合目前手机软件的广泛应用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水处理工程试验的设计理念和参数以及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等因素载入"绿色大陆"环境教育软件中,提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以手机软件辅助实验教学,解决教学条件、教学经费对实验内容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束缚,同时通过在软件中解决设定的实际环境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大地促进和辅助学生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工程试验 手机教学软件 绿色大陆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膜的Trade-off效应及其突破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誉名 贾子钰 杨春维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6-1468,共3页
综述通过文献调研,对膜材料在水通量与污染物截留效率之间存在的此消彼长的Trade-off效应进行分析,并对近几年国内外突破分离膜Trade-off效应的方法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膜表面接枝两性离子技术、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技术、结构改性技术... 综述通过文献调研,对膜材料在水通量与污染物截留效率之间存在的此消彼长的Trade-off效应进行分析,并对近几年国内外突破分离膜Trade-off效应的方法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膜表面接枝两性离子技术、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技术、结构改性技术、物理共混技术、表面涂覆技术等可以突破该技术瓶颈。而物理共混技术表现出非常优异的效果,且该技术方法相对简便,无需更新设备,易于实施,制备出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产水能力。综述为高效分离膜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为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有益的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e-off规律 膜材料 表面接枝法 表面涂覆法 掺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法合成不同维度氧化锌纳米材料及其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31
10
作者 滕洪辉 徐淑坤 王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34-1040,共7页
利用表面活性剂JFC、正辛醇、环己烷和水溶液组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通过调控水相/油相体积比(R),分别合成出φ30~80nm球形,φ80nm×350nm棒状,厚度50nm片状结构氧化锌纳米材料.XRD、SEM和HRTEM分析表明,合成的氧化锌纳米材料虽然... 利用表面活性剂JFC、正辛醇、环己烷和水溶液组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通过调控水相/油相体积比(R),分别合成出φ30~80nm球形,φ80nm×350nm棒状,厚度50nm片状结构氧化锌纳米材料.XRD、SEM和HRTEM分析表明,合成的氧化锌纳米材料虽然维度不同,但晶体结构相近,初步分析其合成机理为:微乳液水核形状控制了合成材料维度,水核之间反应物动态交换的特点和氧化锌在水溶液中各向异性生长的特性共同决定了纳米材料晶体结构;微乳液电导率变化趋势与水核形状密切相关,可依据其合成不同形态氧化锌纳米材料;以甲基橙水溶液为模拟污染物评价不同维度纳米氧化锌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一维棒状纳米氧化锌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控制合成 纳米氧化锌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杨春维 王栋 +2 位作者 王坤 王丹 高尚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7-560,共4页
以柱状颗粒活性炭为催化剂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Fe2+,制备了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亚甲基蓝溶液脱色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催化剂时最佳FeSO4浓度为16.7 mmol/L;在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剂加入量为4 g、亚甲基蓝溶液初... 以柱状颗粒活性炭为催化剂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Fe2+,制备了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亚甲基蓝溶液脱色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催化剂时最佳FeSO4浓度为16.7 mmol/L;在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剂加入量为4 g、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为0.028 mmol/L、亚甲基蓝溶液体积为250 mL、体系pH为3、H2O2溶液浓度为46.6 mmol/L、反应温度为20℃、搅拌转速为75 r/min、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亚甲基蓝溶液脱色率可达96.0%;反应过程中Fe2+浓度稳定维持在1.5 mmol/L左右;重复使用4次的催化剂仍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亚甲基蓝溶液脱色率仍可达到9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顿试剂 非均相催化剂 活性炭 亚甲基蓝 脱色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E-47对斑马鱼胚胎氧化应激与DNA损伤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雪松 任新 +2 位作者 杨春维 尤宏 任百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80-2286,共7页
以斑马鱼胚胎为受试对象,研究了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对胚胎的氧化应激及DNA损伤。通过对不同浓度BDE-47(1、5、10、50μg·L^(-1))暴露5 d后胚胎/幼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H)... 以斑马鱼胚胎为受试对象,研究了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对胚胎的氧化应激及DNA损伤。通过对不同浓度BDE-47(1、5、10、50μg·L^(-1))暴露5 d后胚胎/幼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H)的活性及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含量变化的分析以及Sod1、Ucp-2、Gstp2及Nqo1基因相对量表达的测定,考查BDE-47对斑马鱼胚胎/幼鱼的氧化应激效应;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对尾矩值的分析,探讨BDE-47对斑马鱼胚胎/幼鱼的DNA损伤。结果显示,BDE-47能够显著诱导ROS与MDA的产生,并呈现浓度效应依赖关系;50μg·L^(-1)BDE-47能够显著增加SOD与CAT的活性,降低GSH的浓度。BDE-47暴露后50μg·L^(-1)暴露组基因Ucp-2的表达显著上调4.12倍(p<0.01),Gstp2与Nqo1表达分别显著下调至对照组的0.62倍与0.55倍(p<0.01),而基因Sod1相对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同时,5、10、50μg·L^(-1)暴露组胚胎/幼鱼尾矩值显著增加并伴随着ROS的浓度升高。结果表明,BDE-47能够诱导斑马鱼胚胎/幼鱼产生氧化应激,ROS是诱发胚胎发生DNA损伤的导火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E-47 斑马鱼胚胎 氧化应激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镍和泡沫铜阴极电类Fenton氧化降解对硝基酚的比较 被引量:9
13
作者 汤茜 孙娟 +2 位作者 任小蕾 杨春维 王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53-2659,共7页
选用两种常见的泡沫金属材料——泡沫镍(NF)和泡沫铜(CF)作为电类Fenton氧化体系的阴极,分别从电极的形貌、结构、电类Fenton氧化降解对硝基酚(p-NP)和稳定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NF和CF均为三维多孔网络结构,CF电极表面... 选用两种常见的泡沫金属材料——泡沫镍(NF)和泡沫铜(CF)作为电类Fenton氧化体系的阴极,分别从电极的形貌、结构、电类Fenton氧化降解对硝基酚(p-NP)和稳定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NF和CF均为三维多孔网络结构,CF电极表面有少量铜氧化物颗粒沉积;NF和CF阴极均能催化O_2原位两电子还原产H_2O_2,当阴极电位为-0.9V,180min时H2O_2的累积质量浓度达最大值,分别为64.2mg/L和56.5mg/L,电流效率分别为14.1%和14.3%;NF和CF阴极可拓宽电类Fenton氧化法的pH适用范围,在不调节电解液初始pH条件下p-NP均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当阴极电位为-0.9V,180min时p-NP去除率分别为72.9%和80.7%,反应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CF电极体系p-NP的降解速率高于其在NF电极体系中的降解速率;NF电极相对CF电极的稳定性较好,重复使用8次后,p-NP去除率和电极形貌均没有明显变化,但仍有少量的镍离子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金属 电类Fenton 降解 动力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的改性及对刚果红的吸附 被引量:14
14
作者 段小月 曹红丽 +1 位作者 刘伟 赵树冬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4-298,共5页
分别采用沸水浸泡、酸浸、碱浸和加热的方法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处理,利用FTIR仪和XRD仪对改性粉煤灰的成分和官能团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改性粉煤灰对模拟刚果红废水进行脱色。实验结果表明:碱改性粉煤灰中含有大量官能团,以及NaPl型沸石类物... 分别采用沸水浸泡、酸浸、碱浸和加热的方法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处理,利用FTIR仪和XRD仪对改性粉煤灰的成分和官能团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改性粉煤灰对模拟刚果红废水进行脱色。实验结果表明:碱改性粉煤灰中含有大量官能团,以及NaPl型沸石类物质,能够明显提高粉煤灰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与活性炭相比,碱改性粉煤灰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在初始刚果红质量浓度为20 mg/L、碱改性粉煤灰加入量为50 g/L的条件下,废水的脱色率可达87.52%;碱改性粉煤灰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较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式和Freundlich等温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改性 刚果红 吸附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辅助Fe^(2+)活化过硫酸盐法降解水中苯胺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春维 桂雯雯 +3 位作者 张书豪 田馨 戴亚衡 段小月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1-175,共5页
采用内循环塔式反应器,对电解、电Fenton及电辅助Fe^(2+)活化过硫酸盐法(E-Fe-PDS)降解水中苯胺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以石墨棒作为阳极,机械加工废料铁刨花作为阴极,阴极底部空气曝气,考察了电压、pH、Na_2S_2O_8浓度、FeSO_4浓度等反... 采用内循环塔式反应器,对电解、电Fenton及电辅助Fe^(2+)活化过硫酸盐法(E-Fe-PDS)降解水中苯胺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以石墨棒作为阳极,机械加工废料铁刨花作为阴极,阴极底部空气曝气,考察了电压、pH、Na_2S_2O_8浓度、FeSO_4浓度等反应参数对苯胺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E-Fe-PDS法降级苯胺效果最佳,反应30 min,苯胺去除率可达95.7%,苯胺的降解过程遵循准一级动力学规律。且通过中间产物分析发现,E-Fe-PDS法相对于电解和电Fenton法中间产物种类更少,矿化更为迅速,但同时会产生4,4'-二氨基联苯等聚合物质,因此该技术实际推广时应对底物及其中间产物进行详细评估并寻找合适条件以降低二次污染物产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根自由基 Fe2+活化过硫酸盐法 内循环塔式反应器 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吸附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段小月 常立民 刘伟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2,共5页
阐述了电吸附技术的原理及特点,介绍了双电层模型的发展,综述了活性炭电极、活性碳纤维电极、碳气凝胶电极、碳纳米管电极及复合电极的制备工艺以及电吸附技术在咸水淡化和去除水中污染物方面的最新应用,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电吸附 模型 电极 咸水淡化 污染物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吸附法去除水中刚果红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段小月 刘伟 +2 位作者 于艳艳 卢晓琳 常立民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59,96,共5页
以一种典型的联苯胺类直接偶氮染料刚果红为模型物,利用自制活性炭电极,研究各种因素(扫描电压、溶液初始浓度、电解质浓度、pH、电极活性炭用量等)对电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1.0V的扫描电压下,刚果红没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以一种典型的联苯胺类直接偶氮染料刚果红为模型物,利用自制活性炭电极,研究各种因素(扫描电压、溶液初始浓度、电解质浓度、pH、电极活性炭用量等)对电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1.0V的扫描电压下,刚果红没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电吸附是一稳定而又可逆的过程;扫描电压负极化使刚果红的吸附率降低,而正极化能明显提高吸附率,在0.9V扫描电压下的吸附率比开路(扫描电压为零)时提高了18.6百分点;刚果红溶液的初始浓度越高,吸附平衡时的吸附容量越高,但吸附率反而降低,刚果红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40mg/L时的吸附容量是10mg/L时的4.87倍,而吸附率降低了21.4%;随着电解质Na2SO4的加入,加快了刚果红在溶液中的运动速率,但刚果红的最终去除率有所降低,并且在一定范围内Na2SO4加入的越多,刚果红的最终吸附效果越差;pH为7(未调节)时,活性炭电极对刚果红的吸附率最高,pH为2、11时,吸附率均有所降低;随着电极活性炭用量的增加,刚果红的吸附容量逐渐降低,吸附率则逐渐提高,达到吸附平衡所需时间相应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电吸附 刚果红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材料吸附去除水体中镉离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滕洪辉 彭雪 +1 位作者 高彬 高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6,共6页
活性炭、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是最主要的三种碳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环境稳定性、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易修饰性,被作为吸附材料广泛用于去除水中污染物研究,本文重点介绍了三种碳材料改性方法及其吸附水中镉离子研究现状。改性方法主要有两种,... 活性炭、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是最主要的三种碳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环境稳定性、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易修饰性,被作为吸附材料广泛用于去除水中污染物研究,本文重点介绍了三种碳材料改性方法及其吸附水中镉离子研究现状。改性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强酸氧化处理引入含氧官能团,增大比表面积;二是嫁接一些能与镉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的化学官能团。三种材料经过改性后对镉的吸附能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吸附量大小顺序为石墨烯>碳纳米管>活性炭,对镉吸附都是自发吸热反应,遵循拟二级动力学规律。机理分析表明,表面含氧官能团是最主要活性吸附位,通常与镉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吸附。与活性炭、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相比,石墨烯复合材料吸附能力强,镉最大吸附量可达到250 mg/g左右,而且制备成本低于碳纳米管,易于再生,是一类非常有实用化发展前景的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离子 活性炭 碳纳米管 石墨烯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方式对Ni-nanoAl2 O3复合镀层组织结构和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石淑云 马文英 +2 位作者 常立民 陈丹 王丽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99-1501,共3页
利用直流、单脉冲和双脉冲电沉积制取Ni-nanoAl2O3复合镀层。研究电镀方式对复合镀层组织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测试方法分析Ni-nanoAl2O3复合镀层的截面形貌和组织结构。测量试样在质量... 利用直流、单脉冲和双脉冲电沉积制取Ni-nanoAl2O3复合镀层。研究电镀方式对复合镀层组织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测试方法分析Ni-nanoAl2O3复合镀层的截面形貌和组织结构。测量试样在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方法对镀层基质金属晶粒尺寸有较大影响,表现在双脉冲电沉积获得的复合镀层基质金属的晶粒最小为24 nm左右,直流复合镀层基质金属的晶粒最大为38 nm;3种方法获得的粒子含量相近的复合镀层双脉冲镀层耐蚀性能最好即Icorr=2.8×10-7A,Ecorr=-0.225 V,直流镀层最差即Icorr=3.16×10-6A,Ecorr=-0.328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脉冲 Ni-nanoAl2O3 复合镀层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电极对溶液中NaCl的电吸附行为 被引量:10
20
作者 段小月 常立民 +1 位作者 刘伟 曹宇航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用活性炭、酚醛树脂和乌洛托品制备了活性炭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电极的表面性质,发现电极表面的黏结剂可完全碳化,且活性炭上带有大量含氧官能团;利用电化学工作站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电极进... 用活性炭、酚醛树脂和乌洛托品制备了活性炭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电极的表面性质,发现电极表面的黏结剂可完全碳化,且活性炭上带有大量含氧官能团;利用电化学工作站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电极进行了测试,表明电吸附是一稳定而又可逆的过程,电极电流的最大值由碳化前的0.019 8A升至碳化后的0.042 7A,双电层电容提高到碳化前的2.16倍;对NaCl的电吸附实验表明碳化后电极的电吸附率是碳化前的1.59倍,活性炭的吸附容量也由1.14mg/g提高到3.29mg/g,且活性炭电极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电极 电吸附 氯化钠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