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东北黑土区玉米带保护性耕作固碳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滕泽宇
李明嵘
马丽娜
王柏
陈智文
-
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新型肥料工程研究中心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11-13,24,共4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8080105)。
-
文摘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区,黑土地保护和利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目前在东北黑土区实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缓解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策略,但不同研究中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固碳、释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进一步阐明黑土固碳与释碳的影响机制。围绕东北黑土区玉米带的特殊环境条件以及保护性耕作方式,系统地梳理了黑土固碳与释碳理论的演变及最新试验证据,明确黑土区环境特征、施肥及耕作方式对黑土碳固存与释放的影响机制、途径及效果。提出未来黑土固碳与释碳研究的重点方向和内容,建议后续进行长期性、针对性与定量性的研究,以推动黑土固碳与释碳研究的深入开展。
-
关键词
黑土
保护性耕作
土壤有机碳
固碳
释碳
-
Keywords
Black soil
Conservation tillage
Soil organic carbon
Carbon sequestration
Carbon release
-
分类号
S154.1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环渤海地区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动态预测
被引量:7
- 2
-
-
作者
王宇蝶
滕泽宇
陈智文
张清
-
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新型肥料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8,共11页
-
基金
吉林师范大学生态农业与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团队(0960024)。
-
文摘
基于环渤海地区2017—2021年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污染物浓度与社会经济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克里金插值法对环渤海地区AQI与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AQI与污染物浓度、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关系,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2022年6月—2023年12月空气质量及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AQI及污染物浓度大致呈逐年降低的趋势。AQI的逐月变化呈“W”形,O_(3)浓度的年内变化呈倒“V”形,其余污染物则呈现与O_(3)相反的变化趋势。AQI大致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分布特点,而污染物浓度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环渤海地区5个代表性城市的AQI类别以良好为主,冬季首要污染物主要为PM_(2.5)、PM10,夏季首要污染物以O_(3)为主。人口数量是影响AQI的主要因素,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对AQI具有一定影响。预测结果显示,未来环渤海地区AQI、主要污染物浓度(O_(3)除外)均呈现出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
-
关键词
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物
时空变化
时间序列预测
环渤海地区
-
Keywords
air quality
air pollutants
variation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time series prediction
the Bohai Rim region
-
分类号
X8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