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明互鉴视角下鸦片战争前中美茶叶贸易及其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窦红双 范立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4,共7页
中美关系最初是由茶叶贸易发展起来的。从1784年“中国皇后号”自纽约首航抵达广州,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是中美两国初步建立直接贸易的时期。这一时期,华茶在输美货物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中美茶叶贸易发展的过程也是中美两国文... 中美关系最初是由茶叶贸易发展起来的。从1784年“中国皇后号”自纽约首航抵达广州,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是中美两国初步建立直接贸易的时期。这一时期,华茶在输美货物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中美茶叶贸易发展的过程也是中美两国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在中美文明互鉴、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华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以高势能文化的姿态对美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今时代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互鉴 中美茶叶贸易 文化影响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历史考察
2
作者 谭玉秀 范立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9-109,共11页
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以上海与北平为中心、遍及全国的高校分布带。大学毕业生学科比例文多实少,其性别结构男多女少。受就业地域、所学专业、性别、高校类型等限制,文科大学生就业难而实科大学生就业易,职业流... 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以上海与北平为中心、遍及全国的高校分布带。大学毕业生学科比例文多实少,其性别结构男多女少。受就业地域、所学专业、性别、高校类型等限制,文科大学生就业难而实科大学生就业易,职业流向呈现多样性,大多为所用非所学。大学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东南沿海与华北地区,零星分布于边疆地区,其薪酬待遇差距悬殊。国民政府、高校、社会与个人等,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成效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前 南京国民政府 大学生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族家谱世系的内容、特点及史料价值
3
作者 孙明 张晶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67,共5页
世系是家谱构成的核心要素,满族家谱作为中华谱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系内容及特点不仅呈现了我国传统家谱编撰的习惯,且充分体现了清代满汉文化融合的历史趋势。满族家谱世系反映了清代满族姓氏、婚姻观念及任官当差等方面变化,对研... 世系是家谱构成的核心要素,满族家谱作为中华谱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系内容及特点不仅呈现了我国传统家谱编撰的习惯,且充分体现了清代满汉文化融合的历史趋势。满族家谱世系反映了清代满族姓氏、婚姻观念及任官当差等方面变化,对研究清代满汉关系、职官制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满族家谱 史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闯关东”精神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范立君 贾宝库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28,165,共6页
"闯关东"精神孕育于长达三百年之久的"闯关东"运动中,是中国东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自强不息的抗争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携手并进的民族... "闯关东"精神孕育于长达三百年之久的"闯关东"运动中,是中国东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自强不息的抗争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携手并进的民族精神构成了"闯关东"精神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闯关东”精神 文化内涵 历史价值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关内移民与东北地区饮食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10
5
作者 范立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4-161,共8页
近代以来,关内移民大批进入东北地区,促使东北饮食文化发生了变迁。在改变东北传统饮食结构,改进烹调技法,转变饮食行为和观念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移民的到来,促进了东北饮食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既不完全等同于东北,又不与中... 近代以来,关内移民大批进入东北地区,促使东北饮食文化发生了变迁。在改变东北传统饮食结构,改进烹调技法,转变饮食行为和观念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移民的到来,促进了东北饮食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既不完全等同于东北,又不与中原地区一致的特色饮食文化,呈现出适应性、能动性、包容性等地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关内移民 东北地区 饮食文化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明清时期的畜牧业技术及其在吉林的借鉴 被引量:1
6
作者 谭黎明 徐秀文 +1 位作者 夏宇旭 赵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1期15557-15558,15560,共3页
宋元明清时期是国家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逐步走向中华民族的统一时期。其边疆与中原通过贸易的方式相互融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乃至科学技术的进步,畜牧技术、兽医技术和渔业技术都有很大提高。羊、马... 宋元明清时期是国家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逐步走向中华民族的统一时期。其边疆与中原通过贸易的方式相互融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乃至科学技术的进步,畜牧技术、兽医技术和渔业技术都有很大提高。羊、马、牛、猪、鸡、鸭、鹅都有许多优良品种涌现,并有许多史书记载了家畜禽的饲养管理方式、渔业捕捞与贩运的方式与规模。这些珍贵的农业资源遗产,对于今天畜牧业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明、清 畜牧技术 兽医技术 渔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东北地区粮食流通市场的形成及历史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春英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02-108,共7页
近代东北地区粮食流通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是该地区粮食生产的商品化、开埠通商及交通变革的必然结果,从地方集市、集散市场到出口商埠,构成了东北地区比较完整的粮食流通网络,它的形成打破了区域封闭落后的状态,把东北地区的农村经济与世... 近代东北地区粮食流通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是该地区粮食生产的商品化、开埠通商及交通变革的必然结果,从地方集市、集散市场到出口商埠,构成了东北地区比较完整的粮食流通网络,它的形成打破了区域封闭落后的状态,把东北地区的农村经济与世界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推动了东北农业的发展,也为当今东北农业及粮食流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商品化 开埠通商 交通近代化 产地市场 集散市场 出口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帝逊位诏书》的思想渊源及其历史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丹丹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1-226,共6页
《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以“和平统一”的方式结束了君主专制体制。但《清帝逊位诏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清朝《大义觉迷录》所凸显的“华夷一家”理念发展进程中的顶峰,对于此后中国历史的走向及“中华民族”的形成曾发... 《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以“和平统一”的方式结束了君主专制体制。但《清帝逊位诏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清朝《大义觉迷录》所凸显的“华夷一家”理念发展进程中的顶峰,对于此后中国历史的走向及“中华民族”的形成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肯定清王室舍弃“一姓尊荣”的同时,《清帝逊位诏书》的思想渊源及历史价值,亦是须深思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帝逊位诏书》 华夷一家 禅让 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历史教育专业教学技能训练的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卫东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0-122,共3页
专业教学技能训练是高师历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主要从高师历史教育专业教学技能训练的必要性、训练的内容及训练的途径与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以期对目前高师历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 专业教学技能训练是高师历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主要从高师历史教育专业教学技能训练的必要性、训练的内容及训练的途径与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以期对目前高师历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院校 历史教育专业 教学技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编历史教材党史教育素材的选择与运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柏松 冯鹤雪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18期89-92,共4页
中学历史教育中党史认同教育的实现需要合理利用统编历史教材中的认同教学素材,鉴于这些认同素材散乱地分布在各单元、课节和子目中,因此有必要基于教材文本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而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案是利用认同建构的结构线索。
关键词 统编历史教科书 认同教育 党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土壤耕作技术及其在吉林的借鉴
11
作者 谭黎明 徐秀文 +3 位作者 夏宇旭 赵阳 徐海波 马荣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2期16030-16031,共2页
春秋战国时期,重视土壤耕作在农业增产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土壤耕作经验,并把它上升为土壤耕作理论和技术,对春秋战国时期土壤耕作理论和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现代农业土壤耕作具有借鉴与启迪作用。
关键词 春秋战国 土壤 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时代的历史比较教学发展趋势——三重比较建构法与多维比较建构法的实践
12
作者 柏松 刘中旗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1-114,共4页
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比较建构法的革新与实践也日益重要。新的历史三重比较建构法与多维比较建构法的使用就在于将历史划分为多个维度,通过不同的维度观察历史,进而综合得出历史结论。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比较教学 历史比较 三重比较 多维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编历史教科书的认同意蕴及其逻辑建构
13
作者 柏松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4期46-49,共4页
历史教科书在承载国家和民族历史记忆、凝聚国家和民族精神力量、形成国家和民族价值认同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统编历史教科书中的认同教育包含国家认同、世界认同、个人认同三个层面的价值意蕴。具体教学实践中,应该基于教材文本进... 历史教科书在承载国家和民族历史记忆、凝聚国家和民族精神力量、形成国家和民族价值认同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统编历史教科书中的认同教育包含国家认同、世界认同、个人认同三个层面的价值意蕴。具体教学实践中,应该基于教材文本进行资源整合,从世界认同、国家认同、个人认同三个层面进行逻辑建构,设计认同教育的可行教学方案,有效开展认同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历史教科书 历史教学 认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认同视阈下辽代图书出版发展刍议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西亚 杨卫东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65-68,共4页
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是辽代图书出版发展的根本原因。辽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主要表现为对图书典籍的搜求,为图书出版准备前期基础。辽在民族文化认同取向之下,出版了经史子集四部图书,其中以儒家经典的出版与翻译、史书的出版、医书与文集的... 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是辽代图书出版发展的根本原因。辽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主要表现为对图书典籍的搜求,为图书出版准备前期基础。辽在民族文化认同取向之下,出版了经史子集四部图书,其中以儒家经典的出版与翻译、史书的出版、医书与文集的出版为主要内容。辽代民族文化认同与图书出版的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推动了辽代社会汉化的历史进程,并为后世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民族文化认同 图书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八旗驻防的历史变迁及战略地位 被引量:4
15
作者 锋晖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1期196-200,共5页
甘肃八旗驻防,自顺治朝临时驻军,康熙朝定期换防,雍正朝初创驻防,乾隆朝格局定型,同治朝受到重创,至辛亥革命彻底解体,可谓贯穿清朝始末。康雍乾三朝,甘肃八旗驻防围绕新疆战略对象而设,以宁夏为重心,与凉州、庄浪构成"品型"... 甘肃八旗驻防,自顺治朝临时驻军,康熙朝定期换防,雍正朝初创驻防,乾隆朝格局定型,同治朝受到重创,至辛亥革命彻底解体,可谓贯穿清朝始末。康雍乾三朝,甘肃八旗驻防围绕新疆战略对象而设,以宁夏为重心,与凉州、庄浪构成"品型"格局,其驻防规格之高,官兵数目之大,参与战事之多,防御对象之繁,为同期各地驻防所不及。甘肃驻防推进与西北建设发展关系密切,旗、民、商三者相互依赖,对实现巩固社会稳定、民族融合,促进屯牧经济及西北城镇建设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将军 甘肃驻防 清代甘肃 八旗驻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泰安市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慧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第9期71-72,共2页
乡土资源可以分为地方文物、遗迹遗址等实物资源和也包含地方风俗、民情等非物质文化资源,极具地方特色。泰安市北依泰山、南靠汶河,历史文化悠久,有着众多的乡土资源。将这些乡土资源融入初中历史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培... 乡土资源可以分为地方文物、遗迹遗址等实物资源和也包含地方风俗、民情等非物质文化资源,极具地方特色。泰安市北依泰山、南靠汶河,历史文化悠久,有着众多的乡土资源。将这些乡土资源融入初中历史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资源 历史教学 泰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权力密码:当历史遇见经济学》
17
作者 刘天胜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挣脱传统历史学视野束缚,历史就不仅仅是故事典故或传统文化,历史的价值取决于我们怎样看待和看什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经济学分析,可以从古代纷繁交错的历史脉络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启示。由王伟撰写的《权力密码... 挣脱传统历史学视野束缚,历史就不仅仅是故事典故或传统文化,历史的价值取决于我们怎样看待和看什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经济学分析,可以从古代纷繁交错的历史脉络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启示。由王伟撰写的《权力密码:当历史遇见经济学》(中国致公出版社,2018年11月)就从经济学视角呈现了历史事件的全新面貌,该书选取上自大禹时期下至秦汉时期的著名历史事件为分析案例,以全新思维深挖历史事件表象下的经济学本质,讨论从中获得了怎样的经验教训。全书结构简单清晰、行文通俗流畅,引导读者以辩证思维看待历史,从历史中获得经济学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思维 经验教训 经济学 简单清晰 传统历史学 辩证思维 秦汉时期 当代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中国特色金融理论研究——基于历史实践的思考》
18
作者 岳铭志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金融业是一个国家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维系国家经济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点领域。一个国家要保证经济发展的健康可持续,除了要对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进行合理布局,还必须构建系统完... 金融业是一个国家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维系国家经济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点领域。一个国家要保证经济发展的健康可持续,除了要对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进行合理布局,还必须构建系统完整、创新有活力的现代金融体系。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金融理论的支撑,先进的金融理论对金融发展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与本国金融发展实际不相符的金融理论,则会将国家金融业发展和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引入歧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金融体系 金融理论研究 第三产业发展 国家经济安全 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业发展 引入歧途 金融业的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徘徊在经济与历史之间》
19
作者 孙洋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在经济学家眼中,价格理论可以揭示所有的人类行为,不管是传统意义上的市场行为,还是婚姻、生育、教育等非市场行为,在价格理论框架下都可以获得合理解释。用经济学眼光去看待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用经济学思维去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 在经济学家眼中,价格理论可以揭示所有的人类行为,不管是传统意义上的市场行为,还是婚姻、生育、教育等非市场行为,在价格理论框架下都可以获得合理解释。用经济学眼光去看待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用经济学思维去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能够使我们拂去表层的迷雾,更直接地看到问题本质,以后在处理相关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 日常生活 理论框架 传统意义 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华夷之辨”到“五族共和”——清末民初政治变局中各方势力民族国家建构思想之转变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丹丹 郝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0,共9页
在清末的政治变局中,清政府、立宪派、革命党和边疆民族上层等不同势力拥有着不同的“华夷”观念。立宪派对“五族共和”进行了理论构建,并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革命派出于现实的民族疆域问题的考量,放弃了反满的革命主张,转向“... 在清末的政治变局中,清政府、立宪派、革命党和边疆民族上层等不同势力拥有着不同的“华夷”观念。立宪派对“五族共和”进行了理论构建,并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革命派出于现实的民族疆域问题的考量,放弃了反满的革命主张,转向“五族共和”。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延续自雍正以来的“华夷一家”理念,放弃分裂国家的割据可能,通过和平逊位的方式对“五族共和”进行了明确表达。而作为拥有政治话语权的蒙、藏、回各族上层,接受了清帝逊位的现实,积极拥护中华民国的统治,参与“五族共和”国家的建构。最终,各方势力殊途同归于“五族共和”,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未来奠定了思想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夷之辨” “五族共和” “华夷一家” 立宪派 革命派 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