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多铁材料NiFe_2O_4/BaTiO_3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艳清 吴钰涵 +3 位作者 李丹 张静 张永军 杨景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3-318,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与固相反应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xNiFe2O4/(1-x)BaTiO3(x=0.1,0.2,0.3,0.4,0.5,0.6)系列复合多铁材料.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只含有钙钛矿结构的BaTiO3和尖晶石结构的NiFe2O4,说明共烧过程中两者未发生明显的化... 采用溶胶-凝胶与固相反应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xNiFe2O4/(1-x)BaTiO3(x=0.1,0.2,0.3,0.4,0.5,0.6)系列复合多铁材料.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只含有钙钛矿结构的BaTiO3和尖晶石结构的NiFe2O4,说明共烧过程中两者未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铁电相与铁磁相共存.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结果表明材料内部是异质结构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观测结果进一步说明了NiFe2 O4和BaTiO3共存,并且在两种物质的接触处能够看到清晰的界面.这种由BaTiO3和NiFe2 O4组成的复合材料对外同时表现出铁电性和铁磁性.电滞回线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铁电性,但存在着一定的漏电.介电频谱表明材料的介电常数随着频率的升高而下降,在低频下达到定值,并且铁磁相的含量对材料的介电性有影响.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材料的磁性源于NiFe2O4,并且磁性随着NiFe2O4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铁复合材料 钛酸钡 镍铁氧体 铁电性能 铁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Si/C复合负极材料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屈超群 王玉慧 +1 位作者 姜涛 别晓非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7-202,共6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高分子聚合物配体,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Si/C复合负极材料。利用PVP高温烧结形成的碳作为体积缓冲骨架,有效地解决了硅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和粉化问题。采用x射线衍射rXRD)、拉曼光谱(Raman)和扫...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高分子聚合物配体,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Si/C复合负极材料。利用PVP高温烧结形成的碳作为体积缓冲骨架,有效地解决了硅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和粉化问题。采用x射线衍射rXRD)、拉曼光谱(Raman)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材料整体呈纤维状分布,纤维直径300~400nm,Si粒子以“麦穗状”均匀地分布在由无定形碳构成的纤维上。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首次充放电的不可逆容量为294.9mAh/g,是由于电极与电解液界面间固态电解质(SEI)膜的形成所致。另外,复合材料在低倍率(0.1c、0.2C和0.50和高倍率(1.0C和2.0℃)下均具有较高的库伦效率及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I C复合负极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阴离子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2(PO_4)_3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屈超群 魏英进 姜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1-567,共7页
具有聚阴离子型结构的Li3V2(PO4)3正极材料凭借比容量高、结构稳定性好、工作电压高以及成本低的综合性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被众多专家学者视为下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理想之选.本文对Li3V2(PO4)3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性质、制... 具有聚阴离子型结构的Li3V2(PO4)3正极材料凭借比容量高、结构稳定性好、工作电压高以及成本低的综合性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被众多专家学者视为下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理想之选.本文对Li3V2(PO4)3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进行了综述.同时对Li3V2(PO4)3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3V2(PO4)3 聚阴离子型结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TiO_2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翟宏菊 王欢 +3 位作者 王立晶 齐兵 林雪 李秀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2-203,209,共3页
TiO2半导体材料具有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价廉等优点,在光催化领域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一些研究表明,贵金属Ag纳米粒子可以形成易于捕获电子的Schottky能垒而提高TiO2催化活性,因此将Ag/TiO2复合是光催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 TiO2半导体材料具有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价廉等优点,在光催化领域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一些研究表明,贵金属Ag纳米粒子可以形成易于捕获电子的Schottky能垒而提高TiO2催化活性,因此将Ag/TiO2复合是光催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Ag/TiO2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对Ag/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TIO2 纳米复合材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孟祥东 尹默 +4 位作者 舒婷 胡悦 孙萌 于兆亮 李海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3-493,共11页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uantum Dot-Sensitized Solar cells,QDSCs)制备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是一种有希望的新型太阳能电池。QDSCs利用量子点具有光谱吸收强、尺寸可调和多激子效应等优点,能够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同时,利用无机量子...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uantum Dot-Sensitized Solar cells,QDSCs)制备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是一种有希望的新型太阳能电池。QDSCs利用量子点具有光谱吸收强、尺寸可调和多激子效应等优点,能够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同时,利用无机量子点替代染料作为敏化剂,能够解决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s)的稳定性问题。但是,QDSCs光电转换效率较低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通过改变和调控对电极的材料和电子特性提高QDSCs的光电效率的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QDSCs对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重点分析了金属化合物、复合材料、杂化材料、多元金属硫族化合物、导电聚合物和碳材料对电极对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电荷转移阻抗、光电性能等参数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其电催化活性和电子传输性能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通过表面修饰、复合和杂化等方法构筑新型对电极材料,进而改善和提高QDSCs转换效率和稳定性,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敏化太阳能电池 对电极 电荷转移阻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Bi_2Sr_2Ca_2Cu_3O_x自润滑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6
作者 董丽荣 李长生 +3 位作者 唐华 华中 于万秋 张立文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21,共4页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银掺杂的Ag/Bi2Sr2Ca2Cu3O x(简称Ag/Bi2223)超导材料,用XRD和金相显微镜对试样进行物相分析和显微结构测试,用摩擦试验机对试样进行摩擦学性能测试,用SEM和EDXA对试样的磨损表面形貌和元素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银掺杂的Ag/Bi2Sr2Ca2Cu3O x(简称Ag/Bi2223)超导材料,用XRD和金相显微镜对试样进行物相分析和显微结构测试,用摩擦试验机对试样进行摩擦学性能测试,用SEM和EDXA对试样的磨损表面形貌和元素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微粒在Bi2223基体中均匀分布,改善了其力学性能,但没有改变Bi2223超导电性;Ag的添加使Bi2223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明显降低,其中5%Ag/Bi2223的耐磨性能最好;基体中的银在摩擦过程中向表面转移,使Ag/Bi2223材料表现出自润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锶钙铜氧 摩擦因数 磨损率 自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mBa_2Cu_3O_(7-δ)材料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
7
作者 董丽荣 宋键 +3 位作者 李长生 唐华 于万秋 华中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0,75,共5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SmBa2Cu3O7-δ(SmBaCuO),将不同质量分数银粉添加到SmBaCuO中,通过烧结制备Ag/SmBaCuO复合材料;通过XRD、金相显微镜、SEM、EDXA分析其结构和形貌,利用摩擦实验机测试其与钢配副时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银后SmBaCu... 采用固相法合成SmBa2Cu3O7-δ(SmBaCuO),将不同质量分数银粉添加到SmBaCuO中,通过烧结制备Ag/SmBaCuO复合材料;通过XRD、金相显微镜、SEM、EDXA分析其结构和形貌,利用摩擦实验机测试其与钢配副时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银后SmBaCuO结构没有改变,银分布在SmBaCuO基底中,增大了材料密度和韧性;Ag/SmBaCuO中银微粒在摩擦的过程中向对偶表面转移,起固体润滑剂的作用,降低了Ag/SmBaCuO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法 AG SmBa2Cu3O7-δ 摩擦因数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掺杂的镝钡铜氧固体自润滑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8
作者 董丽荣 李长生 +3 位作者 唐华 华中 于万秋 张榕芮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1-95,共5页
在固相法制备的DyBa2Cu3O7-δ(简称Dy123)粉末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银粉,经压制、烧结、渗氧制备出Ag/Dy123超导陶瓷材料;用XRD、金相显微镜对Ag/Dy123进行物相分析和显微结构测试;用摩擦试验机在室温下考察Ag/Dy123的摩擦学性能,对磨... 在固相法制备的DyBa2Cu3O7-δ(简称Dy123)粉末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银粉,经压制、烧结、渗氧制备出Ag/Dy123超导陶瓷材料;用XRD、金相显微镜对Ag/Dy123进行物相分析和显微结构测试;用摩擦试验机在室温下考察Ag/Dy123的摩擦学性能,对磨损表面形貌和元素成分进行SEM及EDXA分析。结果表明:银的添加改善了Dy123陶瓷的韧性,但没有改变其超导电性,银微粒均匀分布在Dy123基体中;添加银后Dy123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减小,其中添加5%~10%的银时材料具有良好的减摩性能,而添加5%的银时材料的磨损率最低;Ag/Dy123超导陶瓷材料的减摩耐磨机制是银在基体上形成转移膜,使材料表现出良好的自润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法 镝钡铜氧 摩擦性能 超导陶瓷 自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复合纳米纤维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9
作者 屈超群 杜菲 +2 位作者 王玉慧 别晓非 魏英进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55-1159,共5页
以聚丙烯晴(PAN)作为高分子聚合物配体和碳源,并添加少量纳米硅粉,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Si/C复合负极材料.用热重分析(TG)研究前驱体的分解过程,用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Si/C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 以聚丙烯晴(PAN)作为高分子聚合物配体和碳源,并添加少量纳米硅粉,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Si/C复合负极材料.用热重分析(TG)研究前驱体的分解过程,用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Si/C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Si/C复合材料具有纳米纤维结构,纤维直径约为350nm,呈交错的网状分布;PAN高温分解产物多为无定形碳;材料在0.1,0.2,0.5,1.0,2.0C下的放电容量分别为735.6,712.1,685.4,492.3,367.9mA·h/g,其倍率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静电纺丝 负极材料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体材料WTe_2的Raman光谱
10
作者 李东飞 张可为 +2 位作者 赵赫 华中 李海波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09-1412,共4页
利用波长为532nm的激光分别沿单晶体材料WTe_2的b轴和c轴进行激发获得相应的Raman光谱,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对两种激发条件下单晶体材料WTe_2的Raman光谱进行研究,并根据单晶体材料WTe_2的偏振Raman光谱及理论计算结果,分别对测量获得... 利用波长为532nm的激光分别沿单晶体材料WTe_2的b轴和c轴进行激发获得相应的Raman光谱,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对两种激发条件下单晶体材料WTe_2的Raman光谱进行研究,并根据单晶体材料WTe_2的偏振Raman光谱及理论计算结果,分别对测量获得单晶体材料WTe_2的Raman光谱进行归属.实验结果表明,沿单晶体材料WTe_2的b轴比c轴激发获得的Raman光谱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碲化钨 RAMAN光谱 第一性原理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NdBaCuO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1
作者 董丽荣 李长生 +3 位作者 董晨雨 吕俊呈 于万秋 华中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101,共5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钕钡铜氧NdBa2Cu3O7-δ(NdBaCuO)粉体,将金属银粉以不同质量分数添加到NdBaCuO粉体中,通过压制、烧结制备银掺杂的钕钡铜氧Ag/NdBaCuO复合材料。用X射线分析仪分析样品物相,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仪分... 采用固相法制备钕钡铜氧NdBa2Cu3O7-δ(NdBaCuO)粉体,将金属银粉以不同质量分数添加到NdBaCuO粉体中,通过压制、烧结制备银掺杂的钕钡铜氧Ag/NdBaCuO复合材料。用X射线分析仪分析样品物相,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仪分析样品显微结构和元素组成,用摩擦实验机测试Ag/NdBaCuO复合材料与对偶件钢对摩的摩擦学性能。物相及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NdBaCuO与银二者不发生化学反应,添加银后NdBaCuO微观结构没有改变;分布在NdBaCuO基底中的银增大了复合材料密度。摩擦测试结果表明:Ag/NdBaCuO复合材料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比纯NdBaCuO的低,Ag/NdBaCuO复合材料中的银起到了固体润滑剂的作用,提高了Ag/NdBaCuO复合材料减摩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钡铜氧 复合材料 摩擦因数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耐热性金刚石复合材料的高压合成及其物相研究
12
作者 贾洪声 茹红强 +8 位作者 朱品文 刘宝昌 鄂元龙 叶超超 左斌 李季 李海波 贾晓鹏 马红安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5,共4页
如何提高金刚石等超硬材料的耐热性对其应用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在高温高压(HPHT,5~6 GPa,1 620~1 720 K,3~5 min)烧结条件下块体金刚石复合材料(D-cBN-B4C-Co-Al-Si)的合成和表征工作.实验结果表明,在烧结样品中存在金刚石,cB... 如何提高金刚石等超硬材料的耐热性对其应用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在高温高压(HPHT,5~6 GPa,1 620~1 720 K,3~5 min)烧结条件下块体金刚石复合材料(D-cBN-B4C-Co-Al-Si)的合成和表征工作.实验结果表明,在烧结样品中存在金刚石,cBN,B_4C,B_xSiC,AlCo,AlN等物相.值得注意的是,合成样品的初始氧化温度为1520 K,其值远远高于金刚石,cBN和B_4C的初始氧化温度.高热稳定性归因于在烧结过程中形成B—C、C—Si共价键和B_xSiC固溶体.该项研究获得的成果有助于制备具有耐高温的复合超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金刚石复合材料 烧结 高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涂覆对Al_(18)B_4O_(33)/Al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及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徐仕翀 苏瑞 +3 位作者 韩娜 刘梅 王知贺 谢艾玲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2,共5页
采用低熔点金属Sn的界面涂覆来提高硼酸铝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热塑性,在450℃下进行轧制比为50%的热轧变形,并对轧后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行为及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属Sn的界面涂覆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热轧成形能力,保持晶须较大... 采用低熔点金属Sn的界面涂覆来提高硼酸铝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热塑性,在450℃下进行轧制比为50%的热轧变形,并对轧后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行为及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属Sn的界面涂覆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热轧成形能力,保持晶须较大的长径比并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在拉伸过程中诱发应变软化行为,从而提高了轧后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界面涂覆 热轧 应力集中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GdBa2Cu3O7-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性能
14
作者 董丽荣 董晨雨 +3 位作者 李长生 邢瀚 李新月 华中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0-54,共5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GdBa2Cu3O7-δ(GdBaCuO),银粉以不同质量分数添加到GdBaCuO中,通过烧结制备Ag/GdBaCuO复合材料样品;借助X射线分析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XA)分析样品结构和形貌,利用摩擦实验机测试样品与对偶件... 采用固相法合成GdBa2Cu3O7-δ(GdBaCuO),银粉以不同质量分数添加到GdBaCuO中,通过烧结制备Ag/GdBaCuO复合材料样品;借助X射线分析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XA)分析样品结构和形貌,利用摩擦实验机测试样品与对偶件钢的摩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银后GdBaCuO结构没有改变,银微粒分布在GdBaCuO基底中,增大了材料密度;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添加银的样品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比纯GdBaCuO样品低,银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最好。在摩擦的过程中,样品Ag/GdBaCuO中的银微粒在剪切力作用下,向对偶表面转移,起固体润滑剂的作用,降低了Ag/GdBaCuO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摩擦因数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掺杂钐镓石榴石Sm_3Ga_(5-x)Fe_xO_(12)(x=1,2,3,4)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欢欢 袁龙 +2 位作者 刘景海 侯长民 冯守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2-658,共7页
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Fe掺杂钐镓石榴石Sm_3Ga_(5-x)Fe_xO_(12)(x=1,2,3,4)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固体紫外光谱分析技术... 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Fe掺杂钐镓石榴石Sm_3Ga_(5-x)Fe_xO_(12)(x=1,2,3,4)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固体紫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物质的结构及性质.在室温下,随着铁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颜色从亮黄绿色逐渐变为深墨绿色,且随着温度从室温升至500℃,样品的颜色也逐渐变为相应的橘黄色和棕色.样品在室温下所呈现的黄绿色是源于其在紫色光区域及橙红色光区域内有相应的吸收行为,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吸收行为持续红移,样品颜色也随之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掺杂钐镓石榴石 颜色调控 热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4C-TiB2复相陶瓷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晓楠 陶强 +1 位作者 左斌 朱品文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3-795,共13页
B4C-TiB2复相陶瓷材料既具有B4C的高硬度和低密度,又具有TiB2的高韧性和导电性,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复相陶瓷材料,并受到广泛关注。在此类材料中同时获得高韧性和高硬度一直是材料领域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巨大挑战。针对近年来日益丰富... B4C-TiB2复相陶瓷材料既具有B4C的高硬度和低密度,又具有TiB2的高韧性和导电性,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复相陶瓷材料,并受到广泛关注。在此类材料中同时获得高韧性和高硬度一直是材料领域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巨大挑战。针对近年来日益丰富的B4C-TiB2复相陶瓷材料研究,围绕B4C-TiB2复相材料致密性及增韧相含量,晶粒尺寸,第三相组元等增强增韧三个关键因素,对目前B4C-TiB2复相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了阐述。认为高致密性和适当的增韧相含量(≤15%)是获得均衡的硬度和韧性的必要条件;晶粒细化能促使B4C与TiB2间晶界的强化以及沿晶断裂模式增多,继而提升材料的硬度和韧性;第三相组元的引入有助于材料致密度的提升和微观结构的优化,从而改善B4C-TiB2复相陶瓷材料的硬度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4C-TiB2 复相陶瓷 烧结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层研究进展
17
作者 靳迦惠 杨鑫炫 +3 位作者 范琳 杨丽丽 杨景海 王奉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2,共7页
总结纳米结构金属氧化物在钙钛矿太阳电池中的应用进展,详细介绍纳米结构金属氧化物(包括二氧化钛、氧化锌和二氧化锡等)作为电子传输材料的实例。此外,对纳米结构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层进行掺杂和界面修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4个介绍。最... 总结纳米结构金属氧化物在钙钛矿太阳电池中的应用进展,详细介绍纳米结构金属氧化物(包括二氧化钛、氧化锌和二氧化锡等)作为电子传输材料的实例。此外,对纳米结构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层进行掺杂和界面修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4个介绍。最后,对该类电子传输层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电池 光吸收 形貌 纳米结构 电子传输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掺杂ZnSe量子点变温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袁曦 郑金桔 +1 位作者 李海波 赵家龙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806-813,共8页
量子点(QD)照明器件中电流导致的焦耳热会使其工作温度高于室温,因此研究量子点的发光热稳定性十分重要。本文利用稳态光谱和时间分辨光谱研究了具有不同壳层厚度的Mn掺杂Zn Se(Mn∶Zn Se)量子点的变温发光性质,温度范围是80~500 K... 量子点(QD)照明器件中电流导致的焦耳热会使其工作温度高于室温,因此研究量子点的发光热稳定性十分重要。本文利用稳态光谱和时间分辨光谱研究了具有不同壳层厚度的Mn掺杂Zn Se(Mn∶Zn Se)量子点的变温发光性质,温度范围是80~500 K。实验结果表明,厚壳层(6.5单层(MLs))Mn∶Zn Se量子点的发光热稳定性要优于薄壳层(2.6 MLs)的量子点。从80 K升温到400 K的过程中,厚壳层Mn∶Zn Se量子点的发光几乎没有发生热猝灭,发光量子效率在400 K高温下依然可以达到60%。通过对比Mn∶Zn Se量子点的变温发光强度与荧光寿命,对Mn∶Zn Se量子点发光热猝灭机制进行了讨论。最后,为了研究Mn∶Zn Se量子点的发光热猝灭是否为本征猝灭,对具有不同壳层厚度的Mn∶Zn Se量子点进行了加热-冷却循环(300-500-300 K)测试,发现厚壳层的Mn∶Zn Se量子点的发光在循环中基本可逆。因此,Mn∶Zn Se量子点可以适用于照明器件,即使器件中会出现不可避免的较强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纳米晶 Mn掺杂量子点 发光性质 热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掺杂Zn-In-S量子点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肖慧 刘洋 +3 位作者 华杰 袁曦 赵家龙 李海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3-1117,共5页
制备了Mn掺杂Zn-In-S量子点并研究了Zn/In的量比和反应温度对其发光性质的影响。在Mn掺杂的Zn-In-S量子点的发光谱中观测到一个600 nm发光带。通过改变Zn/In的量比,掺杂量子点的吸收带隙可从3.76 e V(330 nm)调谐到2.82 e V(440 nm),但6... 制备了Mn掺杂Zn-In-S量子点并研究了Zn/In的量比和反应温度对其发光性质的影响。在Mn掺杂的Zn-In-S量子点的发光谱中观测到一个600 nm发光带。通过改变Zn/In的量比,掺杂量子点的吸收带隙可从3.76 e V(330 nm)调谐到2.82 e V(440 nm),但600 nm发光峰的波长只有略微移动。这些掺杂量子点的最长荧光寿命为2.14 ms。当反应温度从200℃增加到230℃时,掺杂量子点的发光强度增加并达到最大值;而继续升高温度至260℃时,发光强度迅速减弱。此外,测量了Mn掺杂Zn-In-S量子点的变温发光光谱。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光峰位发生蓝移,发光强度明显下降。分析认为,Mn掺杂Zn-In-S量子点的600 nm发光来自于Mn2+离子的4T1和6A1之间的辐射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量子点 纳米晶 Mn∶Zn-In-S 荧光寿命 变温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掺杂CsPbCl3钙钛矿量子点的发光性质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肖慧 季思航 +1 位作者 袁曦 赵家龙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9-614,共6页
研究了不同Mn/Pb量比的Mn掺杂CsPbCl_3(Mn∶CsPbCl_3)钙钛矿量子点的发光性质。Mn/Pb的量比增加引起的Mn^(2+)发光峰的红移,被认为是来源于高浓度Mn^(2+)掺杂下的Mn^(2+)-Mn^(2+)对。进一步研究了Mn∶CsPbCl_3量子点的发光效率与Mn/Pb... 研究了不同Mn/Pb量比的Mn掺杂CsPbCl_3(Mn∶CsPbCl_3)钙钛矿量子点的发光性质。Mn/Pb的量比增加引起的Mn^(2+)发光峰的红移,被认为是来源于高浓度Mn^(2+)掺杂下的Mn^(2+)-Mn^(2+)对。进一步研究了Mn∶CsPbCl_3量子点的发光效率与Mn/Pb的量比之间的关系,发现随着量比达到5∶1时,其发光效率明显下降。这种发光效率下降是由于Mn掺杂浓度引起的发光猝灭。Mn∶CsPbCl_3量子点的变温发光光谱证实,随着温度的升高,Mn离子发光峰蓝移,线宽加宽,但其发光强度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掺杂量子点 发光 量子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