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_xGa_(1-x)As盖层InAs量子点的发光性能研究
1
作者 杨景海 宫杰 +2 位作者 杨丽丽 范厚刚 赵庆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926-1929,共4页
用分子束外延系统在GaAs(001)衬底上生长InAs量子点,在InAs量子点上插入3 nm的In0.4Ga0.6As层,可将量子点发射波长调谐到1 300 nm附近.对样品进行氢等离子处理,研究处理前后样品的InAs量子点光致发光(PL)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InAs量... 用分子束外延系统在GaAs(001)衬底上生长InAs量子点,在InAs量子点上插入3 nm的In0.4Ga0.6As层,可将量子点发射波长调谐到1 300 nm附近.对样品进行氢等离子处理,研究处理前后样品的InAs量子点光致发光(PL)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InAs量子点与相邻层的界面上以及GaAs层中存在界面缺陷,采用氢等离子处理可有效地抑制界面缺陷,大幅度地提高发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AS量子点 界面缺陷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As量子点光致发光效率的研究
2
作者 杨景海 宫杰 +3 位作者 刘伟 范厚刚 杨丽丽 赵庆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349-2352,共4页
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制得 In As量子点样品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样品的光致发光效率进行研究 .发现在 In As层和 Ga As覆盖层之间插入隧道阻挡层 ,当激发功率密度为 60 W/ cm2 时 ,In As量子点发射强度的增加量超过一个数量级 .
关键词 INAS 量子点 光致发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O_3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制备方法研究
3
作者 杨丽丽 王志英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1-32,52,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制备ABO3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的方法,讨论两种制备方法的操作步骤、适宜的工艺条件、特点及缺点,并与一些传统的制备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说明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制备方法,以便获... 本文主要介绍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制备ABO3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的方法,讨论两种制备方法的操作步骤、适宜的工艺条件、特点及缺点,并与一些传统的制备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说明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制备方法,以便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3 钙钛矿 溶胶-凝胶 水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型LiMn_2O_4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马静梅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8-40,共3页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特性,发展十分迅速。锂离子电池的优异性能与电池的材料选择,材料的制备工艺等密切相关。正极材料LiMn2O4是近几年锂离子电池研究的热点,但其在循环过程中的容量衰减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商品化的关键。本文介...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特性,发展十分迅速。锂离子电池的优异性能与电池的材料选择,材料的制备工艺等密切相关。正极材料LiMn2O4是近几年锂离子电池研究的热点,但其在循环过程中的容量衰减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商品化的关键。本文介绍了不同正极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性能、研究现状,侧重于阐述控制锂离子电池循环过程中可逆嵌锂容量和稳定性的嵌锂电极材料的结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嵌锂材料 正极材料 尖晶石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研究简述
5
作者 刘文彦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5-37,共3页
碳纳米管的研究是近几年来低维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国际前沿之一,本文介绍了碳纳米管的微观结构、碳纳米管的场发射机理以及碳纳米管在平面显示器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场发射 冷阴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电极La_(0.75)Sr_(0.25)Cr_(1-x)Fe_(x)O_(3)-δ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孙翠翠 柴源 袁曦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2年第10期13-15,共3页
文章用燃烧法制备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La_(0.75)Sr_(0.25)Cr_(1-x)Fe_(x)O_(3)-δ(x=0.4,0.5,0.6),测试La_(0.75)Sr_(0.25)Cr_(1-x)Fe_(x)O_(3)-δ的热膨胀曲线,并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材料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 文章用燃烧法制备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La_(0.75)Sr_(0.25)Cr_(1-x)Fe_(x)O_(3)-δ(x=0.4,0.5,0.6),测试La_(0.75)Sr_(0.25)Cr_(1-x)Fe_(x)O_(3)-δ的热膨胀曲线,并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材料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的热膨胀曲线进行对比,测试结果显示二者热膨胀系数非常接近,二者热匹配性能很好。阴极和阳极材料均采用La_(0.75)Sr_(0.25)Cr_(1-x)Fe_(x)O_(3)-δ材料,电解质用离子导电性能优越的YSZ材料,分别制备六组电解质支撑的对称电池,分别测试所制备的单电池的功率特性曲线和伏安特性曲线,结果显示,当x=0.4时并且电极材料烧结温度为1 300℃的一组电池的功率密度最大,单电池运行温度是900℃时为318 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电极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质GDC复合碳酸盐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孙翠翠 柴源 +1 位作者 张彦磊 袁曦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2年第6期33-35,共3页
文章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解质(GDC)材料中分别复合10%、20%、30%质量分数的BaCO_(3)和SrCO_(3),其中BaCO_(3)和SrCO_(3)的摩尔比例为53 mol%∶47 mol%,得到掺杂碳酸盐后的复合电解质材料,并对得到的复合电解质材料进行电导率测试... 文章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解质(GDC)材料中分别复合10%、20%、30%质量分数的BaCO_(3)和SrCO_(3),其中BaCO_(3)和SrCO_(3)的摩尔比例为53 mol%∶47 mol%,得到掺杂碳酸盐后的复合电解质材料,并对得到的复合电解质材料进行电导率测试和微观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以此复合材料为电解质,用干压法制备阳极支撑的单电池,旨在测试单电池的输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C复合碳酸盐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尖晶石型LiMn_2O_4的相行为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宫杰 王春忠 +4 位作者 刘伟 杨景海 魏英进 宗占国 陈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462-1465,共4页
将 Li NO3和 Mn3O4 按不同物质的量比 [x=n(Li)∶n(Mn) =0 .5 0 ,0 .5 2 ,0 .5 4,0 .5 8,0 .62 ,0 .70 ]混合 ,在空气气氛下 ,于 70 0℃烧结得样品 .实验发现 ,在 0 .5 2≤ x≤ 0 .70的范围内 ,样品均呈现出单相的尖晶石型 Li Mn2 O4 结... 将 Li NO3和 Mn3O4 按不同物质的量比 [x=n(Li)∶n(Mn) =0 .5 0 ,0 .5 2 ,0 .5 4,0 .5 8,0 .62 ,0 .70 ]混合 ,在空气气氛下 ,于 70 0℃烧结得样品 .实验发现 ,在 0 .5 2≤ x≤ 0 .70的范围内 ,样品均呈现出单相的尖晶石型 Li Mn2 O4 结构 ,晶胞参数随着 x的增加而减小 .将 x=0 .5 0的 Li NO3和 Mn3O4 混合物在不同温度(3 0 0 ,40 0 ,5 0 0 ,60 0和 70 0℃ )下进行烧结处理 .结果表明 ,于 3 0 0℃合成得到的样品为尖晶石型 Li Mn2 O4 ,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 ,晶胞参数增大 ;当温度大于 60 0℃时出现杂相 ,可以通过加入过量的 Li(即 x≥ 0 .5 2 )来加以抑制 .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控制烧结温度和 Li加入量可以得到理想的尖晶石型 Li Mn2 O4 单相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条件 尖晶石型LIMN2O4 相行为 结构 晶胞参数 结合能 材料 锂离子二次电池 锰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掺杂对尖晶石型Li[Mn(Al)]_2O_4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宫杰 杨景海 +3 位作者 王春忠 魏英进 宗占国 陈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322-2324,共3页
采用共沉淀法按不同 Al掺杂比例 x[x=n( Al)∶ n( Mn+ Al) =0 ,0 .0 2 5 ,0 .0 5 0 ,0 .1 0 0 ,0 .1 5 0 ,0 .2 0 0 ]制得了 Al( OH) 3 和 Mn3 O4混合物 ,将其与 Li NO3 按一定比例混合 ,在空气中于 70 0℃烧结得Li[Mn( Al) ]2 O4样品 .... 采用共沉淀法按不同 Al掺杂比例 x[x=n( Al)∶ n( Mn+ Al) =0 ,0 .0 2 5 ,0 .0 5 0 ,0 .1 0 0 ,0 .1 5 0 ,0 .2 0 0 ]制得了 Al( OH) 3 和 Mn3 O4混合物 ,将其与 Li NO3 按一定比例混合 ,在空气中于 70 0℃烧结得Li[Mn( Al) ]2 O4样品 .X射线衍射和 Raman光谱结果表明 ,在 0≤x≤ 0 .2 0范围内均得到了单相的尖晶石型样品 ,随着 x的增加 ,晶胞参数减小 ,晶格振动能量增加 ,Mn( Al)— O的结合增强 ,结构稳定性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 掺杂 Li[Mn(Al)]2O4 尖晶石型结构 晶格振动 结合能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锰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纤维预氧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变 被引量:4
10
作者 华中 杨玉蓉 +3 位作者 袁媛 杨永岗 曹霞 王志英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1-65,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WAXD)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对200-275℃范围内逐步预氧化的聚丙烯腈纤维的断面形貌与微观结构进行了测试。根据各样品的WAXD,SAXS数据,分别计算了预氧化纤维的微晶尺寸、纤维内微孔大小、小... 利用扫描电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WAXD)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对200-275℃范围内逐步预氧化的聚丙烯腈纤维的断面形貌与微观结构进行了测试。根据各样品的WAXD,SAXS数据,分别计算了预氧化纤维的微晶尺寸、纤维内微孔大小、小孔洞所占的体积分数及微孔的分形维数,分析了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在预氧化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预氧化温度的升高,纤维的微晶尺寸先增大后减小,纤维内微孔的尺寸先减小后增大,小孔洞所占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大,微孔的分形维数先减小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预氧化 微晶尺寸 微孔缺陷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_(1-x)Al_xO_2(x=0~0.6)的制备和结构演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伟 宫杰 +2 位作者 杨景海 宗占国 陈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84-1487,共4页
通过研究LiNiO2和α-LiAlO2的制备条件,合成出LiNi1-xAlxO2(x=0~0.6)材料.XRD和XPS测试结果表明,各样品均具有α-NaFeO2型单相结构,并形成LiNi1-xAlxO2固溶体.随着Al固溶量x的增加,材料Ni(Al)—O结合能增加,晶胞的a轴缩短,c/a比增大,... 通过研究LiNiO2和α-LiAlO2的制备条件,合成出LiNi1-xAlxO2(x=0~0.6)材料.XRD和XPS测试结果表明,各样品均具有α-NaFeO2型单相结构,并形成LiNi1-xAlxO2固溶体.随着Al固溶量x的增加,材料Ni(Al)—O结合能增加,晶胞的a轴缩短,c/a比增大,层状属性更加明显,结构稳定性增强.烧结实验结果表明,在低Al固溶量时,材料的合成需要在氧气气氛中进行,Al掺杂能够抑制结构中的Li缺位,降低材料形成温度及其在合成过程中对氧气的依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1-xAlxO2 α-NaFeO2型结构 固溶体 结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和包覆Pd对纳米SnO_2气敏材料性能影响
12
作者 李海波 刘梅 +2 位作者 肖利 张晓芬 华中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676-1677,共2页
采用液相化学方法制备了纯的和掺杂Pd的纳米SnO2气敏材料,研究了均匀掺杂和表面包覆对样品晶粒尺寸、气敏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Pd的掺杂抑制了SnO2晶粒的生长,材料对还原性气体有较好的气敏性能,表面包覆样品比均匀掺杂样品有更高的... 采用液相化学方法制备了纯的和掺杂Pd的纳米SnO2气敏材料,研究了均匀掺杂和表面包覆对样品晶粒尺寸、气敏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Pd的掺杂抑制了SnO2晶粒的生长,材料对还原性气体有较好的气敏性能,表面包覆样品比均匀掺杂样品有更高的敏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气敏 掺杂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3V_2(PO_4)_3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13
作者 范厚刚 姜涛 +2 位作者 王春忠 陈岗 魏英进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应用碳包覆固相法合成锂离子电池Li3V2(PO4)3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材料的结构和观察表面形貌.材料的电阻和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碳包覆Li3V2(PO4)3材料可避免颗粒团聚,减小颗粒尺寸,提高材料电导率,改善其电极的电化... 应用碳包覆固相法合成锂离子电池Li3V2(PO4)3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材料的结构和观察表面形貌.材料的电阻和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碳包覆Li3V2(PO4)3材料可避免颗粒团聚,减小颗粒尺寸,提高材料电导率,改善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3V2(PO4)3 碳包覆 电导率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