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及其构成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志勇 刁连成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3,共3页
树立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成功融入社会发挥个人价值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不断向前迈进的重要支撑。文章结合当前社会背景、高校发展及大学生特点,对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及机构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如何强化社会责任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新时期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价值 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课程体系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宏 赵淑光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1-133,共3页
为了满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积极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呈现的人本化、综合化、现代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趋势,高师院校必须大力推进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核心的高师教育教学改革,培养... 为了满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积极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呈现的人本化、综合化、现代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趋势,高师院校必须大力推进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核心的高师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精于从事素质教育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 课程体系 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实践:哲学的观照及嬗变 被引量:7
3
作者 于春玲 闫丛海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6-452,共7页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哲学将实践等同于道德实践,把技术实践排除在人的实践活动之外;康德虽然明确区分了技术实践与道德实践,揭示出二者同样遵循普遍法则,但最终未能将二者统一起来;黑格尔将道德实践与技术实践结合起来分析人的整...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哲学将实践等同于道德实践,把技术实践排除在人的实践活动之外;康德虽然明确区分了技术实践与道德实践,揭示出二者同样遵循普遍法则,但最终未能将二者统一起来;黑格尔将道德实践与技术实践结合起来分析人的整个实践活动,但他却以抽象理性代替人的感性实践,仍未逃脱传统哲学之窠臼;马克思立足人的现实存在,将技术实践视为实践的基本形式,肯定技术实践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基础地位,确立了辩证唯物的整体实践观,实现了技术实践与道德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实践 道德实践 西方哲学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环境危机的凸现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凤珍 熊岳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8-121,共4页
今天,人类在享受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灾难———环境危机。环境危机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人类的个体本位思维方式支配下的科学技术异化的产物。我们有必要追溯科学技术的发展历... 今天,人类在享受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灾难———环境危机。环境危机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人类的个体本位思维方式支配下的科学技术异化的产物。我们有必要追溯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从人类理性出发,探讨环境危机的根源;从人出发,以人为本,探求解决环境危机的途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环境危机 可持续发展 人类理性 个体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为政以人”的政治哲学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哲学观 被引量:6
5
作者 常江 胡海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4-49,共6页
究竟以何种方式把握"政治哲学"的本性、如何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政治思想真义、结合当代中国人的政治改革,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创造性转化?这是当代中国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民主政治制度、实现政治正义的关键问题... 究竟以何种方式把握"政治哲学"的本性、如何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政治思想真义、结合当代中国人的政治改革,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创造性转化?这是当代中国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民主政治制度、实现政治正义的关键问题。以"人的观点"把握人的"政治问题","政治哲学"实质表达为哲学活动、哲学之思的一种基本立场、意识方式和价值理念。马克思政治哲学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精神,它是一种关于无产阶级应当采取何种政治组织形式、怎样实现政治统治权力以及如何完善政治运行机制,最终实现"人类解放"的实践智慧。在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指导下,推进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不仅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治文明的成功经验和政治哲学的思想资源,而且要珍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优秀政治文化传统,结合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实际,不断增进中国人的"政治自觉",提升中国人的政治人格,努力实现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政治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马克思政治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刑事被害人保护机制的完善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宏 赵淑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5-68,共4页
刑事被害人的保护既是一国人权保护的组成部分,又关涉其与加害人权利保护的平衡设计。我国被害人保护制度从程序法上的权利赋予到实体救济都有其不完善之处,文章在比较各国刑事被害人保护立法的成功做法基础上,提出应从程序法和实体法... 刑事被害人的保护既是一国人权保护的组成部分,又关涉其与加害人权利保护的平衡设计。我国被害人保护制度从程序法上的权利赋予到实体救济都有其不完善之处,文章在比较各国刑事被害人保护立法的成功做法基础上,提出应从程序法和实体法两个层面来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的保护机制,不断提高刑事被害人的保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被害人 国际比较 诉讼权益 国家救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有限性”思想及其“实践”意蕴 被引量:3
7
作者 牛小侠 陆杰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44,共4页
当代哲学界更多地从"无限性"视阈规定哲学的本质及其与人的本性之间的内在关联,使哲学走向了一种理论上自足而与现实生活"有限性"无关的世界。然而,康德批判哲学揭示了人的理性认识能力的"有限性",这使... 当代哲学界更多地从"无限性"视阈规定哲学的本质及其与人的本性之间的内在关联,使哲学走向了一种理论上自足而与现实生活"有限性"无关的世界。然而,康德批判哲学揭示了人的理性认识能力的"有限性",这使得哲学的封闭性和自足性陷入了一种悖论之中,正是康德哲学对"有限性"的揭示使得海德格尔等人的"有限性"与"此在形而上学"关联起来。虽然海德格尔从"始源哲学"和诗意语言即在意识内在性中解说了"此在"的"有限性"与"无限性"之间的内在关联,但他的"有限性"思想却蕴涵着深刻的"实践精神",这种"实践精神"通过其独特的哲学话语体现出来。除了这些话语所具有的实践精神之外,海德格尔还从"实践精神"出发来反思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及其社会境遇:现代人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这种状态源于现代社会"技术座架","技术"的最初本质乃是一种解蔽方式,即是在真理的发生领域中成其本质的。基于此,海德格尔力图恢复技术和科学当初的解蔽功能,克服"实践"的单纯"制造"功能,实现"实践"的"形而上"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有限性” “实践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无主体论的真实关系——从异化范畴的复合含义来看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志勇 高杨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66,共4页
在通常见解中,历史无主体论遭到了来自简单否定和盲目肯定两个方向的误读。误读历史无主体论的结果,是使得历史唯物主义或者失去了重要的立论基点,或者被混同于隐性的历史无主体论本身。解除这两种误读的蒙蔽,要求我们以马克思异化范畴... 在通常见解中,历史无主体论遭到了来自简单否定和盲目肯定两个方向的误读。误读历史无主体论的结果,是使得历史唯物主义或者失去了重要的立论基点,或者被混同于隐性的历史无主体论本身。解除这两种误读的蒙蔽,要求我们以马克思异化范畴的复合含义为线索,完整分析历史无主体现象的原因与结果,给予历史无主体论以应有的定位,进而恢复历史唯物主义追求个人解放的根本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无主体论 异化 原因 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家“礼乐教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5
9
作者 祖国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3-96,共4页
礼乐教化思想发轫于中国的上古时代,在此思想的基础上,儒家对此进行了新的阐释和发挥,把礼乐教化思想分为社会性礼乐教化与个体人格修养,前者是面向所有人的,后者是面向"君子"的,后者是儒家思想的重点。儒家礼乐教化是以"... 礼乐教化思想发轫于中国的上古时代,在此思想的基础上,儒家对此进行了新的阐释和发挥,把礼乐教化思想分为社会性礼乐教化与个体人格修养,前者是面向所有人的,后者是面向"君子"的,后者是儒家思想的重点。儒家礼乐教化是以"礼乐"为手段的"仁义"教育,包括礼教、乐教、诗教,其表现形式是审美教育,其核心是道德教育;尽管如此,儒家礼乐教化所要塑造的是"文质彬彬"、"美善相乐"的"中和"人格,也就是审美修养与道德素质、美育与德育兼备;儒家所以认为"礼乐"可以发挥教化人心的功能关键在于"乐"的"感动人心"的作用,也就是说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教育,而主要并不是一种"知"的教育,使道德要求潜移默化地成为人的一种素质。儒家的礼乐教化思想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建构都具有很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礼乐教化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宏昌 郑玉刚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3-35,共3页
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风险投资与高风险、高收益、高科技紧密相连的特点决定了它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教兴国"战略要求我国建立相应的风险投资机制。近几年,我国的风险投资已初具... 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风险投资与高风险、高收益、高科技紧密相连的特点决定了它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教兴国"战略要求我国建立相应的风险投资机制。近几年,我国的风险投资已初具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但是和风险投资发达的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机制 模式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立仁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04-107,131,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以规律为研究对象值得商榷。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规律,但是规律不能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包括规律)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完整内容。这既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以规律为研究对象值得商榷。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规律,但是规律不能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包括规律)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完整内容。这既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经典教科书中找到根据,又可以通过规律与研究对象关系的明晰中获得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对象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伦理建设中的法制规范与激励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野光 李润红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7-109,共3页
本文在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相结合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并且针对这些问题与原因,明确提出要构建行政伦理激励性机制,提升公务人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重塑行政主体的良好形象和... 本文在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相结合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并且针对这些问题与原因,明确提出要构建行政伦理激励性机制,提升公务人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重塑行政主体的良好形象和社会公信力,在强化公务员道德建设的同时,推进依法行政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伦理 问题 原因 法制规范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智慧演进逻辑的当代审视 被引量:2
13
作者 陆杰荣 牛小侠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38,共4页
人的实践智慧不仅证明了人的实践创造能力,而且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遵循着社会发展规律,但同时也是人类实践智慧的体现,没有人类的实践智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就无人把握,社会发展就会迷失方向。传统的实践... 人的实践智慧不仅证明了人的实践创造能力,而且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遵循着社会发展规律,但同时也是人类实践智慧的体现,没有人类的实践智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就无人把握,社会发展就会迷失方向。传统的实践智慧倾向于思辨智慧,而现代哲学则更倾向于创制智慧。马克思哲学实践智慧具有两个向度,即现实向度与理论批判向度。这两个向度规定了实践智慧既指向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智慧 演进逻辑 马克思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主义思潮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7
14
作者 闫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32,共2页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被现代文化刺激起来的欲望满足的文化意识形态,对高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从高校的整体发展、教师和学生个体三个方面分析了消费主义对高校的发展观念以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即...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被现代文化刺激起来的欲望满足的文化意识形态,对高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从高校的整体发展、教师和学生个体三个方面分析了消费主义对高校的发展观念以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即破除消费主义高校发展观、改变同质化教学过程和教育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消除"读书无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 高校教育教学 影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晓利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102,共5页
公共权力和个体权利的平衡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义,保障人民根本权益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宗旨与目的。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既是践行现代法治基本要义的必然要求,又是实现法治建设宗旨与目的的唯一选择。从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法... 公共权力和个体权利的平衡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义,保障人民根本权益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宗旨与目的。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既是践行现代法治基本要义的必然要求,又是实现法治建设宗旨与目的的唯一选择。从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法治的核心功能来审视,法治实践中法治政府建设和法治社会建设背离的根本原因包括了法律文本本身和政府与社会的互动机制两个方面。对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基本方向的谋划,既要推进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确保所立之法是良法;又要发挥政府先导作用,形成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公共权力 个体权利 良法 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认识《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发展意义——“反向奠基”的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志勇 刁连成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72,共4页
通常理解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三统一的方式,是从人类社会一般规律(唯物史观)到资本主义特殊规律(剩余价值学说)、再到社会主义胜利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的单向度演绎。由此,剩余价值学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就... 通常理解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三统一的方式,是从人类社会一般规律(唯物史观)到资本主义特殊规律(剩余价值学说)、再到社会主义胜利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的单向度演绎。由此,剩余价值学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就被固化为"承上启下"。这种理解方式虽然符合马克思主义体系形成的大致脉络,但仅限于此则会遮蔽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相互生成关系。实际上,以《资本论》为主要载体的剩余价值学说,对于唯物史观还具有"反向奠基"的重要作用,它集中体现在对唯物史观范式得以产生的事实前提与价值前提的清晰揭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唯物史观 反向奠基 事实前提 价值前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辩证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葛龙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0-152,共3页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所谓的影响和冲击是一种假象,针对司法考试反映的有关问题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管理即可。这是由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基本定位、根本任务和特色功能等因素决定的。
关键词 法学 本科教育 司法考试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观的人类性与中国化——毛泽东对唯物史观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单鹂娜 常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18,共4页
马克思历史观的人类社会现实批判与哲学批判的品格赋予其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马克思始终站在历史辩证法的高度,将民族历史和世界历史、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人类历史运动的整体性统一起来,从而赋予唯物史观以人类性和开放性品格。中国社... 马克思历史观的人类社会现实批判与哲学批判的品格赋予其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马克思始终站在历史辩证法的高度,将民族历史和世界历史、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人类历史运动的整体性统一起来,从而赋予唯物史观以人类性和开放性品格。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构成部分,毛泽东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历史观辩证法,开创了"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道路,证明和丰富了唯物史观的真理性及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人类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策略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晶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7-69,共3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不断的扩大。但由于农地产权制度、土地征收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失地农民的财产和财产权利、就业权以及社会保障权遭到了严重的损害。因此,为了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不断的扩大。但由于农地产权制度、土地征收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失地农民的财产和财产权利、就业权以及社会保障权遭到了严重的损害。因此,为了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地征用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机制以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失地农民法律援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权益保障 公共利益 法律援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民族心理素质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凤龙 闫莉 刘洪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2,共5页
我们以"共同文化基础上的民族心理素质"为切入点,通过对表现于和谐文化上的民族心理素质的研究,揭示了民族心理素质、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民族心理素质是民族文化的潜在形式,民族文化是民族心理素质的具体形态,它... 我们以"共同文化基础上的民族心理素质"为切入点,通过对表现于和谐文化上的民族心理素质的研究,揭示了民族心理素质、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民族心理素质是民族文化的潜在形式,民族文化是民族心理素质的具体形态,它们是以不同的形态对社会存在的反应。和谐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向,和谐文化中所蕴含的和合思维是处理矛盾时的一种态度、方法,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处事之道,通过和谐文化这条纽带使民族心理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民族心理素质通过内在的意识形态领域发挥其影响,表现为预警、整合、调控和保障作用。因此,民族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得以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心理素质 和谐社会 和谐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