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市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探讨
1
作者 吴静 张炜 李慧明 《南方农业》 2025年第6期157-159,共3页
吉林省吉林市农业生产受气象灾害影响显著,应用灾害防御技术是减轻灾害损失、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吉林市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总结当地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探讨吉林市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包括人工增雨/... 吉林省吉林市农业生产受气象灾害影响显著,应用灾害防御技术是减轻灾害损失、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吉林市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总结当地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探讨吉林市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包括人工增雨/雪技术、防雹技术、霜冻防护技术、大风灾害防御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灾害防御技术 吉林省吉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市气象服务官方微信的应用探索
2
作者 王立民 牟晓娜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第8期119-120,共2页
本文介绍了"吉林市气象"微信公众平台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向公众用户推送本地和本省短期、中长期天气预报及天气实况等气象信息,为公众提供权威、温馨、方便、快捷和丰富的天气信息。提出可以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完成气象服务信... 本文介绍了"吉林市气象"微信公众平台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向公众用户推送本地和本省短期、中长期天气预报及天气实况等气象信息,为公众提供权威、温馨、方便、快捷和丰富的天气信息。提出可以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完成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新型服务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新媒体 天气信息服务 应用与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吉林市气象云平台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庞培林 陈治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2期195-196,227,共3页
针对吉林市气象局业务发展中遇到的IT运维难题,结合业务发展和实际工作情况,通过与传统服务器的运维、存储和管理等方式的对比,分析虚拟化技术的各项功能和特点的优势,从而提出了吉林市气象云平台的整体设计方案,此方案显著提高了业务... 针对吉林市气象局业务发展中遇到的IT运维难题,结合业务发展和实际工作情况,通过与传统服务器的运维、存储和管理等方式的对比,分析虚拟化技术的各项功能和特点的优势,从而提出了吉林市气象云平台的整体设计方案,此方案显著提高了业务服务器的可用性,加强了IT运维的可管理性,增加了未来业务发展的可拓展性,极大降低了气象信息业务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虚拟化 气象云平台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条件对吉林市烤烟总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梁颖 马树庆 +1 位作者 刘吉洁 徐争春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8期17-20,共4页
利用历年烤烟总糖含量资料和气象数据,分析吉林市各县市烤烟总糖含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为优化烤烟生产布局和开展烤烟生产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吉林市各县市气象条件对烤烟总糖含量的影响有共性也有差异,总体来看,烤烟... 利用历年烤烟总糖含量资料和气象数据,分析吉林市各县市烤烟总糖含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为优化烤烟生产布局和开展烤烟生产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吉林市各县市气象条件对烤烟总糖含量的影响有共性也有差异,总体来看,烤烟总糖含量与5—9月平均气温、降雨量和空气相对湿度成负相关,与日照百分率、温度日较差成正相关。当地气象条件存在时间和地域差异,导致烤烟总糖含量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存在地域和季节差异。生长季气温适中或稍低、日较差偏大、日照比较充足、雨量偏少和空气湿度偏小的年份或地区,有利于烤烟总糖含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总糖含量 气象条件 相关性 吉林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吉林市汛期重大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5
作者 庞培林 奚源 《农技服务》 2017年第4期84-84,127,共2页
吉林市气象局针对2016年汛期复杂天气,强化组织领导、严肃工作纪律、加强部门合作、积极主动提供精准气象服务和广泛科普宣传,充分发挥气象决策参谋作用,为全市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保障。
关键词 汛期 重大天气过程 服务效益显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吉林市酸雨状况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徐兴波 韩庆红 +1 位作者 任小峰 庞培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6080-6081,共2页
通过对2008年吉林市酸雨监测结果的分析,应用5级标准对吉林和蛟河2个站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行了分级界定,初步判定吉林市为轻酸雨区,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理酸雨的建议。
关键词 酸雨 PH值 电导率 轻酸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冬季吉林市天气特征及其影响
7
作者 胡长雷 徐兴波 梁凤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7期249-250,共2页
利用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吉林市气温、降水资料以及500 h 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距平场等资料,对2014年冬季吉林市的天气进行评述,包括降水、气温、环流特征等,并分析了季内天气对农业生产、防火、交通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天气特征 环流形势 吉林吉林 2014年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吉林市雾凇的预报指标
8
作者 梁凤霞 徐驰 +1 位作者 吴静 鲍晶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4期243-244,252,共3页
利用吉林市旅游局提供的雾凇实况资料,人工观测站吉林和北大壶的相对湿度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下发的T639数值预报产品中的物理量资料,即1 000 h Pa与925 h Pa的相对湿度、2 m温度、1 000 h Pa与850 h Pa的温度和10 m风速,对吉林市雾凇预... 利用吉林市旅游局提供的雾凇实况资料,人工观测站吉林和北大壶的相对湿度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下发的T639数值预报产品中的物理量资料,即1 000 h Pa与925 h Pa的相对湿度、2 m温度、1 000 h Pa与850 h Pa的温度和10 m风速,对吉林市雾凇预报进行研究,得到T639数值预报产品中各物理量对雾凇预报的预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凇 T639数值预报 吉林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市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徐驰 韩庆红 徐兴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5期231-232,236,共3页
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以及随时间的变化,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对2014年10月末吉林市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分析表明:重污染时近地面层相对湿度较高,与AQI(空气污染指数)呈正位相;混合层高度和AQI呈反位相;近地面层逆温明显,易于形成重污... 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以及随时间的变化,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对2014年10月末吉林市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分析表明:重污染时近地面层相对湿度较高,与AQI(空气污染指数)呈正位相;混合层高度和AQI呈反位相;近地面层逆温明显,易于形成重污染;重污染发生阶段合成场结果表现为高空为高度脊或暖脊控制,地面为高压控制。对寻求如何更好地预测大气污染的消散与持续时间,做好空气质量预报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天气 过程分析 气象要素 吉林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3月8日吉林市强降雪分析
10
作者 杨磊 张福斌 胡长雷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7期273-273,278,共2页
针对2015年3月8日8:00—20:00发生在吉林市及周边县市的一场暴雪,从环流特征、物理条件、卫星上的表现及预报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是华北地区低空涡旋在西南气流引导下北上,与东北地区冷槽融合导致暖湿空气与干冷空气相... 针对2015年3月8日8:00—20:00发生在吉林市及周边县市的一场暴雪,从环流特征、物理条件、卫星上的表现及预报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是华北地区低空涡旋在西南气流引导下北上,与东北地区冷槽融合导致暖湿空气与干冷空气相遇,进而抬升产生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低空涡旋 吉林吉林 2015年3月8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7月2日吉林地区局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11
作者 高建秋 杨俊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7期231-232,234,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了2011年7月2日吉林地区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冷空气入侵激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中尺度辐合线是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触发系统;雷达回波资料和卫星云图较好地反映了局地...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了2011年7月2日吉林地区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冷空气入侵激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中尺度辐合线是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触发系统;雷达回波资料和卫星云图较好地反映了局地暴雨天气发生发展全过程,可为人们监测天气变化、提前做出预警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暴雨 强对流 雷达回波 中尺度辐合 吉林地区 2011年7月2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2007年一次特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梁凤霞 胡长雷 杨俊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6524-6527,共4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FY-2C卫星云图产品,运用天气学原理分析方法,从环流背景及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动力条件、能量条件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对2007年3月4-5日的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FY-2C卫星云图产品,运用天气学原理分析方法,从环流背景及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动力条件、能量条件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对2007年3月4-5日的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南北槽合并配合地面河套倒槽,加之西南急流携带大量水汽北上和水汽的垂直输送是3月4-5日特大暴雪形成的主要原因;另外,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造成的强烈的上升运动为降雪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条件,降雪前期的高温为此次降雪积聚了大量的能量,而高值的假相当位温又对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提供了很有利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雪 环流形式 急流 切变 灾害性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地区春季第一场透雨前期高空环流形势浅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长雷 张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15623-15624,共2页
通过对历年吉林地区第一场透雨出现时大气环流的形势演变进行研究,客观总结预报着眼点,为吉林地区做好第一场透雨的预报提供依据。
关键词 第一场透雨 高空环流形势 春季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地区锋面降水天气形势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虹旭 杨仲江 +1 位作者 王伟 孙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256-11259,11433,共5页
通过对大量天气图和几次典型个例天气状况的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吉林地区地面冷、暖锋有无降水的几种非常规高空和地面天气形势。提出温度场是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要素场,分析研究高空不同温压场配置中的冷暖空气的运动状况,是做好锋面... 通过对大量天气图和几次典型个例天气状况的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吉林地区地面冷、暖锋有无降水的几种非常规高空和地面天气形势。提出温度场是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要素场,分析研究高空不同温压场配置中的冷暖空气的运动状况,是做好锋面降水天气预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锋面降水 温压场 冷暖空气运动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预报集合动力因子对吉林省强降水的检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凤霞 陈长胜 +1 位作者 胡长雷 杨俊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6期249-252,254,共5页
利用吉林省自动站和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吉林省数值预报集合动力因子预报系统资料,对2012年6月吉林省18次强降水天气落区和预报与吉林省数值预报产品之集合动力因子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数值预报产品集合动力因子对吉林省6月的... 利用吉林省自动站和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吉林省数值预报集合动力因子预报系统资料,对2012年6月吉林省18次强降水天气落区和预报与吉林省数值预报产品之集合动力因子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数值预报产品集合动力因子对吉林省6月的强降水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但对强降水落区的预报存在一定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动力因子 强降水 数值预报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地区降雹天气形势及预报指标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虹旭 杨仲江 +1 位作者 王伟 孙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003-8005,共3页
分析了1980~1999年吉林地区降雹前一日和当日天气形势。结果表明,该地区降雹的主要天气形势有高空槽、冷涡、高空锋区和横切变(含高空西北气流)4种。通过分析,建立了该地区降雹的天气模式,总结出有、无降雹发生及降雹大致落区的预报指标。
关键词 冰雹 天气形势 预报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气象服务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技术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驰 王晓腾 李嘉鑫 《当代农机》 2023年第2期83-84,86,共3页
阐述了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具体应用情况,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农业气象服务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与利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俊玲 鲍晶 梁凤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4期236-238,共3页
分析吉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如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等,并提出资源合理布局和利用的方式,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
关键词 气候资源 光能资源 热量资源 水分资源 吉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区域暴雨天气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凤霞 吴静 +1 位作者 鲍晶 杨俊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4期239-242,共4页
利用吉林省人工观测站及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01—2012年的48个区域暴雨个例的高空、地面等常规实况资料按照影响系统及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按照影响系统进行分型,建立吉林省区域暴雨天气模型。
关键词 暴雨 天气模型 中尺度分析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8月1日吉林省暴雨天气分析
20
作者 胡长雷 张硕 +2 位作者 任晓峰 韩庆红 潘长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167-4171,共5页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及加密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对2008年8月1日吉林省大范围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垂直稳定度和对流有效位能,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及加密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对2008年8月1日吉林省大范围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垂直稳定度和对流有效位能,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给出了产生暴雨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受"凤凰"台风登陆减弱,其水汽北上与西风槽、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产生的。低层强盛的西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把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天气形势 水汽输送 西南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