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选择性激励技术和弥散张量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致单侧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丽艳 郭云志 +3 位作者 韩晓梅 褚丽娟 马云涛 周顺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827-1831,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选择性激励技术(PROSET)和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定位及定量评价腰椎间盘突出(LDH)致单侧腰骶神经根压迫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吉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临床专科检查诊断为LDH致单侧L_4~S_1神经支配区域神经... 目的探讨磁共振(MR)选择性激励技术(PROSET)和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定位及定量评价腰椎间盘突出(LDH)致单侧腰骶神经根压迫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吉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临床专科检查诊断为LDH致单侧L_4~S_1神经支配区域神经根压迫症患者20例,行PROSET、DTI检查,取感兴趣区域(ROI)节前神经根鞘硬膜囊出行处、神经节、节后脊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外口处3个解剖水平,测量并比较其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同时进行双侧L_4~S_1神经根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结果PROSET图像特征表现:20例患者共计25个椎间盘突出,28根单侧神经根受压,其中22个侧旁型突出椎间盘致22根神经根受压,主要向内后推移同侧下位神经根,不累及同节段神经根;3个椎间孔型突出椎间盘致6根神经根受压,同侧同节段神经根向外上推移,下位神经根稍向内侧推移。DTT图像显示患者患侧神经根神经纤维束出现节段性稀疏、变窄、截断等现象。患者患侧的节前神经根鞘硬膜囊出行处、神经节、节后脊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外口处FA值低于健侧,ADC值高于健侧(P<0.05);患者患、健侧的节前神经根鞘硬膜囊出行处、神经节、节后脊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外口处FA、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SET结合DTI、DTT对诊断LDH致单侧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以及定位、定量评价病变神经根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神经根病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多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丽艳 周顺科 +3 位作者 管艳敏 王冰卉 贾钧理 李海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804-180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颅内多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于本院诊治的10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证实。10例患者均进行MSCTA检查,并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颅内多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于本院诊治的10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证实。10例患者均进行MSCTA检查,并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等三维重组脑动脉,观察动脉瘤的数目、瘤体大小、瘤颈宽度、载瘤动脉及瘤体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结果 10例患者经DSA或手术确诊了23枚颅内多发动脉瘤,其中MSCTA显示了22枚(95.7%)脑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瘤顶指向、瘤颈宽度、载瘤动脉及其与相邻结构的关系,并且与DSA或手术所见结果高度符合,仅1枚小动脉瘤因入口过窄、腔内有部分血栓导致MSCTA未显影。结论 MSCTA可作为颅内多发动脉瘤诊断、治疗方案选择、术后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无创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腰骶段神经根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定量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李丽艳 赵伟 +3 位作者 褚丽娟 郭云志 申国强 周顺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L4、L5、S1神经根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的可行性及量化特征。方法:20名正常成人志愿者接受3.0T多源磁共振检查,采用选择性激励技术(PROSET)及DTI融合图像,分别在L4、L5、S1神经根的节前...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L4、L5、S1神经根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的可行性及量化特征。方法:20名正常成人志愿者接受3.0T多源磁共振检查,采用选择性激励技术(PROSET)及DTI融合图像,分别在L4、L5、S1神经根的节前神经根鞘硬膜囊出行处、神经节和节后脊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外口处三个不同水平设定兴趣区(ROI)测量左、右两侧神经根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同时进行神经根DTT。结果:20名正常成人志愿者PROSET、DTI及DTT均成功,可以清晰显示L4、L5、S1神经根,测量其FA及ADC的均值分别为0.56±0.10和(0.94±0.53)mm^2/s,0.52±0.11和(1.07±0.50)mm^2/s,0.48±0.11和(1.18±0.45)mm^2/s;各神经根相同水平左、右两侧的FA值及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神经根ADC值除节前神经根鞘硬膜囊出行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水平各神经根之间的FA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A值变化呈L4>L5>S1趋势,ADC值变化趋势反之;同一神经根在三个不同水平的FA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A值变化呈节前<神经节<节后趋势,ADC值变化趋势反之。结论:正常成人L4、L5、S1神经根DTI及DTT是可行的,与PROSET融合图像能够显示神经根走行并进行量化分析,为研究神经根病变提供了较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选择性激励技术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 神经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 iDose4技术在BMI指导下降低冠脉成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 被引量:5
4
作者 耿丽莉 李海波 +2 位作者 褚丽娟 吴桂春 田贵森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 iDose4技术结合体重指数(BMI)指导下的低剂量技术对改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对74例怀疑冠心病患者行CCTA,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固定电流、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 iDose4技术结合体重指数(BMI)指导下的低剂量技术对改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对74例怀疑冠心病患者行CCTA,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固定电流、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滤波反投影(BFP)重建成像;B组采用BMI适应性低电压、低电流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高级迭代重建-iDose4重建成像。然后对两组图像信号噪声比、对比度噪声比和有效剂量进行评估。结果:A组及B组的信号噪声比分别为(16.15±3.76)和(16.65±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1,P>0.05)。A组及B组的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13.76±3.61)和(14.22±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1,P>0.05)。A组及B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8.15±0.44)mSv和(4.18±0.7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5,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与常规剂量、FBP重建比较,iDose4重建技术与BMI指导下的低剂量技术的有效结合,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均衡控制不同个体射线剂量,射线剂量较常规降低约49%,同时降低了对比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迭代重建 冠状动脉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型缺血性烟雾病综合征的多模式磁共振成像表现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丽艳 周顺科 +3 位作者 周兆德 朱道升 姜永录 崔文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4353-4357,共5页
目的分析成人型缺血性烟雾病综合征的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2月吉林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例成人型缺血性烟雾病综合征患者,回顾分析其MRI平扫、动脉自旋标记法(ASL)脑灌注成像(PWI)、磁敏感成... 目的分析成人型缺血性烟雾病综合征的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2月吉林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例成人型缺血性烟雾病综合征患者,回顾分析其MRI平扫、动脉自旋标记法(ASL)脑灌注成像(PWI)、磁敏感成像(SWI)、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匙孔技术四维增强MRA(4D-TRAK-MRA)、MRI增强(CE-MRI)结果。结果 MRI平扫显示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的流空信号消失,基底核区出现烟雾状血管流空信号影以及柔脑膜高信号征;ASL-PWI显示ACA、MCA供血区脑血流量(CBF)减低;SWI显示梗死区缺乏小静脉显影,代偿区柔脑膜周围有多发增粗的小静脉;3D-TOF-MRA直观显示双侧颈内动脉(ICA)末端和ACA、MCA起始端的狭窄或闭塞以及增粗延长的大脑后动脉和脑底部烟雾血管;4D-TRAK-MRA能动态全景显示头颈部血运情况和柔脑膜的侧支循环,对烟雾病综合征诊断分期准确率达90%(9/10)。结论多模式MRI不但可以反映脑实质和颅内血管的情况,而且能提供解剖形态学和功能学两方面的特征,可作为烟雾病综合征筛查、诊断及分期的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无创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贝葡胺双功能对比一站式MRI成像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李丽艳 褚丽娟 +4 位作者 赵伟 郭云志 申国强 王晓燕 周顺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24-1129,共6页
目的基于2014年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探讨钆贝葡胺(Gd-BOPTA)双功能对比一站式MRI成像(DFCE-MRI)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9月吉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临床确诊的肝硬化并肝局灶性病变(FLL... 目的基于2014年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探讨钆贝葡胺(Gd-BOPTA)双功能对比一站式MRI成像(DFCE-MRI)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9月吉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临床确诊的肝硬化并肝局灶性病变(FLL)患者,依次行(1)平扫,(2)弥散加权成像(DWI),(3)Gd-BOPTA多期增强,(4)Gd-BOPTA肝胆期扫描的肝脏MRI检查[(1)+(2)+(3)+(4)简称DFCE-MRI,(1)+(2)+(3)简称多模态MRI,(3)简称多期增强MRI]。采用2014年版LI-RADS分类标准对FLL进行诊断,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8例肝硬化患者MRI共发现71枚FLL,其中LR-1类病灶和LR-2类病灶共计15枚,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良性;LR-3类病灶3枚,2枚为HCC;LR-4类病灶12枚,11枚为HCC;29枚LR-5类病灶均为HCC。若将LR-1~LR-3类病灶归为阴性,LR-4~LR-5类病灶归为阳性,则基于DFCE-MRI、多模态MRI、多期增强MRI的LI-RADS分类诊断HCC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7、0.894、0.852;其中AUCDFCE-MRI大于AUC多期增强MRI(Z=2.110,P<0.05),AUCDFCE-MRI与AUC多模态MRI比较(Z=1.079,P>0.05)、AUC多模态MRI与AUC多期增强MRI比较(Z=0.753,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2014年版LI-RADS分类标准,采用Gd-BOPTA肝脏DFCE-MRI对HCC有很好的诊断价值,有利于提高MRI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钆贝葡胺 肝细胞 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腰神经根解剖结构的MR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丽艳 周顺科 +2 位作者 郭云志 郭薇 高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利用选择性激励(PROSET)成像观察正常成人腰神经根及其毗邻结构的在体磁共振特点。方法:对40例中国正常成人志愿者行腰椎PROSET扫描,测量神经根直径(RD)、根囊角(RA)、神经根出硬膜囊的位置到椎弓根下缘的距离(RPD)、... 目的:利用选择性激励(PROSET)成像观察正常成人腰神经根及其毗邻结构的在体磁共振特点。方法:对40例中国正常成人志愿者行腰椎PROSET扫描,测量神经根直径(RD)、根囊角(RA)、神经根出硬膜囊的位置到椎弓根下缘的距离(RPD)、神经根上缘与上位椎弓根下缘距离(PSRD)、神经根下缘与下位椎弓根上缘的距离(PIRD)、椎弓根间距(IPD)、椎弓根高度(PH)、椎弓根宽度(PW)等指标。用SPSS11.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RD、RA、RPD、PIRD、IPD、PH、PW在L1~L5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上至下RD、RPD、PW、IPD逐渐增大,RA、PH、PSRD逐渐减小;L1、3节段IPD和L1、4节段PW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男性大于女性。结论:磁共振PROSET成像能无创、准确、全面提供活体腰神经根及其毗邻结构的形态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神经根 磁共振成像 选择性激励技术 影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神经根三维磁共振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成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丽艳 周顺科 +2 位作者 郭云志 郭薇 高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848-285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PROSE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神经根的显示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9月在本院行脊神经根MR PROSET成像者47例,其中正常者20例,LDH患者27例,分析所有受检者MR常规扫描和PROSET冠状位腰... 目的探讨磁共振(MR)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PROSE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神经根的显示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9月在本院行脊神经根MR PROSET成像者47例,其中正常者20例,LDH患者27例,分析所有受检者MR常规扫描和PROSET冠状位腰神经根成像,并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三维重组处理,观察脊神经根形态、走行及其与椎间盘突出髓核的关系。结果 20例正常者MR PROSET成像均清楚显示硬膜囊、硬脊膜鞘外形及脊神经根节前段、神经节和节后段的走行。27例LDH患者中,共计30个椎间盘突出,其中中央型16个,侧旁型11个,椎间孔型3个。各型LDH神经根三维PROSET成像特征表现为:椎间孔型突出的髓核向外上推压同侧上位神经根,向内侧推压下位神经根;侧旁型仅推压下位神经根;中央型多数无神经根受压征象。结论 MR PROSET成像能清晰显示各型LDH患者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对神经根压迫的特征,尤其对椎间孔型更有优势,故MR PROSET可以为LDH患者神经根受压情况的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脊神经根 磁共振成像 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丽艳 周顺科 +3 位作者 刘军 肖立志 唐中华 孙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29-153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MSCT特征。方法对23例乳腺癌患者行MSCT增强扫描,选取93枚最大径≥10mm的腋窝淋巴结,观察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其形态学特征的关系,同时与病理结果对照。通过Bayes逐步判别分析法筛选有价值的指标,建立腋窝...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MSCT特征。方法对23例乳腺癌患者行MSCT增强扫描,选取93枚最大径≥10mm的腋窝淋巴结,观察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其形态学特征的关系,同时与病理结果对照。通过Bayes逐步判别分析法筛选有价值的指标,建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判别诊断模型。结果淋巴结最大径/最小径、淋巴结门、淋巴结实质、卫星淋巴结对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所建立的判别淋巴结转移的Bayes函数为:非转移淋巴结组:Y1=1.675 X3(形态)+0.096 X4(淋巴结门)+1.363 X5(淋巴结实质)-0.612 X7(卫星淋巴结)-1.033;转移淋巴结组:Y2=4.177 X3(形态)+4.493 X4(淋巴结门)+4.509 X5(淋巴结实质)+2.351 X7(卫星淋巴结)-6.490,经自身检证法与交互验证法考核判别诊断模型准确率分别达90.32%(84/93)、88.17%(82/93)。结论用Bayes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的MSCT征象指标及所建立的模型对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贝葡胺磁共振成像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丽艳 褚丽娟 +3 位作者 王宏光 郭云志 郭微 周顺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3-437,共5页
目的:探讨钆贝葡胺(Gd-BOPTA)一站式双功能对比MR成像(DFCE-MRI)对于肝细胞癌(HCC)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17例肝脏局灶性病变(FLL)患者行Gd-BOPTA一站式DFCE-MRI,包括:(1)MR平扫;(2)弥散加权成像(DWI);(3)Gd-BOPTA多期增强;(4)肝胆期扫描... 目的:探讨钆贝葡胺(Gd-BOPTA)一站式双功能对比MR成像(DFCE-MRI)对于肝细胞癌(HCC)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17例肝脏局灶性病变(FLL)患者行Gd-BOPTA一站式DFCE-MRI,包括:(1)MR平扫;(2)弥散加权成像(DWI);(3)Gd-BOPTA多期增强;(4)肝胆期扫描,比较Ⅰ((1))、Ⅱ((1)+(3))、Ⅲ((1)+(2)+(3))、Ⅳ((1)+(2)+(3)+(4),即:一站式DFCE-MRI)等四种扫描方案对于FLL的检出率和对HCC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Ⅰ~Ⅳ四种扫描方案对FLL检出率分别为74.2%、87.4%、98.7%和98.7%,四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Ⅰ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种增强扫描方案;Ⅱ~Ⅳ三种增强扫描方案对HCC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6.2%、70.1%和73.1%,92.9%、82.9%和85.5%,92.9%、90.5%和91.2%,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方案Ⅳ准确度最高。结论:Gd-BOPTA一站式DFCE-MRI对FLL检出率以及对HCC诊断的准确度优于其他扫描方案,可以作为肝细胞癌鉴别诊断的优选MR扫描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钆贝葡胺 局灶性病变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贝葡胺双功能对比MRI对肝细胞癌LI-RADS定义征象的识别率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丽艳 褚丽娟 +3 位作者 郭云志 郭微 高阳 周顺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8-442,共5页
目的:探讨2014版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LI-RADS v2014)所定义的各种征象在钆贝葡胺(Gd-BOPTA)双功能对比一站式MR成像上的识别率。方法:2013年10月-2016年9月肝硬化患者40例入组本研究,均行肝脏Gd-BOPTA双功能对比一站式MR成像(包括... 目的:探讨2014版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LI-RADS v2014)所定义的各种征象在钆贝葡胺(Gd-BOPTA)双功能对比一站式MR成像上的识别率。方法:2013年10月-2016年9月肝硬化患者40例入组本研究,均行肝脏Gd-BOPTA双功能对比一站式MR成像(包括多期增强、平扫、扩散加权成像、肝胆期成像),且经病理证实为HCC。由两位阅片者对MR图像进行独立盲法读片,遵循LI-RADS v2014对主要征象、次要征象进行评价,计算两者对各种征象的识别率,并通过Kappa检验来分析两者对征象识别的一致性。结果:两位阅片者对HCC病灶的动脉期高强化、廓清、包膜等3个主要征象的识别率依次分别为85.7%和90.5%、78.6%和81.0%、50.0%和52.4%,阅片者间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74、0.779和0.667;对于次要征象,以HCC病灶肝胆期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扩散受限的识别率最高,分别为83.3%和81.0%、81.0%和85.7%、90.5%和85.7%,阅片者间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80、0.659和0.807,而其他次要征象识别率较低,尤其在最大径<2.0cm的小HCC中部分征象未被识别。结论:肝脏Gd-BOPTA双功能对比一站式MR成像适用于肝硬化背景下HCC的LI-RADS v2014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硬化 钆贝葡胺 磁共振成像 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贝葡胺增强磁共振胆道成像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丽艳 郭云志 +3 位作者 褚丽娟 王晓燕 吴桂春 周顺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目的:对比磁共振肝特异性对比剂钆贝葡胺(Gd-BOPTA)增强胆道成像(CE-MRC)和三维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3D-MRCP)对肝胆管的显示能力,并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对CE-MRC的影响。方法:我院诊治的157例肝胆疾病患者中,TBIL正常的40例受检... 目的:对比磁共振肝特异性对比剂钆贝葡胺(Gd-BOPTA)增强胆道成像(CE-MRC)和三维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3D-MRCP)对肝胆管的显示能力,并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对CE-MRC的影响。方法:我院诊治的157例肝胆疾病患者中,TBIL正常的40例受检者进行3D-MRCP、CE-MRC检查,Ⅰ级43例、Ⅱ级36例、Ⅲ级38例患者进行CE-MRC检查,行最大强度投影法(MIP)三维重组胆道系统,并与术中所见对照。结果:两种成像显示胆总管、胆囊、肝总管、肝内三级以下胆管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MRCP对肝内三级以上胆管显示优于CE-MRC(P<0.05),而CE-MRC在显示胆囊管方面优于3D-MRCP(P<0.05)。TBIL为Ⅰ级患者与正常者比较CE-MRC成像效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Ⅲ级患者CE-MRC成像效果较正常者差(P<0.05)。结论:磁共振肝特异性对比剂钆贝葡胺增强可用于肝胆管成像,但CE-MRC成像效果受TBIL水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 胆管造影术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动脉型脑动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丽艳 周顺科 +1 位作者 郭薇 林柏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3990-3992,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型脑动脉瘤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报道2012-09-01吉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外周动脉型巨大动脉瘤,并参考相关文献分析其MRI特点。结果 1例外周动脉型巨大脑动脉瘤的MRI表现为侧脑室旁占位性病变,可见稍短T1短T2信...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型脑动脉瘤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报道2012-09-01吉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外周动脉型巨大动脉瘤,并参考相关文献分析其MRI特点。结果 1例外周动脉型巨大脑动脉瘤的MRI表现为侧脑室旁占位性病变,可见稍短T1短T2信号的薄壁环绕,其内见特征性的血栓信号,并出血破入侧脑室,增强扫描病灶壁呈环形明显强化。结论外周动脉型脑动脉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平扫示脑室旁或基底节区域占位性病变,有较完整均匀薄壁,其内见特征性流空信号或血栓信号,周围无或仅有轻度占位效应,可合并颅内出血,增强扫描病灶壁显著强化,结合临床表现及MRA,术前可以诊断并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戴文静 姚立辉 张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MRI表现,评估MRI对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出现不适而到本院就诊的患者50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4...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MRI表现,评估MRI对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出现不适而到本院就诊的患者50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48岁。全部患者于术前行MRI检查,并于检査后1周内行手术切开水凝胶取出术,清理变性坏死组织并送病理检查。结果:假体囊壁破裂45例89只乳房,MRI表现为假体形态不规整,边缘凸凹不平,内信号多数不均匀,并多发低信号分隔影,致高信号假体被分隔成单发或多发条块状、结节状;43例74只乳房假体出现不同程度移位,呈不规则游离状,表现为类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多团块游离分布于乳房各处,大小不一;10例12只乳房发生变形,表现为一侧乳房明显变大,或由于移位导致局部突起等;10例患者15只乳腺存在感染;11例患者12只乳腺腺体内出现肿块或结节,其中恶性肿瘤5例5只,乳腺腺病1例1只,乳腺纤维腺瘤4例4只,乳腺囊肿1例2只;3例患者6只乳房已行手术将水凝胶取出,复査MRI发现有残留,表现为斑片状、结节状T2WI高信号影。结论:MRI可清楚显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帮助确定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可作为注射水凝胶患者的诊断、评价手术效果以及术后随访的首选检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MRI 隆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骨折血肿细胞分离回植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震卓 郝鑫 +5 位作者 石光耀 张霖 于淑红 申国强 蔡成坤 张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研究血肿分离细胞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为骨折血肿细胞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制备股骨髁上骨折模型。对照组:骨折后常规状态下观察骨折愈合,不做任何特殊处理。实验组:将骨折... 目的:研究血肿分离细胞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为骨折血肿细胞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制备股骨髁上骨折模型。对照组:骨折后常规状态下观察骨折愈合,不做任何特殊处理。实验组:将骨折血肿取出,分离、除去红细胞及血清,将制备后的血肿细胞回植于骨折处。分别于骨折后第10、20、30天,对实验兔进行X线摄影检查,骨折断端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比较2组实验兔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X线摄影检查,实验组兔在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其骨折区域骨痂形成量多,出现时间早。(2)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不同时间点骨细胞及成骨细胞数量多、出现早,PDGF、TGF-β的免疫表达强度也更高。结论:(1)骨折血肿细胞回植可促进骨折愈合,回植后骨折愈合无明显感染及排斥反应。(2)骨折血肿细胞回植促进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可能部分与其PDGF、TGF-β表达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血肿细胞 回植 骨折愈合 血小板衍生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