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的高粱品种识别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宋少忠 刘园园 +4 位作者 周紫阳 滕星 李继红 刘君玲 高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2-1397,共6页
高粱是酿造白酒的重要原料,高粱内的成分对白酒中微量成分含量和品质十分重要,并且高粱品质影响着白酒的质量和风味,因此,无损快速鉴别高粱品种对于提高白酒质量是个迫切需要的重要问题。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高粱品种... 高粱是酿造白酒的重要原料,高粱内的成分对白酒中微量成分含量和品质十分重要,并且高粱品质影响着白酒的质量和风味,因此,无损快速鉴别高粱品种对于提高白酒质量是个迫切需要的重要问题。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高粱品种进行分类鉴别,通过高光谱成像技术,获取了10个品种高粱的高光谱谱线以及图像纹理数据。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并用连续投影算法(SPA)筛选出62个特征波段,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高粱的4种纹理特征,分别以高光谱数据和光谱-图像数据融合,采用PLS-DA、SVM、ELM和RF等4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对10个高粱品种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高光谱经MSC预处理后,用SPA降维提取的高光谱特征波段可以代表全光谱的数据信息,提高了PLS-DA模型识别高粱品种的稳定性。10个品种高梁的分类准确度从67.58%提高到93.85%,识别精度提升了27%。高光谱数据与图像纹理特征数据融合后,PLS-DA基于模型全光谱和特征谱段的高粱品种分类识别精度分别提升到96.47%和97.16%,相比于单一的高光谱数据更适用于高粱品种分类识别。相比于SVM、ELM和RF三种分类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结果,PLS-DA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的高粱品种分类识别精度最好。研究证明了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在高粱品种鉴别中的有效性,可实现快速精确的高粱品质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高光谱成像 机器学习算法 品种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对水稻产地识别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少忠 符少燕 +3 位作者 刘园园 齐春艳 李景鹏 高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3-1558,共6页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而水稻品质与其生长的外部环境如土壤特性、气候、日照时间和灌溉水等环境息息相关,高品质水稻的产地区域面积有一定地域限制,因此水稻可看成为是一个明显的地理标志物。市场常出现一些假冒或者贴牌的知名优质...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而水稻品质与其生长的外部环境如土壤特性、气候、日照时间和灌溉水等环境息息相关,高品质水稻的产地区域面积有一定地域限制,因此水稻可看成为是一个明显的地理标志物。市场常出现一些假冒或者贴牌的知名优质水稻出售,损害了水稻品牌,降低了消费者的水稻品质保障,并且扰乱了市场稳定性,因此对于水稻产地快速识别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利用LIBS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吉林省5个产地(大安、公主岭、前郭、松原、洮儿河)的水稻进行产地识别,建立了主成分分析(PCA)算法分别结合Bagged Trees、Weighted KNN、Quadratic SVM和Coarse Gaussian SVM共四种机器学习算法的水稻产地识别模型。实验选取了5个水稻产地共450组在200~900 nm的LIBS数据,对水稻LIBS光谱数据采用卷积平滑(S-G平滑)进行降噪和特征谱线归一化预处理,对水稻LIBS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实现了水稻产地具有较好的聚类空间集群分布,但部分水稻产地存在空间重叠。采用5倍交叉验证,采用PCA-Bagged Trees、PCA-Weighted KNN、PCA-Quadratic SVM和PCA-Coarse Gaussian SVM共四种机器学习模型,水稻产地的识别精度均达到91.8%以上,并且PCA-Quadratic SVM模型的识别精度高达97.3%。结果表明结合LIBS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能够高精度和高效率实现水稻产地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机器学习算法 水稻产地识别 识别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的不同年份玉米成分分析
3
作者 黄纪翀 宋少忠 +8 位作者 刘春宇 徐立君 陈安亮 鹿鸣 郭雯静 苗壮 李长明 谭勇 刘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66-2173,共8页
以松原粮食集团提供不同年份的玉米储备粮为实验样品,采用三级显微拉曼光谱检测仪对不同状态下的玉米单籽粒进行光谱采集,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得到分子光谱,研究其内部成分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DFT理论优化分子结构和分析,将求得... 以松原粮食集团提供不同年份的玉米储备粮为实验样品,采用三级显微拉曼光谱检测仪对不同状态下的玉米单籽粒进行光谱采集,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得到分子光谱,研究其内部成分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DFT理论优化分子结构和分析,将求得分子中每个键对应的振动频率与实际测得的玉米籽粒拉曼光谱进行对比,完成部分峰位指认;对不同储存年份的玉米籽粒外表面拉曼光谱进行了测量,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后分别在476、1006、1156、1459、1519、1597和1633 cm^(-1)这几处发现了较强的拉曼峰,表征着玉米淀粉、叶黄素、木质素的存在;对不同年份玉米籽粒纵切面的拉曼光谱进行测量,将此部分光谱归一化处理后得到了对应峰位的相对峰强与相对峰面积。通过比较发现除在表面得到的拉曼峰外,在850~1450 cm^(-1)附近处还发现了新的拉曼峰。其中位于475、863、944、1260、1338和1378 cm^(-1)几处表征淀粉含量的拉曼峰峰强、峰面积、半高宽(FWHM)值随储存年份的增加产生了或增加或减少的现象,表明其物质组成、成分含量、分子结构均发生了不同改变,基本与玉米淀粉老化的机理一致。其中在1080和1130 cm^(-1)拉曼峰在三个不同年份玉米纵切面拉曼光谱中的变化差距较大:1080 cm^(-1)的拉曼峰只存在于2018年、2019年储存的玉米光谱中,1192 cm^(-1)处的拉曼峰只存在于2020年份的玉米光谱中,且峰强、Full Width at the half of the maximum(FWHM)值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可能表示淀粉内某种糖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作为鉴定不同年份玉米样品的特征峰。对叶黄素含量相关峰位的物理参数进行了比较,并将其中的峰强、峰面积值与年份做线型拟合分析,拟合程度较好,相关系数均达到了0.9以上,表明叶黄素含量随储存时间延长呈线性下降的趋势。通过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叶黄素光谱对比分析,发现叶黄素的流失对化学键振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C═C双键的伸缩振动影响最大。该研究使用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与实验比对结果,探讨玉米的拉曼光谱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不同年份玉米的内部成分变化,为使用拉曼光谱鉴别玉米年份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拓展了光谱在农产品质量检测分析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玉米储备粮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的关系:学校组织文化的调节作用
4
作者 杨妍 周晶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74-80,共7页
以吉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为例,采用相关量表研究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考察学校组织文化在两者间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教师职业认同对其专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文化的参与性、一致性、适应性和使命感四个维度对... 以吉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为例,采用相关量表研究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考察学校组织文化在两者间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教师职业认同对其专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文化的参与性、一致性、适应性和使命感四个维度对教师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起调节作用。应用型本科高校可通过加强四个维度的组织文化建设来促进教师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构建以广泛参与和共享决策为特征的参与性文化,增强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参与感和发言权;构建以统一目标和协作精神为特征的一致性文化,增强教师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构建以动态适应和持续学习为特征的适应性文化,增强教师的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构建以明确愿景和目标导向为特征的使命文化,提升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教师专业发展 职业认同 学校组织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反转对称组合光子晶体结构界面态的可调性
5
作者 刘晓静 阿卜杜赛麦提·依米提 +4 位作者 赵东旭 赵若钦 李宏 张斯淇 马季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5-1463,共9页
通过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以及介质与介质界面处电场和磁场的切线分量的连续条件,分别给出光在介质中传播的传输矩阵以及光在介质界面处的匹配矩阵,从而得到组合结构光子晶体总的传输矩阵,并给出其反射率.在此基础上,研究具有反转对称... 通过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以及介质与介质界面处电场和磁场的切线分量的连续条件,分别给出光在介质中传播的传输矩阵以及光在介质界面处的匹配矩阵,从而得到组合结构光子晶体总的传输矩阵,并给出其反射率.在此基础上,研究具有反转对称组合结构为(ABA)N(BAB)M的光子晶体界面态,改变介质A的折射率系数n_(a0)、参数e,厚度d_(a)和周期数N与介质B(葡萄糖溶液)的质量浓度、温度、厚度d_(b)和周期数M以及入射角的大小,给出界面态的位置和峰值大小随参数的变化曲线,并研究葡萄糖溶液质量浓度对组合结构PC_(1)+PC_(2)+PC_(1)和PC_(1)+PC_(2)+PC_(1)+PC_(2)+PC_(1)多个界面态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改变葡萄糖质量浓度时,可改变界面态的位置和峰值大小,从而实现对界面态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带隙材料 传输矩阵 匹配矩阵 界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相位与残差信息的运动想象分类方法研究
6
作者 张家琦 漆石钰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5-162,共8页
运动想象是脑-机接口领域中一类经典研究范式,该任务旨在研究仅通过大脑想象来完成对外部电子设备的信息传递与控制。共空间模式算法是运动想象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经典特征提取算法,该算法可以通过最大化类间方差来获得区分度较高的特征,... 运动想象是脑-机接口领域中一类经典研究范式,该任务旨在研究仅通过大脑想象来完成对外部电子设备的信息传递与控制。共空间模式算法是运动想象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经典特征提取算法,该算法可以通过最大化类间方差来获得区分度较高的特征,从而获得分类性能良好的模型。然而,共空间模式算法对于噪声等干扰较为敏感,并且要求尽可能多的类间信息,导致其在非侵入式脑成像研究中运用效果不佳。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相位信息与时域趋势信息的数据处理算法,利用脑电信号的瞬时相位序列与经验模态分解残差分量构建了相位-残差序列,在保留大脑神经活动信息最大化的同时摒弃外界或其他噪声所带来的干扰,并通过共空间模式算法提取区分性更强的特征,最终获得识别和泛化性能更优的分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52名受试者之间的平均分类准确率为88.19%,高于原始序列的79.67%,同时在不同受试者的运动想象数据中表现出了更为平稳的分类性能,证明了该方法在基于脑电信号的运动想象分类中具有良好的识别与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希尔伯特变换 经验模态分解共空间模式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和纹理感知的Retinex融合红外与可见光图像 被引量:6
7
作者 胡建平 郝梦云 +1 位作者 杜影 谢琪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225-3238,共14页
为了提高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融合质量,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结构和纹理感知的Retinex模型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结构和纹理感知的Retinex模型将源图像分解为反射分量和光照分量,不但能够有效地将源图像的纹理和... 为了提高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融合质量,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结构和纹理感知的Retinex模型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结构和纹理感知的Retinex模型将源图像分解为反射分量和光照分量,不但能够有效地将源图像的纹理和结构信息进行分离,而且也能很好地提取可见光图像中低亮度下的细节特征信息;然后通过构造源图像的二阶梯度为基础的权值映射和伽马函数对反射分量和光照分量进行融合;最后对融合的反射分量和光照分量进行重建得到最终融合图像。通过对38组广泛使用的TNO红外/可见光图像数据库中的图像进行测试表明,本文方法得到的融合图像不但具有较高的可视化质量,而且与近年来提出的5种高水平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在互信息、非线性相关信息熵、图像相位一致性度量上取得了更好的客观评价结果,能够较好地解决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中出现的细节特征缺失和对比度较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 可见光图像 图像融合 Retinex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聚体的吸附位点对杀草强分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顾一帆 廉帅 +2 位作者 高勋 宋少忠 林景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709-3713,共5页
杀草强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状的化学除草剂,对环境有极强的破坏性,大量使用会造成农残污染,对生物体具有致癌作用。目前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探究杀草强分子的拉曼增强机理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开展了Au聚体吸附位点对杀草强分子表面增强拉曼... 杀草强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状的化学除草剂,对环境有极强的破坏性,大量使用会造成农残污染,对生物体具有致癌作用。目前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探究杀草强分子的拉曼增强机理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开展了Au聚体吸附位点对杀草强分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影响研究。采用Multiwfn软件结合VMD软件探究了杀草强分子表面静电势分布,得出N_(1),N_(4)和N_(6)是杀草强分子与Au原子配位的最佳位置。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运用GaussView5.0和Gaussian09软件,在B3LYP/6-31++G(d,p)基组水平上对杀草强分子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并对C,H,N原子使用6-31++G(d,p)基组,Au原子使用LANL2DZ赝式基组,计算了杀草强分子的常规拉曼散射光谱和杀草强分子与Au_(4)聚体以及Au_(6)聚体吸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并进行特征峰指认和比较。结果发现在Au与N_(1)配位形成的复合物中,在1064,1200,1392和1592 cm^(-1)处杀草强分子的拉曼活性明显;Au与N_(4)配位形成的复合物中,在1304 cm^(-1)处杀草强分子的拉曼活性明显;Au与N_(6)配位形成的复合物中,在1064,1520和1592 cm^(-1)处杀草强分子的拉曼活性明显。经过比较得出Au与N_(1)和N_(6)配位形成的复合物增强效果较好。Au_(4)聚体以及Au_(6)聚体与N_(1)吸附得到拉曼特征峰最大增强因子分别达到41和81倍;Au_(4)聚体以及Au_(6)聚体与N_(6)吸附得到拉曼特征峰最大增强因子分别达到55和96倍。杀草强分子与Au原子结合有很明显的拉曼增强效应,当Au聚体由四个增加到六个时,Raman光谱增强效果明显。该研究结果为杀草强分子的实验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金聚体 杀草强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