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甲酸三元物系汽液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国安 乔迁 +1 位作者 宋彤 王树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1年第3期196-202,共7页
用改进的Dvorak-Boublik平衡釜测定含甲酸、二甲基甲酰胺(DMF)、水体系的H_2O-HCOOH、HCOOH-DMF、H_2O-DMF三对二元汽液平衡数据和HCOOH-DMF-H_2O的三元汽液平衡数据,并用Wilson方程和NRTL方程进行热力学关联,其中甲酸的缔合效应用双分... 用改进的Dvorak-Boublik平衡釜测定含甲酸、二甲基甲酰胺(DMF)、水体系的H_2O-HCOOH、HCOOH-DMF、H_2O-DMF三对二元汽液平衡数据和HCOOH-DMF-H_2O的三元汽液平衡数据,并用Wilson方程和NRTL方程进行热力学关联,其中甲酸的缔合效应用双分子缔合模型进行研究,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 DMF 汽液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化学法闭路循环制氯与碱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子祥 李宏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4期80-85,共6页
本文对一种新的热化学闭路循环制氯与碱方法作了初步探讨。对循环中的主要反应得到了适宜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最佳配比;计算出了循环中物质和热量的流动体系;从实验和理论上证明,该方法具有与现行电解法竞争的前景。
关键词 闭路循环 热化学 化学分解 反应物配比 化学工程学 热能利用率 氯碱生产 分离操作 尔比 基础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态硫化(NR+SBR)/PE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庞德仁 孔繁盛 黄葆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7-31,共5页
用TEM研究了(NR+SBR)/PE共混体系经动、静态硫化后的形态结构及其与力学性能的关系。未硫化和静态硫化体系的形态结构与其组成有关,均以含量大的组份为连续相;对动态硫化体系,当(NR=SBR)/PE<70/30时,均以PE为连续相,其性能主要依赖... 用TEM研究了(NR+SBR)/PE共混体系经动、静态硫化后的形态结构及其与力学性能的关系。未硫化和静态硫化体系的形态结构与其组成有关,均以含量大的组份为连续相;对动态硫化体系,当(NR=SBR)/PE<70/30时,均以PE为连续相,其性能主要依赖于构成连续相组份的性质。 动态硫化体系的T_g值低于静态体系,随PE组份含量的增加变化不大,而静态硫化体系的T_g值则随PE含量增加向高温方向迁移。用DSC测得动态硫化体系的结晶度比静态体系的大。前者的应力-应变性能也低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丁苯橡胶 聚乙烯 共混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采油用聚丙烯酰胺新引发体系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秀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8年第6期650-652,共3页
聚丙烯酰胺(PAAM)及其衍生物是水溶性聚合物中较重要的物质,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可作为油田化学助剂、絮凝剂、增稠剂、助滤剂、表面活性剂、土壤改良剂、纸质增强剂等,得到广泛应用[1,2]。为了保持高增粘性能的基... 聚丙烯酰胺(PAAM)及其衍生物是水溶性聚合物中较重要的物质,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可作为油田化学助剂、絮凝剂、增稠剂、助滤剂、表面活性剂、土壤改良剂、纸质增强剂等,得到广泛应用[1,2]。为了保持高增粘性能的基础上,克服丙烯酰胺在三次采油中耐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引发体系 聚丙烯酰胺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聚合物和两亲聚合物23.两亲聚合物PAMC_(16)S对螺口恶嗪化学和物理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刘晓丽 刘靖宇 +2 位作者 刘佰军 杨志范 方天如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9-54,共6页
研究了两亲聚合物聚 (2 -丙烯酰胺基十六烷磺酸 ) (PAMC16S)存在下 1 -乙基 -3 ,3 -二甲基螺 [吲哚啉 -萘并口恶嗪 ](SO -E)在水溶液中的增溶作用及PAMC16S对SO -E化学和光化学性质的影响。PAMC16S明显增加了SO -E在水相的溶解性 ,SO -... 研究了两亲聚合物聚 (2 -丙烯酰胺基十六烷磺酸 ) (PAMC16S)存在下 1 -乙基 -3 ,3 -二甲基螺 [吲哚啉 -萘并口恶嗪 ](SO -E)在水溶液中的增溶作用及PAMC16S对SO -E化学和光化学性质的影响。PAMC16S明显增加了SO -E在水相的溶解性 ,SO -E的最大增溶浓度随PAMC16S浓度增加呈线性增加规律。在PAMC16S存在下 ,新配制的SO -E溶液显示可逆的光致变色性 ,显色体呈红色 ,最大吸收峰位于 5 2 0nm ,在室温下的消色反应速度明显慢于无PAMC16S存在下的兰色显色体。SO -E/PAMC16S溶液是不稳定的 ,配制后较长时间即失去SO -E的正常光致变色性质。盐酸具有与PAMC16S相似的作用 ,SO -E/PAMC16S体系的不稳定性可用氨水中和的方法解决。1H -NMR结果表明SO -E在酸性介质中发生了不可逆的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恶嗪 增溶作用 两亲聚合物 PAMC16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甲酸二元体系的汽液平衡研究
6
作者 李国安 乔迁 +1 位作者 王树江 宋彤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2-76,共5页
二甲基甲酰胺是近代聚丙烯腈干法纺丝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溶剂,抽丝后的溶液中含有HCOOH,DMF,DMA,H_2O等组份,目前国内分离设备的设计尚无基础数据。本文为上述分离装置的设计开发提供适用、可靠的相平衡数据和计算模型。
关键词 汽液平衡 甲酸 纺丝 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D5032/BQ 型铣床主传动系统的微机控制
7
作者 勾治践 阎占辉 于骏一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8年第6期96-100,共5页
在长春第二机床厂生产的XD5032型立式升降台铣床的基础上首次研制开发了一台XD5032/BQ型变速切削铣床。在铣床主传动系统设计中,选用STD工控机作为控制系统的主控单元,研制开发了一套变速切削铣床主传动微机控制系统。
关键词 铣床 时变主轴 微机 控制系统 变速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N树脂相对分子量的连续变化对ABS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谭志勇 张明耀 +1 位作者 杨海东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2-125,129,共5页
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相对分子量连续变化的SAN树脂。将其与同一种PB-g-SAN接枝共聚物进行熔融共混,测试了制得的ABS树脂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合成过程中分子量调节剂TDDM用量越多,SAN树脂的相对分子量越低,SAN树脂的熔体... 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相对分子量连续变化的SAN树脂。将其与同一种PB-g-SAN接枝共聚物进行熔融共混,测试了制得的ABS树脂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合成过程中分子量调节剂TDDM用量越多,SAN树脂的相对分子量越低,SAN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越高,以相同橡胶含量共混制得的ABS树脂的冲击强度越高,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也越高。系统考察SAN树脂相对分子量的变化对制得的ABS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对生产特种牌号ABS树脂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树脂 SAN树脂 相对分子量 力学性能 接枝共聚物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高分子载体催化剂对糠醛加氢液相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尹静波 陈学思 +4 位作者 张龙 柳翱 杨亚楠 尹民 娄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63-1365,共3页
以弱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D3 92 ,— NH2 ,D3 82 ,— NHCH3,D3 0 1 R,— NH(CH3) 2 ],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2 0 1× 7DVB,— NH+ (CH3) 3]和弱碱性环氧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70 1 ,— NH2 )为载体制备了 3种钯 -高... 以弱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D3 92 ,— NH2 ,D3 82 ,— NHCH3,D3 0 1 R,— NH(CH3) 2 ],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2 0 1× 7DVB,— NH+ (CH3) 3]和弱碱性环氧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70 1 ,— NH2 )为载体制备了 3种钯 -高分子载体催化剂 .考察了反应条件、高分子载体的种类、钯含量和催化剂用量对糠醛催化加氢生成四氢糠醇反应及催化性能的影响 .在体积分数为 5 0 %的乙醇 -水溶液和水中对糠醛常压液相加氢反应 ,钯 -高分子载体 (阴离子交换树脂 D3 92 ,— NH2 ,D3 82 ,— NHCH3)催化剂均可使糠醛的加氢反应转化率达 1 0 0 % ,生成四氢糠醇的选择性达 98%以上 ,而用金属钯为催化剂的转化率达 70 %以上 ,选择性达97%以上 .同时用 XPS分析了高分子载体催化剂的结构与催化加氢反应性能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反应 高分子载体催化剂 糖醛 加氢 四氢糖醇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粒子的粒径及粒径分布对ABS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明耀 张会轩 +2 位作者 杨海东 刘伟 徐新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33,36,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 (PB)和丁苯胶乳 (SBR)乳胶粒上接枝共聚苯乙烯 (St)和丙烯腈 (AN) ,分别合成了橡胶含量为 2 0 %的ABS共聚物 ,并研究了ABS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 ,在两种ABS中橡胶粒子都比较均匀地分散在SAN...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 (PB)和丁苯胶乳 (SBR)乳胶粒上接枝共聚苯乙烯 (St)和丙烯腈 (AN) ,分别合成了橡胶含量为 2 0 %的ABS共聚物 ,并研究了ABS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 ,在两种ABS中橡胶粒子都比较均匀地分散在SAN基体中 ,其橡胶粒子直径分别为 0 .0 5 μm(SBR)和 0 .2 5 μm(PB)左右 ,并且在PB橡胶粒子中含有大量的包容结构—SAN次级粒子 ,其冲击强度值分别为 15J/m和 3 87J/m。将这两种ABS按不同比例共混后制得了橡胶粒子粒径呈双峰分布的ABS材料 ,并在力学性能上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 结构 ABS树脂 橡胶粒子 粒径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增韧剂改性PVC的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会轩 杨海东 +1 位作者 戴英 冯之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18,共3页
用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增韧剂对PVC进行了抗冲击改性,研究了增韧剂的组成结构与增韧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发现在本工作所考察的范围内,增韧剂粒径越大,其增韧效果越好.电镜观察证实共混体系的形态为弹性体粒子均匀地分散在... 用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增韧剂对PVC进行了抗冲击改性,研究了增韧剂的组成结构与增韧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发现在本工作所考察的范围内,增韧剂粒径越大,其增韧效果越好.电镜观察证实共混体系的形态为弹性体粒子均匀地分散在PVC基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聚丙烯酸酯 增韧剂 核壳结构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基氯化铵共聚物的合成及絮凝作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龙 刘雪雁 +1 位作者 李长海 马青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9-61,共3页
研究了新型有机阳离子聚合物——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基氯化铵共聚物的合成路线,确定了合成的适宜工艺条件,并对适宜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共聚物进行了物性测定和絮凝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
关键词 丙烯酰胺 丙烯酸乙酯基 氯化铵 共聚物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N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对ABS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谭志勇 张明耀 +1 位作者 杨海东 张会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7-19,共3页
通过将三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SAN树脂与同一种ABS接枝粉料进行熔融共混 ,测试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比较了三种SAN各自的增韧特性。实验结果表明 :SAN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越高 ,制得的ABS树脂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越高。SAN树脂的相对分... 通过将三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SAN树脂与同一种ABS接枝粉料进行熔融共混 ,测试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比较了三种SAN各自的增韧特性。实验结果表明 :SAN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越高 ,制得的ABS树脂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越高。SAN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对ABS树脂的拉伸强度没有影响。SAN树脂的低聚物和挥发成分对拉伸强度影响较大。将高相对分子质量SAN和低相对分子质量SAN按不同比例混合后 ,再与ABS接枝粉料以 18份橡胶共混 ,考察了高相对分子质量SAN的加入对共混物冲击强度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在SAN树脂中加入高相对分子质量SAN树脂后 ,可以提高ABS树脂的冲击强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相对分子质量 力学性能 加工流动性 丙烯腈-丁乙烯共聚物 ABS树脂 SAN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增韧剂对环氧树脂的抗冲改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明耀 张会轩 +1 位作者 杨海东 冯之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2-113,共2页
核/壳结构增韧剂对环氧树脂的抗冲改性张明耀,张会轩,杨海东,冯之榴(吉林工学院化学工程系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关键词核/壳结构,增韧剂,环氧树脂,共混核/壳结构增韧剂是用分步乳液聚合技... 核/壳结构增韧剂对环氧树脂的抗冲改性张明耀,张会轩,杨海东,冯之榴(吉林工学院化学工程系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关键词核/壳结构,增韧剂,环氧树脂,共混核/壳结构增韧剂是用分步乳液聚合技术制造的一种复合乳胶粒子,其核为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增韧剂 环氧树脂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富马酸二甲酯的含量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龙 于宝杰 杜长海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77-479,共3页
研究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富马酸二甲酯(DMF)含量的方法,探讨了测定过程中条件的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获得了测定的适宜条件:波长210±2nm;温度19~25℃;无水乙醇为溶剂;测定体系的pH为725~82... 研究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富马酸二甲酯(DMF)含量的方法,探讨了测定过程中条件的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获得了测定的适宜条件:波长210±2nm;温度19~25℃;无水乙醇为溶剂;测定体系的pH为725~825。DMF的含量与溶液的吸光度的关系为β=00933A+00416,经与色-质谱分析结果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二甲酯 紫外分光光度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琥珀酸丁二酯的辐射交联及其生物降解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宋春雷 王宇明 +1 位作者 张文德 罗云霞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2-156,共5页
对聚琥珀酸丁二酯 (PBS1)采用两步法辐照 ,比其它辐照法得到的凝胶含量高 ,这是由于在室温下预先辐射所形成的交联网络结构减少了聚合物的降解。交联后的PBS1有较高的耐热变形性。通过酶降解试验和土埋法降解实验 ,PBS1有很高的生物降解... 对聚琥珀酸丁二酯 (PBS1)采用两步法辐照 ,比其它辐照法得到的凝胶含量高 ,这是由于在室温下预先辐射所形成的交联网络结构减少了聚合物的降解。交联后的PBS1有较高的耐热变形性。通过酶降解试验和土埋法降解实验 ,PBS1有很高的生物降解性 ,即使它产生了很高的交联结构。在 6 5℃时 ,酶的降解率最高。由于交联样品所含有的交联网络结构阻碍它的降解 ,交联PBS1的生物降解失重低于未交联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琥珀酸丁二酯 辐射交联 熔融状态 生物降解性 生物降解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粒橡胶粒子对SAN树脂的增韧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明耀 徐新峰 +3 位作者 杨海东 张会轩 索延辉 沙中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27,38,共3页
采用PB g SAN和SBR g SAN两种弹性体粒子分别与SAN树脂熔融共混 ,制得了一系列ABS树脂 ,研究了ABS树脂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发现 ,PB和SBR橡胶粒子均匀地分散在SAN基体中 ,其粒径分别为 0 2 8μm和 0 0 5 μm左右。力学性能结... 采用PB g SAN和SBR g SAN两种弹性体粒子分别与SAN树脂熔融共混 ,制得了一系列ABS树脂 ,研究了ABS树脂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发现 ,PB和SBR橡胶粒子均匀地分散在SAN基体中 ,其粒径分别为 0 2 8μm和 0 0 5 μm左右。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在SAN树脂中随着PB g SAN含量的增加 ,ABS的冲击强度不断提高 ,而SBR小橡胶粒子不能增韧SAN树脂。但当SAN树脂中含有 15 %的PB g SAN共聚物时 ,随着SBR g SAN含量的增加 ,ABS树脂的冲击强度不断提高 ,SBR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树脂 增韧 小橡胶粒子 形态结构 力学性能 ABS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塑料增韧剂的制备与结构控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会轩 戴英 +1 位作者 杨海东 冯之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3-95,共3页
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塑料增韧剂的制备与结构控制张会轩戴英杨海东*冯之榴(吉林工学院化工系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30022)关键词聚丙烯酸酯,增韧剂,制备,种子乳液聚合1996-08-28收... 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塑料增韧剂的制备与结构控制张会轩戴英杨海东*冯之榴(吉林工学院化工系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30022)关键词聚丙烯酸酯,增韧剂,制备,种子乳液聚合1996-08-28收稿,1997-01-06修回国家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 增韧剂 核壳结构 塑料增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阻胺型光稳定剂在PVC棚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白福臣 程凤梅 +1 位作者 于恺 叶永成 《塑料》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1-34,共4页
一般认为 ,受阻胺型光稳定剂不适用于PVC塑料中 ,本文则探索性地将其应用于耐候性要求比较高的PVC农用棚膜中 ,结果表明 ,受阻胺型光稳定剂的光稳定效果完全可以同目前PVC棚膜中应用的UV 5 31和UV 9相媲美 。
关键词 受阻胺型 光稳定剂 棚膜 应用 研究 聚氯乙烯 紫外吸收光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载杂多酸催化剂PW_(12)/C催化合成二甘醇二苯甲酸酯 被引量:30
20
作者 张龙 王树江 +1 位作者 杨文龙 杨景伟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564-566,共3页
用自制的固载杂多酸催化剂PW12/C复相催化合成增塑剂二甘醇二苯甲酸酯(DEDB),通过试验确定了合成DEDB的适宜工艺条件为:苯甲酸30g,二甘醇10.4ml,催化剂用量为苯甲酸质量的0.7%,带水剂N2流量200... 用自制的固载杂多酸催化剂PW12/C复相催化合成增塑剂二甘醇二苯甲酸酯(DEDB),通过试验确定了合成DEDB的适宜工艺条件为:苯甲酸30g,二甘醇10.4ml,催化剂用量为苯甲酸质量的0.7%,带水剂N2流量200ml/min,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3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8.5%。重复试验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 催化合成 DEDB 增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