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流固耦合的露天坑积水下边坡与巷道协同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张雷 王兵 +1 位作者 黄铂然 王培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118,共9页
露天矿边坡与巷道协同稳定性是影响矿山安全开采的关键因素。开展矿区边坡与巷道协同稳定性研究是保证矿山能进行安全施工的重要工作之一。针对矿区Ⅵ号矿组露天坑目前存汇水问题,分析论证后续井巷开采、工程力学、汇水等因素对Ⅳ号矿... 露天矿边坡与巷道协同稳定性是影响矿山安全开采的关键因素。开展矿区边坡与巷道协同稳定性研究是保证矿山能进行安全施工的重要工作之一。针对矿区Ⅵ号矿组露天坑目前存汇水问题,分析论证后续井巷开采、工程力学、汇水等因素对Ⅳ号矿组、Ⅶ号矿组深部井巷工程是否有影响;采用3Dmine建立了露天矿三维地质模型,截取风险边坡剖面并建立数值模型,结合COMSOL Multiphysics多场耦合分析软件,对建立的剖面模型的渗流场与应力场进行耦合,通过精细化划分网格对其进行稳态求解,得到剖面模型的损伤区、应力场及位移变化云图,其中,边坡5号剖面区域基坑存在积水问题,在求解过程中考虑渗水条件。分析结果表明:Ⅵ号露天边坡、Ⅶ号露天边坡岩体损伤对地下工程均未造成影响,Ⅵ号矿坑积水的渗透速度分布在10^(-7)~10^(-6)m/s,由于渗透速度较低,Ⅵ号矿坑汇水并未对附近地采工程稳定性造成显著影响;建议对Ⅵ号矿坑汇水进行及时抽排,并加强Ⅶ号露天边坡位移监测。该研究结果为论证边坡与巷道协同稳定提供了新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边坡稳定性 地下开采 流固耦合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东段晚古生代花岗岩体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支涛 梁一鸿 +3 位作者 冯坚 邹存铭 秦亚 赵东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7-883,共7页
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小白金河岩体的形成年代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小白金河岩体形成于261.7±3.8Ma,为中二叠世末期的侵入体。岩体具有高Si O2、K2O和ALK,低Ca O、Al2O3和Ti O2的特征;具有强... 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小白金河岩体的形成年代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小白金河岩体形成于261.7±3.8Ma,为中二叠世末期的侵入体。岩体具有高Si O2、K2O和ALK,低Ca O、Al2O3和Ti O2的特征;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强烈亏损Sr、Ti、V、P等高场强元素,富集K、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研究表明,小白金河岩体属于A型花岗岩,形成于晚古生代弧后裂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东段 晚古生代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