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在当代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3
1
作者 吴薇 齐晓安 于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7-71,共5页
马克思创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在19世纪中期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时代。150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领域发生巨大变化,时代发展提出许多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面临着新挑战。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和创新... 马克思创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在19世纪中期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时代。150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领域发生巨大变化,时代发展提出许多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面临着新挑战。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课题。作者从五个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在当代面临的新挑战,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挑战 劳动 劳动价值理论 与时俱进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艺 庞雅莉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28,共3页
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是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本文论述了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的作用与意义 ,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加快我国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农村第三产业 中国 农村经济 农村产业结构 可持续发展 农产品市场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精神的时代表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常艳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7-152,共6页
大学精神是大学之为大的根本精神,是历代大学人经过长久努力,结晶而成的共同创造和追求的理想、价值、信念,它是大学文化的核心要素,在现时代它表征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大学理想的追求,学术传统的承传,办学特色的彰显,大学人人格气质的... 大学精神是大学之为大的根本精神,是历代大学人经过长久努力,结晶而成的共同创造和追求的理想、价值、信念,它是大学文化的核心要素,在现时代它表征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大学理想的追求,学术传统的承传,办学特色的彰显,大学人人格气质的张扬。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历久弥新的生命动力和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精神 时代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追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程与经验 被引量:4
4
作者 宋连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39,共6页
中国共产党追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程,包括新民主主义时期争取民主和建国以后全面建设民主两个历史阶段。本文通过对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所主张的工农民主,人民民主以及在根据地实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度,抗日根据地制度,解放区... 中国共产党追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程,包括新民主主义时期争取民主和建国以后全面建设民主两个历史阶段。本文通过对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所主张的工农民主,人民民主以及在根据地实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度,抗日根据地制度,解放区制度和建国以后实行的过渡性的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历史进程 经验教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和设想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艺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3-24,共2页
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 吉林 第三产业 发展现状 房地产业 产业投入 物流业 咨询服务业 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提升的理论支持和现实路径 被引量:7
6
作者 庞雅莉 李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61,共5页
提升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是解决"三农"以至中国发展问题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环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二元发展理论和现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为提升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提供了不同的理论支持。农村教育制度创新、医疗健康服务制度... 提升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是解决"三农"以至中国发展问题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环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二元发展理论和现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为提升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提供了不同的理论支持。农村教育制度创新、医疗健康服务制度改善和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及其制度体系是提升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能力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源 人力资本 农村教育 健康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口城市化制度创新问题探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齐晓安 林娣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6,共5页
人口城市化不仅要以工业化发展为前提,还和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各项制度安排密切相关。我国原有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及农村土地制度等已成为了阻碍人口城市化进程的障碍,亟待进行制度创新。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制度创薪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对罗尔斯事实与价值关系二元论的批判 被引量:8
8
作者 贾中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3,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欧陆哲学同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分析哲学围绕正义问题展开了关于事实与价值、共识与真理关系问题的论战。哈贝马斯反对罗尔斯将事实与价值、正义与真理分离以及认为正义、共识离开真理而自由独立的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欧陆哲学同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分析哲学围绕正义问题展开了关于事实与价值、共识与真理关系问题的论战。哈贝马斯反对罗尔斯将事实与价值、正义与真理分离以及认为正义、共识离开真理而自由独立的二元论观点,坚持事实与价值、正义与真理的一元论,体现了他要重建被后现代哲学所消解了的理性信念,以及重建人类理性生活和社会共同体生活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 价值 正义 真理 哈贝马斯 罗尔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充 解涛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3期55-58,共4页
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制度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制约,进而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制度性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特定的制度环境和经济背景,提出... 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制度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制约,进而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制度性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特定的制度环境和经济背景,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调整 路径依赖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中的形上缺失的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为全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8-140,共3页
道德的形上价值是道德生活的精神内核,是道德可能性的根本前提。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缺失了道德的形上价值这一核心性的根本性的环节,其主要表现就是道德工具论发达、道德信仰缺欠和伦理学的... 道德的形上价值是道德生活的精神内核,是道德可能性的根本前提。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缺失了道德的形上价值这一核心性的根本性的环节,其主要表现就是道德工具论发达、道德信仰缺欠和伦理学的政治化,道德由此失去了自己的立身之处。所以,道德形上价值的重建是道德建设和伦理学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建设 道德的形上价值 道德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反腐败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松友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7-119,共3页
1932年2月起到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败斗争,这是中共获得局部执政地位后为防止党和工作人员腐化变质而进行的第一次反腐败斗争。认真研究、总结和借鉴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对搞好当前的党... 1932年2月起到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败斗争,这是中共获得局部执政地位后为防止党和工作人员腐化变质而进行的第一次反腐败斗争。认真研究、总结和借鉴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对搞好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能提供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反腐败 历史经验 启示 土地革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党派的早期国家观——中国民主同盟关于建立“十足道地的民主国家”思想论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连胜 侯建明 张中国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2-75,共4页
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代表的民主党派,在抗战胜利前后提出的建立“十足道地的民主国家”的主张,试图以欧美政治制度为蓝本,融合苏联经济制度之长处,建立中国的民主制度。该建国方案曾被旧政协协定所接受,说明其提出与存在有一定的历史合理... 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代表的民主党派,在抗战胜利前后提出的建立“十足道地的民主国家”的主张,试图以欧美政治制度为蓝本,融合苏联经济制度之长处,建立中国的民主制度。该建国方案曾被旧政协协定所接受,说明其提出与存在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至国民党撕毁政协协定前,该主张的正面作用无疑是应予以肯定的,而此后其主要起消极作用。该思想体现了民主党派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党派 民主国家 两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陈云对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贡献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连胜 韩国志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49,共4页
建国初期陈云在积极从事领导经济工作的同时,又非常重视维护与发展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战关系,从而形成了独具特点的建国后的统一战线思想。他认为,建国后民族资产阶级政治态度的变化、当时的国情、民族资产阶级特殊的社会地位及作用等,... 建国初期陈云在积极从事领导经济工作的同时,又非常重视维护与发展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战关系,从而形成了独具特点的建国后的统一战线思想。他认为,建国后民族资产阶级政治态度的变化、当时的国情、民族资产阶级特殊的社会地位及作用等,都要求我们继续维护与他们的统战关系。陈云提出:重统战的合作性,正确处理统一战线内部矛盾;重统战的实效性,正确认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重统战的目的性,把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作为制定统战政策的依据。这些独到的见解为毛泽东建国后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云 建国初期 民族资产阶级 统一战线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特色及其启示 被引量:3
14
作者 常艳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64-67,共4页
美国社区学院在其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以其独特的目标定位、开放的课程设置、实用的人才培养等办学特色,对美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多重目标模式,竞争、创新与服务意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关注,值得中国高职教育借鉴.
关键词 美国 社区学院 办学特色 目标定位 课程设置 服务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镇居民贫困问题的对策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充 朱艳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1期41-44,共4页
贫困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国企改革的深化,加上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未能及时跟进等因素,我国城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贫困群体。针对城镇贫困这一具有严重负面影响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城... 贫困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国企改革的深化,加上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未能及时跟进等因素,我国城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贫困群体。针对城镇贫困这一具有严重负面影响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的贫困状况、产生的原因以及缓解贫困的有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居民 贫困问题 对策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领袖地位确立时间新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松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7,共4页
遵义会议乃至苟坝会议后 ,毛泽东既没有担任全党的主要领导职务 ,在事实上也没有起主要领导人的作用 ,成为全党公认的领袖 ,因而不能说遵义会议或苟坝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毛泽东领袖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历史过程 ,这个... 遵义会议乃至苟坝会议后 ,毛泽东既没有担任全党的主要领导职务 ,在事实上也没有起主要领导人的作用 ,成为全党公认的领袖 ,因而不能说遵义会议或苟坝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毛泽东领袖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始于遵义会议 ,中间经过苟坝会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完成于 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领袖地位 确立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广富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2-105,共4页
20世纪30年代,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经济危机促使中国知识界对中国的根本出路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中国知识界就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先决条件,中国现代化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的资金来源,现代化的实现步骤等问... 20世纪30年代,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经济危机促使中国知识界对中国的根本出路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中国知识界就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先决条件,中国现代化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的资金来源,现代化的实现步骤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把对中国根本出路问题的探讨从文化领域推进到经济领域,实际上提出了整个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中国知识界 现代化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党派实现历史性转变的标志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连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53,共5页
民主党派在建国前实现的由中间路线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转变的标志问题 ,目前有几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通过对民主党派这次转变过程的分析 ,以及对衡量是否完成转变的具体标准的探讨 ,证明 :1 948年共产党“五一”口号发布后 ,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在建国前实现的由中间路线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转变的标志问题 ,目前有几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通过对民主党派这次转变过程的分析 ,以及对衡量是否完成转变的具体标准的探讨 ,证明 :1 948年共产党“五一”口号发布后 ,民主党派的表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党派 历史性转变 转变过程 转变标准 转变标志 '五一'口号 1948年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国际与毛泽东领袖地位的确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松友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6-117,共2页
共产国际积极宣传和高度评价毛泽东,使其在党内的地位不断上升,为其领袖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共产国际又明确指示毛泽东做领袖,为其领袖地位最终确立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共产国际 毛泽东 领袖地位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明回国是向毛泽东夺权吗?——抗战初期共产国际派王明回国原因之我见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松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1937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领导人王明从莫斯科回到国内,对于王明这次回国,党史界一般都认为共产国际派王明回来夺毛泽东的权。笔者认为夺毛泽东之权说不能成立。共产国际派王明回国是想帮助中国共产党,使中共不至于在国共合作中迷失... 1937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领导人王明从莫斯科回到国内,对于王明这次回国,党史界一般都认为共产国际派王明回来夺毛泽东的权。笔者认为夺毛泽东之权说不能成立。共产国际派王明回国是想帮助中国共产党,使中共不至于在国共合作中迷失政治方向,而导致党的组织瓦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初期 共产国际 王明 毛泽东 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