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激基复合物发光的有机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16
1
作者 冯晶 刘宇 +1 位作者 王悦 刘式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5-28,共4页
以NPB为空穴传输材料 ,(dppy)BF为发光层 ,Alq为电子传输层和色度调节层 ,制备了有机白光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的白光发射是来自于 (dppy)BF与NPB的固界表面形成的激基复合物发光 ,以及NPB与(dppy)BF发射的蓝光。该白光器件的色度稳定 ... 以NPB为空穴传输材料 ,(dppy)BF为发光层 ,Alq为电子传输层和色度调节层 ,制备了有机白光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的白光发射是来自于 (dppy)BF与NPB的固界表面形成的激基复合物发光 ,以及NPB与(dppy)BF发射的蓝光。该白光器件的色度稳定 ,在电压 1 0~ 2 5V的变化范围内 ,色坐标变化由 ( 0 2 9,0 33)到 ( 0 31 ,0 35 )。器件在 4V开启 ,1 2V电压下亮度和效率分别为 2 0 0cd/m2 和 0 4 5l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 有机电致发光 白光发射 激基复合物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V-PDMeOPV共聚物发光性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黄宗浩 佟拉嘎 +9 位作者 王秀军 白永平 仇永清 刘则 刘扬 宋俊峰 陈立春 王向军 杜国同 王荣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2020-2022,共3页
具有优良电致发光性能的有机聚合物材料的研制及其发光性能和应用的研究是90年代新兴的高科技领域.聚对苯乙炔[Poly(p-phenylenevinylene),缩写为PPV,又称聚苯撑乙烯]是这一领域最先研制出来的具有... 具有优良电致发光性能的有机聚合物材料的研制及其发光性能和应用的研究是90年代新兴的高科技领域.聚对苯乙炔[Poly(p-phenylenevinylene),缩写为PPV,又称聚苯撑乙烯]是这一领域最先研制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材料[1,2].为改变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共聚物 PPV 电致发光材料 PDMeO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N共掺杂ZnO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春萍 陈鑫 张宝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9-162,共4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法,结合广义梯度近似(GGA)研究了Au、N共掺杂纤锌矿ZnO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以及复介电函数、光学吸收等光学性质,并与本征ZnO和N掺杂ZnO情况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Au、N共掺杂Zn...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法,结合广义梯度近似(GGA)研究了Au、N共掺杂纤锌矿ZnO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以及复介电函数、光学吸收等光学性质,并与本征ZnO和N掺杂ZnO情况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Au、N共掺杂ZnO仍是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掺杂后ZnO的带隙收缩,价带展宽。在价带顶电子密度分布较N掺杂ZnO情况的局域性减弱,更有利于获得p型ZnO。与未掺杂ZnO相比,介电函数和吸收系数在可见和紫外区域得到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共掺杂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光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中红外痕量气体检测的光电信号高速采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4
作者 吕默 陈晨 王一丁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29,共4页
在中红外波段,大多数气体分子吸收光谱的线宽都很窄,因此红外光电探测器输出信号为窄脉冲信号。对此脉冲信号的处理要求前置放大器必须兼具精度与速度,而对放大器输出信号的采集也需要在保证带宽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数字化的精度。本文中... 在中红外波段,大多数气体分子吸收光谱的线宽都很窄,因此红外光电探测器输出信号为窄脉冲信号。对此脉冲信号的处理要求前置放大器必须兼具精度与速度,而对放大器输出信号的采集也需要在保证带宽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数字化的精度。本文中设计了高速并行采样电路,利用两片双通道高速ADC实现了1GSPS的采样速度与12bit的垂直分辨率。信号链的最后一环是FPGA数据处理电路,我们应用CORDIC算法对采集系统的时间误差进行了校正。本文最后给出了光电信号高速采集电路的设计与测试结果,在输入参考信号频率为100MHz时,采集系统整体信噪比达到60d B,无杂散动态范围达到70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气体检测 时间交替并行采样系统 Farrow滤波器 CORDIC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aLuF_(5)核壳纳米晶的近红外有机光波导放大器
5
作者 张永玲 张美玲 +4 位作者 赵丹 王菲 张大明 秦冠仕 秦伟平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6-12,共7页
为了获得尺寸小、发光强的有机光波导增益介质材料,通过高温热分解法合成了平均尺寸约为6 nm的BaLuF_(5):18%Yb^(3+),2%Er^(3+)核纳米粒子,通过包覆壳层的方法获得了尺寸约为9.5 nm的BaLuF_(5):18%Yb^(3+),2%Er^(3+)@5-shellBaLuF_(5):5... 为了获得尺寸小、发光强的有机光波导增益介质材料,通过高温热分解法合成了平均尺寸约为6 nm的BaLuF_(5):18%Yb^(3+),2%Er^(3+)核纳米粒子,通过包覆壳层的方法获得了尺寸约为9.5 nm的BaLuF_(5):18%Yb^(3+),2%Er^(3+)@5-shellBaLuF_(5):5%Yb^(3+)核壳纳米粒子.在980 nm连续光的激发下,核壳纳米粒子在1530 nm处的发光强度约是核纳米粒子的9.8倍.将其掺杂到SU-8聚合物中作为有机光波导的增益介质材料,利用光刻显影技术制作了基于BaLuF_(5):18%Yb^(3+),2%Er^(3+)@5-shellBaLuF_(5):5%Yb^(3+)核壳纳米晶的有机光波导放大器.在功率为400 mW、波长为980 nm泵浦光的激发下,长度为11 mm的有机光波导放大器在波长1530 nm处获得了3.13 dB的相对光学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纳米粒子 近红外光 光波导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TracePro进行中红外气体检测系统的光路结构设计 被引量:16
6
作者 安宇鹏 王一丁 +3 位作者 李黎 曹峰 宋振宇 张宇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98-1202,共5页
大多数气体分子在3-5μm的中红外区都有基本振动吸收谱带,采用中红外半导体光电子器件进行气体浓度的检测,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稳定、可靠等优点。TracePro软件是一套普遍用于杂散光分析、照明系统分析以及光学系统分析的光线设计... 大多数气体分子在3-5μm的中红外区都有基本振动吸收谱带,采用中红外半导体光电子器件进行气体浓度的检测,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稳定、可靠等优点。TracePro软件是一套普遍用于杂散光分析、照明系统分析以及光学系统分析的光线设计和仿真软件。采用TracePro软件设计了一个用于中红外气体检测系统的反射式双光程结构,并采用TracePro软件对光学设计进行了仿真与分析。通过TracePro的分析检查出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对设计进行调整与修改,得到最优化的光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 气体检测 TRACEPRO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量子阱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式墉 杨开霞 +1 位作者 黄劲松 高文宝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1,共5页
制备了普通的有机量子阱结构 ,并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 ,制备了量子阱结构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在分析了制作工艺对有机量子阱结构特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之后 ,为了减少垒、阱界面互扩散效应的影响 ,提出了有机掺杂量子阱的概念 ,... 制备了普通的有机量子阱结构 ,并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 ,制备了量子阱结构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在分析了制作工艺对有机量子阱结构特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之后 ,为了减少垒、阱界面互扩散效应的影响 ,提出了有机掺杂量子阱的概念 ,即垒与阱的母体是相同材料 ,只是在生长垒层的过程中同时掺入少量发光剂。由于掺杂剂的浓度梯度只有百分之零点几 ,因此 ,界面互扩散的影响很小 ,实际上我们用这种办法制备的有机量子阱器件的亮度、效率均有明显提高。在研究了阱数对器件特性的影响之后 ,我们发现一般情况下 ,两个阱是最好的。进一步研究了阱母体材料对有机量子阱器件特性的影响 ,结果发现 ,用NPB作母体比Alq作母体更好 ,这时器件的效率 (cd/A)在 4 5~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阱结构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半导体器件 有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发光材料DPVBi的空穴阻挡特性 被引量:7
8
作者 姜文龙 王静 +4 位作者 丁桂英 汪津 王立忠 韩强 刘式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1-565,共5页
讨论了有机发光材料4,4’-bis(2,2'-diphenyl vinyl)-1,1’-biphenyl(DPVBi),在结构为ITO/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DPVBi/tf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 讨论了有机发光材料4,4’-bis(2,2'-diphenyl vinyl)-1,1’-biphenyl(DPVBi),在结构为ITO/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DPVBi/tf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3)/LiF/Al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所表现出来的空穴阻挡特性。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当NPB的厚度小于DPVBi的厚度时,DPVBi对空穴的阻挡作用和其自身的厚度有关,厚度越大阻挡能力越强。DPVBi的厚度一定(120nm)且不足以将空穴完全限制于DPVBi层内时,其对空穴的阻挡能力,随着NPB厚度(30—60nm)的增加而相对减弱。当NPB的厚度大于DPVBi的厚度时,进入DPVBi层的空穴,随着它们之间厚度差别的增大而增加,从而使器件的光谱半峰全宽加大。这几条规律对于制作基于DPVBi的有机蓝光和有机白光器件具有-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空穴 空穴阻挡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液晶驱动芯片驱动有机发光显示屏的设计 被引量:8
9
作者 程加力 司玉娟 +2 位作者 李春星 王丽杰 刘式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7-601,共5页
应用TFT液晶驱动芯片设计了一个TFT有机发光显示屏用的驱动电路。目前有机发光显示屏(OLED)是平板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研制长寿命、高稳定的器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之配套的驱动电路还不是很成熟,而且专用芯片又价格昂贵。液... 应用TFT液晶驱动芯片设计了一个TFT有机发光显示屏用的驱动电路。目前有机发光显示屏(OLED)是平板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研制长寿命、高稳定的器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之配套的驱动电路还不是很成熟,而且专用芯片又价格昂贵。液晶显示器件的配套驱动芯片功能比较完善,且价格低廉,所以应用TFT液晶驱动芯片设计了TFT有机发光显示屏用的驱动电路很有实际意义。比较了TFT LCD与TFT OLED驱动原理的异同点,从原理上探讨了将TFT LCD用的驱动芯片加以改造,使其可用于驱动TFT OLED,并采用三星公司的TFT液晶驱动芯片S6C0655和S6C0671设计了一个驱动64×3×80的全彩色OLED显示屏的驱动电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液晶驱动 液晶驱动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恒电流源的电阻式气敏传感器检测系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树海 郑传涛 +1 位作者 徐琳 宋宏伟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376-380,共5页
为保证电阻式气敏元件的高精度检测,设计了一种基于恒流源的气体浓度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恒电流源,使传感元件电阻与电压变化呈线性关系,以提高气敏元件阻值随气体浓度变化的准确度。恒电流源包括基准稳压电源、电流负反馈电路、稳压... 为保证电阻式气敏元件的高精度检测,设计了一种基于恒流源的气体浓度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恒电流源,使传感元件电阻与电压变化呈线性关系,以提高气敏元件阻值随气体浓度变化的准确度。恒电流源包括基准稳压电源、电流负反馈电路、稳压二极管和待测气敏元件。经过参数整定,其测电阻范围可达0~1 000kΩ,平均测量误差小于0.027 2%。利用SnO2传感器检测浓度为0~2 053.57mg/m3的乙醇气体,测量出传感器电阻随浓度增加呈e指数下降趋势,系统最大测量误差小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敏传感器 SnO2传感器 测量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极化聚合物薄膜电光调制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大明 揣晓红 +3 位作者 陈开鑫 王菲 衣茂斌 许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用对硝基偶氮苯类为侧链的键合型聚合物,采用高温电晕极化的方法制作电光薄膜,设计并构造极化聚合物薄膜电光调制器。当通光方向和极化方向平行并且垂直于极化聚合物薄膜的表面时,利用法布里 帕罗(F P)腔中多光束干涉,可以把通过的光由... 用对硝基偶氮苯类为侧链的键合型聚合物,采用高温电晕极化的方法制作电光薄膜,设计并构造极化聚合物薄膜电光调制器。当通光方向和极化方向平行并且垂直于极化聚合物薄膜的表面时,利用法布里 帕罗(F P)腔中多光束干涉,可以把通过的光由位相调制转化为强度调制,有利于电光调制器的小型化和高速封装。用这种聚合物薄膜电光调制器测量了铟锡氧化物共面波导上的电信号,并对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薄膜调制器具有线性电光效应;当F P腔的精细因子为20(对1 3μm的光),调制电场为1V/μm时,研制的极化聚合物电光调制器的调制深度可达到0 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光调制器 法布里—珀罗腔 电光薄膜 极化聚合物薄膜 高温电晕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五苯场效应发光管机理分析与场效应管制作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树旭 刘建军 +3 位作者 王伟 张素梅 石家纬 刘明大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7-420,共4页
采用并五苯材料,通过物理气相沉积,生长出无依托的晶体薄膜,厚度在微米量级,长度是毫米量级,长度和厚度的比大约为1000。为了使晶片有个依托,以聚酰亚胺作为粘合剂,把并五苯晶体薄膜平铺粘在玻璃衬底上。在显微镜下观测,有机薄膜平整、... 采用并五苯材料,通过物理气相沉积,生长出无依托的晶体薄膜,厚度在微米量级,长度是毫米量级,长度和厚度的比大约为1000。为了使晶片有个依托,以聚酰亚胺作为粘合剂,把并五苯晶体薄膜平铺粘在玻璃衬底上。在显微镜下观测,有机薄膜平整、无裂痕,符合制备器件的要求。然后,制备出有机场效应管。并对有机场效应管I V特性和发光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五苯材料 场效应发光管 发光机理 制作 有机单晶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aLuF_5∶Yb^(3+),Er^(3+)纳米晶掺杂的聚合物光波导放大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美玲 尹姣 +4 位作者 张永玲 王艳双 曲春阳 赵丹 王菲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为提高聚合物光波导放大器的增益性能,利用高温法合成了Ba Lu F5∶Yb3+,Er3+纳米晶,并分别对纳米晶的形貌、晶体结构和近红外发射特性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纳米晶平均粒径为13 nm,并在1 530 nm处具有较强的发射,荧光半高宽为50 nm... 为提高聚合物光波导放大器的增益性能,利用高温法合成了Ba Lu F5∶Yb3+,Er3+纳米晶,并分别对纳米晶的形貌、晶体结构和近红外发射特性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纳米晶平均粒径为13 nm,并在1 530 nm处具有较强的发射,荧光半高宽为50 nm。将合成的纳米晶掺杂入SU-8聚合物作为光波导放大器的芯层材料,使用光刻显影等工艺,在表面长有二氧化硅的硅衬底上制备出了聚合物光波导放大器。当980 nm波长泵浦光功率为280 m W、信号光波长为1 530 nm且功率为0.1 m W时,在长度为1.1 cm的光波导放大器中,获得了3.95 d B的相对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波导放大器 BaLuF5:Yb3+ E3+纳米晶 聚合物 增益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分子与器件结构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式墉 冯晶 李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5-430,共6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当今显示器件领域的研究热点 ,越来越多的人们致力于开发高性能的发光材料和研制高效率的器件结构。本文就有机发光材料的分子结构设计 。
关键词 结构设计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三重态 效率 显示器件 发光材料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制冷中能级间距的选择 被引量:2
15
作者 秦伟平 陈宝玖 +1 位作者 秦冠仕 杜国同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9-103,共5页
激光制冷问题的核心是材料的选择。荧光中心能级的间距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指标。确定合理的能级间距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激光制冷材料。能级间距决定了对激光制冷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量子效率和无辐射跃迁速率。如果单纯地从制冷功率的角度... 激光制冷问题的核心是材料的选择。荧光中心能级的间距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指标。确定合理的能级间距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激光制冷材料。能级间距决定了对激光制冷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量子效率和无辐射跃迁速率。如果单纯地从制冷功率的角度来看,能级间距越大量子效率越高,也越有利于荧光制冷。但当能级间距宽到某一值后,制冷功率基本上保持不变。如果从热一光转换效率的观点来考察激光制冷的效率问题,能级间距宽度的合理取值就应该小得多。如果在选择激光制冷材料时,确定制冷功率具有第一位的重要性,那么,能级间距选择在5000cm-1左右的宽度是比较合适的、这不仅可以确定较大的热-光转换效率,同时也基本上保证了很高的制冷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制冷 反斯托克斯荧光制冷 能级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制冷器的未来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伟平 陈宝玖 +2 位作者 张永旭 秦冠仕 杜国同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7-42,共6页
反斯托克斯荧光制冷的研究虽然在近几年发展得很快 ,但是还有许多基础问题和应用问题没有解决。因此 ,把荧光制冷技术推向实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然而 ,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荧光制冷技术将会在某些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反斯托克斯荧光制冷的研究虽然在近几年发展得很快 ,但是还有许多基础问题和应用问题没有解决。因此 ,把荧光制冷技术推向实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然而 ,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荧光制冷技术将会在某些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基于荧光制冷技术的制冷器将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无振动、无电磁辐射、无污染、制冷效率可以长期保持不变等独特的优点。另外 ,它的制冷效率也可与现有的商业成品相比拟。现就荧光制冷器发展和应用的前景进行讨论。根据反斯托克斯荧光制冷的特点 ,研究荧光制冷器的不同构造和预期性能指标 ,探讨影响制冷器发展的关键因素。介绍LosAlamos第一代荧光制冷器的设计方案 ;给出基于光纤的线圈型制冷器件设计方案 ;研究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制冷的荧光制冷器件 ;最后 ,对单分子—光子制冷泵在单分子物理学及介观物理学中的应用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期托克斯荧光制冷 激光制冷 荧光制冷器 半导体激光器 泵浦源 制冷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N聚合物微环谐振器电光开关阵列特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7
作者 闫欣 马春生 +1 位作者 郑传涛 张大明 《新型工业化》 2011年第2期20-29,共10页
利用耦合模理论、电光调制理论和微环谐振理论,提出了一个完善合理的聚合物微环谐振器电光开关阵列模型。该器件由1条水平信道、N条竖直信道和N个微环构成,在微环上施加不同方式的驱动电压,可以实现条信道的开关功能。以1×8信... 利用耦合模理论、电光调制理论和微环谐振理论,提出了一个完善合理的聚合物微环谐振器电光开关阵列模型。该器件由1条水平信道、N条竖直信道和N个微环构成,在微环上施加不同方式的驱动电压,可以实现条信道的开关功能。以1×8信道结构为例,在1550nm谐振波长下对该器件进行了优化设计和分析模拟。结果为:微环波导芯的截面尺寸为1.7×1.7μm2,波导芯与电极间的缓冲层厚度为2.5μm,电极厚度为0.2μm,微环半径为13.73um,微环与信道间的耦合间距为0.14um,输出光谱的3-dB带宽约为0.05nm,开关电压约为12.3V,插入损耗约为0.661.24dB,串扰约为-20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微环阵列 电光开关 开关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开鑫 赵禹 +4 位作者 崔占臣 张大明 马春生 刘式墉 衣茂斌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8-12,共5页
利用甲基丙稀酸甲酯 -甲基丙稀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制作聚合物光波导 ,对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的原理、版图设计及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设计了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的版图 ,并利用厚胶掩模和铝掩模两种工艺完成了聚合物阵列波导光... 利用甲基丙稀酸甲酯 -甲基丙稀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制作聚合物光波导 ,对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的原理、版图设计及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设计了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的版图 ,并利用厚胶掩模和铝掩模两种工艺完成了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光波导的制作。实验结果证明 ,与厚胶掩模相比 ,铝掩模具有较好工艺重复性 ,同时也更能实现设计所要求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分复用器 光波导 列阵波导光栅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白光LED高效均流并联供电系统 被引量:2
19
作者 叶玮琳 李艳婷 郑传涛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45-51,共7页
为解决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白光LED(Light Emitting Devices)光源高效稳定的直流偏置电源问题,设计并研制了一种Buck型双DC/DC(Direst Cunent)并联供电系统。该系统采用ARM7(LPC2148)作为主控制器,利用电压反馈调整两个DC/DC模块的PWM(Pu... 为解决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白光LED(Light Emitting Devices)光源高效稳定的直流偏置电源问题,设计并研制了一种Buck型双DC/DC(Direst Cunent)并联供电系统。该系统采用ARM7(LPC2148)作为主控制器,利用电压反馈调整两个DC/DC模块的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实现稳压,利用两个PMOS(P-channel Metal-Oxide-Semiconductor)电子开关分别控制两个DC/DC支路实现均流。实验结果表明,电源实际输出电压与设定值的误差小于2%,两个支路电流的偏差小于1%,电源供电效率可达75%~80%。在电源开启和关断瞬间的瞬时测试结果显示,驱动电压无尖峰现象,电压从0上升至1.6 V的时间约为20 s,关电降至0的时间约为65 s。两个DC/DC模块交替工作,延长了供电系统的使用寿命。该供电系统在LED照明和可见光通信设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设计多DC/DC模块的高效均流并联供电系统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供电系统 均流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选择性便携式正交锁相放大器研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玮琳 程西云 +1 位作者 范颖晖 郑传涛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562-567,共6页
针对商用锁相放大器或虚拟锁相放大器体积较大、价格昂贵,无法集成在便携式设备中的问题,利用信号相干检测原理,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基于ARM7的便携式正交锁相放大器,包括两路参考信号相互正交的相敏检波器。为验证各电路功能,详细测... 针对商用锁相放大器或虚拟锁相放大器体积较大、价格昂贵,无法集成在便携式设备中的问题,利用信号相干检测原理,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基于ARM7的便携式正交锁相放大器,包括两路参考信号相互正交的相敏检波器。为验证各电路功能,详细测量了各模块的输出信号波形。利用信号发生器模拟产生待测信号,对两路相敏检波器的输入输出关系做了标定,并重点对所研制锁相放大器的性能做了测试和表征,包括量程、均值误差、选频特性和检测下限等。实验结果显示,系统测量下限小于等于5mV,检测范围为5~3000mV,均值误差绝对值小于等于10mV,满度测量误差小于等于1%,待测信号允许带宽0—50kHz,3dB频带宽度小于1Hz,达到了便携式仪器的测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弱信号检测 锁相放大器 相关检测 频率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