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形成的吖啶荧光化合物超分子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孙迎辉 张慧东 +4 位作者 叶开其 张晶莹 李伟 杨柏 王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65-1868,共4页
合成了10-甲基-1,2-苯并吖啶(10-M ethyl-benzo[1,2]acrid ine,MBA),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获得了其单晶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MBA晶体中,由于存在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维无限伸展的分子柱.用MBA制备了微米晶体,通过调控反应... 合成了10-甲基-1,2-苯并吖啶(10-M ethyl-benzo[1,2]acrid ine,MBA),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获得了其单晶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MBA晶体中,由于存在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维无限伸展的分子柱.用MBA制备了微米晶体,通过调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获得长方和线状的微米晶体,用荧光显微镜考察了微米晶体的形貌.研究了MBA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性质,实验结果表明,MBA是一种具有蓝光发射特点的有机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Π相互作用 超分子结构 有机微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铽(Ⅲ)配合物的纳米导电高分子结构及荧光性质的研究
2
作者 王冬梅 钱振洁 +2 位作者 李文连 杨柏 姜建壮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73-78,共6页
以聚乙烯咔唑(PVK)为基质,分别采用直接掺杂法和原位复合法制备了含稀土铽(Ⅲ)配合物的纳米发光薄膜,并且对膜层的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稀土配合物被复合到导电高分子PVK中,铽配... 以聚乙烯咔唑(PVK)为基质,分别采用直接掺杂法和原位复合法制备了含稀土铽(Ⅲ)配合物的纳米发光薄膜,并且对膜层的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稀土配合物被复合到导电高分子PVK中,铽配合物是以纳米的尺寸分散在聚合物基质中,两种方法获得的薄膜都发出了铽离子的特征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纳米结构 聚乙烯咔唑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子配合物{[Cd(phen)_3]·NDC·8(H_2O)}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 被引量:8
3
作者 于连香 尹伟荣 +2 位作者 叶俊伟 徐家宁 张萍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3-496,共4页
利用水热合成反应制备了超分子配合物{[Cd(phen)3].NDC.8(H2O)}(1)(phen邻菲啰啉;H2NDC2,6-萘二酸),通过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2010(2)nm,b=1.2864(3)nm,c=1.70... 利用水热合成反应制备了超分子配合物{[Cd(phen)3].NDC.8(H2O)}(1)(phen邻菲啰啉;H2NDC2,6-萘二酸),通过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2010(2)nm,b=1.2864(3)nm,c=1.7097(3)nm,α=74.21(3)°,β=69.92(3)°,γ=71.40(3)°,V=2.3117(8)nm3,Z=2,R1=0.0660,wR2=0.2043.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在紫外光的激发下有光致发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氢键 π…π相互作用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状石墨的原材料与高温烧结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徐跃 陶艳春 +1 位作者 郝兆印 张作文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3年第1期56-59,共4页
对石墨矿石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了原料石墨粉,再经高温烧结获得了高纯度合成金刚石所需的石墨粉。使用X射线衍射及Raman光谱技术对粉状石墨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烧结后石墨样品的晶体结构呈现单一的六方结构,石墨... 对石墨矿石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了原料石墨粉,再经高温烧结获得了高纯度合成金刚石所需的石墨粉。使用X射线衍射及Raman光谱技术对粉状石墨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烧结后石墨样品的晶体结构呈现单一的六方结构,石墨化度明显提高,晶粒尺寸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 RAMAN光谱 粉状石墨 人造金刚石 高温烧结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位聚苯及其衍生物的构象与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兵 张海全 +4 位作者 许海 郑岩 于景生 马於光 沈家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76-1480,共5页
用分子力学方法(MM)对间位聚苯(PMP)及其衍生物的势能随扭曲角()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势能曲线上出现四个能量最小值,分别对应于扭曲角≈-135°,-45°,45°,135°.进一步对以上构建的全部PMP及其衍生物用... 用分子力学方法(MM)对间位聚苯(PMP)及其衍生物的势能随扭曲角()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势能曲线上出现四个能量最小值,分别对应于扭曲角≈-135°,-45°,45°,135°.进一步对以上构建的全部PMP及其衍生物用分子力场Drieding2.11进行了分子力学能量优化.最终得到主要的四种构象,其中螺旋构象的能量最低,而且以螺旋构象为优势分布构象.在真实条件下,PMP及其衍生物长链可能采取以上四种构象的混合片段组成.用量子化学方法(GGA-DFT)研究了PMP及其衍生物的电子结构能隙随相邻苯环之间的扭曲角的变化趋势.用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AM1)对四种构象分别进行几何优化,优化结果与分子力学优化结果基本一致,并运用混合密度泛函方法(DFT/B3LYP/6-31G)进一步对AM1优化的构象结构进行更精确的电子结构能隙计算.最终得出影响间位聚苯及其衍生物电子结构能隙的主要因素为连接苯环间扭曲角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位聚苯 构象 电子结构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金属卟啉自组装超薄膜的制备及其微观结构研究
6
作者 程昱川 赵冰 +3 位作者 宋薇 王蕴馨 郭建军 许高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6期2035-2037,共3页
应用自组装法,在银岛膜基底上成功制备了5,10,15,20-四-(羧酸苯基)卟啉-巯基吡啶交替超薄膜,并利用紫外可见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探索膜的微观结构和成膜驱动力。实验发现,交替膜的形成是通过羧基与吡啶环上的N之间形成氢键来实... 应用自组装法,在银岛膜基底上成功制备了5,10,15,20-四-(羧酸苯基)卟啉-巯基吡啶交替超薄膜,并利用紫外可见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探索膜的微观结构和成膜驱动力。实验发现,交替膜的形成是通过羧基与吡啶环上的N之间形成氢键来实现的,膜中的卟啉以J聚集体的形式存在,环平面与基片法线之间的夹角在2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卟啉 表面增强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杨醛缩苯胺双Schiff碱和吡啶配体的Zn(Ⅱ)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被引量:4
7
作者 苏钽 朱东霞 +2 位作者 仇永清 陈徽 王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61-1364,共4页
以实验测定的晶体结构为基础,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G(d)基组水平上计算4个水杨醛缩苯胺类双Schiff碱和吡啶为配体的Zn(Ⅱ)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并结合有限场(FF)方法得到二阶NLO系数.结果表明,在4个五配位配合物中,双Schiff碱... 以实验测定的晶体结构为基础,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G(d)基组水平上计算4个水杨醛缩苯胺类双Schiff碱和吡啶为配体的Zn(Ⅱ)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并结合有限场(FF)方法得到二阶NLO系数.结果表明,在4个五配位配合物中,双Schiff碱配体的共轭性减弱,在Schiff碱配体引入叔丁基以及连接双Schiff碱的桥对配合物的结构影响很小.同时4个配合物的配键性质、原子电荷分布、前线分子轨道能级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但引入叔丁基改变了配合物前线分子轨道组成,Zn—O配位键的极性有所加强,从而使配合物的极化率和二阶NLO系数增加,而连接两个Schiff碱的桥对配合物二阶NLO性质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配合物 水杨醛缩苯胺双Schiff碱 二阶NLO系数 密度泛函理论(DFT) 有限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咔唑取代卟啉钯发光化合物/介孔分子筛MCM-48组装材料的氧气传感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霍城 张红雨 +3 位作者 张萍 宋伟峰 张慧东 王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4,共4页
合成了一系列四-[3-甲氧基-4-(N-咔唑)正烷氧苯基]卟啉钯(Pd-4Cn-TPP,n=4,6,8)化合物,将这3种钯卟啉化合物质子化后与介孔分子筛MCM-48组装,制备了氧气传感材料Pd-4Cn-TPP4+/MCM-48(n=4,6,8).该系列组装材料的发光可以被氧气明显猝灭,... 合成了一系列四-[3-甲氧基-4-(N-咔唑)正烷氧苯基]卟啉钯(Pd-4Cn-TPP,n=4,6,8)化合物,将这3种钯卟啉化合物质子化后与介孔分子筛MCM-48组装,制备了氧气传感材料Pd-4Cn-TPP4+/MCM-48(n=4,6,8).该系列组装材料的发光可以被氧气明显猝灭,即使当氧气的体积分数只有0.1%时,组装体的发光猝灭程度也超过50%.3种组装氧气传感材料均具有很高的灵敏度(I0/I100>38)和快速的响应时间(t↓≤0.08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卟啉 氧气传感 介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二维Cd(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 被引量:12
9
作者 牛淑云 迟玉贤 +2 位作者 金晶 杨光第 叶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804-1806,共3页
Two novel Cd(Ⅱ) coordination polymers, [Cd 2(C 10H 2O 8)\5(H 2O) 6] n (1) and [Cd 4(C 6H 4O 2N) 8(H 2O) 4] n (2) (C 10H 2O 8=1,2,4,5-benzenetetracarboxyl and C 6H 4O 2N=nicotinato), were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 Two novel Cd(Ⅱ) coordination polymers, [Cd 2(C 10H 2O 8)\5(H 2O) 6] n (1) and [Cd 4(C 6H 4O 2N) 8(H 2O) 4] n (2) (C 10H 2O 8=1,2,4,5-benzenetetracarboxyl and C 6H 4O 2N=nicotinato), were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of the single-crystal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Complex 1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1 with a=0.559 62(7) nm, b=0.777 58(6) nm, c=0.969 75(10) nm, α=111.981(5)°, β=101.649(6)°, γ=98.240(5)°, and Z=1. Final R=0.024 8(wR=0.078 5). Complex 2 belongs to orthorhombic system, space group Pbca with unit cell dimensions a=1.144 94(19) nm, b=1.209 69(6) nm, c=1.740 73(8) nm and Z=8. Final R=0.018 5(wR=0.034 8). Both the two complexes are coordination polymers with a two-dimensional infinite structure, the repeat unit is [Cd 2(C 10H 2O 8)(H 2O) 6] (1) and [Cd 4(C 6H 4O 2N) 8(H 2O) 4] (2) which are bridged by the ligands of 1,2,4,5-benzenetetracarboxyl(C 10H 2O 8) and nicotinato(NA), respectively. The two polymers show strong fluorescence with λ em=433 nm(λ ex=333 nm, 1) and λ em=423 nm(λ ex=330 nm, 2) in the solid state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emissions observed in the polymers are tentatively assigned to the ligands fluorescence(LL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配位聚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均苯四甲酸根 烟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ZnO纳米结构薄膜及其SERS活性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阮伟东 王春旭 +2 位作者 纪楠 徐蔚青 赵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68-770,共3页
Zinc oxide nanostructure thin films were prepared on quartz slides via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CVD). Various nanostructures such as nanorod, nanowires and surface-rough nanocubes, could be obtained under carefully ... Zinc oxide nanostructure thin films were prepared on quartz slides via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CVD). Various nanostructures such as nanorod, nanowires and surface-rough nanocubes, could be obtained under carefully tuning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 character of these films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4-mercaptopyridine(4-MPY) as the probing molecu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氧化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d^10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及发光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迟玉贤 牛淑云 +2 位作者 金晶 杨光第 叶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258-2262,共5页
采用恒温磁力搅拌和水热合成方法,以Zn(Ⅱ)和Cd(Ⅱ)为配位中心,以烟酸(HNA),异烟酸(HINA),2,2’-联吡啶(2,2’-bipy),1,10-菲咯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五种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室温下,测定了化合物的IR,UV-Vis... 采用恒温磁力搅拌和水热合成方法,以Zn(Ⅱ)和Cd(Ⅱ)为配位中心,以烟酸(HNA),异烟酸(HINA),2,2’-联吡啶(2,2’-bipy),1,10-菲咯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五种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室温下,测定了化合物的IR,UV-Vis-NIR和荧光光谱,并对比分析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能。五种化合物的固态粉末在室温紫外光照射下,均可产生较强的发光,而且化合物(5)还具有常温磷光发射。由于有机配体的不同,使得化合物的发光来源于不同类型的电荷转移跃迁。化合物(1)和(3)的荧光发射与相应配体相比,发生蓝移,其发光是以ILCT为主,但掺杂L→M(4S)跃迁的部分;化合物(2)和(4)的荧光发射比配体异烟酸的发射发生红移,其发光来自于LMCT跃迁;而化合物(5)的发射峰型及位置与有机配体phen差别很大,应归属于LLCT和LMCT的共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发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小分子模拟物2-TeCD保护线粒体抵抗氧化损伤 被引量:8
12
作者 薛雁 任晓君 +6 位作者 张鲲 牟颖 刘俊秋 曹鹏 郭灿辉 罗贵民 沈家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6-510,共5页
首次合成了一个新的含碲化合物 2 TeCD(二碲桥联环糊精 ) ,并证实其具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活力 ,能清除氢过氧化物 .与其它GPX模拟物相比 ,2 TeCD具有分子量小 ,水溶性好及良好的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 ,且其GPX活力比另一种被广... 首次合成了一个新的含碲化合物 2 TeCD(二碲桥联环糊精 ) ,并证实其具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活力 ,能清除氢过氧化物 .与其它GPX模拟物相比 ,2 TeCD具有分子量小 ,水溶性好及良好的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 ,且其GPX活力比另一种被广泛认知的小分子模拟物Ebselen高约 4 6倍 .用Fe2 + Vc诱导的线粒体损伤体系研究了 2 TeCD的抗氧化性质 ,结果发现在相同剂量下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 小分子模拟物 2-TeCD 线粒体 抗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4-巯基吡啶及其二聚体的结构与振动光谱 被引量:6
13
作者 程建波 徐蔚青 +2 位作者 赵冰 张刚 宫宝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54-857,共4页
利用B3LYP/6-311++G(d,p)方法对4-巯基吡啶及其二聚体的结构和振动光谱进行了计算,对形成二聚体后在结构和光谱上的变化及作用力做了初步分析,并对光谱做了指认。结果显示,4-巯基吡啶(4MPY)的稳定结构为Cs对称性,其二聚体是由SH基团中H... 利用B3LYP/6-311++G(d,p)方法对4-巯基吡啶及其二聚体的结构和振动光谱进行了计算,对形成二聚体后在结构和光谱上的变化及作用力做了初步分析,并对光谱做了指认。结果显示,4-巯基吡啶(4MPY)的稳定结构为Cs对称性,其二聚体是由SH基团中H原子与另一个环上的N原子靠分子间氢键形成的;相对于单体来说,二聚体形成后在结构与光谱上均有一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巯基吡啶 二聚体 振动光谱 DFT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性噁二唑类载流子传输材料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国波 孙晓波 +2 位作者 吴英 田文晶 李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3,共5页
将液晶基团引入到载流子传输材料中合成了新型液晶性二唑类衍生物E3 和E6,利用偏光显微镜、差热扫描和广角X射线衍射的方法对其液晶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E3 为单向近晶型液晶 ,E6为双向近晶型液晶。同时 ,利用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将液晶基团引入到载流子传输材料中合成了新型液晶性二唑类衍生物E3 和E6,利用偏光显微镜、差热扫描和广角X射线衍射的方法对其液晶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E3 为单向近晶型液晶 ,E6为双向近晶型液晶。同时 ,利用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方法测定了材料的能级结构参数 ,其高的LUMO能级 ,低的HOMO能级 (相对真空能级 )及较大的带隙表明 ,它们不仅有利于电子从阴极的注入 ,还对空穴和激子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由于材料在有序的近晶相比在无序的各向同性相将具有高的载流子迁移率 ,因此将液晶性与传输性相结合对提高材料载流子迁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噁二唑类衍生物 有机电致发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能级结构 偏光显微镜 差热扫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Ln(Ⅲ)(Ln=Eu,Tb)杂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光物理性质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兆龙 牛淑云 +4 位作者 金晶 吕春欣 迟玉贤 杨光弟 叶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1-815,共5页
采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两种具有良好发光性能的d-f异核金属配合物EuZn(C8H7O3)5(phen)(H2O)(1)和TbZn(C8H7O3)5(phen)(H2O)(2).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是同构的,在配合物中,Zn为五配位,Ln(Ⅲ)[Ln(Ⅲ)=Eu,Tb... 采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两种具有良好发光性能的d-f异核金属配合物EuZn(C8H7O3)5(phen)(H2O)(1)和TbZn(C8H7O3)5(phen)(H2O)(2).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是同构的,在配合物中,Zn为五配位,Ln(Ⅲ)[Ln(Ⅲ)=Eu,Tb]为八配位.金属间通过对甲氧基苯甲酸根的羧基(—COO)基团成桥联结.测定了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讨论了配位环境对荧光性质的影响以及配合物分子内能量传递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Ln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光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吖啶酮衍生物/介孔分子筛MCM-41组装体的金属离子传感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慧东 张萍 +3 位作者 孙迎辉 叶开其 张晶莹 王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6-509,共4页
将5,12-二[6(2氨基乙基氨基)己基]喹吖啶酮(BAEAHQA)组装到介孔分子筛MCM-41的孔道中,制备了金属离子传感材料BEDAHQA/MCM-41.荧光光谱显示组装体的发光避免了喹吖啶酮固体发光的浓度猝灭现象.引入不同的金属离子将使BAEAHQA/MCM41的荧... 将5,12-二[6(2氨基乙基氨基)己基]喹吖啶酮(BAEAHQA)组装到介孔分子筛MCM-41的孔道中,制备了金属离子传感材料BEDAHQA/MCM-41.荧光光谱显示组装体的发光避免了喹吖啶酮固体发光的浓度猝灭现象.引入不同的金属离子将使BAEAHQA/MCM41的荧光光谱强度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和峰位移动.尤其是金属钴离子可以使BAEAHQA/MCM-41的发光产生明显的猝灭,猝灭程度可达到92.63%.通过引入乙二氨基团BAEAHQA达到了发光基团与螯合基团之间的分离,有效地避免了pH值对发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AEAHQA/MCM4-1对于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传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传感材料 BAEAHQA MCM-41 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对电场诱导组装的酶/聚电解质多层膜表面酶分子聚集拓扑形貌的表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史立新 张晶 +2 位作者 卢迎习 刘俊秋 沈家骢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1-533,共3页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不同电压下电场诱导组装的酶 /聚电解质多层膜表面酶分子的聚集拓扑形貌 ,研究了膜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随操作电压变化的关系以及酶在膜表面聚集形态的不同对酶活力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的组装方法对膜表...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不同电压下电场诱导组装的酶 /聚电解质多层膜表面酶分子的聚集拓扑形貌 ,研究了膜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随操作电压变化的关系以及酶在膜表面聚集形态的不同对酶活力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的组装方法对膜表面酶分子的形态和分布具有很大影响 ,在较低的操作电压下 ,酶分子以分子簇形式存在 ,而在较高操作电压的作用下 ,酶分子在膜表面以聚集体形式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聚电解质多层膜 酶分子 聚集拓扑形貌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貌 电场诱导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位聚合物{[Co(μ-4,4′-bpy)(4,4′-bpy)_2·(H_2O)_2]·(4,4′-bipy)·(H_2O)_4·(OH)_3·(Me)_4N}_n的晶体结构及性质 被引量:3
18
作者 金晶 牛淑云 +2 位作者 杨忠志 杨光第 叶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8-420,395,共4页
A novel Co(Ⅱ) coordination polymer was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crystal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C c with a =1.772 59(4) nm, b = 1.150 00(10) nm , c =2.452 76... A novel Co(Ⅱ) coordination polymer was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crystal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C c with a =1.772 59(4) nm, b = 1.150 00(10) nm , c =2.452 76(11) nm, β =92.723(3)°, V =4.994 3 nm 3, Z =4, R =0.080 9, wR =0.213 4. The polymer based on [Co(μ 4,4′ bipy)(4,4′ bipy) 2((H 2O) 2] n linear chains was cross linked by the H bond bridge of Co—OH 2…4,4′ bipy—Co and π π stacking interaction, producing extended 2D ladder structure.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polymer at variable temperature(2 0300 K) shows a weak antiferromagnetic interaction and implies that the polymer has the tendency of spin transition. Also, the result of surface photovoltage spectroscopy(SPS) reveals that the polymer has a significant photo electronic transferring property in UV Vis regions, which correspond to π π transition, L M charge transfer transition(shoulder) and d d transition of Co 2+ ion,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Ⅱ)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磁性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含联二萘结构的新型聚芳醚酮类刚性大环及其二聚体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党国栋 周宏伟 +3 位作者 杨薇 陈春海 吴忠文 李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6-169,共4页
通过一定的分子设计 ,利用一种全新的双酚单体 (4 -氯代苯基对苯二酚 )和含有联二萘结构的双氟三聚体 (BNDIF)经一步法合成环状齐聚物 ,制得了一类含有氯代苯基侧基和联二萘结构的新型聚芳醚酮类刚性大环 ;并通过氯苯基的催化偶联反应... 通过一定的分子设计 ,利用一种全新的双酚单体 (4 -氯代苯基对苯二酚 )和含有联二萘结构的双氟三聚体 (BNDIF)经一步法合成环状齐聚物 ,制得了一类含有氯代苯基侧基和联二萘结构的新型聚芳醚酮类刚性大环 ;并通过氯苯基的催化偶联反应得到了该类刚性大环的二聚体 (一类含有 2个联二萘结构的新型结构双环齐聚物 ) .利用 MALDI-TOF MS和 1 H NMR及 H-H COSY分析 ,证明了目标产物的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醚酮 刚性大环 联二萘结构 偶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吩低聚物能级结构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国波 周印华 +3 位作者 田文晶 周新 潘清江 任爱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04-1107,共4页
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系列 EDOT低聚物的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和前线分子轨道 ,得到了相应的能级结构参数 .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发现 ,计算值与实验值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计算结果表明 ,通过选择性地改变共轭主链的长度、取代基的位置和取... 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系列 EDOT低聚物的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和前线分子轨道 ,得到了相应的能级结构参数 .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发现 ,计算值与实验值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计算结果表明 ,通过选择性地改变共轭主链的长度、取代基的位置和取代基的类型 ,可以规律性地改变化合物光谱性质和能级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低聚物 量子化学计算 能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