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纤维素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的方法及其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贾卉 贾原媛 +4 位作者 王娇 胡源 张媛 周余来 王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307,I0003,共6页
目的:探讨以细菌纤维素(BC)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和人角膜基质细胞,种植到BC膜中,构建完成后进行兔和人角膜基质细胞-BC复合膜的生物检测,并将兔角膜细胞生物复合物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术后1、4和8... 目的:探讨以细菌纤维素(BC)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和人角膜基质细胞,种植到BC膜中,构建完成后进行兔和人角膜基质细胞-BC复合膜的生物检测,并将兔角膜细胞生物复合物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术后1、4和8周时分别活体行前节OCT、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离体后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人和兔角膜基质细胞长入BC的网架结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移植术后1周兔眼无炎症反应及新生血管,4周后植片边缘出现新生血管,表面无水肿及溃疡形成。术后8周角膜共焦显微镜显示:移植片周围基质细胞增生活跃,邻近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正常。前节OCT显示:移植后复合膜逐渐降解,4周时复合膜边界模糊,8周时密度接近正常角膜组织。离体组织学检查显示:BC复合膜与正常角膜基质相似,有炎细胞浸润和血管形成,角膜组织无坏死和溶解。结论:BC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的生物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基质细胞 细菌纤维素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改性聚乳酸构建复层组织工程皮肤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宗良 师铁英 +5 位作者 石毅 冯颖 崔百元 李俊锋 颜炜群 周余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9-722,F0003,共5页
目的:以改性聚乳酸为细胞外基质网架,探索利用其构建复层组织工程皮肤的可行性。方法:取出生24h以内的Wistar大鼠背部皮肤,以Dispase-trypsin双酶消化分离培养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以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真皮成纤维细胞。采用盐析法制... 目的:以改性聚乳酸为细胞外基质网架,探索利用其构建复层组织工程皮肤的可行性。方法:取出生24h以内的Wistar大鼠背部皮肤,以Dispase-trypsin双酶消化分离培养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以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真皮成纤维细胞。采用盐析法制备机械性能得到部分改进的聚乳酸多孔泡沫支架,向支架接种真皮成纤维细胞(密度为3.0×105cell·mL-1)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密度为5.0×105cell·mL-1),体外培养1周,构建复层组织工程皮肤,并取培养的皮肤进行切片检测。结果:复层组织工程皮肤在结构上与正常皮肤相似,具有真皮、表皮双层结构。改性聚乳酸网架上有双层细胞生长,生长的细胞与网架接触,并且在其表面形成较为明显而连续的细胞层。结论:双醛淀粉作为良好的增柔剂在改善聚乳酸网架机械性能的同时,也使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不影响细胞的生长增殖和代谢,可以进一步用作组织工程皮肤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皮肤 聚乳酸 双醛淀粉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纤维蛋白为基质网架的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的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顾国贞 王芳 +5 位作者 谷树严 周鸿雁 才子斌 石毅 丛登立 颜炜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4-816,923,F0002,共5页
目的: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以纤维蛋白为基质网架、角膜缘干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为角膜上皮移植提供新的移植材料。方法:将20g.L-1的纤维蛋白原溶液和含有10U.mL-1凝血酶的催化剂溶液混合构成纤维蛋白基质网架,检测支架材... 目的: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以纤维蛋白为基质网架、角膜缘干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为角膜上皮移植提供新的移植材料。方法:将20g.L-1的纤维蛋白原溶液和含有10U.mL-1凝血酶的催化剂溶液混合构成纤维蛋白基质网架,检测支架材料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取2mm×2mm角膜缘组织,胰蛋白酶消化后移至纤维蛋白胶上培养,观察角膜上皮干细胞的生长情况,2周后进行形态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纤维蛋白基质网架柔软有伸拉性,孔径70~108μm,平均三维空孔率为70.4%;扫描电镜下呈多层次网络状;接种36h后,细胞从组织块边缘迁移,7d后细胞几乎铺满整个培养板孔底,14d左右细胞与纤维蛋白胶体形成复合植片。透射电镜下观察仍维持上皮细胞特有的超微结构特征。抗细胞角蛋白K3单克隆抗体AE5和抗p63的单克隆抗体4A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结论:纤维蛋白可作为角膜上皮干细胞移植的良好支架材料,可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提供新的移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角膜上皮 角膜缘干细胞 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HSP110毕赤酵母工程菌的大规模发酵及产物纯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冬 徐煌 +4 位作者 张新民 姜爽 张婷 关铭 颜炜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HSP110(rhHSP110)毕赤酵母工程菌在80 L发酵罐中大规模发酵的工艺及发酵产物rhHSP110的纯化方法。方法:在摇瓶中制备rhHSP110工程菌种子2 L,将种子接种到80 L发酵罐中,采用补料分批培养方式对工程菌进行高密度发酵。控... 目的:探讨重组人HSP110(rhHSP110)毕赤酵母工程菌在80 L发酵罐中大规模发酵的工艺及发酵产物rhHSP110的纯化方法。方法:在摇瓶中制备rhHSP110工程菌种子2 L,将种子接种到80 L发酵罐中,采用补料分批培养方式对工程菌进行高密度发酵。控制和优化各种发酵条件,经历72 h后结束发酵。将发酵液离心,经阳离子交换层析对上清中的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结果:控制发酵温度为30℃,pH值为4.2,溶氧值为20%以上,在酵母细胞湿重达到200 g.L-1时开始甲醇诱导表达,72 h后结束发酵。发酵上清通过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获得纯度为80%的rhHSP110,产量为500 mg.L-1。结论:rhHSP110酵母工程菌在80 L发酵罐高密度发酵成功,为rhHSP110的产业化生产及临床研究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HSPllO 毕赤酵母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5
作者 孙艳 吴阳 +3 位作者 刘兵 刘凯 白靓 迟宝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3-736,共4页
近年来我国由酒精所致肝损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酒精性肝病在人群中已属多发病和常见病,对其研究日益引起关注。本文作者就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肝疾病 酒精性 肝炎 酒精性 肝硬化 酒精性 脂肪肝 酒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抑肽酶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孟威宏 张馨木 +3 位作者 王虹蛟 颜浩为 常淑芳 颜炜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0-372,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抑肽酶对实验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采用四氯化碳(CCl4)法建立急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抑肽酶大、中、小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甘利欣组),观察抑肽酶对实验鼠血清丙氨酸氨基... 目的:探讨口服抑肽酶对实验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采用四氯化碳(CCl4)法建立急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抑肽酶大、中、小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甘利欣组),观察抑肽酶对实验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一氧化氮(NO)、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肝重量系数以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ALT及AST均显著增高(P<0.001)、NO明显增高(P<0.01)、肝重量系数明显增加(P<0.001)、GSH明显降低(P<0.01)。抑肽酶小、中、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ALT及AST值均显著降低(P<0.001),GSH值均明显增高(P<0.01),与甘利欣组相近;NO值均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甘利欣组;肝重量系数均明显降低(P<0.01,P<0.05,P<0.001)。鼠肝组织的病理性损伤改变程度,抑肽酶大、中、小剂量组及模型组依次加重。结论:口服抑肽酶对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肽酶 四氯化碳 急性肝损伤 大鼠 WISTAR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甲基汞对NB4和K562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琨 蒋春晓 +2 位作者 洪伟 毕晓颖 李志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3-256,共4页
目的:研究氯化甲基汞(MMC)对NB4和K562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NB4、K562细胞经1.25、2.50、5.00、10.00和20.00μmol.L-1MMC、三氧化二砷(ATO)分别作用0、6、12、24、48和72 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采用Hoechst 33258... 目的:研究氯化甲基汞(MMC)对NB4和K562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NB4、K562细胞经1.25、2.50、5.00、10.00和20.00μmol.L-1MMC、三氧化二砷(ATO)分别作用0、6、12、24、48和72 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后荧光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NB4和K562细胞接触10μmol.L-1MMC 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2.0%和70.0%,与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0和0.014);NB4和K562细胞接触10μmol.L-1ATO 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4.4%和52.0%(P值分别为0.001和0.000);荧光镜检呈现明显的凋亡图像。MMC与ATO对NB4、K562细胞诱导凋亡及抑制增殖作用相似。结论:MMC能诱导NB4和K562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汞化合物 K562细胞 NB4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蓣皂苷元对人低分化胃腺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晶华 李春爱 +4 位作者 霍锐 李兆良 韩中明 王本祥 周秋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 :观察薯蓣皂苷元 (diosgenin,Dio)对人低分化胃腺癌细胞株 (MGC- 80 3)的细胞分裂和集落形成的影响 ,初步探讨其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 :采用四唑蓝 (MTT)比色法、平板集落形成实验以及[3H]- Td R掺入实验。结果 :MTT法检测 Di... 目的 :观察薯蓣皂苷元 (diosgenin,Dio)对人低分化胃腺癌细胞株 (MGC- 80 3)的细胞分裂和集落形成的影响 ,初步探讨其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 :采用四唑蓝 (MTT)比色法、平板集落形成实验以及[3H]- Td R掺入实验。结果 :MTT法检测 Dio作用 2 4、 4 8、 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 )为 5 6 .2 90、 2 7.837、1 7.72 3mg· L- 1 ;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显示 Dio半数集落形成抑制浓度为 5 .4 86 mg· L- 1 ;Dio在较低浓度 (3.75 0和 7.5 0 0 mg· L- 1 )下 ,可直接抑制 MGC- 80 3细胞 DNA的合成。结论 :Dio能够明显抑制 MGC-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甙配基 药理学 胃肿瘤 药物疗法 腺癌/药物疗法 细胞分化 集落形成单位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盐腹膜透析液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崔明姬 王芳 +2 位作者 顾春梅 黄金杰 南光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0-47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乳酸盐腹膜透析液(L-PDS)对腹膜间皮细胞(HPMC)凋亡和bcl-2、bax表达及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人腹膜组织中分离间皮细胞,建立稳定的体外培养模型,分别用浓度为1.50%、2.50%和4.25%的L-PDS与HPMC共...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乳酸盐腹膜透析液(L-PDS)对腹膜间皮细胞(HPMC)凋亡和bcl-2、bax表达及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人腹膜组织中分离间皮细胞,建立稳定的体外培养模型,分别用浓度为1.50%、2.50%和4.25%的L-PDS与HPMC共同培养,同时设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PMC凋亡,采用RT-PCR法测定bcl-2及bax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DS各组HPMC凋亡率增加,bcl-2 mRNA的表达降低,bax mRNA表达升高,caspase-3活性增加,上述指标变化中2.50%及4.25%L-PD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25%L-PDS组与2.50%L-PDS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而1.50%L-PD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PDS可诱导HPMC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bcl-2及bax mRNA表达的改变以及激活caspase-3活性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盐腹膜透析液 腹膜间皮细胞 细胞凋亡 基因 BCL-2 bax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分化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殿君 刘一 +3 位作者 付长峰 宿晓云 王芳 李相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0-232,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分离、培养新生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分化鉴定,为临床应用脊髓神经干细胞进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替代治疗奠定细胞学基础。方法:首次采用注射器灌注法分离新生24hWistar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神经细胞培... 目的:探讨分离、培养新生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分化鉴定,为临床应用脊髓神经干细胞进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替代治疗奠定细胞学基础。方法:首次采用注射器灌注法分离新生24hWistar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神经细胞培养液调节细胞终浓度并进行培养,形成克隆后,传代。将传至第1代培养细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诱导其分化。形态学方法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利用鼠抗Nestin抗体、鼠抗GFAP抗体、鼠抗MAP-2抗体进行分化的神经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新生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贴壁生长,在血清的作用下可分化为具有典型神经细胞形态、表达特异性组织蛋白Nestin、GFAP、MAP-2的神经细胞。结论:大鼠脊髓内可分离出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呈贴壁增殖状态,并有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TRAIL对小鼠乳腺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伟莉 牟旭鹏 +2 位作者 马杰 刘韦 颜炜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0-483,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rhTRAIL)对小鼠乳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将5×109cells/L对数生长期的小鼠乳腺癌细胞D2F2接种于BALB/c小鼠右上肢皮下,每只接种0.2mL(1×106个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PBS0... 目的: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rhTRAIL)对小鼠乳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将5×109cells/L对数生长期的小鼠乳腺癌细胞D2F2接种于BALB/c小鼠右上肢皮下,每只接种0.2mL(1×106个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PBS0.2mL;rhTRAIL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5mg/kg、5.0mg/kg、10.0mg/kg;阳性药物组:环磷酰胺30.0mg/kg。各组均采用腹腔注射,每天1次,共15d。每天小鼠称重记录,每3d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并用游标卡尺测定肿瘤的长径和短径,计算肿瘤体积和抑瘤率。停药后处死小鼠,取瘤进行肿瘤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同时流式细胞仪检测经不同浓度rhTRAIL作用后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hTRAIL2.5mg/kg、5.0mg/kg、10.0mg/kg(低、中、高)剂量组的肿瘤重量和体积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且rhTRAIL低、中、高剂量组的肿瘤重量和体积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0.01)。rhTRAIL2.5mg/kg、5.0mg/kg、10.0mg/kg(低、中、高)剂量组肿瘤细胞既有坏死也有凋亡样改变,肿瘤组织破坏面积大,很多区域看不到正常的肿瘤细胞,可见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rhTRAIL蛋白可诱导D2F2细胞凋亡,0.25mg/L、0.5mg/L、1.0mg/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56%、21.37%、27.16%,凋亡率随剂量增大而升高(P<0.05)。结论:rhTRAIL可诱导小鼠乳腺癌细胞D2F2凋亡并有大量的乳腺癌细胞坏死,rhTRAIL对小鼠乳腺癌细胞D2F2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乳腺肿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TRAIL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伟莉 牟旭鹏 +3 位作者 班磊 刘韦 申茉函 颜炜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5-568,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rhTRAIL)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生长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培养的黑色素瘤A-375细胞分为对照组和rhTRAIL低、中、高剂量组(0.25、0.50、1.00mg·L^(-1)),经... 目的:研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rhTRAIL)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生长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培养的黑色素瘤A-375细胞分为对照组和rhTRAIL低、中、高剂量组(0.25、0.50、1.00mg·L^(-1)),经不同剂量rhTRAIL作用后,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分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对照组细胞呈梭形贴壁或半贴壁生长,rhTRAIL组一部分细胞变圆,贴壁不佳,细胞数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rhTRAIL明显抑制黑色素瘤A-375的生长,1.00mg·L^(-1)组的生长抑制率最高,0.50mg·L^(-1)组次之,0.25mg·L^(-1)组最低,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rhTRAIL蛋白可诱导A-375细胞凋亡,rhTRAIL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68%、24.59%和28.91%,且凋亡率随剂量增大而升高,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hTRAIL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处于G1期的百分率(45.26%、60.67%和69.10%)明显高于对照组(37.41%)(P<0.05)。结论:rhTRAIL对A-375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TRAIL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曲方丝弓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下颌牙齿移动趋势的光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敏 刘磊 +3 位作者 张丽雯 吴宏 颜炜群 寺田员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目的应用三维光弹实验法研究多曲方丝弓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下颌牙齿的移动趋势。方法建立与人体物理性能相似的1∶1的全牙光弹模型,对模型进行多曲方丝弓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力加载,将加载后的光弹模型进行三维方向冻结切片,利用三维切... 目的应用三维光弹实验法研究多曲方丝弓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下颌牙齿的移动趋势。方法建立与人体物理性能相似的1∶1的全牙光弹模型,对模型进行多曲方丝弓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力加载,将加载后的光弹模型进行三维方向冻结切片,利用三维切力差法计算下颌牙弓上牙槽骨各点的应力值,分析单颗牙牙周组织应力分布规律及运动趋势。结果7的运动趋势是整体龈向压低,远中移动,冠舌向根颊向转矩,冠向远中旋转。6的运动趋势是整体远中移动,冠向远中旋转,近中颊向远中舌向扭转。5的移动趋势是向伸长,冠向近中根向远中倾斜,冠舌向根颊向转矩,且整体受力较小。3的运动趋势是轻度压低,冠唇向根舌向转矩。2的运动趋势是向伸长,冠唇向根舌向转矩。结论多曲方丝弓可以在三维方向控制单颗牙齿的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曲方丝弓 三维光弹分析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标记抗c-erbB-2单克隆抗体对卵巢癌动物模型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天敏 崔满华 +4 位作者 谷丽萍 崔松花 苏曼曼 王文加 王丁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6,I0001,共5页
目的:用131I标记抗c-erbB-2单克隆抗体,探讨其对荷人卵巢癌裸鼠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抗c-erbB-2单克隆抗体与131I偶联,制成免疫靶向药物,将已接种卵巢癌SKOV3细胞且肿瘤直径已达1.0cm的裸鼠分为131I标记抗c-erbB-2单克隆抗体3.7MBq... 目的:用131I标记抗c-erbB-2单克隆抗体,探讨其对荷人卵巢癌裸鼠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抗c-erbB-2单克隆抗体与131I偶联,制成免疫靶向药物,将已接种卵巢癌SKOV3细胞且肿瘤直径已达1.0cm的裸鼠分为131I标记抗c-erbB-2单克隆抗体3.7MBq低剂量组和11.1MBq高剂量组,以131I标记的mIgG(非治疗性抗体)为对照组,对三组荷人卵巢癌裸鼠模型分别进行肿瘤局部注射,于用药当日后6周内每周测量肿瘤体积、质量,计算抑瘤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31I标记抗c-erbB-2单克隆抗体3.7MBq低剂量组和11.1MBq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肿瘤体积减小(P<0.05)、肿瘤质量减轻(P<0.05)、抑瘤率增高(P<0.05),同时131I标记抗c-erbB-2单克隆抗体11.1MBq高剂量组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低于3.7MBq低剂量组(P<0.05)、抑瘤率高于3.7MBq低剂量组(P<0.05)。结论:131I标记抗c-erbB-2单克隆抗体对荷人卵巢癌裸鼠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以131I标记抗c-erbB-2单克隆抗体11.1MBq剂量作用强于3.7MBq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c—erbB-2 抗体 单克隆 ^131I 放射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4、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Ig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善玉 赵凯姝 +2 位作者 李波 鲁继荣 魏景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2-604,共3页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Ig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8例哮喘患儿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4、TGFβ1、IgE水平,其中发作期42例、缓解期56例;设正常对照52例。结果:在哮喘组,血...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Ig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8例哮喘患儿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4、TGFβ1、IgE水平,其中发作期42例、缓解期56例;设正常对照52例。结果:在哮喘组,血清IL4、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09±6.00)ng·L-1,(58.16±15.47)ng·L-1](P<0.05),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81.59±96.05)ng·L-1](P<0.05);在发作期血清IL4、IgE水平[(105.86±34.33)ng·L-1,(270.21±74.84)ng·L-1]均高于缓解期[(61.58±11.04)ng·L-1,(152.80±45.15)ng·L-1](P<0.05),在发作期血清TGFβ1水平[(41.97±12.77)ng·L-1]均低于缓解期[(63.40±23.40)ng·L-1](P<0.05)。IL4与IgE呈正相关(r=0.581,P<0.001),TGFβ1分别与IL4、IgE呈负相关(r1=-0.614,P<0.001;r2=-0.609,P<0.001)。结论:IL4可促进哮喘患儿IgE分泌,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产生TGFβ1,这一机理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血液 白细胞介素4/血液 转化生长因子β1/血液 免疫球蛋白E/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间牵引力作用于单颗牙和弓丝上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丽雯 胡敏 +2 位作者 刘磊 吴宏 颜炜群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74-676,共3页
目的:利用三维光弹应力分析法研究前牙区垂直牵引力作用于尖牙和弓丝的牵引曲上牙弓内各牙齿的受力情况,找出更有利于牙齿移动的牵引力作用点位置。方法:制作上下颌三维光弹模型,对两组模型加载0.016英寸不锈钢圆丝,15°摇椅弓,前... 目的:利用三维光弹应力分析法研究前牙区垂直牵引力作用于尖牙和弓丝的牵引曲上牙弓内各牙齿的受力情况,找出更有利于牙齿移动的牵引力作用点位置。方法:制作上下颌三维光弹模型,对两组模型加载0.016英寸不锈钢圆丝,15°摇椅弓,前牙区垂直牵引力分别作用在尖牙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的牵引圈上,研究单颗牙牙槽骨各点应力值,从而描述两种加载方式下单颗牙牙周组织应力分布规律及运动趋势。结果:两种工况的共同点:■均受整体远中移动,龈向压低,冠颊向倾斜,冠向远中旋转的作用力;■均受整体远中移动,向伸长,冠向远中旋转的作用力;|23均受唇向力及向伸长力。不同点:■在工况2作用下受冠向远中旋转力大于工况1,冠颊向力小于工况1;■在工况1作用下整体颊向移动,在工况2作用下近中颊向远中舌向扭转,且整体受力大于工况1;■在工况2作用下受力稍小于工况1。结论:建议临床上进行垂直牵引以及Ⅱ类、Ⅲ类牵引时将前牙区作用力施加在弓丝上,更有利于牙齿向期望的方向移动,纠正矢状向和垂直向不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间牵引 三维光弹分析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17
作者 于音 赵刚 +2 位作者 许侃 房学迅 赵丽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7-1000,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后的表达和分泌情况,为构建一种血供丰富、成骨能力及骨块存活能力更强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颅骨奠定实验室基础。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VEGF165基因全长片段克隆...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后的表达和分泌情况,为构建一种血供丰富、成骨能力及骨块存活能力更强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颅骨奠定实验室基础。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VEGF165基因全长片段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pcDNA3-VEGF165真核表达质粒;应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pcDNA3-VEGF165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进入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VEGF基因在MSC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VEGF165经双酶切后分别在5 400 bp和600 bp处出现条带,证实其构建成功;成功进行了兔MSCs的原代及传代培养,并建立兔MSCs库,原代细胞初为淋巴细胞样小圆细胞,此后逐渐变为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而传代细胞则变为形态更均一、排列更有序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瞬时转染后的细胞有VEGF mRNA及VEGF蛋白的表达。结论:pcDNA3-VEGF165真核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能够有效转染兔MSCs,转染后的细胞具有表达VEGF蛋白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 骨髓祖代细胞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cDNA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18
作者 牟旭鹏 孔宁 +3 位作者 申茉函 韩东 张林 颜炜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5-758,共4页
目的:克隆和表达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以便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方法:从人神经胶质瘤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hbFGF cDNA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后作DNA序列分析,并用亚克隆的方法构建pPICZα-hbfFGF,将测序正... 目的:克隆和表达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以便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方法:从人神经胶质瘤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hbFGF cDNA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后作DNA序列分析,并用亚克隆的方法构建pPICZα-hbfFGF,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用SacI线性化后电转化至毕赤酵母X-33,经PCR法、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产物,从而筛选出能够稳定、高效分泌表达hbFGF的酵母工程菌。结果:经测序证实获得的hbFGF序列与GenBank(登录号NM002006)报道的完全一致,甲醇诱导表达后培养液上清的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约18000有一蛋白条带,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表达产物与抗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抗体产生特异性条带,证明rhbFGF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克隆了hbFGF基因,并在毕赤酵母体系中进行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毕赤酵母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脂肪基质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分化诱导
19
作者 韦安慧 李会敏 +4 位作者 付常皓 王浩天 王文加 苏曼曼 颜炜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6-269,I0003,共5页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来源基质细胞(hADSCs),并定向诱导hADSCs向胰岛样细胞分化,探讨hAD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潜能。方法:从脂肪抽吸物中分离hADSCs,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尼克酰胺和exend...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来源基质细胞(hADSCs),并定向诱导hADSCs向胰岛样细胞分化,探讨hAD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潜能。方法:从脂肪抽吸物中分离hADSCs,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尼克酰胺和exendin-4等因子诱导hADSCs向胰岛样细胞分化。采用RT-PCR检测诱导前后胰岛素、胰十二指肠同源性盒因子(Pdx-1)、葡萄糖转运因子2(Glu-t 2)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基因的表达;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样细胞团;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诱导后细胞胰岛素和Pdx-1的表达;ELISA检测诱导后细胞在低糖和高糖环境中胰岛素的分泌量。结果:诱导7 d左右细胞由长梭形逐渐变成多边形,并且细胞开始呈岛状聚集,21 d左右形成胰岛样细胞团。双硫腙染色阳性;RT-PCR显示,诱导后细胞表达胰岛素、Pdx-1、Glu-t2和glucagon基因;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诱导后细胞表达胰岛素和Pdx-1;葡萄糖刺激实验显示胰岛素的释放,并且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胰岛素的释放量也增加。结论:体外hADSCs具有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潜能,为将来应用于临床移植治疗糖尿病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基质细胞 胰岛素分泌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TP5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真核表达
20
作者 田丹 孙新 +7 位作者 安晓婷 张立岩 刘杨 佟海滨 李坦 申野 满枋霖 颜伟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8-952,I0005,共6页
目的:构建人血清白蛋白(HSA)-胸腺五肽(TP5)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阐明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SA-TP5融合基因,并转染至毕赤酵母中从而构建其真核表达体系,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及试剂盒纯化获得PP... 目的:构建人血清白蛋白(HSA)-胸腺五肽(TP5)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阐明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SA-TP5融合基因,并转染至毕赤酵母中从而构建其真核表达体系,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及试剂盒纯化获得PPICZαC-HSA-TP5真核重组表达质粒;采用两步发酵法对HSA-TP5基因工程菌进行高密度发酵,对发酵液上清蛋白沉淀浓缩,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阳离子交换层析及疏水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蛋白;采用MTT法检测该融合蛋白促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PCR法获得HSA目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 845bp。酶切鉴定融合质粒HSA-TP5-pPICZαC得到片段长度为707bp。测序分析,目的基因HSA和TP5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并正向连接融合。PCR法鉴定PPICZαC-HSA-TP5真核重组质粒与酵母基因组DNA整合,与对照组比较,转化组出现基因片段长度为1 860bp。SDS-PAGE分析,在甲醇诱导后72h内,随着诱导时间延长,HSA-TP5融合蛋白表达量逐步升高。利用阳离子交换层析及AKTA多功能蛋白纯化系统纯化得到HSA-TP5融合蛋白。MTT法检测,HSA-TP5融合蛋白与TP5蛋白具有一致的促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论:通过构建HSA-TP5毕赤酵母真核表达体系可获得HSA-TP5融合蛋白并具有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五肽 人血清白蛋白 融合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