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管膜瘤核心驱动基因及致病高风险信号通路的筛选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新慧 姜姗姗 +1 位作者 武波 刘子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253-1260,共8页
目的筛选影响室管膜瘤(ependymoma,EPN)发生、发展的核心驱动致病基因,探讨其涉及的具体致病信号通路,同时阐明患者预后情况与驱动基因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基于微阵列芯片数据分析,采用生物学信息分析方法,筛选出室... 目的筛选影响室管膜瘤(ependymoma,EPN)发生、发展的核心驱动致病基因,探讨其涉及的具体致病信号通路,同时阐明患者预后情况与驱动基因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基于微阵列芯片数据分析,采用生物学信息分析方法,筛选出室管膜瘤与正常脑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基因本体论)、KEGG(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信号通路分析以及PPI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及其主要富集的信号通路,明确核心致病高风险因子。此外,对CGGA临床样本网站收集的325例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样本数据进行生存分析,明确核心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TP53、TOP2A、CDK1、PCNA和ACTA2是室管膜瘤核心驱动基因,其异常表达促进室管膜瘤的发生、发展。Hedgehog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以及错配修复信号通路是室管膜瘤发生、发展的高风险信号通路。TOP2A、CDK1、PCNA和ACTA2表达量相对较低的室管膜瘤患者预后良好,其PFS(无进展生存期)和OS(总生存期)时间更长(P<0.05)。结论本研究筛选出室管膜瘤的核心驱动致病基因:TP53、TOP2A、CDK1、PCNA和ACTA2。致EPN发生的高风险信号通路有:Hedgehog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以及错配修复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核心驱动基因 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uthers弓状组织结构超声观测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姜姗姗 彭羿达 +1 位作者 彭畅 秦晓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243-2248,共6页
目的探究Struthers弓状组织结构在中国人中是否存在及其组成、长度和位置,并对其进行解剖学和超声学观测。方法应用解剖学方法对32具(64侧)成年尸体(来自于吉林大学人体解剖学系)的上肢标本进行解剖,寻找Struthers弓状组织结构并观测该... 目的探究Struthers弓状组织结构在中国人中是否存在及其组成、长度和位置,并对其进行解剖学和超声学观测。方法应用解剖学方法对32具(64侧)成年尸体(来自于吉林大学人体解剖学系)的上肢标本进行解剖,寻找Struthers弓状组织结构并观测该组织的组成以及测量其长度;另外选取20名成年健康志愿者(来自于在门诊中招募的志愿者)进行上肢的超声检测,如发现Struthers弓状组织结构,则在表皮标记该组织近端及远端位置并进行测量。结果解剖学显示,64侧上肢标本中发现有21侧腱性Struthers弓状组织结构(TAS)和16侧肌性Struthers弓状组织结构(MAS),总存在率为57. 8%,其中TAS的长度为(2. 12±0. 62) cm,MAS的长度为(4. 46±1. 96) cm,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同时超声结果显示,40侧上肢中发现13侧TAS和7侧MAS,总存在率为50. 0%,长度分别为(1. 85±1. 86) cm和(4. 23±1. 93) cm,经统计计算数值符合正态分布。结论 Struthers弓状组织结构在中国人中存在,有TAS和MAS两种存在形式,超声影像学可检测其是否存在并确定其长度和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thers弓状组织结构 尺神经 肘管综合征 局部解剖学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