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五加果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晶瑶 赵岩 +3 位作者 蔡恩博 祝洪艳 李平亚 刘金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4-721,共8页
目的:探讨刺五加果水提物(ASF-WE)和醇提物(ASF-AE)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并阐明其可能作用机制,为刺五加果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制备ASF-WE和ASF-AE。12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地西泮(DZP)阳性对照组(DZP组)、不同剂... 目的:探讨刺五加果水提物(ASF-WE)和醇提物(ASF-AE)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并阐明其可能作用机制,为刺五加果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制备ASF-WE和ASF-AE。12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地西泮(DZP)阳性对照组(DZP组)、不同剂量(4、8、16、32和64 mg·kg^-1)ASF-WE组和不同剂量(4、8、16、32和64 mg·kg^-1)ASF-AE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5 d,记录各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利用阈下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记录小鼠入睡率,利用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记录小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筛选出ASF-WE和ASF-AE的催眠剂量和亚催眠剂量。根据模型药的不同[模型药分别为5-羟色氨酸(5-HTP)、对氯苯丙氨酸(pCPA)和氟马西尼(FLU)],分别将雄性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HTP组和pCPA组)、ASF-WE+模型药组和ASF-AE+模型药组,每组10只;8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FLU组、DZP组、ASF-WE组、ASF-AE组、DZP+FLU组、ASF-WE+FLU组和ASF-AE+FLU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5 d,采用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记录各组小鼠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5-HT)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2和64 mg·kg^-1 ASF-WE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16、32和64 mg·kg^-1 ASF-AE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16、32和64 mg·kg^-1 ASF-WE组和ASF-AE组小鼠入睡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或P<0.01),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与5-HTP组比较,ASF-WE+5-HTP组和ASF-AE+5-HTP组小鼠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1),小鼠海马组织中5-H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CPA组小鼠睡眠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小鼠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1),表明失眠模型成功建立;与pCPA组比较,ASF-WE+pCPA组和ASF-AE+pCPA组小鼠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1),小鼠海马组织中GABA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ASF-WE组比较,ASF-WE+FLU组小鼠睡眠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1),小鼠海马组织中GAB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ASF-AE组比较,ASF-AE+FLU组小鼠睡眠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1),小鼠海马组织中GAB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ASF-WE和ASF-AE均具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5-HT能和GABA能中枢神经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果 水提物 醇提物 镇静催眠作用 5-羟色胺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倍半萜有效部位对S_(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静 赵岩 +3 位作者 蔡恩博 祝洪艳 李平亚 刘金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0-285,471,共7页
目的:探讨人参倍半萜有效部位(SPG)对S_(180)荷瘤小鼠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以ICR级雄性小鼠建立S_(180)荷瘤小鼠模型,将成模荷瘤小鼠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20mg·kg-1,ip)、低剂量SPG组(2.5mg·k... 目的:探讨人参倍半萜有效部位(SPG)对S_(180)荷瘤小鼠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以ICR级雄性小鼠建立S_(180)荷瘤小鼠模型,将成模荷瘤小鼠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20mg·kg-1,ip)、低剂量SPG组(2.5mg·kg-1,ig)和高剂量SPG组(10mg·kg-1,ig),每组8只;另取8只ICR级雄性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给药14d后,小鼠眼球取血后脱臼处死,剥离肿瘤组织并称质量,计算抑瘤率。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2 (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组织形态表现,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肿瘤组织中抗细胞凋亡因子Bcl-2、VEGF、p38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p-p38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SPG剂量的升高,SPG组小鼠抑瘤率明显升高,高剂量SPG组小鼠抑瘤率可达76.29%。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SPG组小鼠血清中IL-2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ALT、AST、BUN和VEGF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HE染色,模型组小鼠肿瘤组织细胞排列整齐紧密,可见大量细胞核,且生长状态良好;低和高剂量SPG组小鼠肿瘤组织细胞核数量明显减少,排列松散,出现大面积坏死区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SPG组小鼠肿瘤组织中Bcl-2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SPG对S_(180)荷瘤小鼠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Bcl-2和VEGF表达及激活p38MAPK蛋白通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倍半萜 抗肿瘤活性 5-氟尿嘧啶 S180荷瘤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