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鹿、羊和人腰椎生物学参数的比较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国民 孔宁 +3 位作者 韩宏志 于海涛 张琪 孙红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96-1100,I0012,共6页
目的:比较鹿、羊和人腰椎的生物学参数,探讨梅花鹿作为脊椎内固定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为相关医学研究和体内动物实验提供实验动物腰椎的形态学参数、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数据。方法:选取新鲜鹿、羊腰椎各10套,新鲜东北男性尸体腰椎10套,对3... 目的:比较鹿、羊和人腰椎的生物学参数,探讨梅花鹿作为脊椎内固定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为相关医学研究和体内动物实验提供实验动物腰椎的形态学参数、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数据。方法:选取新鲜鹿、羊腰椎各10套,新鲜东北男性尸体腰椎10套,对3组腰椎椎体和椎弓根进行形态学观测,对椎体松质骨密度、极限应力和弹性模量进行测量及比较。结果:鹿、羊和人椎弓根高(右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鹿最大,羊次之,人最小。鹿、羊和人椎弓根宽(右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人最大,鹿其次,羊最小。鹿、羊和人椎间盘前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人最大,鹿其次,羊最小。鹿、羊和人腰椎表观密度、弹性模量及极限应力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羊最大,鹿次之,人最小。结论:梅花鹿腰椎在解剖形态学和生物力学方面较羊更接近人类,更适合用于建立脊椎内固定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动物模型 鹿 形态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20~60岁男性腰3椎体松质骨生物学和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国民 孔宁 +1 位作者 白云深 韩宏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中国20~60岁男性腰3(L3)椎体松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取捐献的新鲜中国男性L3椎体32个,年龄20~60岁,分成20~、30~、40~和50~60岁4个年龄组,每组8个椎体。常规操作去除L3椎体周围软组织及附属结构,只保留椎体... 目的:观察中国20~60岁男性腰3(L3)椎体松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取捐献的新鲜中国男性L3椎体32个,年龄20~60岁,分成20~、30~、40~和50~60岁4个年龄组,每组8个椎体。常规操作去除L3椎体周围软组织及附属结构,只保留椎体部分。沿椎体正中矢状面将椎体切成左右两半,均保留上下终板,制成规则试件,一部分行密度测量,另一部分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①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胶原交联能力下降,胶原纤丝粗细不等,走向一致,但排列松散、稀疏、紊乱,连接相邻较粗纤丝的更细的胶原纤丝的走向杂乱无章。②与20~岁组比较,30~60岁的L3椎体松质骨表观密度和体积比均逐渐减小(F=8.280、10.600,P均<0.001),但30~60岁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20~岁组比较,50~60岁组的L3椎体松质骨弹性模量和极限应力均减小(F=4.330、9.800,P均<0.05)。结论:中国20~60岁男性椎体松质骨的密度、极限载荷和弹性模量逐渐减小,骨密度和生物力学随年龄的变化可能是中国男性骨质疏松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胶原纤维 生物力学 中国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鼠和老龄鼠尾胶原体外纤维化的形态学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国民 孙红辉 +2 位作者 张艳秋 张永利 孔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5-70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幼鼠和老龄鼠尾胶原体外的纤维化过程以及幼鼠、老龄鼠腰椎松质骨胶原纤维形态学的变化,探讨年龄对胶原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取2周、20月的鼠尾肌腱各5g,分别利用稀醋酸进行胶原的提取,提取出的胶原低温冻干。取2周龄和20... 目的:通过观察幼鼠和老龄鼠尾胶原体外的纤维化过程以及幼鼠、老龄鼠腰椎松质骨胶原纤维形态学的变化,探讨年龄对胶原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取2周、20月的鼠尾肌腱各5g,分别利用稀醋酸进行胶原的提取,提取出的胶原低温冻干。取2周龄和20月龄的鼠尾胶原各15mg,分成3组,每组5mg,在4℃下分别熔解于10mmol.L-1醋酸溶液中;将钛金属螺钉浸润到醋酸溶液中,加入缓冲液,37℃下进行胶原的纤维化,分别在2、4和8h3个时间点取出螺钉,扫描电镜下观测螺钉表面的胶原形态。取2周、20月鼠各10只,处死后取出L3椎体,制成规则试件,反复生理盐水冲洗后,脱水,进行喷金后,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纤维化2h,2周龄及20月龄组鼠尾胶原纤维均未在螺钉表面微纤维化。纤维化4h,20月龄鼠尾胶原原纤维在螺钉的表面聚集成形态不规则的团块状胶原聚合物,未见胶原纤维形成;2周龄鼠尾胶原在螺钉的表面微纤维化成宽为0.07~0.20μm,纵横交错的胶原纤维。纤维化8h,20月龄鼠尾胶原在螺钉的表面聚集成原形或其他形态大小不等的胶原聚合物,未见胶原纤维形成;2周龄鼠尾胶原原纤维进一步纤维化,形成宽0.65~1.35μm的胶原纤维。骨小梁扫描电镜下显示:2周龄鼠骨胶原交联成粗细均匀的胶原纤维,纤维排列紧密靠拢,取向一致;20月龄鼠骨小梁胶原纤丝粗细不等,排列松散、稀疏、紊乱,其间联接相临的较粗纤丝的更细的胶原纤丝的取向杂乱无章。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Ⅰ型胶原纤维化能力逐渐降低,导致骨胶原纤维形态的改变,矿物质沉积的异常,这可能是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危险性增加的非常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鼠 老龄鼠 胶原体外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的人抑瘤素M发酵条件及发酵产物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孔宁 高海成 +3 位作者 刘国民 陈月 周余来 颜炜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3-947,共5页
目的:研究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的人抑瘤素M(hOSM)大规模发酵条件。方法:利用hOSM毕赤酵母高表达菌株,于试管水平进行发酵pH条件的摸索,以补料分批培养方式在80L发酵罐中对hOSM工程菌进行3个批次的高密度发酵,控制和优化各种发酵条件,通过... 目的:研究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的人抑瘤素M(hOSM)大规模发酵条件。方法:利用hOSM毕赤酵母高表达菌株,于试管水平进行发酵pH条件的摸索,以补料分批培养方式在80L发酵罐中对hOSM工程菌进行3个批次的高密度发酵,控制和优化各种发酵条件,通过SDS-PAGE对发酵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确定在pH 5.0的FM21培养基中扩增菌体,待菌体密度达190g.L-1时添加甲醇诱导,在发酵液pH 5.5的条件下,发酵温度稳定在28℃,通入空气的流量为2vvm,转速为650r.min-1,罐内压力为10P,溶解氧保持在25%左右,甲醇流加速度在9.3mL.h-1.L-1初始发酵液体积,诱导36h时结束发酵,hOSM占分泌总蛋白的28%,产量达到280mg.L-1。结论:应用hOSM工程菌能够进行稳定的发酵,为进行下一步生物学功能测定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瘤素M 毕赤酵母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瘤素M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孔宁 周余来 +4 位作者 张璐 石毅 石艳 孙忠平 邹颖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9-706,I0001,共9页
目的:探讨抑瘤素M(OSM)对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阐明OSM是一种有效的成骨诱导活性因子。方法:体外培养hUC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hUCMSCs表面标志物;CCK-8法测定不同剂量(0.1、1.0和10.0μg... 目的:探讨抑瘤素M(OSM)对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阐明OSM是一种有效的成骨诱导活性因子。方法:体外培养hUC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hUCMSCs表面标志物;CCK-8法测定不同剂量(0.1、1.0和10.0μg·L^-1)重组人抑瘤素M(rhOSM)处理后hUCMSCs的增殖活性。将hUCMSCs分为对照组、经典成骨诱导剂组和不同剂量(0.1、1.0和10.0μg·L^-1)rhOSM组,于成骨诱导第4、7和14天,采用BCIP/NBT法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并定量检测细胞中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法检测钙结节的生成情况并半定量分析细胞矿化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hUCMSCs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OCN mRNA表达水平。结果:hUCMSCs符合间充质干细胞(MSCs)鉴定标准。rhOSM处理hUCMSCs 72 h,与对照组比较,10.0μg·L^-1 rhOSM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处理96 h,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rhOSM组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且各剂量rhOSM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骨诱导第4、7和14天,与经典成骨诱导剂组比较,各剂量rhOSM组细胞中ALP活性和Runx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0.1μg·L^-1 rhOSM组比较,1.0和10.0μg·L^-1 rhOSM组ALP活性和Runx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成骨诱导第7天比较,诱导第14天各剂量rhOSM组细胞中ALP活性和Runx2 mRNA表达水平略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诱导第7、14和21天,与经典成骨诱导剂组比较,各剂量rhOSM组细胞矿化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与0.1μg·L^-1 rhOSM组比较,1.0和10.0μg·L^-1 rhOSM组细胞矿化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经典成骨诱导组比较,各剂量rhOSM组OCN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成骨诱导第7、14和21天,与0.1μg·L^-1 rhOSM组比较,1.0和10.0μg·L^-1 rhOSM组细胞中O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rhOSM通过上调Runx2和OCN的表达及增加成骨细胞ALP的活性和钙盐沉积促进hUCMSCs体外成骨分化,是一种有效的成骨诱导活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瘤素M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