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性噪声性聋与mtDNA缺失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越 张家颖 +1 位作者 韩宇丹 李玉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缺失在噪声性聋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在265名从事噪声作业的青年工人中,根据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分为语频听力损失组和语频听力正常组,其中自愿进入研究的语频听力损失组(A组)25人,双耳言语...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缺失在噪声性聋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在265名从事噪声作业的青年工人中,根据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分为语频听力损失组和语频听力正常组,其中自愿进入研究的语频听力损失组(A组)25人,双耳言语频率(500、1 000、2 000 Hz)听阈均值≥26 dB HL;在语频听力正常人群中随机抽取27人作为语频听力正常组(B组),两组分别抽取外周血,提取白细胞DNA,应用PCR方法检测mtDNA4977缺失情况。结果A组mtDNA4977缺失检出率20%(5/25),B组mtDNA4977缺失检出率为0(0/27),A组mtDNA4977缺失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职业性 听力损失 噪声性 线粒体DNA 基因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普通话双音节词表测试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越 张华 +4 位作者 郑中伟 齐钰 冯金哲 莫玲燕 赵慧丽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7-562,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的言语识别特点。方法以59例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老年听损组)为研究对象,年龄61~84岁,平均71.3±6.7岁,其中男23人,女36人,根据较好耳0.5、1、2、4kHz平均气导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分为轻度听力... 目的探讨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的言语识别特点。方法以59例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老年听损组)为研究对象,年龄61~84岁,平均71.3±6.7岁,其中男23人,女36人,根据较好耳0.5、1、2、4kHz平均气导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分为轻度听力损失组(10例)、中度听力损失组(35例)、重度以上听力损失组(14例);以11例听力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以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中的9张双音节词表分别测试各组的言语识别阈(speech recognition threshold,SRT)和言语识别率,并建立识别-强度函数曲线(P-I函数曲线),比较各组的结果。结果老年听损组PTA(51.65±11.98dB HL)、SRT(50.98±16.05dB HL)明显高于对照组(PTA 19.55±4.55dB HL、SRT 18.79±7.45dB HL),老年听损组P-I函数曲线平均斜率(2.63%±1.59%/dB)低于对照组(4.65%±1.46%/dB)(P<0.01);老年听损男性组SRT值(56.54±17.23dB HL)高于女性(47.99±15.63dB HL)(P<0.05);三组不同程度老年听损组的PTA和SRT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听力损失程度的加重,PTA、SRT阈值明显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程度听损各组的P-I函数曲线斜率(轻度组2.47%±1.59%/dB,中度组2.76%±1.59%/dB,重度以上组2.42%±1.69%/dB)明显低于对照组(4.65%±1.46%/dB)(P<0.01),不同程度听损组间P-I函数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言语识别阈升高,且男性高于女性,P-I函数曲线平均斜率下降,曲线右移呈平缓型;随着听力损失程度的加重,其言语识别阈升高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测听 普通话 双音节词 老年性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性听力损失患者普通话双音节词表测试结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越 张华 +5 位作者 郑中伟 郭珈彤 佟佳梅 王硕 王宇鑫 郑晓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分析噪声性听力损失患者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中的双音节词汇表测试结果。方法57例噪声性听力损失患者(噪声组),按不同噪声作业工龄(≤10年、11~20年、≥21年)分成三组,按0.5、1、2、4kHz的平均听阈分为两组(A组≤30dBHL,B... 目的分析噪声性听力损失患者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中的双音节词汇表测试结果。方法57例噪声性听力损失患者(噪声组),按不同噪声作业工龄(≤10年、11~20年、≥21年)分成三组,按0.5、1、2、4kHz的平均听阈分为两组(A组≤30dBHL,B组〉30dBHL),66例听力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全部受试者均以普通话作为日常交流方式,采用9张双音节词汇表作为言语测试材料,分别测试各组的言语识别阈(SRT)和言语识别率与给声强度间的关系(P—I函数曲线)。结果噪声组各频率PTA和SR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I函数曲线平均斜率为5.94%/dg,曲线明显右移。随着工龄的增加,不同噪声作业工龄组SRT值逐渐增高,以21年以上工龄组最为显著(P〈0.01);噪声组B组SRT值(28.54±9.65dB HL)较A组(14.32±5.13dB HL)显著升高(P〈0.01)。结论噪声性听力损失患者言语识别阈提高,P—I函数曲线平均斜率下降,曲线右移,呈平缓型曲线,随着噪声作业工龄的延长和听力损失程度的加重,言语识别阈增高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测听 普通话 双音节 噪声性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力正常人普通话双音节半词与全词表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越 张华 +3 位作者 郭珈彤 郑中伟 王硕 佟佳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Mandarin speech test materials,MSTMs)中的一组双音节词汇表的前半张词表(半词)与全词表(全词)在不同年龄听力正常人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受试者为45例年龄18~60岁的听力正常人,中专以上文化,日常言语交流... 目的探讨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Mandarin speech test materials,MSTMs)中的一组双音节词汇表的前半张词表(半词)与全词表(全词)在不同年龄听力正常人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受试者为45例年龄18~60岁的听力正常人,中专以上文化,日常言语交流为普通话,分为18~、31~、41~、51~60岁4个年龄组,采用9张(共450个词)双音节词汇表作为言语测试材料,分别记录各组半词表(前25个词)和全词表(50个词)时的给声强度及所对应的言语识别率(P-I函数曲线)。结果各年龄组半词与全词的P-I函数曲线平均斜率分别为9.22%/dB±1.36%/dB和9.18%/dB±1.36%/dB(18~岁)、6.81%/dB±1.82%/dB和6.99%/dB±1.77%/dB(31~岁)、7.02%/dB±1.21%/dB和7.19%/dB±0.702%/dB(41~岁)、7.31%/dB±1.29%/dB和7.36%/dB±1.33%/dB(51~60岁),同年龄组间半词与全词表测得的P-I函数曲线斜率基本一致(P>0.05)。结论应用同一组双音节普通话测试词表前25个词(半词)与全部50个词(全词)所获得四个不同年龄组的P-I函数曲线基本一致,半词表可作为听力正常人言语听力检测的初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测听法 普通话 双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龄噪声作业青年工人10~20kHz听阈的测试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越 李玉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噪声作业青年工人 10~ 2 0kHz听阈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频率范围 0 .5~ 2 0kHz的纯音听力计对 35 6名噪声作业青年工人按不同工龄分组进行 10~ 2 0kHz阈值的检测 ,其中对工龄一年的青年工人进行纯音听力分析 ,以 4 1名同... 目的 探讨噪声作业青年工人 10~ 2 0kHz听阈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频率范围 0 .5~ 2 0kHz的纯音听力计对 35 6名噪声作业青年工人按不同工龄分组进行 10~ 2 0kHz阈值的检测 ,其中对工龄一年的青年工人进行纯音听力分析 ,以 4 1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在 95~ 115dB(A)的噪声强度下 ,1~ 4年工龄组14~ 2 0kHz、5~ 6年工龄组 16~ 2 0kHz未检出率及各工龄组 10~ 16kHz听阈阈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P <0 .0 1) ,其中 2 0kHz有反应组 10~ 2 0kHz的听阈值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0kHz无反应组的平均听阈阈值明显高于 2 0kHz有反应组 (P <0 .0 1)。随着工龄的增长 ,4年以上各工龄组 18~ 2 0kHz听阈阈值及未检出率出现明显变化。结论 接触噪声作业的青年工人 10~ 2 0kHz听阈变化主要在接触噪声的第一年 ,接触噪声 4年工龄以上 18~ 2 0kHz可出现明显变化。噪声作业的青年工人上岗前及工作第一年需常规检查 10~ 2 0kHz听阈阈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噪声 听阈 噪声易感音 扩展高频测听 纯音听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动与自动取值对普通话双音节测试中言语识别阈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中伟 张华 王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比较手动测试取值与软件自动描记取值所得普通话双音节词汇表言语识别阈(speech recognition threshold,SRT),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128例正常人(听力正常组)以及57例从事噪声作业的工人(噪声组)为受试对象,均以普通话... 目的比较手动测试取值与软件自动描记取值所得普通话双音节词汇表言语识别阈(speech recognition threshold,SRT),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128例正常人(听力正常组)以及57例从事噪声作业的工人(噪声组)为受试对象,均以普通话作为日常交流方式。应用丹麦Madsen Conera临床诊断听力计,采用难度等价性一致的一组双音节词汇表作为测试材料,测试初始给声强度为PTA上20dB,将手动取值获得的言语识别阈与Conera听力计工作软件自动生成的言语识别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听力正常组语频听阈均值7.63±5.78dB HL,自动取值所得SRT为7.84±3.98dB HL,手动取值所得SRT为9.19±4.47dB HL;噪声组语频听阈均值27.18±19.13dB HL,自动取值所得SRT为16.10±8.40dB HL,手动取值所得的SRT为18.81±9.52dB HL。两组手动取值所得的SRT值高于自动取值所得的SRT值(P<0.01)。结论自动取值SRT与手动取值SRT有差异,听力正常人的言语识别阈可用自动取值方法测试,便于听力正常人群的筛查;对听力障碍人群的SRT检查,更适合应用手动测试取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节词 言语测听 言语识别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