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异丙托溴铵对控制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进展的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晓雪 马丽伟 +4 位作者 李晓宁 刘颖 孙璐瑶 张连莲 于振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4-698,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NAC)和异丙托溴氨单独或联合给药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用的差异,阐明NAC和异丙托溴氨联合给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NAC组、异丙托溴铵组和联合...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NAC)和异丙托溴氨单独或联合给药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用的差异,阐明NAC和异丙托溴氨联合给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NAC组、异丙托溴铵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6只。采用3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及熏香烟3个月的复合刺激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模型建立1周后,于第8天NAC组、异丙托溴铵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单独或联合给予NAC或异丙托溴铵,持续给药11周。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血氧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分压(PaO2)],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肺组织形态学检测,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肺组织气道重塑减轻,以联合用药组减轻最明显。血气分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aO2降低(P<0.01),PaCO2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NAC组、异丙托溴氨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PaO2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PaCO2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ELISA法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6、NO及TNF-α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NAC组、异丙托溴氨组和联合用药大鼠IL-6、NO及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丙托溴铵和NAC联合应用通过抑制气道重塑可阻止COPD大鼠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控制早期COPD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气道重塑 异丙托溴氨 乙酰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b对人肝癌HepG_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赵燕颖 王秀岩 +3 位作者 秦国涛 孙远杰 刘志忠 李然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b(VEGF165b)对人肝癌HepG_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HepG_2细胞分为空白组(仅加转染试剂)、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PcDNA3.0表达载体)和PcDNA-VEGF165b组(转染VEGF165b表达载体PcDNA...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b(VEGF165b)对人肝癌HepG_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HepG_2细胞分为空白组(仅加转染试剂)、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PcDNA3.0表达载体)和PcDNA-VEGF165b组(转染VEGF165b表达载体PcDNA-VEGF165b)。MTT法检测各组HepG_2细胞生存率,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epG_2细胞中VEGF165b和VEGF16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法检测HepG_2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HepG_2细胞中VEGF165b和VEGF165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空白组比较,PcDNA-VEGF165b组细胞中VEGF165b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VEGF16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空白组和对照组细胞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和对照组比较,PcDNAVEGF165b组细胞生存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迁移实验,空白组和对照组细胞迁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和对照组比较,PcDNA-VEGF165b组HepG_2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VEGF 165b能抑制VEGF16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VEGF165b对肝癌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HEPG2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b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医师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DSA即刻结果判读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驰 刘长江 +1 位作者 杨鹏飞 黄清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资神经外科医师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采用Raymond分级的即刻结果判读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至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36例并进行编号,采用SPSS软件从中按... 目的探讨不同年资神经外科医师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采用Raymond分级的即刻结果判读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至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36例并进行编号,采用SPSS软件从中按数字法随机抽取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医师从事神经介入工作年限,将参与调查的10名医师分为低年资组(从业〈5年)和高年资组(从业≥5年),各5名。所有颅内动脉瘤即刻栓塞程度均由每名医师独立进行评价。低年资组医师在首次评价后接受统一的神经介入Raymond分级课程培训1个月,培训结束后再次对原病例进行评价,比较低年资组培训前后、低年资组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与高年资组间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1)高年资组一致性к值(0.46±0.05)高于低年资组(0.31±0.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2,P=0.01)。(2)高年资组整体一致性既高于低年资组培训前又高于低年资组培训后,组间к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54±0.04)比(0.31±0.11)和(0.41±0.06),t值分别为6.13和2.97,均P〈0.01]。(3)对于侧壁、分叉部、大型(11~25 mm)、中型(5~10 mm)、小型(〈5 mm)、窄颈和宽颈动脉瘤的Kappa值,低年级组培训前分别为(0.39±0.11)、(0.24±0.13)、(0.35±0.13)、(0.35±0.12)、(0.13±0.09)、(0.23±0.11)、(0.34±0.09),培训后分别为(0.45±0.06)、(0.37±0.07)、(0.75±0.21)、(0.40±0.14)、(0.12±0.09)、(0.63±0.04)、(0.33±0.07),高年资组分别为(0.57±0.04)、(0.51±0.04)、(0.48±0.05)、(0.63±0.07)、(0.40±0.07)、(0.49±0.05)、(0.56±0.05),低年资组培训后侧壁、分叉部、大型和窄颈动脉瘤栓塞结果判读的Kappa一致性优于培训前,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于〈10 mm和宽颈动脉瘤培训前后判读的一致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年资组侧壁、分叉部、大型、中型、小型、窄颈、宽颈动脉瘤栓塞结果判读的一致性,分别与低年资组培训前和培训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不同年资神经外科医师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即刻结果的Raymond分级判读一致性受临床经验、培训经历及动脉瘤大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手术 栓塞 治疗性 放射学 介入性 Raymond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性脑梗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田晶 刘海波 +3 位作者 常红 崔勇 张艳凤 于晓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60-762,共3页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03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154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出血性脑梗死组(52例)及对照组(1496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性脑...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03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154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出血性脑梗死组(52例)及对照组(1496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占同期脑梗死患者的3.36%,脑栓塞、皮质梗死、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为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溶栓治疗不增加出血的危险性,但容易形成局部血肿,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脑栓塞、皮质梗死、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容易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短期预后与原有梗死灶大小及部位有关,优于对照组,大量出血形成血肿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危险因素 脑出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KPI/AβPP大规模发酵及纯化工艺 被引量:10
5
作者 贺巾超 杨莉莉 +4 位作者 马杰 颜波群 韩树海 侯立中 颜炜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8-281,共4页
目的: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高效表达AβPP中的Kunitz型蛋白酶抑制剂的结构域(KPI/AβPP),利用80L的发酵罐优化发酵条件,制备rhKPI/AβSPP。方法:克隆kpi基因插入到pPICZα,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PICZμ-kpi,经核酸测... 目的: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高效表达AβPP中的Kunitz型蛋白酶抑制剂的结构域(KPI/AβPP),利用80L的发酵罐优化发酵条件,制备rhKPI/AβSPP。方法:克隆kpi基因插入到pPICZα,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PICZμ-kpi,经核酸测序确证后,电转化毕赤酵母菌株X-33,筛选高表达rhKPI/AβPP工程菌。结果:筛选出的高表达工程菌采用80L发酵罐甲醇诱导补料批式发酵,在pH3.3、纯氧浓度22%~30%、罐内压力为12psi、甲醇诱导60h时产量1.0g·L^-1。纯化的rhKPI/AβPP经SDS-PAGE分析显示单一区带,相对分子质量6750。质谱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750,抑制胰蛋白酶的比活性为8.4EPU·mg^-1。结论:克隆、构建、筛选出高效表达rhKPI/AβPP的毕赤酵母工程菌,并建立了稳定的发酵和纯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KPI/AβPP 毕赤酵母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脑梗死前期局部低灌注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赵素岗 李红儒 +3 位作者 邓玉云 刘兵 崔勇 常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前期局部低灌注的CT灌注成像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5例临床诊断为脑局部缺血CT平扫和CT增强扫描,常规MRI、MRA及CT灌注成像的表现。结果:15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均未发现新的脑梗死灶,CT灌注成像发现脑梗死前期脑局部... 目的:探讨脑梗死前期局部低灌注的CT灌注成像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5例临床诊断为脑局部缺血CT平扫和CT增强扫描,常规MRI、MRA及CT灌注成像的表现。结果:15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均未发现新的脑梗死灶,CT灌注成像发现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I1期4例、I2期7例、II2期3例,MRI发现缺血灶14个,MRA发现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例。结论:脑梗死前期局部低灌注,常规CT,MRI无异常发现。CT灌注成像可超早期发现脑组织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并可分期区分低灌注的脑局部微循环的病理生理学状态,对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MRA 灌注成像 脑梗死前期 局部低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罗健华 那宇 +1 位作者 张晓暄 李银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同时设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盐酸氨基胍(AG)单独或联合治疗8周,分别以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皮质TGF-β1 mRNA及...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同时设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盐酸氨基胍(AG)单独或联合治疗8周,分别以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皮质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行肾组织PAS染色测定平均肾小球截面积(MGA)及体积(MGV),同时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LC)、肾小球滤过率(Ccr)及肾重/体重比值。结果:8周时,各组糖尿病大鼠UAER、MGA、MGV、Ccr、肾重/体重比值、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还原型谷胱甘肽、盐酸氨基胍单独或联合治疗组UAER、MGA、MGV、Ccr、肾重/体重比值、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还原型谷胱甘肽 氨基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介入诊治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昕明 韩雅玲 +5 位作者 浦奎 孙玲 潘洪涛 赵卫东 徐凯 李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5-270,共6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AKI)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0月53家医院的1204例曾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年龄≥65岁)糖尿病合并轻...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AKI)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0月53家医院的1204例曾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年龄≥65岁)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根据是否使用瑞舒伐他汀分为瑞舒伐他汀组(n=604)和对照组(n=600)。瑞舒伐他汀组患者于人选开始每晚顿服瑞舒伐他汀10mg,术前至少2剂,并持续应用至术后331],合计5剂以上。对照组术前至术后72h内不服用任何他汀类药物。72h后,两组均可使用他汀类药物且种类不限。所有人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48h及72h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观察患者手术前后Scr水平的变化及CIAKI的发生率,并随访观察术后30d心功能恶化1级及全因死亡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Scr水平相似[95.46(46.00~415.00)μmol/L1/S96.45(47.00~254.40)μmol/L,P=0.131],术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Scr最大值明显低于对照组[95.42(45.00~405.00)μmol/Lps97.84(36.00~273.00)Ixmol/L,P=0.010]。瑞舒伐他汀组的CIAKI发生率(2.3%)明显低于对照组(5.2%,P=0.011)。术后30d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心功能恶化1级及全因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小剂量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老年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CIAKI的发生率,且疗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肾功能不全 慢性 糖尿病 老年人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评定和康复新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曲福玲 魏英玲 刘忠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2期1107-1110,共4页
本文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评价及干预方法进行综述。MCI的评价方法主要有:简易精神量表(MMSE);美国国家神经失调和脑卒中协会(NINDS)及加拿大脑卒中网(CSN)联合设计的3种测试(包括60min、30min、5min的测试);蒙特利尔认知... 本文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评价及干预方法进行综述。MCI的评价方法主要有:简易精神量表(MMSE);美国国家神经失调和脑卒中协会(NINDS)及加拿大脑卒中网(CSN)联合设计的3种测试(包括60min、30min、5min的测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类测试法等。其中MoCA具有简短、实用、有效的优点,但还没有中国人群大样本调查的常模。而MCI的干预方法很多,但仍停留于试验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评定 康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ECD脑SPECT显像对急性脑部缺血性疾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海波 常红 +2 位作者 田晶 李艳辉 崔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483-485,共3页
目的:探讨SPECT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同一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进行SPECT及CT检查。结果:本组45例患者SPECT检查阳性检出率为91.1%(41?45),表现为病灶区rCBF减低或缺损,其异常部位与临床表现相符。CT异常检... 目的:探讨SPECT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同一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进行SPECT及CT检查。结果:本组45例患者SPECT检查阳性检出率为91.1%(41?45),表现为病灶区rCBF减低或缺损,其异常部位与临床表现相符。CT异常检出率为15.6%(7?45),表现为低密度灶分布,其中6小时以内0例,6~24小时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0例,且SPECT所见病灶明显多于CT所见,SPECT与CT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χ2=13.5,P<0.01)。结论:SPECT可探查到脑组织代谢和功能性损伤,可灵敏的探查到损伤部位的血流灌注变化,此时尚未发生形态学变化。SPECT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MCP-1及IL-8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海涛 杨彤 赵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79-482,共4页
本研究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后对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介素-8(IL-8)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用RT-PCR的方法检测MCP-1和IL-8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HUVEC核内转录因子κB(... 本研究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后对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介素-8(IL-8)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用RT-PCR的方法检测MCP-1和IL-8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HUVEC核内转录因子κB(NF-κBp65)的激活。结果表明:TNF-α刺激HUVEC后,细胞内MCP-1和IL-8mRNA的表达增强,且有时相性变化;IL-8mRNA表达8小时达到高峰,MCP-1mRNA表达12小时达到高峰。细胞核内NF-κBp65蛋白表达增强,在感染后0.5小时开始增加,1小时达峰值。然后,胞浆染色逐渐减弱,而核染色增强,表明转录因子NF-κBp65明显的核移位。结论:TNF-α刺激HUVEC后能增加细胞内MCP-1、IL-8mRNA和NF-κBp65蛋白质的表达,提示TNF-α可能通过NF-κB途径诱导血管内皮细胞MCP-1和IL-8等炎症介子的过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白介素-8 核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单元与非卒中单元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英玲 崔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9-769,共1页
关键词 常规药物治疗 脑卒中患者 卒中单元 效果比较 MRI检查 干部病房 头部CT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PrP的无细胞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3
作者 汤鑫 鞠传静 +9 位作者 梁斌斌 李忠义 孟轲音 刘文森 郝镯 栾世慧 张晓晶 李莎 沈景林 万家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7-329,332,共4页
目的成功的表达鼠的PrP,制备特异性的兔抗PrP多克隆抗体。方法以BALB/c小鼠肝脏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运用PCR技术成功扩增了PrP23-231,将其克隆到pRSET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RSET PrP23-231。将该重组载体进行无细胞表达,然后... 目的成功的表达鼠的PrP,制备特异性的兔抗PrP多克隆抗体。方法以BALB/c小鼠肝脏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运用PCR技术成功扩增了PrP23-231,将其克隆到pRSET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RSET PrP23-231。将该重组载体进行无细胞表达,然后对成功表达的PrP进行纯化,然后用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并进行Western-blot鉴定。结果通过Western-blot鉴定,有约30kD的目的条带,证明蛋白成功表达,并进行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并进行Western-blot鉴定,有约30kD的目的条带,证明成功制备了PrP的多克隆抗体。结论成功表达了PrP23-231,并且成功制备了其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PrP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朊蛋白 无细胞表达系统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L毒株感染雌性BALB/c小鼠的生物学特征检测
14
作者 李莎 李忠义 +9 位作者 孟轲音 杜鹏 鞠传静 刘文森 朱淼 白换丽 张晓莉 徐静 郎需龙 万家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6-289,共4页
"唯蛋白"假说指出,朊蛋白PrPC的错误折叠体PrPSc是朊病毒病的重要的感染因子。本文中,用22LScraipe毒株感染BALB/c小鼠,在脑内注射后,130d左右小鼠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150d陆续出现濒死症状。对濒死期患病小鼠进行检测,表现... "唯蛋白"假说指出,朊蛋白PrPC的错误折叠体PrPSc是朊病毒病的重要的感染因子。本文中,用22LScraipe毒株感染BALB/c小鼠,在脑内注射后,130d左右小鼠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150d陆续出现濒死症状。对濒死期患病小鼠进行检测,表现出典型的朊病毒病的病理特征:抗PK酶消化,神经纤维网内出现空泡结构,神经元消失,朊蛋白聚集,星形胶质细胞增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L毒株 雌性BALB C小鼠 抗PK酶消化 空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妇女冠心病患者性激素水平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15
作者 杨彤 宋成伟 张密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65-265,共1页
关键词 老年妇女 冠心病 性激素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防治重症脑血管病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前瞻性研究
16
作者 刘海波 田晶 姜兴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65-467,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亚低温组并发全身炎症反应10例,衰竭器官数为51个,对照组治疗期间合并全身炎症反应16例,衰...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亚低温组并发全身炎症反应10例,衰竭器官数为51个,对照组治疗期间合并全身炎症反应16例,衰竭器官数为98个,两组患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衰竭器官的数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亚低温组2例死于脑干衰竭,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对照组2例死于脑干衰竭,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急性脑疝。病死率亚低温组12.9%(4/31);对照组26.7%(8/30),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个月后随访,亚低温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具有保护作用,能减少器官衰竭的数目,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低温 脓毒症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异丙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前后血清中TGF-β和MMP-9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2
17
作者 亓慧琴 张连莲 +3 位作者 邢利平 孙璐瑶 刘颖 于振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7-782,共6页
目的:研究异丙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COPD患者气道重塑的作用。方法:COPD稳定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NAC组(27例)、异丙... 目的:研究异丙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COPD患者气道重塑的作用。方法:COPD稳定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NAC组(27例)、异丙托溴铵组(27例)和NAC与异丙托溴铵联合用药组(26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26人做为对照组。监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及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及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TGF-β和MMP-9水平,FEV1值与血清中TGF-β和MMP-9水平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用药组患者症状和体征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NAC组和异丙托溴铵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用药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与NAC组和异丙托溴铵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各用药组患者血清中TGF-β和MMP-9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用药组患者血清中TGF-β和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NAC组和异丙托溴铵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患者血清中TGF-β和MMP-9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值与血清中TGF-β和MMP-9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治疗前:r=-0.554,r=-0.477,均P<0.05;治疗后:r=-0.415,r=-0.654,均P<0.05)。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NAC治疗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症状、体征及肺功能,降低血清中TGF-β和MMP-9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气道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异丙托溴铵 乙酰半胱氨酸 转化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