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糖调节蛋白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时相性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漫丽 吴雅臻 +2 位作者 戚卉 范斌 张小猛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探讨内质网应激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缺血再灌注6h、12h、24h、48h和72h组... 目的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探讨内质网应激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缺血再灌注6h、12h、24h、48h和72h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大鼠。缺血组大鼠均行单眼生理盐水前房高压灌注(110mmHg×60min,1kPa=7.5mmHg)的方法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grp78在视网膜中的定位及时相性表达,取各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rp78在正常大鼠视网膜中少量表达,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测均发现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6hgrp78的表达量开始升高(A值为0.778±0.004,与正常对照组0.756±0.007相比P<0.05);再灌注后24h其表达量达到峰值(A值为0.851±0.04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12h组(A值为0.799±0.010)相比P<0.01;再灌注48hgrp78表达开始下降(A值为0.825±0.007,与24h相比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72h组grp78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rp78参与了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若能在损伤早期内质网应激环节上加以干预,可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调节蛋白 缺血再灌注损伤 视网膜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细胞外基质分子在慢性肾衰中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银霞 于兰 +3 位作者 杨霄鹏 吕同德 赵叶红 杜园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50-651,共2页
目的 :检测慢性肾衰 (CRF)患者血清透明质酸 (HA)及层粘蛋白 (LN)的含量 (x±s,μg L) ,并探讨它们在CRF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31例CRF患者及 4 0例健康人血清HA及LN浓度 ,统计分析用t检验。结果 :CRF血清HA和L... 目的 :检测慢性肾衰 (CRF)患者血清透明质酸 (HA)及层粘蛋白 (LN)的含量 (x±s,μg L) ,并探讨它们在CRF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31例CRF患者及 4 0例健康人血清HA及LN浓度 ,统计分析用t检验。结果 :CRF血清HA和LN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其中HA在少尿或无尿期CRF中高于正常对照 5~ 10倍。 11例CRF患者经血透析治疗后血清HA与LN均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HA和LN是构成ECM的重要成分 ,其含量异常增多是致ECM分子过度沉积 ,进而导致肾纤维化及肾功衰竭的因素之一。血液透析治疗可清除或减少ECM的过度蓄积并有助于改善肾功能 ,提示可通过抗ECM或刺激基质分解等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层粘蛋白 细胞外基质分子 慢性肾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与视网膜视神经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漫丽 吴雅臻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热休克蛋白是细胞在受到各种理化刺激后高效表达的一组蛋白质,具有保护细胞、抵抗细胞凋亡的作用,热休克蛋白在视网膜疾病及视神经再生及修复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重视,我们主要对热休克蛋白在视网膜视神经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视网膜 视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槭叶草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脂作用及其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贾小影 闫伟 孙微 《特产研究》 2005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槭叶草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及其抗氧化作用。方法在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基础上,每天分别给予500mg/kg1、000mg/kg、2000mg/kg槭叶草提取物,20d后观察血清TC、LDL-C的水平及血清及肝脏中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目的探讨槭叶草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及其抗氧化作用。方法在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基础上,每天分别给予500mg/kg1、000mg/kg、2000mg/kg槭叶草提取物,20d后观察血清TC、LDL-C的水平及血清及肝脏中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槭叶草对高脂血症大鼠的TC、LDL-C的抑制作用无统计学意义,对血清及肝脏中的MDA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以及能够显著提高血清及肝脏中SOD的活性。结论槭叶草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未见明显抑制作用,对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及肝脏的抗氧化能力有显著提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槭叶草 黄酮类物质 降脂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补脑安神软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被引量:1
5
作者 仲崇林 杨美林 +1 位作者 刘诗月 孙晶 《特产研究》 2005年第4期53-55,共3页
目的建立补脑安神软胶囊中淫羊藿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应用RP-HPLC法测定,选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淫羊藿苷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8,RSD=1.08%(n=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 目的建立补脑安神软胶囊中淫羊藿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应用RP-HPLC法测定,选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淫羊藿苷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8,RSD=1.08%(n=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能有效地控制补脑安神软胶囊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脑安神软胶囊 淫羊藿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梗塞性痴呆患者外周血CD54、CD106和CD62p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吴杰 尹金植 +2 位作者 刘佰纯 丁萍 姜立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多梗塞性痴呆患者外周血CD54、CD106和CD62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8例多梗塞性痴呆患者血清CD54、CD106、CD62p水平,并与23例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多梗塞性痴呆患者血清CD54、CD10及CD62p水平(CD54:469... 目的:探讨多梗塞性痴呆患者外周血CD54、CD106和CD62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8例多梗塞性痴呆患者血清CD54、CD106、CD62p水平,并与23例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多梗塞性痴呆患者血清CD54、CD10及CD62p水平(CD54:469±76.33ngml,CD106:1103.3±98.96ngml,CD62p:18.22±8.90ngml)较对照组(CD54:196±45.91ngml,CD106:601.0±76.30ngml,CD62p:6.70±3.30ngml)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CD54、CD106及CD62p水平与痴呆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D54、CD106、CD62p参与了MID的病理变化过程,并与痴呆程度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MID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可作为MID后监测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梗塞性痴呆 CD54 CD106 CD62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肝调脂胶囊中栀子苷含量
7
作者 杨美林 仲崇林 +1 位作者 刘诗月 孙晶 《特产研究》 2006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建立清肝调脂胶囊中栀子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应用RP-HPLC法测定,选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38nm。结果栀子苷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6%,RSD=1.33%(n=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测... 目的建立清肝调脂胶囊中栀子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应用RP-HPLC法测定,选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38nm。结果栀子苷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6%,RSD=1.33%(n=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能有效地控制补脑安神软胶囊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肝调脂胶囊 栀子苷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新生血管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沛洋 南炜瑾 +1 位作者 王路璐 范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2-596,共5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眼底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病理改变,可见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科疾病。临床中常结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眼底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病理改变,可见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科疾病。临床中常结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等方法辅助诊断。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脉络膜新生血管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均有所提高,为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使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视力并且延长维持时间。本文将近年来临床常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诊断方法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前扣带回皮质内THBS4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万能 窦志伟 +3 位作者 孙智川 王涛之 李珍珍 罗层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85-91,共7页
目的:探讨前扣带回皮质(ACC)中的血小板反应蛋白4(THBS4)在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正常小鼠ACC脑区THBS4的表达分布情况。将雄性健康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和实验组(SNI组),通过选... 目的:探讨前扣带回皮质(ACC)中的血小板反应蛋白4(THBS4)在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正常小鼠ACC脑区THBS4的表达分布情况。将雄性健康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和实验组(SNI组),通过选择性神经损伤(SNI)方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模型,采用机械刺激和热辐射刺激方法分别检测小鼠的机械缩足阈值(PWT)和热缩足潜伏期(PWL)。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ACC脑区THBS4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THBS4在小鼠ACC脑区广泛分布,在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都有表达,但主要在兴奋性神经元中表达。小鼠在建立SNI模型后,其同侧足底在7和56 d均出现了稳定的机械痛和热痛敏化现象。Western Blot实验显示,与sham组相比,SNI后ACC脑区THBS4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THBS4大量表达于小鼠ACC,主要与兴奋性神经元共标。SNI模型小鼠ACC脑区中THBS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提示ACC脑区中THBS4可能参与介导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选择性神经损伤 血小板反应蛋白4 前扣带回皮质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