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和口腔颌面外科3D打印模型的精度验证和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邹运 韩青 +7 位作者 徐晓麟 杨莹莹 张客松 杨科荣 秦彦国 邹永巍 王金成 张首依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6-1001,I0006,共7页
目的:探讨骨科和口腔颌面外科立体光固化(SLA)-3D打印模型的精确度,阐明该技术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随机纳入SLA-3D打印模型33例(长骨10例、不规则骨13例和假体10例),进行CT回扫并行三维重建;依据模型临床应用特点选取最大高径(MH)... 目的:探讨骨科和口腔颌面外科立体光固化(SLA)-3D打印模型的精确度,阐明该技术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随机纳入SLA-3D打印模型33例(长骨10例、不规则骨13例和假体10例),进行CT回扫并行三维重建;依据模型临床应用特点选取最大高径(MH)、最大长径(ML)、最大宽径(MW)、滑车宽径(WT)、滑车长径(LT)、关节盂长径(LGC)、关节盂宽径(WGC)、髂前上棘到耻骨结节距离(DPI)、髋臼直径(DA)、髓腔直径(DMC)、右下颌支前缘高度(AHRR)和右下颌支后缘高度(PHRR)等相关参数分别对原始数据及模型数据进行测量,计算各参数的绝对和相对误差,以组内相关系数(ICC)作为评价数据一致性指标,对假体模型进行空间误差分析。结果:33例SLA-3D打印模型中,除不规则骨组MW外,与原始数据比较,各组其他各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数据与原始数据间各项参数ICC值均大于0.950,绝对和相对误差最大值分别为-0.58mm和-1.37%;假体模型空间误差最大值为0.237mm,总平均值为0.132mm。结论:SLA-3D打印模型CT的数据与原始数据高度一致,其在骨科及颌面外科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准确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光固化模型 精度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去金属伪影技术在人工关节置换术CT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客松 徐晓麟 +5 位作者 韩青 邹运 陈炳鹏 杨科荣 姜浩 王金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9-183,220,共6页
目的:探讨骨科金属去伪影(O-MAR)技术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CT检查中去除金属伪影和提高图像质量的效果,阐明该技术对于关节外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意义。方法:收集20例带有人工髋关节和人工膝关节假体患者CT数据。每组数据包括120和140千电... 目的:探讨骨科金属去伪影(O-MAR)技术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CT检查中去除金属伪影和提高图像质量的效果,阐明该技术对于关节外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意义。方法:收集20例带有人工髋关节和人工膝关节假体患者CT数据。每组数据包括120和140千电子伏特(Kev)2种电子管电压,每个管电压组分别包括非O-MAR组和O-MAR组,每例患者CT数据包括4个小组数据,即120Kev/-O-MAR、120Kev/+O-MAR、140Kev/-O-MAR和140Kev/+O-MAR组。数据收集后使用Mimics软件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对CT数据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包括对伪影严重程度和数据质量评分,定量分析包括对各组金属伪影体积、感兴趣区(ROI)内平均CT值和标准差(SD)的对比。其中ROI 1和ROI 2分别选择在射束硬化金属伪影(放射状高密度金属伪影)区域和光子饥饿金属伪影(条带状低密度金属伪影)区域。结果:三维测量,除120Kev/-O-MAR组与140Kev/-O-MAR组间伪影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外,其余各组间伪影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MAR技术明显降低了射束硬化伪影体积。二维测量,除ROI 2中120Kev/-O-MAR组和140Kev/-O-MAR组间平均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外,其余各组间平均C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MAR技术在二维层面可去除高密度的射束硬化金属伪影和低密度的光子饥饿金属伪影。结论:O-MAR技术可以明显减少人工髋关节和人工膝关节在CT扫描时产生的金属伪影,同时明显提高CT数据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关节置换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 金属伪影 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ZIF-8的GelMA水凝胶制备及其药物缓释性能和抑菌作用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姜孔昭 李驰宇 +1 位作者 罗云纲 刘志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目的:制备一种含沸石咪唑类骨架材料8(ZIF-8)的复合光交联水凝胶,评价其体外细胞毒性、药物释放能力和抗菌性能。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ZIF-8颗粒,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ZIF-8颗粒微观形态表现。将ZIF-8颗粒以质量分数0.2%的比例与甲基... 目的:制备一种含沸石咪唑类骨架材料8(ZIF-8)的复合光交联水凝胶,评价其体外细胞毒性、药物释放能力和抗菌性能。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ZIF-8颗粒,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ZIF-8颗粒微观形态表现。将ZIF-8颗粒以质量分数0.2%的比例与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混合获得复合水凝胶GelMA-Z。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各时间点GelMA-Z中锌离子(Zn^(2+))累计释放量。NIH-3T3细胞分为对照组、GelMA组和GelMA-Z组,将GelMA和GelMA-Z与NIH-3T3细胞共培养1、3和7 d,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分为对照组、GelMA组和GelMA-Z组,将GelMA和GelMA-Z分别与E.coli和S.aureus共培养6、12和24 h,采用酶标仪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细菌活性,采用平板抑菌实验和活/死细菌染色实验检测各组细菌菌落形成情况和活/死细菌染色情况。结果:SEM观察,采用水热法合成的ZIF-8颗粒具有均匀的粒径。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GelMA-Z中Zn^(2+)在1 d内呈突释阶段后缓慢释放,7 d左右达到平衡。与对照组比较,1、3和7 d时GelMA组和GelMA-Z组细胞存活率均大于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标仪检测菌液活性,与细菌共培养6、12和24 h时,与对照组和GelMA组比较,GelMA-Z组E.coli和S.aureus活性明显降低(P<0.05)。平板抑菌实验,GelMA-Z组中菌液涂布后形成的菌落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和GelMA组。活/死细菌染色实验,GelMA-Z组存在大量红色荧光染色的死细菌,对照组和GelMA组中则为大量绿色荧光染色的活细菌。结论:负载ZIF-8的GelMA水凝胶可实现原位光交联,具有良好的Zn^(2+)释放能力和抗菌性,是一种可用于感染伤口治疗的新型水凝胶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沸石咪唑类骨架材料8 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 水凝胶 感染伤口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MC/PVP温控收缩性纳米纤维膜与小鼠成纤维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对大鼠皮肤全层缺损的修复作用
4
作者 刘丽萍 李驰宇 +6 位作者 杨韬 王少如 刘昀 刘国民 程志强 罗云纲 刘志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9-946,共8页
目的:探讨温控收缩性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纳米纤维膜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选用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 目的:探讨温控收缩性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纳米纤维膜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选用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PTMC/PVP纳米纤维膜处理),CCK-8法检测2组细胞增殖活性,活/死细胞染色实验观察2组细胞中活/死细胞数量,细胞骨架染色实验观察2组细胞形态表现。体内实验选用12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建立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实验组大鼠采用PTMC/PVP纳米纤维膜治疗,术后拍照观察,第0、3、6和12天时计算2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术后第6和12天切取2组大鼠皮肤创面和周围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皮肤创面和周围组织病理形态表现,Masson三色染色观察2组大鼠皮肤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沉积情况,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组大鼠皮肤创面组织中血管形成数量。结果:CCK-8实验,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在第1、3和5天均呈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死细胞染色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密度和数量无明显变化且以活细胞为主。细胞骨架染色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均呈梭形且细胞伸展。体内实验,第3、6和12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升高(P<0.01),12 d时实验组大鼠创面愈合率为95.45%,创面基本愈合。HE染色,与对照组比较,第12天实验组大鼠创面皮肤结构更接近正常皮肤,有丰富的肉芽组织、规则的表皮结构和新血管生成。Masson三色染色,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沉积量更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增多,表明血管形成数量增加。结论:PTMC/PVP温控收缩性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能促进大鼠皮肤全层缺损的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基底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敷料 机械力学 温控收缩性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乙烯吡咯烷酮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年龄组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5
5
作者 程杰平 杨有赓 +1 位作者 任宪盛 李春根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54个椎间盘应用Nd:YAG激光行PLDD治疗,术后1个月及12个月,随访观察不同年龄段术后疗效。结果:随访1年,根据改良的Maca...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54个椎间盘应用Nd:YAG激光行PLDD治疗,术后1个月及12个月,随访观察不同年龄段术后疗效。结果:随访1年,根据改良的Macab标准,17~40岁组优良率为98.4%,41~60岁组为85.7%,61岁以上组为73.7%,17~40岁组与61岁以上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LD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微创技术,其操作简便、安全,对早期间盘突出的中青年患者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激光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比较 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T分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柳万国 唐成林 +2 位作者 孙莉 李云峰 边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81-986,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T分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腰痛或腰痛伴下肢麻木疼痛患者的腰椎CT。男43例,女57例;年龄23~81岁,平均52.5岁。采用CT骨窗轴位像关节突关节的关...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T分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腰痛或腰痛伴下肢麻木疼痛患者的腰椎CT。男43例,女57例;年龄23~81岁,平均52.5岁。采用CT骨窗轴位像关节突关节的关节间隙宽度、骨赘形成及骨质变化情况作为分级依据征象,将每个征象按照其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相应赋予0~3分,按3个征象总分分为4级:0级,0分;Ⅰ级,1~3分;Ⅱ级,4~6分;Ⅲ级,7~9分。由初、中、高级职称3位医师在PACS系统对100例患者从L1/2至L5/S1节段的双侧关节突关节分别进行2次独立分级,Kappa分析评价3位医师分级结果的一致性。同时对患者腰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年龄与分级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3位医师分别2次对100例患者的1000个腰椎关节突关节进行分级,0级200~211个(20.0%~21.1%),Ⅰ级384~403个(38.4%~40.3%),Ⅱ级301~310个(30.1%~31.0%),Ⅲ级85~106个(8.5%~10.6%)。同一医师前后分级一致的关节突关节数为84.1%~88.4%,Kappa值为0.773~0.833;不同级别医师分级一致的关节突关节数为82.9%~87.9%,Kappa值为0.756~0.827。患者VAS评分和ODI与分级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86、0.192,无显著相关性(P>0.05);年龄与分级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558,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CT分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的评估和研究有指导意义;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CT分级与年龄呈正性相关,而与腰痛程度及腰椎ODI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关节突关节 骨性关节炎 CT分级 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光固化树脂模型在精确评估膝关节损伤及其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邹运 韩青 +4 位作者 徐晓麟 杨莹莹 秦彦国 邵壮 王金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146,I0004,共7页
目的:采用三维(3D)打印光固化树脂模型在体外直观地还原膝关节损伤患者骨及关节面损伤范围及程度,为临床上严重的关节炎患者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1例19岁男性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对患者双下肢进行CT扫... 目的:采用三维(3D)打印光固化树脂模型在体外直观地还原膝关节损伤患者骨及关节面损伤范围及程度,为临床上严重的关节炎患者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1例19岁男性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对患者双下肢进行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采用3D打印技术以1∶1的比例打印出患侧及健侧膝关节骨的光固化树脂模型;随后对模型进行CT扫描,将其与患者膝关节CT数据共同三维重建,并进行参数测量,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2组参数差异,验证模型精确性;通过术前手术模拟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通过模型进一步确定与该患者匹配的假体型号。结果:该模型各项参数与患者膝关节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患者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关节面等病损情况与术前3D打印模型高度吻合。所选假体型号匹配,手术时间较同类手术明显缩短,麻醉时间及出血量均有所减少。患者术后短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3D打印光固化树脂模型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可以应用于骨关节炎的辅助诊断和手术模拟,确定更为合理的个体化方案,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光固化树脂模型 创伤性膝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0
8
作者 杨有庚 刘钦毅 白云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讨钛板钛网内固定在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钛网钛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58例,观察钛板钛网有否移位、稳定程度、内置物的并发症,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37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个月... 目的:探讨钛板钛网内固定在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钛网钛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58例,观察钛板钛网有否移位、稳定程度、内置物的并发症,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37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个月。37例术后钛板钛网固定良好,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断钉和移位。神经功能评定优30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5%。结论:采用钛板钛网内固定可使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前路切除术后即获得稳定,植骨愈合率高,病人可早期离床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 外科治疗 内固定 颈椎前路手术 钛板钛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对家兔骨软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维蛟 程杰平 +1 位作者 郭永智 齐斌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 :研究脉冲电磁场对家兔骨软骨骨折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 16只家兔人工造成临床常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动物模型 ,骨折采用钢丝内固定 ,不用外固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每天用脉冲电磁场刺激 6h,对照组不用电磁场刺... 目的 :研究脉冲电磁场对家兔骨软骨骨折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 16只家兔人工造成临床常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动物模型 ,骨折采用钢丝内固定 ,不用外固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每天用脉冲电磁场刺激 6h,对照组不用电磁场刺激 ,喂养条件相同。术后 12周全部处死后行大体标本、光镜、电镜检查。结果 :实验组 6只家兔软骨骨折全部愈合 ,修复组织为类透明软骨 ,2只软骨骨折未完全愈合 ,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对照组 7只未完全愈合 ,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 ,1只完全愈合 ,修复组织为类透明软骨。结论 :1脉冲电磁场对骨软骨骨折的愈合有促进作用 ;2脉冲电磁场能使软骨骨折达到类透明软骨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骨折 脉冲电磁场 家兔 骨折愈合 修复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复杂肿瘤膝关节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翻修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忱 邹运 +3 位作者 王晓楠 赵洪宇 韩青 王金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80-984,I0004,共6页
目的:采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对1例复杂的肿瘤膝关节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进行术前设计和手术模拟,为解决肿瘤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问题探索出一条更为精准可行的方案。方法:选择1例32岁被诊断为肿瘤膝关节股骨假体周围骨... 目的:采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对1例复杂的肿瘤膝关节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进行术前设计和手术模拟,为解决肿瘤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问题探索出一条更为精准可行的方案。方法:选择1例32岁被诊断为肿瘤膝关节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双侧下肢骨骼和假体分别进行三维重建。测量患侧骨折位置的长度、残余股骨长度、股骨假体近端顶点的位置、组配式假体各个部分及患侧股骨髓腔在各个位置的直径等重要参数。根据参数在原有假体基础上进行股骨柄和钉道的特殊设计,与患侧股骨进行计算机模拟组装,无误后按照三维文件找原厂家进行假体股骨柄组件及导向器的定制。采用SLA光固化树脂打印机打印剖开的患侧股骨的树脂模型,与定制的组件和导航器一并在患侧进行假体模拟植入,匹配成功后进行常规手术,术中取出骨水泥,按照术前设定的步骤进行股骨柄翻修,术中骨折缺损处采用同种异体骨板进行修补。观察患者手术前后X线、患者术中病理检测结果、术后康复功能和康复功能评分。结果:术前经计算机匹配成功,模型与假体模拟组装成功,导向器重新定制,术中成功按照术前设计实施手术。术后病理回报结果符合预判。X线对位、对线良好。术后1个月患者恢复正常行走和下蹲功能,患者MSTS93评分从术前0分提高到术后1个月14分。结论:对于复杂的肿瘤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术前可以采用计算机三维重建进行手术设计和模拟,3D打印技术打印模型与假体进行手术模拟匹配,从而保证最佳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肿瘤 关节翻修 3D打印 假体周围骨折 术前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辐射损伤小鼠脾脏氧化应激和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任明 张妍 +1 位作者 李容杭 李秋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3-227,469,共6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辐射小鼠脾脏细胞氧化损伤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NC)组、辐射对照(IC)组(4.0Gyγ线照射)、低剂量GBE (IC+GBEL)组(4.0Gyγ线+5.0mg·kg-1 GBE)、中...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辐射小鼠脾脏细胞氧化损伤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NC)组、辐射对照(IC)组(4.0Gyγ线照射)、低剂量GBE (IC+GBEL)组(4.0Gyγ线+5.0mg·kg-1 GBE)、中剂量GBE (IC+GBEM)组(4.0Gyγ线+10.0mg·kg-1 GBE)和高剂量GBE (IC+GBEH)组(4.0Gyγ线+20.0mg·kg-1 GBE),每组12只。各剂量GBE组小鼠连续给予相应剂量GBE共14d,第15天除NC组小鼠外均给予总剂量为4.0Gy的γ射线全身照射。于照射后24h采用生化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脾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小鼠脾脏细胞中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脾组织中蛋白激酶C (PKC)活性。结果:与NC组比较,IC组和各剂量GBE组小鼠脾组织中MDA水平和8-OHdG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SOD、CAT、GSH-px和PKC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IC组比较,各剂量GBE组小鼠脾组织中MDA水平和8-OHdG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SOD、CAT、GSH-px和PKC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GBE可以抑制辐射损伤小鼠脾脏内的氧化应激,调节恢复脾脏PKC活性,从而发挥其对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辐射 氧化应激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和解剖钢板治疗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峰 宁漱岩 +2 位作者 王明礼 乔伟松 刘建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4-336,共3页
目的:比较克氏针内固定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探索治疗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最佳方法。方法:对34例35足Sanders Ⅲ和Ⅳ型跟骨闭合骨折患者(24例24足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0例11足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随访12~6... 目的:比较克氏针内固定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探索治疗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最佳方法。方法:对34例35足Sanders Ⅲ和Ⅳ型跟骨闭合骨折患者(24例24足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0例11足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随访12~60个月,采用Kerry评分系统判定足部功能优良率,评估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克氏针内固定组24例24足,足部功能优良率41.7%(10/24),近期并发症发生率41.7%(10/24),远期并发症发生率58.3%(14/24)。解剖钢板内固定组10例11足,足部功能优良率77.8%(9/11),近期并发症发生率36.4%(4/11),远期并发症发生率22.2%(2/11)。解剖钢板内固定组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克氏针内固定组(P<0.05),解剖钢板内固定组的足部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克氏针内固定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能够明显地降低远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术后足部的功能,对于SandersⅢ和Ⅳ型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解剖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好于克氏针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关节内骨折 钢板内固定 克氏针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安冬 李忱 +1 位作者 邵国喜 孙树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6-401,共6页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为青少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36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手术治疗的青少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观察患者伤后至...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为青少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36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手术治疗的青少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观察患者伤后至手术的时间、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的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术后功能的评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36例患者有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占全部患者的2.78%;2例骨折不愈合,占全部患者的5.56%。其余33例患者骨折均完全愈合。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6例,良6例,中2例,差2例,优良患者构成比88.89%。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颈骨折是有效的手术方案,合适的手术时机、良好的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可减少股骨头坏死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 经皮空心钉固定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Meyers-Mckeever-Zaricnyj Ⅳ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7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颖智 于海驰 +10 位作者 李秋菊 王金成 刘晓宁 董晓明 绳越 关文启 史景平 董双 高美玲 赵云婷 杨大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2-696,I0007,共6页
目的:观察Endobutton结合缝线治疗Meyers-Mckeever-ZaricnyjⅣ型胫骨髁间嵴骨折的疗效,探讨Ⅳ型骨折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7例Meyers-Mckeever-ZaricnyjⅣ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患者手术治疗方法、操... 目的:观察Endobutton结合缝线治疗Meyers-Mckeever-ZaricnyjⅣ型胫骨髁间嵴骨折的疗效,探讨Ⅳ型骨折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7例Meyers-Mckeever-ZaricnyjⅣ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患者手术治疗方法、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结果:经关节镜探查清理后,梳理出3块主骨折块:前交叉韧带连接骨块(ACLCF)、外侧半月板前角连接骨块(ALMCF)和后内侧软骨连续骨块(PMCCF),采用由后到前、由深到浅的顺序进行预复位,首先固定PMCCF,再固定ALMCF和ACLCF,避免骨隧道外口处骨桥切割继发移位。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7个月。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患者术前平均Lysholm评分小于末次随访评分(P<0.05)。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好,无运动障碍,无感染。结论:Meyers-Mckeever-ZaricnyjⅣ型髁间嵴骨折术中复位顺序至关重要,Endobutton结合缝线能够实现骨折块的完美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Meyers-Mckeever-Zaricnyi Ⅳ型骨折 胫骨髁间嵴骨折 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可减轻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任宪盛 丁巍 杨小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1-715,共5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72只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淫羊藿苷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3组,每组24只。对照组和淫羊藿苷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椎板不损...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72只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淫羊藿苷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3组,每组24只。对照组和淫羊藿苷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椎板不损伤脊髓。术后即刻淫羊藿苷组给予淫羊藿苷(100 mg/kg)灌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术后24 h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干湿重法检测脊髓组织的含水量;术后48 h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组织超微结构,并采用Kaptanoglu评分法进行超微结构评分;术后7、14、21、28 d采用BBB评分法评定大鼠运动功能。结果术后24 h对照组和淫羊藿苷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淫羊藿苷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淫羊藿苷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淫羊藿苷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对照组和淫羊藿苷组脊髓组织含水量、超微结构评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淫羊藿苷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和淫羊藿苷组大鼠BBB评分均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淫羊藿苷组大鼠BBB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淫羊藿苷能够明显降低脊髓损伤后的MDA含量,升高SOD的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脊髓水肿和脊髓的组织病理学损伤,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有效地保护脊髓组织和神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脊髓损伤 脂质过氧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家兔骨骼肌细胞不可逆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国君 李锐 +4 位作者 张志新 王国深 王悦书 赵国璋 刘钦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下缺血家兔骨骼肌亚微观结构的变化与缺血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设置 1 0个不同温度组即 35℃、30℃、2 5℃、2 0℃、1 8℃、1 5℃、1 2℃、9℃、6℃和 4℃组 (每组 1 2只家兔 ) ,每个温度组动物每隔 1 h取大腿股正中...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下缺血家兔骨骼肌亚微观结构的变化与缺血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设置 1 0个不同温度组即 35℃、30℃、2 5℃、2 0℃、1 8℃、1 5℃、1 2℃、9℃、6℃和 4℃组 (每组 1 2只家兔 ) ,每个温度组动物每隔 1 h取大腿股正中线处一块 ( 0 .4cm× 0 .4cm× 0 .2 cm)肌组织放入2 .5 %戊二醛液中固定 ,透射电镜下观察 ,确定不可逆变性的时限。结果 :不同温度组即 35℃、30℃、2 5℃、2 0℃、1 8℃、1 5℃、1 2℃、9℃、6℃和 4℃组缺血家免电镜下骨骼肌细胞出现不可逆变性时间分别为 3、4、5、6、7、9、1 2、1 6、2 8和 5 0 h。结论 :家兔骨骼肌不可逆变性的温度与时限成幂函数关系 :T时限 ≈ 1 0 0 /( X- X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镜观察 断肢再植 温度 家兔 骨骼肌细胞 不可逆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脊柱界面固定融合术问题 被引量:11
17
作者 侯铁胜 杨有赓 +3 位作者 邹德威 蔡钦林 周秉文 张光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33-135,共3页
脊柱界面固定融合(BAK、TFC)作为一项新技术,正在我国迅速推广应用,但对该项技术适应证的选择、术式的选择或对术者的要求尚存在一些争议,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使该项技术健康地发展,我们邀请了几位专家谈谈他们的看法。
关键词 脊柱界面固定融合术 腰椎滑脱 腰椎退行性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式导针法准确判断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 被引量:3
18
作者 宁漱岩 张绍昆 +4 位作者 刘一 苗巍巍 付长峰 刘易军 刘忠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5-517,共3页
目的 :建立判定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孔道是否准确的新方法。方法 :在 9个干燥人胸椎标本的椎弓根做通过椎弓根中央破坏椎弓根壁的孔道 ,然后用螺旋式导针插入孔道 ,由 3名高年资和3名低年资骨科医生结合椎体正、侧位 X光片判定定位针是... 目的 :建立判定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孔道是否准确的新方法。方法 :在 9个干燥人胸椎标本的椎弓根做通过椎弓根中央破坏椎弓根壁的孔道 ,然后用螺旋式导针插入孔道 ,由 3名高年资和3名低年资骨科医生结合椎体正、侧位 X光片判定定位针是侵犯椎弓根还是位于椎弓根内。结果 :螺旋式导针法对于判定椎弓根螺钉孔道位置正确与否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论 :螺旋式导针法是判断椎弓根螺钉植入孔道位置是否准确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式导针法 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 X线光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脑止痛胶囊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体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薛欢 曲圆 +5 位作者 朱天全 胡杨 孙申国 阎鑫 纪影实 包雪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6-501,I0002,共7页
目的:皮下注射硝酸甘油(NTG)制备大鼠偏头痛模型,探讨清脑止痛胶囊对大鼠脑组织和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9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0.35g·kg-1)、中(0.70g·kg-1)、高(1.40g&... 目的:皮下注射硝酸甘油(NTG)制备大鼠偏头痛模型,探讨清脑止痛胶囊对大鼠脑组织和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9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0.35g·kg-1)、中(0.70g·kg-1)、高(1.40g·kg-1)剂量清脑止痛胶囊组和阳性药(正天丸1.8g·kg-1)组,每组15只。连续给药7d后,皮下注射NTG复制偏头痛大鼠模型,观察注射NTG 180min内大鼠的挠头次数,4h后取血浆和中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中脑组织中核因子kappa B(NF-κB)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浆和中脑组织中前列环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挠头次数明显增加(P<0.01),中脑组织中NF-κB和COX-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浆和中脑组织中PGE2、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清脑止痛胶囊组和阳性药组大鼠挠头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中脑组织中NF-κB和COX-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浆中PGE2、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清脑止痛胶囊可以缓解大鼠偏头痛症状,对偏头痛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源性炎症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脑止痛胶囊 偏头痛 核因子KAPPAB 环氧合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桥接与神经移植对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邵国喜 王明礼 杨震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0-532,F002,共4页
目的:比较用半吻合、半埋入法骨骼肌桥接与神经移植治疗神经缺损的效果,以探讨半吻合、半埋入法骨骼肌桥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体重200~300g成年Wistar大白鼠15只,随机选择每只左侧后肢的坐骨神经造成的神经缺损用半吻合、半埋... 目的:比较用半吻合、半埋入法骨骼肌桥接与神经移植治疗神经缺损的效果,以探讨半吻合、半埋入法骨骼肌桥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体重200~300g成年Wistar大白鼠15只,随机选择每只左侧后肢的坐骨神经造成的神经缺损用半吻合、半埋入法骨骼肌桥接,右侧神经缺损采用神经束膜缝合移植修复。大白鼠分笼饲养3个月。结果:3个月后,大白鼠双下肢功能均得到恢复,通过肉眼观察、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神经肌电图检查及组织学检查,骨骼肌桥接侧与神经移植侧差异无显著性。半吻合、半埋入法骨骼肌桥接治疗周围神经缺损取得与神经移植相近的结果。结论:半吻合、半埋入法骨骼肌桥接手术难度低、时间短、吻合牢靠,是一种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神经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缺损 坐骨神经 损伤 骨骼肌桥接 神经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