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17年某三级综合医院儿童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 被引量:17
1
作者 孙丽萍 周丹 +2 位作者 王彩霞 程兆华 赵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了解某三级综合医院儿童法定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为综合医院儿童传染病的分诊、转诊,以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院2013—2017年报告的儿童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了解某三级综合医院儿童法定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为综合医院儿童传染病的分诊、转诊,以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院2013—2017年报告的儿童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连续5年共报告儿童传染病1 170例,年平均报告率为5.81‰,其中男性670例,占57.26%;女性500例,占42.74%。人群分布以学生(503例,占42.99%)和散居儿童(433例,占37.01%)为主。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第二季度,其中居前3位的分别是水痘(423例,占36.15%)、手足口病(332例,占28.38%)、流行性腮腺炎(199例,占17.01%)。结论儿童传染病是三级综合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环节,应重点加强手足口病、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的上报,以及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法定传染病 流行特征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固定术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郝宗龙 聂黎黎 裴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9-556,共8页
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固定术(SSF-PCIOL)是一种主要用于在缺乏足够晶状体囊膜支撑的情况下实施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固定的技术,就临床效果而言,SSF-PCIOL具有可以提高患者视觉质量和增强IOL稳定性的优势,其术式包括经玻璃体入路... 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固定术(SSF-PCIOL)是一种主要用于在缺乏足够晶状体囊膜支撑的情况下实施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固定的技术,就临床效果而言,SSF-PCIOL具有可以提高患者视觉质量和增强IOL稳定性的优势,其术式包括经玻璃体入路型、巩膜瓣纤维蛋白胶辅助型和经结膜入路型,可供临床选用的IOL类型也从传统的三片式向专门设计用于巩膜固定的新型IOL发展。在临床实践中,SSF-PCIOL可与其他眼科手术联合开展,并应用先进的辅助设备,在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和保障手术效果的前提下,提升手术操作的精准性与效果评估的客观性。现就SSF-PCIOL的术式发展历程、IOL类型特点、IOL联合手术和辅助设备的协同应用以及临床效果的全面评估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术式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临床依据,并为无晶状体囊膜支撑的患者提供手术选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线 后房型 巩膜固定 无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第二眼的发病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治疗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崔极哲 金善爱 +3 位作者 吴宏 李娅娜 王桂云 张晓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88-990,共3页
目的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第二眼发病危险性及预防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0 0 1年 6月 - 2 0 0 2年12月住院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4 4 1例患者的第二眼眼底病变和预防性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 4 1例中第二眼并发... 目的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第二眼发病危险性及预防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0 0 1年 6月 - 2 0 0 2年12月住院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4 4 1例患者的第二眼眼底病变和预防性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 4 1例中第二眼并发有视网膜病变者 6 5例 (14 .7% )。已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30例 ,其中并发视网膜格子样变性 19例 ;视网膜干性裂孔 11例 ,其中 7例伴有视网膜格子样变性、 3例伴有囊样变性及其他变性 ;单纯视网膜格子样变性 17例 ;单纯囊样变性及其他变性 7例。高度近视 16 1例与中低度近视 2 2 3例比较第二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与此相关的视网膜格子样变性的发生率更高 (P<0 .0 5 )。已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 30例 ,经手术治疗后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 93.3% ;视网膜干性裂孔 11例 (其中 7例格子样变性区也同时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 )和单纯视网膜格子样变性 17例 ,行激光或冷凝封闭裂孔及变性区。经 1~ 3年的定期随访未发现新的视网膜脱离、裂孔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第二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高 ,尤其是高度近视眼。对其行激光或冷凝封闭裂孔及变性区预防性治疗安全有效 ,但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并发症 视网膜脱离 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结膜炎动物造模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佳讯(综述) 何宇茜 张妍(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8-384,共7页
变应性结膜炎发病率高,反复发作不易根治,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动物模型是变应性结膜炎疾病研究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动物造模是变应性结膜炎疾病研究的重要步骤。由于变应性结膜炎的研究相对晚于其他变应性疾病,因此变应性结膜炎动物... 变应性结膜炎发病率高,反复发作不易根治,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动物模型是变应性结膜炎疾病研究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动物造模是变应性结膜炎疾病研究的重要步骤。由于变应性结膜炎的研究相对晚于其他变应性疾病,因此变应性结膜炎动物造模主要参考了变应性哮喘、变应性鼻炎等变应性疾病的动物造模方式,或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致使动物造模方式多样化,动物造模方法可参考性差,并且动物造模的成活率和成功率较低。本文总结了变应性结膜炎的发病机制和动物造模目的,检索PubMed近10年文献中关于变应性结膜炎的动物造模方法,根据致敏机制对造模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归纳出4种造模过程模型,为变应性结膜炎动物造模中动物品系选择、致敏剂量和致敏过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结膜炎 造模方法 动物模型 致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mfony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预留不同度数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及视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宜 杜洋 +1 位作者 邹贺 张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81-985,共5页
目的比较植入不同预留度数的TECNIS Symfony ZXR00人工晶状体(IOL)的患者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眼科中心白内障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72例(72眼)。其中男37例,女3... 目的比较植入不同预留度数的TECNIS Symfony ZXR00人工晶状体(IOL)的患者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眼科中心白内障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72例(72眼)。其中男37例,女35例。分为两组:A组(IOL预留度数为0~-0.30 D)38例,B组(IOL预留度数为-0.50~-0.75 D)34例。评估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中视力、裸眼近视力(UNVA)、离焦曲线、调制传递函数值、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差、视功能指数量表、摘镜率以及不良光学干扰现象。结果术后3个月,A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远视力和裸眼中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患者的UNVA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焦在0 D和-2.0 D的屈光度上,两组患者的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其余屈光度范围内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调制传递函数值、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差和不良光学干扰现象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B组患者的视功能指数量表评分高于A组,A组患者的近距离视物摘镜率低于B组,但A组远距离视物摘镜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预留部分近视的患者拥有更好的UNVA以及更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景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 离焦曲线 高阶像差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屈光术后白内障手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文子元 张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8-672,共5页
近些年,既往有角膜屈光手术史的白内障患者逐渐增多,为白内障手术带来诸多难点,如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角膜完整性破坏、角膜曲率发生改变、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准确性降低等,增加了白内障手术的难度并影响术后满意度,是屈光白内... 近些年,既往有角膜屈光手术史的白内障患者逐渐增多,为白内障手术带来诸多难点,如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角膜完整性破坏、角膜曲率发生改变、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准确性降低等,增加了白内障手术的难度并影响术后满意度,是屈光白内障手术时代的重要挑战之一。现从角膜屈光术后行白内障手术难点、视力及视觉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屈光术后白内障患者术前准备、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方面进行阐述。为临床医师了解角膜屈光术后白内障手术的研究进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角膜屈光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角膜和视网膜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翔宇 张梦迪 +1 位作者 王霁雪 徐春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3-1779,共7页
牙髓干细胞(DPSCs)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间充质干细胞。DPSCs因其多向分化潜能和易获取的特点成为眼科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DPSCs在角膜上皮损伤和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的治疗中表现出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DPSCs可以通过分化为角膜... 牙髓干细胞(DPSCs)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间充质干细胞。DPSCs因其多向分化潜能和易获取的特点成为眼科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DPSCs在角膜上皮损伤和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的治疗中表现出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DPSCs可以通过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和抑制M1巨噬细胞,促进角膜上皮再生和重建。此外,DPSCs也可以分化为视网膜光感受器样细胞和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替换原有视神经元,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介导损伤修复,促进视网膜的再生,改善视网膜原有功能。现系统地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DP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角膜和视网膜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DPSCs在转化医学和眼科相关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提供思路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角膜 视网膜 旁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肺癌细胞血管外游走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辛华 郑雅娟 +2 位作者 韩振国 闫继东 王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 :评价肝细胞生长因子 ( HGF)对肺癌细胞血管外游走的影响。方法 :利用体外癌细胞血管外游走模型 ,观察 VMRC- LCD、LK- 2、RERF- LC- KJ等 3种肺癌细胞的血管外游走状况 ,并计算游走至血管外的肺癌细胞数。结果 :LK- 2和 RERF- LC-... 目的 :评价肝细胞生长因子 ( HGF)对肺癌细胞血管外游走的影响。方法 :利用体外癌细胞血管外游走模型 ,观察 VMRC- LCD、LK- 2、RERF- LC- KJ等 3种肺癌细胞的血管外游走状况 ,并计算游走至血管外的肺癌细胞数。结果 :LK- 2和 RERF- LC- KJ可以通过血管内皮细胞间缝隙游走至血管外、肝细胞生长因子能够刺激肺癌细胞更多地浸润至血管外基质。结论 :肝细胞生长因子能增强肺癌细胞的运动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肺癌转移 血管外游走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7
9
作者 朱彤彤 黄连弟 +4 位作者 李俊玮 赵本正 姜梦阳 李娜 赵凡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5-919,I0003,共6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6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低剂量和高剂量淫羊藿苷组,每组10只。阳性药组大鼠每周灌胃给予1mg·kg^(-1)尼尔雌醇;低和高剂...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6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低剂量和高剂量淫羊藿苷组,每组10只。阳性药组大鼠每周灌胃给予1mg·kg^(-1)尼尔雌醇;低和高剂量淫羊藿苷组大鼠每天灌胃给予50和100mg·kg^(-1)淫羊藿苷。手术摘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术后2周开始给药,给药12周后麻醉状态下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大鼠,观察大鼠骨密度(BMD)、骨组织形态学、血清生化指标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MD降低(P<0.01),血清中钙水平下降(P<0.05),血清磷水平升高(P<0.05),血清骨钙素(BG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高剂量淫羊藿苷组大鼠BMD明显升高(P<0.01),血清钙水平升高、血清磷水平下降(P<0.05),BGP和AL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皮质变薄,骨小梁宽度变窄,Bax和caspase-3表达水平上调(P<0.01),Bcl-2表达水平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淫羊藿苷组大鼠可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宽度变宽,Bax和caspase-3表达水平下调(P<0.05或P<0.01),Bcl-2表达水平上调(P<0.05或P<0.01)。结论:淫羊藿苷对去卵巢所致的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去卵巢大鼠 淫羊藿苷 骨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徐韶琳 王英 苏冠方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07-70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对40例(41眼)NVG患者根据病情分3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A组12例(13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术中用丝裂霉素C敷贴;B组13例(13眼),行睫状体冷冻+全周边视网膜冷凝术;C...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对40例(41眼)NVG患者根据病情分3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A组12例(13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术中用丝裂霉素C敷贴;B组13例(13眼),行睫状体冷冻+全周边视网膜冷凝术;C组15例(15眼),行小梁切除术+睫状体冷冻+全周边视网膜冷凝术。结果患者出院时平均眼压:A组为(20.08±7.11)mmHg;B组为(21.50±7.28)mmHg,术后2周左右大部分降至正常;C组为(19.43±7.98)mmHg。随访期间,术后A组9眼眼压正常,手术成功率为69.1%;B组8眼眼压正常,手术成功率为61.5%;C组12眼眼压正常,手术成功率为80%。结论对于不同病情的NVG患者,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睫状体冷冻术 全周边视网膜冷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1与房水的产生及排出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春玲 宋跃 +2 位作者 吴荒 赵东卿 赵学俭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AQP1)在房水的产生、排出及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人眼房水的产生及排出通路相关组织中AQP1的表达。 结果 在睫状体非色素上皮、小梁网内皮细胞、Schlemm’s管内皮细胞及虹膜基质中有AQP1...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AQP1)在房水的产生、排出及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人眼房水的产生及排出通路相关组织中AQP1的表达。 结果 在睫状体非色素上皮、小梁网内皮细胞、Schlemm’s管内皮细胞及虹膜基质中有AQP1的表达。结论证实了AQP1在房水的产生及排出通路组织细胞中的表达,为房水的正常代鲥及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l 房水 产生 排出 AQPI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幼年豚鼠视觉发育的正视化过程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瑞卿 赵海岚 +2 位作者 胡娱新 吴荒 苏冠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研究正常豚鼠眼球生长发育变化规律,为豚鼠作为近视研究的动物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刚出生的英国种三色豚鼠64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在第0、1、2、3、5、7、9和11周测量其中一组豚鼠的屈光力(R)、角膜曲率... 目的:研究正常豚鼠眼球生长发育变化规律,为豚鼠作为近视研究的动物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刚出生的英国种三色豚鼠64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在第0、1、2、3、5、7、9和11周测量其中一组豚鼠的屈光力(R)、角膜曲率半径(RCC)、前房深度(AS)、晶状体厚度(CL)、玻璃体腔长度(VC)和眼轴总长度(AL)。将左右眼测量值合并在一起分析正视化过程中各屈光成分的变化规律。RCC、AS、CL、VC、AL和R分别做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各组中左右眼的R、RCC、AS、CL、VC和AL差异无显著性(P>0.05),雌雄鼠的R、RCC、AS、CL、VC和AL差异无显著性(P>0.05)。豚鼠出生时为远视[(+5.25±0.22)D],以后远视度数逐渐下降,到11周龄达(+1.34±0.61)D并趋于稳定(P=0.215)。RCC出生时为(3.23±0.01)mm,AS出生时为(1.20±0.00)mm,CL出生时为(2.72±0.02)mm和VC出生时为(3.27±0.01)mm,4项参数在出生后的3周内总体呈上升趋势;3周后除了AS基本保持不变,其他3个参数仍在逐渐增加。AL[出生时为(7.19±0.02)mm]发生了明显的延长(P<0.05)。各参数与屈光力的相关性分析,其中VC与屈光力密切相关(r=-0.818,P<0.01),其他5个参数与屈光力呈中等相关(r=-0.558~-0.680,P<0.01)。结论:在视觉发育期内,豚鼠的各项屈光参数均向正视化发展,完成正视化的时间在9~11周。正视化进程主要与玻璃体腔长度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正视化 眼球 生长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子苷元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3
作者 蔡恩博 王瑞卿 +5 位作者 刘德民 赵岩 贾立安 贾彩霞 屠书梅 杨利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期130-134,共5页
ARC-G(牛蒡子苷元)为中药牛蒡子中常见的主要活性物质,通过众多学者的潜心钻研,使得ARC-G在药用方面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目前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比较深入,有抗炎及增强免疫力、抵御病毒、抗白血病、抑制肿瘤细胞活性和调节血糖等作用... ARC-G(牛蒡子苷元)为中药牛蒡子中常见的主要活性物质,通过众多学者的潜心钻研,使得ARC-G在药用方面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目前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比较深入,有抗炎及增强免疫力、抵御病毒、抗白血病、抑制肿瘤细胞活性和调节血糖等作用。已进行初步研究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茵、抵御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调节血压稳定以及对于心脏病的调节。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关于牛蒡子苷元药理作用的文献,以期为更深入地研究ARC-G药理作用以及扩大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苷元 药理作用 抗炎 抵御病毒 抑制肿瘤细胞活性 调节血糖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视网膜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鑫(综述) 苏冠方 赵劲松(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5-369,共5页
急性视网膜坏死(ARN)是一种少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致病病毒主要是疱疹病毒,易引起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故视力预后较差.ARN的发生和发展主要为感染与抗感染的过程,包括病毒入侵、播散、潜伏活化及机体免疫应答等方面.病毒进入宿主细... 急性视网膜坏死(ARN)是一种少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致病病毒主要是疱疹病毒,易引起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故视力预后较差.ARN的发生和发展主要为感染与抗感染的过程,包括病毒入侵、播散、潜伏活化及机体免疫应答等方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是病毒表面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过程,病毒感染后可潜伏于眼部相关的神经组织及眼内组织中.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可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诱发免疫细胞吞噬病毒、活化其他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并介导炎症反应等,从而起到清除病毒、控制感染的目的,这些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参与ARN的发病过程.就病毒入侵、播散及机体免疫等与ARN发生和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 病毒学 单纯疱疹 病毒学 眼部感染 病毒 病毒学 病毒潜伏 视网膜疾病 免疫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NF/GDNF对体外三维培养的成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小猛 徐春玲 +1 位作者 庞利民 高野雅彦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0-402,共3页
目的建立成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体外三维培养模型,并应用此方法研究BDNF/GDNF对体外三维培养的成熟RGCs轴突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取10周龄大鼠,每只鼠眼视网膜切成0.5 mm×0.5 mm大小16片.将视网膜片神经纤维层向下浸入12孔... 目的建立成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体外三维培养模型,并应用此方法研究BDNF/GDNF对体外三维培养的成熟RGCs轴突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取10周龄大鼠,每只鼠眼视网膜切成0.5 mm×0.5 mm大小16片.将视网膜片神经纤维层向下浸入12孔培养板的胶原溶液层中,胶原溶液凝固后,培养孔内加入无血清MEM培养液.实验组另外分别添加BDNF/GDNF 100 ng/ml.相差显微镜观察生长情况,记数每片视网膜外生神经突起数.应用羊抗鼠FITC-Thy-1.1单克隆抗体鉴定培养的神经节细胞突起.结果RGCs突起在凝胶中呈螺旋迂曲生长,无神经因子可存活2周以上,加入神经因子可存活3~4周.培养6 d后计数每片视网膜外生神经突起数,BDNF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24.4±11.7和51.2±15.6.GDNF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19.9±11.6和33.6±18.5.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显色神经节细胞突起呈阳性反应.结论应用凝胶做支持物可以成功地对成熟RGCs进行三维培养,BDNF/GDNF可以明显地促进神经节细胞的神经突起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组织培养 三维培养 BDNF GD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1型糖蛋白B基因疫苗的构建 被引量:9
16
作者 孟祥俊 贺冰 +2 位作者 冯非 李光源 毕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7-720,共4页
目的 :构建用于治疗和预防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核酸疫苗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 1型糖蛋白 B(HSV-1gp B)基因作为基因疫苗的可能性。方法 :利用 PCR技术从 HSV- 1SM4 4毒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 HSV- 1gp B去除 N端部分信号肽序列 (39bp)... 目的 :构建用于治疗和预防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核酸疫苗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 1型糖蛋白 B(HSV-1gp B)基因作为基因疫苗的可能性。方法 :利用 PCR技术从 HSV- 1SM4 4毒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 HSV- 1gp B去除 N端部分信号肽序列 (39bp)的基因片断 (2 6 73bp) ,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3载体中 ,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 gp B,并对其进行酶切分析、PCR鉴定及测序鉴定。结果 :双酶切重组质粒 pc DNA- gp B,电泳可见两条带 ,分别为目的基因 (2 70 0 bp)和线性质粒 pc DNA3(5 4 0 0 bp) ;以重组质粒 pc DNA- gp B为模板进行 PCR扩增 ,在 2 70 0 bp位置扩增出特异的产物 ;测序结果表明 ,克隆基因插入方向正确 ,与 Gen Bank中登录的 HSV- 1F株 gp B基因序列比较 ,同源性达 99.5 %。结论 :利用 PCR技术从 HSV- 1SM4 4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 HSV- 1gp B去除 N端部分信号肽序列 (39bp)的基因片断 (2 6 73bp) ,成功地构建了 HSV- 1基因疫苗pc DNA- gp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1型 糖蛋白B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二醇组皂甙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明月 朱玉琢 +2 位作者 拱中华 王锐 庞利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 :研究人参二醇组皂甙 ( panaxadiol saponins,PDS)对体外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增生的直接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活细胞计数法与 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 PDS和 2 0 0 mg· L-1PDS在不同作用时间 ( 6~ 1... 目的 :研究人参二醇组皂甙 ( panaxadiol saponins,PDS)对体外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增生的直接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活细胞计数法与 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 PDS和 2 0 0 mg· L-1PDS在不同作用时间 ( 6~ 1 2 0 h)对 RPE细胞增生及代谢的影响。结果 :PDS组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并出现细胞脱落 ,40 0 mg· L-1PDS具有最强的抑制效应 ,其明显抑制效应在 6h出现 ,96h达高峰。PDS组 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RPE细胞生存率下降。结论 :PDS可能通过阻滞钙通道降低细胞内钙浓度、干扰 RPE细胞代谢 ,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 细胞培养 人参二醇组皂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植片在穿透性滤过手术中抑制巩膜瓣下纤维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宋跃 张悦 +4 位作者 李东侃 崔亚楠 杨隆艳 王宜 孙丹宇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羊膜植片在兔眼穿透性滤过手术中抗纤维增殖情况。方法将羊膜上皮面朝外折叠成双层植入穿透性滤过手术的兔眼浅层巩膜瓣下。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行眼球组织学切片及运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滤过道内成纤维细胞进行记数、分析。结... 目的探讨羊膜植片在兔眼穿透性滤过手术中抗纤维增殖情况。方法将羊膜上皮面朝外折叠成双层植入穿透性滤过手术的兔眼浅层巩膜瓣下。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行眼球组织学切片及运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滤过道内成纤维细胞进行记数、分析。结果术后2周滤过道内开始出现成纤维细胞,随时间延长成纤维细胞数目逐渐增多,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由术后1周开始出现纤维增殖,且逐渐加重,术后2周滤过道大部分封闭,术后3周已有新生血管长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纤维细胞数在术后1、2、3、4周分别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羊膜植片应用于穿透性滤过手术,可明显抑制滤过道使成纤维细胞增殖,滤过道保持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植片 穿透性滤过手 巩膜瓣 纤维增殖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茎叶总皂苷对培养的人胚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庞慧民 朱玉琢 +2 位作者 明月 庞利民 拱中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目的 :研究人参茎叶总皂苷 ( GSL)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 RPE)增生的直接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活细胞计数法与 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 ( 4 0 0、30 0、2 0 0、1 0 0、5 0、1 0 mg· L-1)的 GSL和 GSL 30 0 mg&... 目的 :研究人参茎叶总皂苷 ( GSL)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 RPE)增生的直接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活细胞计数法与 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 ( 4 0 0、30 0、2 0 0、1 0 0、5 0、1 0 mg· L-1)的 GSL和 GSL 30 0 mg· L-1在不同作用时间 ( 6、1 2、2 4、36、48、72、96和 1 2 0 h)对RPE细胞增生及代谢的影响。结果 :GSL组细胞增殖受抑并出现细胞脱落 ,GSL 40 0 mg· L-1具有最强的抑制效应 ,明显抑制效应在 6h出现 ,96h达高峰。 GSL组 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RPE细胞生存率下降。结论 :GSL可能通过阻滞钙通道、干扰 RPE细胞代谢对 RPE细胞增殖具有剂量 -效应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茎叶总皂苷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细胞培养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春玲 苏冠方 牟大鹏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乳鼠视网膜细胞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从出生8d的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同时培养乳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在Transwell双层培养体系下,利用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BMSCs,诱导后细胞经RT-PCR及免疫荧光... 目的探讨乳鼠视网膜细胞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从出生8d的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同时培养乳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在Transwell双层培养体系下,利用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BMSCs,诱导后细胞经RT-PCR及免疫荧光鉴定。结果加入乳鼠视网膜细胞共培养第7d有神经元样细胞形成,经nestin、NF、β-IIITubulin、Thy1.1行免疫组织化学、RT-PCR、免疫荧光鉴定,细胞呈阳性反应。结论B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经过新生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可以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 视网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