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间质瘤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 被引量:8
1
作者 孙梅 王玉新 +1 位作者 孙亚欣 李东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8-920,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用CD117、CD34、SMA、Desmin、S-100蛋白质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2例原发性GIST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GIST基本组织形态为梭形细胞和上皮...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用CD117、CD34、SMA、Desmin、S-100蛋白质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2例原发性GIST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GIST基本组织形态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可以伴有囊性变、黏液变、出血及坏死.核分裂像大于5/50HPF的5例中肿瘤直径均大于或等于5 cm,其中4例伴有囊性变、出血或坏死,1例伴有黏液样变.2例核分裂像在2~5/50HPF者均为上皮样细胞型,其中1例伴有黏液样变,肿瘤直径均2~4 cm.免疫组化染色CD17和CD34多为弥漫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5.5%和68.2%,Desmin不表达,S-100蛋白质和SMA不表达或者呈灶状阳性.结论:GIST肿瘤细胞形态多变和排列方式多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CD117、CDa4阳性,Desmin阴性,S-100蛋白和SMA不表达或者呈灶状阳性;肿瘤细胞直径大于或等于5 cm、核分裂像大于5/50HPF、有出血或坏死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阴道出血32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玉欣 孙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9-189,共1页
关键词 绝经后阴道出血 临床病理分析 PMB 常见症状 血性 阴道不规则出血 早期诊治 作者 积极作用 老年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2例乳腺肿块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王玉欣 孙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7-457,共1页
关键词 乳腺肿块 临床病理分析 回顾性分析 疾病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高云鹤 姚佳楠 +1 位作者 曹岚清 许传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10-1517,共8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为该病病理诊断、临床治疗及患者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原发于不同系统的86例SF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危险度分级标准分为低(n=65)、中(n=14)和...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为该病病理诊断、临床治疗及患者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原发于不同系统的86例SF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危险度分级标准分为低(n=65)、中(n=14)和高危险组(n=7)。观察肿瘤大体形态表现、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FT形态表现,获取患者随访资料行预后相关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不同部位的单一临床病理因素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关系的分析。结果:86例SFT中,男性37例,女性49例,不同部位SFT的患者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SFT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SFT在低、中、高危险组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及排列多样,呈梭形或卵圆形细胞疏密不等地无结构排列,常见特征性鹿角样分枝状血管和粗细不等的胶原纤维,大部分肿瘤细胞形态温和、异型性和核分裂象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TAT-6核弥漫强阳性;CD34、Bcl-2及CD99不同程度阳性表达。61例患者获随访信息,随访时间为2~139个月。其中10例患者出现复发,各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低危险组9%、中危险组14%、高危险组28%。单因素分析,核分裂象<4个/10HPF与≥4个/10HPF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险组与低、中危险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和核分裂象计数均非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SFT可发生于人体多种器官和系统,形态学表现多样。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上呼吸道及眼眶的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女性生殖道、腹腔、皮下软组织、肺及胸膜。STAT-6是SFT诊断特异且敏感指标;核分裂象≥4个/10HPF和高危险分级是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缩短的危险因素;多因素综合分析肿瘤危险度分级不能完全反映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危险度分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及表达与膀胱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孙亚欣 张志超 +1 位作者 孙立群 高洪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血清含量及组织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 6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及 2 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MMP- 2和 MMP- 9的含量 ;应用免疫组...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血清含量及组织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 6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及 2 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MMP- 2和 MMP- 9的含量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检测 6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 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MMP- 2和 MMP- 9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 :膀胱癌患者血清中 MMP- 2和 MMP- 9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 1) ,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 MMP- 2及 MMP- 9含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膀胱癌组织中 MMP- 2及MMP- 9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黏膜 ,随着肿瘤分级的增高 MMP- 2和 MMP- 9表达显著增强 (P<0 .0 5 )。结论 :MMP- 2和 MMP- 9血清含量及组织表达与膀胱癌侵袭转移有密切关联 ,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血液 明胶酶A/血液 明胶酶B/血液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p53、c-erbB-2、p21和nm23基因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东复 陈永胜 +2 位作者 孙梅 王亮 卢琳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p53、cerbB2、p21和nm23联合基因产物表达检测对胃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23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标本中p53、cerbB2、p21和nm23基因产物表达进行测定。结果:高分化胃癌组p53表达阳性率...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p53、cerbB2、p21和nm23联合基因产物表达检测对胃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23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标本中p53、cerbB2、p21和nm23基因产物表达进行测定。结果:高分化胃癌组p53表达阳性率38.0%(27/71),cerbB2为59.2%(42/71),p21为39.4%(28/711),nm23为71.8%(51/71),低分化胃癌组4种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2%(24/52)、36.5%(19/52)、69.2%(24/52)和34.6%(18/52);在非胃癌组织(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胃炎胃镜标本)未见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p53、cerbB2、p21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转移程度呈正相关(r=0.53,r=0.67,r=0.48,P<0.05);nm23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转移程度呈负相关(r=-0.36,P<0.05)。结论: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检测在胃良恶性肿瘤鉴别、非手术临床分期的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多基因表达检测对胃癌预后判断明显优于单基因表达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 p53 受体 c-erbB-2 基因 c-erbB-2 P21 NM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肝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特点和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胡玉琳 潘煜 +2 位作者 辛桂杰 刘树军 王银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对已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经肝、肾组织学检查及特异性组织学染色明确诊断为肝淀粉样变性的4例住院患者。住院期间检测肝功、血脂、尿常规等化验,腹部彩超、腹部CT或腹部核磁,肝... 目的对已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经肝、肾组织学检查及特异性组织学染色明确诊断为肝淀粉样变性的4例住院患者。住院期间检测肝功、血脂、尿常规等化验,腹部彩超、腹部CT或腹部核磁,肝脏、肾脏的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及特异性组织学染色(刚果红染色)。结果患者均有肝大,肝功生化检查AKP及r-GT明显增高,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肝脏彩超和CT显示肝脏增大,肝密度低,回声细密,类似脂肪肝的表现。肝穿及肾穿病理见大量粉红色淀粉样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病理结论为肝、肾淀粉样变性。结论对临床上高度怀疑为肝淀粉样变性的患者,作肝肾活体组织检查及特异性组织学染色(刚果红染色),可证实为肝淀粉样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淀粉样变性 临床特点 刚果红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孙亚欣 许传杰 +1 位作者 张志超 于春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9-441,共3页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技术,研究5 4例乳腺癌组织(其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33例)及15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技术,研究5 4例乳腺癌组织(其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33例)及15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5 4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2 .5 % ,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及乳腺纤腺瘤组织,(P<0 .0 5 ) ;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中其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P<0 .0 5 ) ;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 .0 5 )。在癌旁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中未检测到survivin蛋白。结论: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上调,并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诊断乳腺癌和判断其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survivin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印迹法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基因Stat3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孙亚欣 张志超 +1 位作者 许传杰 于春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0-112,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癌基因Stat3、CyclinD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NSCLC中 Stat3蛋白、CyclinD1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45例... 目的:观察癌基因Stat3、CyclinD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NSCLC中 Stat3蛋白、CyclinD1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45例NSCLC中32例Stat3蛋白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1.1%;NSCLC不同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Stat3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不同大小及不同组织学分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Stat3与CyclinD1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 0.531,P<0.01;r=0.618,P<0.01)。结论:Stat3在NSCLC中异常表达,并可能参与NSCLC中CyclinD1蛋白的调节,促进细胞增殖,Stat3可能促进NSCLC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STAT3 CYCLIND1 增殖细胞核抗原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和p15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丽志 崔满华 白凤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 p16及 p15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5 7例子宫内膜癌、 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7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 7例正常增生期子...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 p16及 p15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5 7例子宫内膜癌、 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7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 7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抑癌基因 p16、p15的表达。结果 :p1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非癌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 4 0 .4 %和 77.3% ,二者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在子宫内膜癌中 p16表达与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及手术 -病理分期有关 ,与肌层浸润无关 ;p15在子宫内膜癌及非癌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 4 7.4 %和 86 .3%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p15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 ,与病理类型、肌层浸润及手术 -病理分期无关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p16与 p15表达呈正相关 (r=0 .91,P<0 .0 5 )。结论 :p16和 p15表达缺失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其中以 p16更为显著 ;p16和 p15的表达具有一致性 ,功能上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基因 肿瘤抑制 基因 p16 P15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秀英 李玉林 +2 位作者 朱桂彬 李桂波 高宏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flt-1 )表达与血管生成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形态定量及半定量方法检测 5 3例卵巢癌中 VEGF和 flt-1的表达水平和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VEGF...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flt-1 )表达与血管生成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形态定量及半定量方法检测 5 3例卵巢癌中 VEGF和 flt-1的表达水平和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VEGF及其受体 flt-1的表达均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P<0 .0 5 )。卵巢癌间质的 MVD与淋巴结转移及 VEGF表达有关(P<0 .0 1 )。结论 :VEGF及其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内间质血管的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夏阳 李玉林 高洪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0,151,共4页
目的 :对比研究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内微血管密度及 VEGF、CD4 4 V6 、 CD34的表达规律 ,探讨肿瘤区域淋巴结内转移的机制及机体的相关反应。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 SP法检测 30例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原发灶与转移灶... 目的 :对比研究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内微血管密度及 VEGF、CD4 4 V6 、 CD34的表达规律 ,探讨肿瘤区域淋巴结内转移的机制及机体的相关反应。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 SP法检测 30例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原发灶与转移灶及 8例无区域淋巴结转移乳腺癌 CD34、VEGF和 CD4 4 V6 的表达。结果 :原发灶内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转移灶 (P<0 .0 5 ) ;VEGF的表达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原发灶内微血管密度和 VEGF表达呈正相关 (r=0 .396 3,P<0 .0 5 ) ,但转移灶内两者无明显相关性 (r=0 .0 94 ,P>0 .0 5 ) ;原发灶和转移灶间CD4 4 V6 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淋巴结转移阳性乳腺癌其微血管密度、VEGF、CD4 4 V6 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 (P<0 .0 5 )。结论 :乳腺癌的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间血管生成能力不同 ,体内某些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灶内的血管生成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抗原 CD34 抗原 CD44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及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志超 孙亚欣 贾明库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6-11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血清含量及组织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肝细胞癌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MMP-2和MMP-9的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血清含量及组织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肝细胞癌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MMP-2和MMP-9的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肝细胞癌、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 MMP-2和MMP-9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肝癌患者血清中MMP-2和MMP-9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MMF-2和MMP-9含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肝癌组织中 MMP-2和MMP-9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随着肿瘤分级的增高MMP-2和MMP-9表达显著增强,且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MMPs血清含量及组织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有关,可以作为判断肝细胞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明胶酶A/血液 明胶酶A/化学 明胶酶B/血液 明胶酶B/化学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0与ICAM-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亚欣 张志超 贾明库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8-351,39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CD40与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患者癌组织中CD40与ICAM-1的表达情况,并选择其中25例的癌旁正常...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CD40与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患者癌组织中CD40与ICAM-1的表达情况,并选择其中25例的癌旁正常肝组织(距癌组织≥2cm)作为对照。结果:40例肝癌患者癌组织中CD40与ICAM-1表达阳性率(47.5%和82.5%)均明显高于其癌旁正常肝组织(0.0%和8.0%)(P<0.01);CD40在肝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肝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其分化程度无关(P>0.05);ICAM-1在肝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肝癌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均有关(P<0.05或P<0.01)。结论:CD40与ICAM-1在肝癌组织中均异常表达,可作为判断原发性肝细胞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指标,并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生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CD40 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C端片段pex的克隆、测序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传杰 李玉林 +1 位作者 李一雷 高洪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1-593,共3页
目的 :克隆小鼠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 MMP- 2 ) C端片断 pex编码区的 c DNA序列 ,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 ,为进一步研究其抑制肿瘤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基因 Gen Bank中 MMP- 2基因的碱基序列 ,利用 RT- PCR的方法从 NIH3T3细胞中分... 目的 :克隆小鼠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 MMP- 2 ) C端片断 pex编码区的 c DNA序列 ,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 ,为进一步研究其抑制肿瘤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基因 Gen Bank中 MMP- 2基因的碱基序列 ,利用 RT- PCR的方法从 NIH3T3细胞中分别扩增信号肽及目的基因 pex,然后用多重 PCR的方法将两个片段拼接起来 ,再将拼接起来的目的片段 sig- pex与 p MD1 8T载体连接作全自动测序 ,利用亚克隆的方法将 sig- pex c DNA片段克隆到 pc DNA3.1载体中。结果 :DNA测序证实该片断序列与文献报道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出 pc DNA3.1 - si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X 多重PCR 克隆 分子 真核表达载体 明胶酶A 基质金属蛋白酶-2C端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散性低分化腺癌并发印戒细胞癌皮肤转移 被引量:2
16
作者 夏建新 高洪文 +2 位作者 杨凌伟 姜萍 张民夫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7-238,共2页
报告1例播散性低分化腺癌并发印戒细胞癌皮肤转移。患者男,23岁。躯干、头面部、四肢出现黄豆至鸽卵大结节2个半月,无自觉症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胶原纤维间及皮下组织内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真皮胶原纤维被破坏,肿瘤细胞体积较大,... 报告1例播散性低分化腺癌并发印戒细胞癌皮肤转移。患者男,23岁。躯干、头面部、四肢出现黄豆至鸽卵大结节2个半月,无自觉症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胶原纤维间及皮下组织内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真皮胶原纤维被破坏,肿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略空,并见瘤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LCA、CK7、CD138均(-),CK20(+)。诊断:低分化腺癌并发印戒细胞癌皮肤转移。患者于皮肤转移癌出现后8个月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印戒细胞 皮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假两性畸形与性腺肿瘤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立平 夏阳 +3 位作者 许传杰 李静波 夏召 张伟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0-590,共1页
关键词 男性假两性畸形 性腺肿瘤 B超 临床特点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染U2OS细胞对其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成威 杨媚 +2 位作者 石英爱 于晓霞 吴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2-816,共5页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U2OS细胞对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探讨hTERT基因与端粒酶的关系及端粒酶活性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重组质粒PCI-Neo-hTERT转染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选取转染的2个阳性...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U2OS细胞对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探讨hTERT基因与端粒酶的关系及端粒酶活性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重组质粒PCI-Neo-hTERT转染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选取转染的2个阳性克隆株进行实验,同时以未转染的U2OS细胞为对照。通过RT-PCR和TRAP-ELISA法检测阳性克隆株hTERT基因的转染效果,明胶酶谱法和RT-PCR检测转染hTERT基因对细胞MMP-2的表达和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个阳性克隆株可见特异性hTERT表达,并表现出明显的端粒酶活性状态(ΔA>0.2 U)。阳性克隆株MMP-2 m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而酶原型MMP-2减少(P<0.01)。结论:hTERT稳定转染克隆U2OS细胞株中异位表达hTERT可以产生端粒酶活性,而且端粒酶活性的出现,可能通过调节MMP的分泌影响细胞外基质成分的降解和构建而对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ERT基因 U2OS细胞 端粒酶活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乳腺分泌性癌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敏 曹岚清 +1 位作者 申梦佳 高洪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62-1363,共2页
1临床资料本例读片资料由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提供,通讯读片编号BB19-5。患者男性,25岁,于2013年初发现右侧乳房肿物,约“蚕豆”大小,1年后明显增大。行超声检查右侧乳腺内可见实质性低回声光团,最大径19cm,边界尚清,呈分叶状。腋窝... 1临床资料本例读片资料由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提供,通讯读片编号BB19-5。患者男性,25岁,于2013年初发现右侧乳房肿物,约“蚕豆”大小,1年后明显增大。行超声检查右侧乳腺内可见实质性低回声光团,最大径19cm,边界尚清,呈分叶状。腋窝见肿大淋巴结。于门诊行乳腺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乳头状肿瘤,不能除外乳头状癌,患者于2014年5月30日收入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分泌性癌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间质细胞瘤一例
20
作者 陈立平 夏阳 +1 位作者 许传杰 邱铁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8-758,共1页
关键词 睾丸间质细胞瘤 实验室检查 切除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