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脂蛋白(a)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7
1
作者 杨文 沙春蕊 +6 位作者 刘柏辉 张艳华 吕贺 于艳春 季有梅 徐丹 许桂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塞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a)[LP(a)]和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106例,采用免疫比浊法于入院当天测定CRP、LP(a)及FG含量。同时选择性别和年龄相似的健康老年人7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塞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a)[LP(a)]和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106例,采用免疫比浊法于入院当天测定CRP、LP(a)及FG含量。同时选择性别和年龄相似的健康老年人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程度和不同梗塞面积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CRP、LP(a)和FG水平。结果:①老年急性脑梗塞组CRP、LP(a)和FG分别为(14.06±2.17)mg.L-1、(322.34±6.31)mg.L-1和(8.24±2.62)g.L-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不同梗塞面积的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组间CRP、LP(a)和FG水平呈现大梗塞灶>小梗塞灶>腔隙性梗塞,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③不同严重程度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组间CRP、LP(a)和FG水平为重型>中型>轻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老年急性脑梗塞的发生与血清CRP、LP(a)和FG水平关系密切。CRP、LP(a)和FG水平越高,梗塞面积越大、病情程度越严重。CRP、LP(a)和FG可作为老年急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并可预测梗塞面积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诊断 脂蛋白(A)/诊断应用 C反应蛋白/诊断应用 纤维蛋白原/诊断应用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肌梗塞与脂蛋白(a)、血小板活性及凝血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文 张艳华 +7 位作者 沙春蕊 刘柏辉 王明星 孙磊 徐丹 许桂英 于艳春 季有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94-1096,共3页
探讨老年心肌梗塞(MI)与脂蛋白(a)[Lp(a)]、血小板活性及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老年MI患者(n=68)作为老年MI组,选择以胸闷和胸痛等不典型症状来诊、但CAG正常的患者(n=74)作为对照组;同时采集静脉血检测Lp... 探讨老年心肌梗塞(MI)与脂蛋白(a)[Lp(a)]、血小板活性及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老年MI患者(n=68)作为老年MI组,选择以胸闷和胸痛等不典型症状来诊、但CAG正常的患者(n=74)作为对照组;同时采集静脉血检测Lp(a)、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血脂、血糖(FGB)和血小板(Pl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MI患者LP(a)、GMP-140、FG和FPA均增高(P>0.05);总胆固醇(TC)与低密度脂蛋白(LDL-C)增高(P>0.05);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FGB及Pl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MI患者与LP(a)、GMP-140、FG和FPA的增高关系密切,TC及LDL-C的增高与老年MI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生物学 心肌梗塞/血液 脂蛋白(A)/诊断应用 P选择素/诊断应用 血液凝固因子/诊断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乳腺癌椎体转移33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邢文阁 郭玉琴 +4 位作者 李保国 倪虹 郭秀英 于海鹏 郭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对乳腺癌椎体转移放化疗及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rbreplasty,PVP)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以PVP治疗乳腺癌合并脊柱骨转移接受放疗、化疗及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患者33例,术后进行随访,... 目的:对乳腺癌椎体转移放化疗及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rbreplasty,PVP)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以PVP治疗乳腺癌合并脊柱骨转移接受放疗、化疗及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患者33例,术后进行随访,采用数字分级法(NRS)对治疗前后疼痛评价;应用EORTCQLQ—C30行问卷调查并分析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观察治疗并发症。结果:PVP技术成功率100%,CT示所有椎体转移灶均填充良好;术前NRS评分为6.69±1.67分,术后6小时为3.09±1.84分,疼痛明显缓解(t=10.886,P=0.000);术前EORTCQLQ—C30评分为60.60±3.57分,术后6小时为34.61±4.31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t=43.924,P=0.000);无引起临床症状的并发症发生。结论:PVP方法治疗乳腺癌椎体转移安全有效,生活质量提高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生活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淋巴管瘤2例报告
4
作者 尹兵 信瑞 +2 位作者 蔡树堂 李延令 宋世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51-951,共1页
关键词 纵隔淋巴管瘤 临床发现 病理证实 多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