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旻 王爽 +4 位作者 金洪永 安立学 季福建 刘卓 曹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外科治疗手术时机及方法。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我中心32例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B超、CT、MRI能够明确诊断直肠癌肝转移灶能否手术切除;术前新辅... 目的探讨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外科治疗手术时机及方法。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我中心32例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B超、CT、MRI能够明确诊断直肠癌肝转移灶能否手术切除;术前新辅助化疗及靶向治疗可以进一步筛选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模式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结论可切除的直肠癌肝转移首选手术治疗;采取合适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手段能够提高无瘤生存率和累计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新辅助化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胰腺疾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轶西 乔昕 +1 位作者 刘斌 乔士兴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81-683,共3页
近年来,伴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从腹腔镜手术运用于临床到3D腹腔镜技术的纷至沓来,再到目前发展势头迅猛的外科手术机器人,疾病的治疗模式已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胰腺疾病包含多种病变,各自的预后大为不同,再选择一种合理的手术方式,在... 近年来,伴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从腹腔镜手术运用于临床到3D腹腔镜技术的纷至沓来,再到目前发展势头迅猛的外科手术机器人,疾病的治疗模式已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胰腺疾病包含多种病变,各自的预后大为不同,再选择一种合理的手术方式,在满足病灶根治性的大前提下,尽可能保留患者脏器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使微创技术在胰腺疾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更加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疾病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楸树皮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原位移植荷胃癌小鼠的抑瘤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林瑞新 杨淑莉 +2 位作者 房学东 宫路路 张研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0-263,共4页
目的:研究核桃楸树皮乙酸乙酯提取物(HYT)对原位移植荷胃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阐明HYT抗胃癌作用机理,为研发低毒高效的抗胃癌中草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HYT灌胃的原位移植荷胃癌小鼠研究模型,分为HYF高剂量组(60m... 目的:研究核桃楸树皮乙酸乙酯提取物(HYT)对原位移植荷胃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阐明HYT抗胃癌作用机理,为研发低毒高效的抗胃癌中草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HYT灌胃的原位移植荷胃癌小鼠研究模型,分为HYF高剂量组(60mg·kg-1)、HYF低剂量组(40mg·kg-1)、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5-FU)及阴性对照组,观察每组小鼠抑瘤率及胸腺、脾脏指数,采用ELISA法及流式细胞术等检测荷胃癌小鼠IL-4、IL-12、TNF-α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结果:HYT高剂量组抑瘤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YT高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明显增加(P<0.05),IL-12水平升高(P<0.05),IL-4水平降低(P<0.05),TNF-α水平升高(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升高(P<0.05)。结论:HYT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明确的抑瘤作用,可以作为抗胃癌低毒高效的中草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楸树皮乙酸乙酯提取物 抗肿瘤活性 胃肿瘤 原位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基因Stat3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孙亚欣 张志超 +1 位作者 许传杰 于春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0-112,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癌基因Stat3、CyclinD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NSCLC中 Stat3蛋白、CyclinD1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45例... 目的:观察癌基因Stat3、CyclinD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NSCLC中 Stat3蛋白、CyclinD1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45例NSCLC中32例Stat3蛋白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1.1%;NSCLC不同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Stat3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不同大小及不同组织学分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Stat3与CyclinD1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 0.531,P<0.01;r=0.618,P<0.01)。结论:Stat3在NSCLC中异常表达,并可能参与NSCLC中CyclinD1蛋白的调节,促进细胞增殖,Stat3可能促进NSCLC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STAT3 CYCLIND1 增殖细胞核抗原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方法建立牙周炎动物模型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车彦海 李桂英 +3 位作者 赵令君 赵相任 冯延民 赵燕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9-1121,F0003,共4页
目的:通过把细菌涂抹、丝线结扎、高糖水喂养3种牙周炎致病因子共同作用于大鼠牙周组织,建立一种稳定、重复率高、可提供研究的牙周炎动物模型。方法: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①激素组,每只隔日肌注醋酸泥泼松龙1.25mg(用0... 目的:通过把细菌涂抹、丝线结扎、高糖水喂养3种牙周炎致病因子共同作用于大鼠牙周组织,建立一种稳定、重复率高、可提供研究的牙周炎动物模型。方法: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①激素组,每只隔日肌注醋酸泥泼松龙1.25mg(用0.4mL生理盐水稀释);②正畸钢丝结扎组,用正畸钢丝结扎大鼠第一磨牙颈部。③带菌丝线结扎组,用带菌丝线结扎大鼠第一磨牙并且在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的颊腭两侧打结,每日以高糖水饲之。结果:激素组第3天开始体重逐渐下降,被毛粗糙,食欲下降,第2周开始有死亡,至第4周剩余的6只,只有1/3大鼠牙龈轻度红肿,探诊未见出血、溢脓及牙齿松动等症状;正畸钢丝结扎组体征无明显变化,第2周开始有1/3大鼠陆续出现牙龈红肿、探诊出血等症状,至第4周后,牙龈红肿、探诊出血等症状明显好转。带菌丝线结扎组第2周开始出现牙周红肿、探诊出血、溢脓等症状,至第4周全部大鼠牙周均有中、重度牙周炎改变,未见死亡。结论:3种牙周炎致病因子共同作用于大鼠牙周组织,较其他单一方法牙周炎体征更典型,可以建立一种稳定重复率高的,可提供研究的牙周炎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带菌丝线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及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志超 孙亚欣 贾明库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6-11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血清含量及组织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肝细胞癌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MMP-2和MMP-9的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血清含量及组织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肝细胞癌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MMP-2和MMP-9的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肝细胞癌、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 MMP-2和MMP-9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肝癌患者血清中MMP-2和MMP-9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MMF-2和MMP-9含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肝癌组织中 MMP-2和MMP-9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随着肿瘤分级的增高MMP-2和MMP-9表达显著增强,且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MMPs血清含量及组织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有关,可以作为判断肝细胞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明胶酶A/血液 明胶酶A/化学 明胶酶B/血液 明胶酶B/化学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缺血再灌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和丘脑NT-3及FGF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爱丽 周钢 +1 位作者 范恩学 刘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60,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与神经营养因子-3(NT-3)、成纤维细胞因子(FGF)之间的关系。方法:Wistar老龄大鼠雌雄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包括全脑缺血15 min组及缺血15 min再灌注 1 h、6 h、2 d、4 d、9 d组,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ABC...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与神经营养因子-3(NT-3)、成纤维细胞因子(FGF)之间的关系。方法:Wistar老龄大鼠雌雄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包括全脑缺血15 min组及缺血15 min再灌注 1 h、6 h、2 d、4 d、9 d组,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海马和丘脑NT-3及FGF表达。结果:正常老龄大鼠海马和丘脑均含有少量NT-3及FGF;缺血再灌注1 h~4 d,海马NT-3表达迅速而持续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血再灌注9 d时减弱至对照组水平(P>0.05);缺血再灌注6 h~2 d,海马FGF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血再灌注4 d时其表达进一步增强(P<0.01),随后其表达锐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缺血再灌注2 d,丘脑NT-3和FGF 表达开始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后二者表达均减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海马对缺血损伤具有反应快、作用持久的NT-3和FGF保护机制,丘脑缺乏良好的NT-3和 FGF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神经营养因子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脑缺血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组间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景伟 赵慧 +2 位作者 王振宇 明鹏 王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3-926,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分组间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进一步缩小腋窝清扫范围的可能性。方法:选择87例未接受任何新辅助治疗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按统一标准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均在术中行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所... 目的:分析不同分组间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进一步缩小腋窝清扫范围的可能性。方法:选择87例未接受任何新辅助治疗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按统一标准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均在术中行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所获得的样本按淋巴结分组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和Rotter’s组,分别送检病理。分析各组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87例患者中,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55例(63.2%),阳性患者32例(36.8%);Ⅰ组阴性患者中Rotter淋巴结转移1例,Ⅰ组淋巴结转移1~3枚24例;Ⅱ组阴性者22例(91.7%),Rotter淋巴结转移各1例(共8.3%);多于3枚7例,淋巴结阴性2例(28.6%),淋巴结转移1~3枚1例(14.3%),4~9枚3例(42.9%),多于9枚1例(14.3%);Ⅲ组淋巴结转移4例(57.1%)。结论:①对于无临床腋窝转移证据、术中探查未发现腋窝各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理论上存在仅行Ⅰ组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②术中探查发现仅有腋窝LⅠ1~3个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清扫范围至少达到LⅡ;③术中探查腋窝Ⅰ组淋巴结多于3枚阳性的患者,应结合Ⅱ组转移情况考虑腋窝清扫范围,如Ⅱ组未发现转移,清扫范围应达到Ⅱ组;如Ⅱ组已经出现转移灶,应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腋窝淋巴结转移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RH-PE40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姜洋 宋燕 +3 位作者 张颖超 吴广谋 张国利 朱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7-650,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免疫毒素LHRH-PE40与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表面LHRH受体结合的特性,观察其对细胞增殖产生的抑制作用及检测细胞凋亡。方法:用^125Ⅰ标记法检测LHRH-PE40与Lovo结合的特异性;MTT比色法检测LHRH-PE40对胃癌细胞的杀伤...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免疫毒素LHRH-PE40与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表面LHRH受体结合的特性,观察其对细胞增殖产生的抑制作用及检测细胞凋亡。方法:用^125Ⅰ标记法检测LHRH-PE40与Lovo结合的特异性;MTT比色法检测LHRH-PE40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表面可见配基一受体特异性结合,LHRH-PE40对Lovo细胞的半数致死量为0.24mg·L^-1,0.1~10.0mg·L^-1 LHRH-PE40作用于Lovo细胞,其凋亡明显(P〈0.01)。结论:结肠癌细胞Lovo细胞表面存在LHRH受体,LHRH-PE40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状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RH-PE40 结肠肿瘤 细胞凋亡 受体 LHR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Copenhagen大鼠乳腺癌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哲 吴琼 +2 位作者 曲珊珊 全成实 李玉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2-374,397,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致癌剂N- nitroso- N- methylurea(NMU)诱导Copenhagen (COP)大鼠乳腺癌发生的影响。方法:NMU诱导的雌性COP大鼠持续给VEGF后,观察其乳腺癌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RT- PCR及组织病理学等方法,... 目的:探讨外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致癌剂N- nitroso- N- methylurea(NMU)诱导Copenhagen (COP)大鼠乳腺癌发生的影响。方法:NMU诱导的雌性COP大鼠持续给VEGF后,观察其乳腺癌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RT- PCR及组织病理学等方法,检测大鼠乳腺上皮细胞中VEGF m RNA表达及乳腺组织中MAST细胞的浸润状态。结果:1COP大鼠乳腺癌的发生率在VEGF处理组与未处理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2正常青春期COP大鼠乳腺上皮细胞VEGF m RNA的表达与阳性对照组Bufllo(BU F)大鼠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2 30 d后前者的表达明显低于后者(P<0 .0 5 )。3由NMU诱导的COP大鼠乳腺癌上皮细胞中无VEGF的表达,而BU F大鼠有VEGF的阳性表达,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4 NMU处理的COP大鼠乳腺组织的增大淋巴结中有大量MAST细胞聚集,BU F组无MAST细胞的聚集。结论:外源性VEGF不足以增加COP大鼠乳腺癌的发生率,但内源性VEGF表达减低及免疫反应的增加(MAST细胞聚集)在COP大鼠肿瘤抵抗性方面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 乳腺肿瘤 Copenhagen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兔骨骼肌变性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悦书 王国君 +2 位作者 张弘 李士文 董惠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6-368,共3页
目的 :探索准确判定骨骼肌变性程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 2 5℃、30℃、35℃温度下缺血兔骨骼肌的变性过程。结果 :缺血兔骨骼肌分别于缺血后第 5、4、3h发生不可逆变性。结论 :缺血后骨骼肌变性的电镜观察可作为判定临床断... 目的 :探索准确判定骨骼肌变性程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 2 5℃、30℃、35℃温度下缺血兔骨骼肌的变性过程。结果 :缺血兔骨骼肌分别于缺血后第 5、4、3h发生不可逆变性。结论 :缺血后骨骼肌变性的电镜观察可作为判定临床断肢再植时限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 断肢再植 透射电镜 骨骼肌变性 再植时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外胆囊癌18例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伟栋 宫路路 +2 位作者 刘晶晶 姜义 曹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69-70,共2页
意外胆囊癌(unex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是指术前未有明确诊断,因“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由病理切片确诊的胆囊癌,又称为偶发胆囊癌、亚临床胆囊癌、机遇性胆囊癌.UGC在所有诊断的胆囊癌中所占比例较高,但各家报... 意外胆囊癌(unex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是指术前未有明确诊断,因“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由病理切片确诊的胆囊癌,又称为偶发胆囊癌、亚临床胆囊癌、机遇性胆囊癌.UGC在所有诊断的胆囊癌中所占比例较高,但各家报道不一.随着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普及,UGC的数量也有逐年增多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乔士兴 赵国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5-616,共2页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中及术后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 4 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 ,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 4例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配合器械取石 ,2 1例将结石全部取出 ,取净率为 87.5 %。...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中及术后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 4 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 ,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 4例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配合器械取石 ,2 1例将结石全部取出 ,取净率为 87.5 %。 16例术后 8~ 12周经 T管瘘道取石 ,一次结石取净者 12例 ,取净率为 75 %。结论 :纤维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应用很有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胆道镜 T管瘘道 胆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云波 贾明库 +2 位作者 王长文 孙亚彬 杜学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2-473,共2页
目的 :总结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 (Dieulafoy病 )的诊断、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2例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 ,根据不同时期采用不同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Dieulafoy病发生于胃底 4例 ,胃体近贲门小弯 7例 ,十二指肠降部 1例。... 目的 :总结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 (Dieulafoy病 )的诊断、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2例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 ,根据不同时期采用不同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Dieulafoy病发生于胃底 4例 ,胃体近贲门小弯 7例 ,十二指肠降部 1例。临床表现均为大量呕血、休克。 1 2例患者均行胃镜检查 ,8例行手术治疗 ,其中1例补加胃冠状动脉栓塞术 ,4例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结论 :该病临床特点为周期性、突发性、难治性出血 ,病变多局限于胃左动脉供血区。应尽早行胃镜检查 ,治疗以手术治疗或内镜下止血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病 胃肠道出血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肠囊肿1例报告
15
作者 曹宏 李金龙 +1 位作者 耿力 房学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尾肠囊肿 盆腔肿物 CT检查 腰部疼痛 后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腺瘤3例报告
16
作者 乔士兴 郭立娟 +3 位作者 郭春英 金炎 高洪飞 纪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99-1099,共1页
关键词 肝细胞腺瘤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肝细胞来源 良性肿瘤 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 术前诊断 手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改良设计实验研究
17
作者 金洪永 吕振祺 +1 位作者 张学文 刘建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0-421,共2页
目的 :通过改良措施加强门脉系统两个功能分区的屏障功能 ,寻求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后选择性分流作用的维持及增加向肝血流的方法。方法 :用正常犬制备门静脉高压动物模型并进行传统远端脾肾分流术 (包括胰脾分离 ) ,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一... 目的 :通过改良措施加强门脉系统两个功能分区的屏障功能 ,寻求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后选择性分流作用的维持及增加向肝血流的方法。方法 :用正常犬制备门静脉高压动物模型并进行传统远端脾肾分流术 (包括胰脾分离 ) ,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一些改良措施 ,强化门脉系统两个功能分区的屏障功能。通过测自由门脉压(FPP)、门脉脏侧闭塞压 (SOPP)及平均动脉压 (Pa) ,再通过 Archie′s门体分流率公式 PSS (% ) =(FPP/ SOPP- FPP/ Pa) / (1 - FPP/ Pa)分别计算出改良设计前后门体分流率。结果 :改良设计后比传统远端脾肾分流术 PSS显著下降 (P<0 .0 1 )。结论 :改良方案明显地加强了门脉系两个功能分区的屏障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高血压 门体分流率 脾肾分流术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酸对结直肠癌HCT-8细胞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任辉 姜涛 +2 位作者 房学东 徐为然 田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321-1323,共3页
目的:观察诱导分化剂苯乙酸(Phenylacetate,PA)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8增殖过程中C-myc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以1.0、2.0、3.0、4.0、5.0mmol/L的PA作用于HCT-8细胞,分别于24、48、72h对细胞增殖进行检测。应用原... 目的:观察诱导分化剂苯乙酸(Phenylacetate,PA)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8增殖过程中C-myc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以1.0、2.0、3.0、4.0、5.0mmol/L的PA作用于HCT-8细胞,分别于24、48、72h对细胞增殖进行检测。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应用PA后对HCT-8细胞C-myc 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1.0~5.0mmol/LPA作用HCT-8细胞24~72h,随着PA浓度的增加或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增加,PA作用24h为5.1%~24.3%,48h为16.7%~72.3%,72h为30.2%~93.4%。PA治疗后HCT-8细胞C-myc mRNA阳性表达率为(12.05±7.92)%,显著低于非治疗组中的阳性率(55.15±21.64)%(P<0.01)。结论:PA可有效抑制结直肠癌HCT-8细胞的增殖,PA对C-myc基因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苯乙酸 C-MYC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中游离癌细胞CK-20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19
作者 乔士兴 乔昕 王文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中游离癌细胞CK-20 mRNA的检测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及20例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患者手术前后血中游离癌细胞CK-20 mRNA表达。结果: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组CK-20 mRNA表达...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中游离癌细胞CK-20 mRNA的检测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及20例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患者手术前后血中游离癌细胞CK-20 mRNA表达。结果: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组CK-20 mRNA表达均为阴性,胃癌组术后CK-20 mRNA表达阳性率(37.5%,15/40)明显高于术前(22.5%,9/40)(P<0.05)。术中先结扎肿瘤周围回流静脉组(A组)术后CK-20 mRNA表达阳性率为35%,不结扎回流静脉组(B组)术后阳性率为40%,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K-20 mRNA阳性检出率与胃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012,P>0.05),与Bormann分型亦无明显相关性(r=0.024,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前已有部分患者血中存在游离癌细胞,手术中的牵拉刺激可增加癌细胞血行播散的可能性,术中单纯靠结扎回流静脉的方法无法完全阻断癌细胞播散入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循环细胞 CK-20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高转移性和低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图像分析
20
作者 李群 李一雷 +5 位作者 常明 杨新宇 王志新 梅红 夏阳 李玉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346,共4页
目的:比较人高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和人低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拟发现早期诊断和逆转前列腺癌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方法:应用差异凝胶电泳(DIGE),分离PC-3M和PC-3细胞株的总蛋白,用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 目的:比较人高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和人低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拟发现早期诊断和逆转前列腺癌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方法:应用差异凝胶电泳(DIGE),分离PC-3M和PC-3细胞株的总蛋白,用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并识别细胞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应用DIGE进行分离后,成功地获得了蛋白质组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成功鉴定出11种蛋白质,其中9个蛋白质点仅在PC-3中有表达,2个蛋白质点仅在PC-3M中有表达。结论:人高、低转移前列腺癌细胞株的蛋白质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蛋白质有可能为进一步发现前列腺癌转移相关分子和阐明前列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差异凝胶电泳 人前列腺癌细胞株 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