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碟脉灵注射液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艳妍 尹一子 +3 位作者 睢大员 于晓风 曲绍春 姜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 :观察碟脉灵注射液 ( DMLI)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 ( TC)、脂蛋白 -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其抗氧化作用。方法 :DMLI按 5、1 0、2 0 ml· kg-1· d-1给大鼠连续腹腔注射1 2 d,测血脂和过氧化脂质 ( LPO)含量 ,血浆... 目的 :观察碟脉灵注射液 ( DMLI)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 ( TC)、脂蛋白 -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其抗氧化作用。方法 :DMLI按 5、1 0、2 0 ml· kg-1· d-1给大鼠连续腹腔注射1 2 d,测血脂和过氧化脂质 ( LPO)含量 ,血浆 6-酮前列腺素 F1α( PGI2 )血栓素 A2 ( TXA2 )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活性 ,并观察肝脏脂肪沉积情况。结果 :DMLI1 0、2 0 ml·kg-1能明显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甘油三酯 ( 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DL- c)、TXA2 及 LPO含量 ,并明显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 c)、PGI2 含量及 SOD活性 ,亦能使 TC/HDL - c及 LDL- c/HDL - c比值明显降低 ,PGI2 /TXA2 比值明显升高。病理检查可见肝脏脂肪沉积明显减轻。结论 :DMLI可能通过调节体内血脂代谢、纠正自由基代谢紊乱及提高 PGI2 /TX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脉灵注射液 DMLI 高脂血症 血脂代谢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角蛋白18基因诊断胃癌淋巴结微转移 被引量:6
2
作者 续薇 张明威 +2 位作者 黄晶 王欣 许淑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 :建立 RT- PCR检测细胞角蛋白 - 1 8(CK1 8) m RNA表达的方法 ,判断胃癌淋巴结内微转移状况 ,探讨 1 8m RNA表达在胃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细胞角蛋白 1 8m RNA为标志基因 ,用 RT-PCR法检测 35例胃癌的 2 98枚... 目的 :建立 RT- PCR检测细胞角蛋白 - 1 8(CK1 8) m RNA表达的方法 ,判断胃癌淋巴结内微转移状况 ,探讨 1 8m RNA表达在胃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细胞角蛋白 1 8m RNA为标志基因 ,用 RT-PCR法检测 35例胃癌的 2 98枚淋巴结及良性胃病变的淋巴结 2 0枚。结果 :对照的良性胃病变淋巴结无 CK1 8m R-NA 表达 ,胃癌组的 2 98枚淋巴结病理检查阳性 99枚 (33.2 % ) ,而 RT- PCR法检测细胞角蛋白阳性 1 33枚(4 4 .6 % )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病理检查为阴性的 1 99枚中 ,经 CK1 8m RNA RT- PCR法检测有 34枚阳性 (1 7.1 % )。结论 :用 RT- PCR法检测胃癌淋巴结 CK1 8m RNA是诊断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敏感而特异的方法 ,对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诊断 微转移 角蛋白/诊断应用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和内皮抑素对小鼠肿瘤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金洪永 范恩学 +3 位作者 薛建华 孙海侠 丁道亮 张淑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3-255,共3页
目的 :直视观察小鼠背部开窗模型肿瘤生长情况及测定内皮生长因子、抗原 CD34的表达 ,了解血管生长抑素和内皮抑素对肿瘤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设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及低、高剂量实验组 ,建立小鼠背部开窗模型 ,分别给低、高剂量血管生... 目的 :直视观察小鼠背部开窗模型肿瘤生长情况及测定内皮生长因子、抗原 CD34的表达 ,了解血管生长抑素和内皮抑素对肿瘤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设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及低、高剂量实验组 ,建立小鼠背部开窗模型 ,分别给低、高剂量血管生长抑素及内皮抑素 (AS0 .6 ng· kg- 1 +ES2 .5 mg· kg- 1 和 AS1.2 ng· kg- 1 +ES5 .0 m g· kg- 1 ) ,在 13d高剂量实验组肿瘤生长受抑制情况明显 ,13d后处死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内皮生长因子及抗原 CD34的表达 ,了解肿瘤血管新生受抑制情况。结果 :肿瘤细胞移植后 ,每天直视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对照组所有移植肿瘤生长状态良好 ,肿瘤长大使小鼠行动发生困难 ;给药组较对照组肿瘤生长慢且小 ,行动不受限制 ,肿瘤的生长被明显抑制。在对照组中内皮生长因子和抗原 CD34染色高表达 ,在给药组则低表达。结论 :血管生长抑素和内皮抑素在抑制肿瘤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内皮生长因子/药理学 抗原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与术后镇痛方法对老年直肠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雅兰 陈云波 +3 位作者 莫世湟 彭雪梅 王小平 周长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74-1078,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4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Ⅱ-Ⅲ级年龄65岁以上的直肠癌行根治术患者,根据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法不同随...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4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Ⅱ-Ⅲ级年龄65岁以上的直肠癌行根治术患者,根据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为静脉复合全麻,术后经静脉给芬太尼(13μg/kg)自控镇痛;Ⅱ组为静脉复合全麻联合腰部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吗啡5mg+罗派卡因100mg自控镇痛,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48、120h5个时点从颈内静脉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同时测定各时点皮质醇水平,并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判定术后镇痛效果。结果:2组患者均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Ⅰ组患者VAS评分于术后24h、48h明显高于Ⅱ组(P<0·01),2组患者在术毕、术后24h、48h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Ⅱ组在术毕、术后24h升幅明显小于Ⅰ组(P<0·05),与麻醉前相比,术毕、术后24h、48h,2组CD3+、CD4+、CD4/CD8均明显下降(P<0·01);术后120hⅡ组各指标恢复(P>0·05);Ⅱ组于术后48h CD4+、术后120h CD3+、CD4+、CD4/CD8明显高于Ⅰ组(P<0·05或P<0·01)。结论:全麻复合腰部硬膜外麻醉能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提示全麻复合腰部硬膜外阻滞可能是老年肿瘤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较为合适的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麻醉 硬膜外 应激 氢化可的松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浸润树突状细胞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明威 王欣 +2 位作者 张静 徐敏 多吉次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88-289,共2页
研究肝细胞癌(H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浸润性树突状细胞(DC)的相关性。用免疫 组织化学方法研究45例HCC组织标本VEGF的表达及s-100阳性标记的DC数量,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在HCC 中VEGF的阳性表达和s-100蛋白阳性表达率分... 研究肝细胞癌(H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浸润性树突状细胞(DC)的相关性。用免疫 组织化学方法研究45例HCC组织标本VEGF的表达及s-100阳性标记的DC数量,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在HCC 中VEGF的阳性表达和s-100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2%(28/45)和46.7%(21/45),VEGF及DC均与肝癌的转 移有关(P均<0.05);VEGF的阳性表达与DC的浸润程度呈负相关(P<0.05)。HCC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DC的 浸润程度呈负相关,两者在肝癌发生发展中均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树突状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蛋白酶原激活肽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明威 王欣 张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48-44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及尿液中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与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早期预测重症胰腺炎提供有临床价值的指标。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3例AP患者血浆及尿液中TAP水平,并将重症胰腺炎(SAP)与轻症胰腺炎(MAP)的TAP水平作对比... 目的探讨血浆及尿液中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与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早期预测重症胰腺炎提供有临床价值的指标。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3例AP患者血浆及尿液中TAP水平,并将重症胰腺炎(SAP)与轻症胰腺炎(MAP)的TAP水平作对比。结果入院时AP患者血浆及尿中TA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重症AP组患者血浆及尿液中TAP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AP组(P均<0.01)。结论血浆及尿液TAP水平变化与AP病情变化密切相关,病程早期检测血浆及尿液TAP水平有助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胰蛋白酶原激活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免疫球蛋白与胆固醇单水结晶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弘 王悦书 +2 位作者 姜伟栋 韩喜春 李东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 :研究免疫球蛋白浓度与胆汁成核活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32例胆囊结石病人和 2 2例正常对照组的胆囊胆汁进行观察及检测 ,以了解胆固醇结石组、胆色素结石组及对照组的胆固醇单水结晶 ( CMC)形成... 目的 :研究免疫球蛋白浓度与胆汁成核活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32例胆囊结石病人和 2 2例正常对照组的胆囊胆汁进行观察及检测 ,以了解胆固醇结石组、胆色素结石组及对照组的胆固醇单水结晶 ( CMC)形成过程同免疫球蛋白 Ig A、Ig G、Ig M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胆固醇性胆囊结石组胆汁中形成 CMC,色素性胆囊结石组及对照组始终没有CMC的形成 ;胆固醇性胆囊结石组病人胆囊胆汁中 Ig M、Ig G浓度高于色素性胆囊结石组及对照组 ,尤以 Ig G明显 ( P<0 .0 0 1 ) ,三组胆汁中 Ig A浓度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胆汁中 Ig G浓度与胆固醇单水结晶形成时间呈负相关 ( r=- 0 .899,n=2 5 ,P<0 .0 0 1 )。结论 :胆汁中作为促成核因子的 Ig G浓度升高可使 CMC形成时间缩短 ,其成核活性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免疫球蛋白的增加可促进 CMC形成 ,它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结石 胆固醇单水结晶 免疫球蛋白 发病机制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胃旁路手术前后抑胃肽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斌 徐景伟 +2 位作者 刘晶晶 田晓丰 乔士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4-299,共6页
目的:检测糖尿病大鼠胃旁路手术(GBP)前后抑胃肽(GIP)水平的变化,探讨GBP治疗2型糖尿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8周龄的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饮食控制组、假手术组和手术组,每组1... 目的:检测糖尿病大鼠胃旁路手术(GBP)前后抑胃肽(GIP)水平的变化,探讨GBP治疗2型糖尿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8周龄的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饮食控制组、假手术组和手术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自由进食,饮食控制组控制大鼠进食量为15g.d-1,假手术组大鼠行GBP后行原位端端吻合,手术组大鼠行GBP;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4、8周检测各组大鼠空腹、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及GIP水平。结果:与术前比较,手术组大鼠术后空腹和餐后血糖显著下降并低于其他各组的相应时间点(P<0.01);空腹和餐后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的相应时间点(P<0.01);术后第4和8周手术组大鼠空腹、餐后血清GIP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相应时间点(P<0.01);术后1周,手术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平均进食量均减少,之后均逐渐增加。手术组大鼠平均进食量自术后第2周起再次减少,术后第3周至实验结束少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内手术组、假手术组、饮食控制组大鼠体质量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施行GBP后血糖及血清GIP水平下降,其机制可能与GIP分泌减少和解除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胃旁路 抑胃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欣 张明威 张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56-357,共2页
为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变化及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用ELISA法测定了93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健康人血清TGF-β1水平。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由Child A级到Child C级... 为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变化及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用ELISA法测定了93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健康人血清TGF-β1水平。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由Child A级到Child C级逐渐升高,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血清TGF-β1是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可用于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评价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变化与肝功能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欣 王延龄 闫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7-238,共2页
为了解肝硬化 (LC)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 1)、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关系 ,用ELISA法和比浊法检测了 5 0例LC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的血清IGF - 1和RBP水平。LC患者血清IGF - 1和RBP水平均显著低... 为了解肝硬化 (LC)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 1)、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关系 ,用ELISA法和比浊法检测了 5 0例LC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的血清IGF - 1和RBP水平。LC患者血清IGF - 1和R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1) ,且在肝功能分级中 ,随childA、B、C级的升高而递减 ,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5 )。表明 :IGF - 1和RBP是反映肝实质损害的灵敏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 肝硬化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视黄醇结合蛋白 ELISA法 比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胆道出血误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士兴 王文华 +1 位作者 谭毓铨 徐文科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4-205,共2页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胆道出血 误诊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白介素-6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欣 张明威 张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84-285,共2页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ELISA法测定56例AP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ICAM-1和IL-6水平。结果显示,AP患者血清SICAM-1、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ELISA法测定56例AP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ICAM-1和IL-6水平。结果显示,AP患者血清SICAM-1、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重症AP组患者血清SICAM-1、IL-6水平明显高于轻症AP组(P均<0.01)。提示SICAM-1、IL-6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其水平变化与AP病情变化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酸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及与RNA编辑酶ADAR1表达的相关性
13
作者 王岩 冯子玹 +3 位作者 姜涛 房学东 曹宏 张研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3-127,共5页
为探讨苯乙酸(PA)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与RNA编辑酶ADAR1表达的相关性,应用细胞计数及MTT法检测了不同浓度(0.5,1.0,2.0和4.0 mmol/L)PA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了各细胞周期... 为探讨苯乙酸(PA)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与RNA编辑酶ADAR1表达的相关性,应用细胞计数及MTT法检测了不同浓度(0.5,1.0,2.0和4.0 mmol/L)PA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了各细胞周期的细胞百分比,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杂交分析使用不同浓度(0.5,1.0,2.0 mmol/L)PA作用后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RNA编辑酶ADAR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经不同浓度PA作用后,增殖抑制率随作用时间延长及PA浓度增加而明显提高(P<0.05),但2.0和4.0 mmol/L PA作用72 h后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RNA编辑酶ADAR1 mRNA及蛋白表达随PA浓度增加而明显降低(P<0.05).通过沉默SMMC-7721细胞中ADAR1的表达发现,ADAR1表达下调可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结果表明,PA可阻抑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增殖,且存在时间及剂量的依赖性,作用机制与PA下调ADAR1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酸 肝癌 SMMC-7721 RNA编辑酶 ADAR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87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胃液和粪便中的表达
14
作者 乔士兴 陆莹 谭毓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06-807,809,共3页
目的 :探讨 GP87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胃液和粪便中表达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ELISA)法检测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胃液、粪便中的 GP87水平。结果 :阳性率最高者为胃癌组 ,其次为不典型增生组 ,肠化生组及萎缩性... 目的 :探讨 GP87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胃液和粪便中表达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ELISA)法检测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胃液、粪便中的 GP87水平。结果 :阳性率最高者为胃癌组 ,其次为不典型增生组 ,肠化生组及萎缩性胃炎组 ,浅表性胃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则明显低于以上各组。结论 :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记 生物学 胃肿瘤 癌前状态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胃液 粪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15
作者 关爱华 阎光志 +3 位作者 金志巍 丁道亮 丁世娟 金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 :总结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84例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与治疗情况。结果 :84例中 ,76例行 CT检查 ,73例诊断为 CHL ,准确率 96.1 % ;33例行 MRI检查 ,32例诊断为 CHL ,准确率 96.9% ;84例行 B型超声检查 ,8... 目的 :总结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84例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与治疗情况。结果 :84例中 ,76例行 CT检查 ,73例诊断为 CHL ,准确率 96.1 % ;33例行 MRI检查 ,32例诊断为 CHL ,准确率 96.9% ;84例行 B型超声检查 ,82例诊断为 CHL,准确率 97.6% ;2 3例行 ECT检查 ,全部都诊断为 CHL,准确率 1 0 0 %。68例行血管瘤切除术 ,瘤体捆扎术 1 2例 ,血管瘤切除加捆扎术 3例 ,肝固有动脉结扎术 1例。 84例患者术后均随诊 1~ 5年 ,定期复查 B型超声、CT结果显示血管瘤切除术组 ,无病灶复发 ;血管瘤捆扎术组 ,瘤体均不同程度缩小 ;血管瘤切除加捆扎术组 ,术后残留瘤体机化。结论 :ECT、MRI、B型超声以及 CT检查均有特征性表现 ,是术前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准确检查方法。该病首选手术治疗 ,常规术式有血管瘤切除术及瘤体捆扎术 ,疗效较佳。前者切除肿瘤彻底 ,后者操作简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 治疗 手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DNA倍体的关系
16
作者 孙欣 关文曾 李乃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94-1396,共3页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 (SS)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 (ER)及肿瘤细胞核DNA倍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 ,检测了 67例原发性乳腺癌及 2 5例乳腺良性肿瘤 ,并随机抽取 2 6例乳腺癌标本进行流式细...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 (SS)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 (ER)及肿瘤细胞核DNA倍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 ,检测了 67例原发性乳腺癌及 2 5例乳腺良性肿瘤 ,并随机抽取 2 6例乳腺癌标本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 :生长抑素在恶性程度低的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恶性程度高的乳癌 (P <0 0 5)。生长抑素表达阳性的乳癌多为二倍体癌 ,表达阴性者多为异倍体癌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生长抑素可延缓乳腺癌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乳腺癌 DNA倍体 免疫组织化学 流式细胞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