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疗与斯普林联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王铁君 程光惠 +3 位作者 刘晓岚 吴镇凤 曲雅勤 韩冬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68-870,共3页
目的:观察放疗与斯普林联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放疗+斯普林)、单放组。观察组放疗开始即行斯普林10ml/d静脉点滴,连续应用4周。两组放疗方法、剂量相同。结果:全部... 目的:观察放疗与斯普林联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放疗+斯普林)、单放组。观察组放疗开始即行斯普林10ml/d静脉点滴,连续应用4周。两组放疗方法、剂量相同。结果:全部患者随访2年以上,随访率98.8%。1)观察组与单放组有效率分别为67.5%和40.0%,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47.5%和32.5%,P<0.05。2)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单放组(P<0.01)。3)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3、CD4、CD4/CD8比值升高,CD8下降(P>0.05)。单放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3、CD4、CD4/CD8比值显著下降,CD8升高(P<0.05)。观察组与单放组治疗后比较CD3、CD4、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P<0.01)。结论:放疗与斯普林联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优于单纯放疗,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自身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普林食管癌 放疗 细胞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洋参叶三醇组皂苷对乳腺癌放疗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及淋巴细胞CD4、CD8和CD2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春刚 贾晓晶 +4 位作者 董丽华 吴镇凤 龚守良 马兴元 陈燕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7-289,共3页
目的 :探讨西洋参叶三醇组皂苷 (PQL )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 PQL观察组 (17例 )和对照组 (13例 ) ;两组在进行放射治疗的同时 ,PQL观察组口服 PQL ,对照组不给该药 ;放疗 4 0 Gy后取... 目的 :探讨西洋参叶三醇组皂苷 (PQL )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 PQL观察组 (17例 )和对照组 (13例 ) ;两组在进行放射治疗的同时 ,PQL观察组口服 PQL ,对照组不给该药 ;放疗 4 0 Gy后取外周血测定白细胞计数 ,免疫球蛋白 Ig G、 Ig A、 Ig M及补体 C3、 C4、 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淋巴细胞 CD4、CD8、CD2 5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在对照组中 ,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 (4.0 2±0 .6 7)× 10 9· L- 1 ,淋巴细胞转化率为 796 6± 15 6 2 ,而 PQL实验组中分别为 (6 .17± 1.2 0 )× 10 9· L- 1 ,180 35±15 77,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0 1)。在 PQL观察组中 ,CD8及 CD2 5阳性细胞的百分率 (% )分别为 2 0 .9± 5 .0 8和4 1.3± 6 .15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P<0 .0 0 1)。两试验组中免疫球蛋白 Ig G、 Ig A、 Ig M及补体 C3、 C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QL增强乳腺癌放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药理学 皂苷类/药理学 人参皂甙类/药理学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放疗患者对医疗行为的认知差异与焦虑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倩倩 孙蕾 +5 位作者 边丽 韩今华 贾秀秀 姚晓晴 陈玉丙 宋新灵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调查不同背景的宫颈癌行放射治疗(放疗)患者对医疗行为的认知差异,探讨沟通方式与焦虑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上提高宫颈癌患者对放疗的依顺从性和完善医患沟通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89例新入院的宫颈癌行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调查不同背景的宫颈癌行放射治疗(放疗)患者对医疗行为的认知差异,探讨沟通方式与焦虑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上提高宫颈癌患者对放疗的依顺从性和完善医患沟通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89例新入院的宫颈癌行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现行的医患沟通内容(病情、治疗过程、治疗时间、相关症状、费用及疗效讲解等)、患者的认知状况进行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焦虑程度进行评价,采用患者满意度评分(PSS)和患者疾病认知评分(PCS)了解患者的满意度和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并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SAS评分与伴随症状呈正相关关系(r=0.472,P<0.01)。入院后等待放疗和放疗开始至4周时患者SAS评分与P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757,r=0.291,P<0.05)。结论:提高新入院宫颈癌行放疗患者对医患沟通内容满意度,可舒缓宫颈癌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宫颈癌患者对放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认知 焦虑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与力尔凡联合治疗鼻咽癌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曲雅琴 董丽华 +1 位作者 杨建征 陈武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 :观察放疗与力尔凡联合应用对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近期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 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 (放疗 +力尔凡 )、单纯放疗组。结果 :综合组与单纯放疗组鼻咽病灶在放疗结束时完全缓解率分别是 92 %... 目的 :观察放疗与力尔凡联合应用对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近期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 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 (放疗 +力尔凡 )、单纯放疗组。结果 :综合组与单纯放疗组鼻咽病灶在放疗结束时完全缓解率分别是 92 %和 82 % ,放疗后 3个月分别是 98%和 84 %(P>0 .0 5) ,颈淋巴结转移在放疗结束时完全缓解率分别是 81%和 72 % ,放疗后 3个月分别是 92 %和80 % (P<0 .0 5) ,且毒副作用轻微。综合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 CD3+ 、CD4 + 、CD4 + / CD8+ 比值升高 ,CD8+下降 (P>0 .0 5)。而单纯放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CD3+、CD4 +、CD4 + / CD8+比值显著下降 ,CD8+ 升高 (P<0 .0 5)。综合组与单纯放疗组治疗后比较 CD3+ 、CD4 + 、CD4 + / CD8+ 比值明显升高 ,CD8+明显下降 (P<0 .0 1)。结论 :放疗与力尔凡联合应用治疗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疗效优于单纯放疗 ,并能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力尔凡 联合治疗 鼻咽癌 颈淋巴结转移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铁君 王红勇 +1 位作者 葛立本 李英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3-545,共3页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骨转移瘤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所用治疗方法分为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单放组,38例)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联合组,44例)。单放组局部行三维适形放疗,联...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骨转移瘤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所用治疗方法分为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单放组,38例)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联合组,44例)。单放组局部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组行静滴唑来膦酸4 mg加局部三维适形放疗,比较两组的有效率、止痛起效时间及血钙水平。结果:单放组显效4例,有效22例,无效12例,有效率68.4%;联合组显效26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有效率88.9%;止痛起效时间单放组为(6.93±1.02)d,联合组为(3.28±0.85)d。两组有效率和止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前后血钙水平单放组分别为(2.25±0.82)和(2.20±0.16)mmol.L-1,联合组分别为(2.25±0.80)和(2.19±0.15)mmol.L-1。两组治疗前后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疗效优于单纯放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骨肿瘤/放射疗法 肿瘤转移 三维适形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肽对恶性肿瘤放疗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吕喆 曲雅琴 +5 位作者 龚守良 傅士波 贾晓晶 吴镇凤 黄林青 李凌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 :观察大剂量胸腺肽 ( thymopeptide,TP)对恶性肿瘤放疗病人 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51例恶性肿瘤放疗病人分为 10 0 mg和 2 0 0 mg胸腺肽用药组。病人分别每日静点胸腺肽 10 0 mg和 2 0 0 mg,连续 10日用药。用流式细胞仪测其用... 目的 :观察大剂量胸腺肽 ( thymopeptide,TP)对恶性肿瘤放疗病人 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51例恶性肿瘤放疗病人分为 10 0 mg和 2 0 0 mg胸腺肽用药组。病人分别每日静点胸腺肽 10 0 mg和 2 0 0 mg,连续 10日用药。用流式细胞仪测其用药前后外周血 T细胞 CD4、CD8、CD2 5和 CD56阳性百分率。结果 :10 0 mg用药组病人用药后外周血 T细胞 CD4和 CD2 5阳性百分率明显高于用药前水平( P<0 .0 5) ,而 2 0 0 mg用药组病人用药后外周血 T细胞 CD4、CD8、CD2 5和 CD56阳性百分率均明显增高 ( P<0 .0 5或 P<0 .0 1)。结论 :大剂量胸腺肽可在短时间内提高恶性肿瘤放疗病人细胞免疫功能 ,而且每日 2 0 0 mg用药量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 T细胞亚群 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对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和KB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徐召南 毕也 +4 位作者 王溪 张泽兵 王舒煜 姜斯文 贾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6-720,I0003,共6页
目的:利用自噬抑制剂联合放射疗法作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和KB细胞,探讨自噬对口腔癌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人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和KB细胞,分为对照组、氯喹(CQ)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放射组(IR组)及... 目的:利用自噬抑制剂联合放射疗法作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和KB细胞,探讨自噬对口腔癌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人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和KB细胞,分为对照组、氯喹(CQ)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放射组(IR组)及联合放射组(CQ+IR组和3-MA+IR组)。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采用免疫荧光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AL-27细胞自噬水平(即LC3Ⅱ免疫荧光强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1表达水平,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IR组比较,联合放射组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IR组细胞自噬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Q组、3-MA组和联合放射组(P<0.05)。IR组LC3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联合放射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IR组和联合放射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联合放射组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放射疗法可以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自噬水平升高。自噬抑制剂可以通过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提高其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放射疗法 氯喹 3-甲基腺嘌呤 口腔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S)-人参皂苷Rg3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被引量:38
8
作者 辛颖 倪劲松 +3 位作者 姜新 王心蕊 石博 吴稼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3,81,共4页
目的:观察20(S)-人参皂苷Rg3的抗肿瘤生长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通过B16黑色素瘤实体瘤模型、MTT法观察Rg3对B16黑色素瘤生长的作用,采用新生血管计数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Rg3对肿瘤组织血管生成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实体瘤模型... 目的:观察20(S)-人参皂苷Rg3的抗肿瘤生长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通过B16黑色素瘤实体瘤模型、MTT法观察Rg3对B16黑色素瘤生长的作用,采用新生血管计数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Rg3对肿瘤组织血管生成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实体瘤模型中,不同浓度Rg3各组瘤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且Rg3组肿瘤周围的血管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体外实验中,MTT法见Rg3抑制B16黑色素细胞的生长,其IC50为(7.76±0.46)mg·L-1,并且Rg3可阻滞B16黑色素瘤细胞于G0/G1和S期,使G2/M期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Rg3抑制B16黑色素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及阻滞肿瘤细胞进入分裂期来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药理学 黑色素瘤 实验性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玉宇 曲雅勤 +3 位作者 姜新 赵钦 郭潇 冯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1-574,共4页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联合替莫唑胺(TMZ)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IMRT+TMZ)22例和单纯放疗组(IMRT...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联合替莫唑胺(TMZ)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IMRT+TMZ)22例和单纯放疗组(IMRT)24例,随访12~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观察2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均按计划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0个月和7.6个月(P<0.05),1年生存率为86.36%(19/22)和58.33%(14/24),2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为Ⅰ~Ⅱ度的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患者可较好耐受,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联合TMZ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IMRT,且不良反应轻微,是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脑胶质瘤 调强适形放疗射治 替莫唑胺 无进展生存期 1年生存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及其对坏死胰腺组织的修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雅娟 李秀东 +3 位作者 陈强 凌翎 刘丽珠 范洪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6-838,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诱导转化为胰岛样细胞及其对坏死胰腺组织修复的可能性.方法:①取大鼠骨髓细胞,进行MSC培养纯化扩增,用bFGF、EGF、条件培养液、高糖培养基、B27、地塞米松、胰岛素等培养体系诱导MSC向胰岛细胞转化...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诱导转化为胰岛样细胞及其对坏死胰腺组织修复的可能性.方法:①取大鼠骨髓细胞,进行MSC培养纯化扩增,用bFGF、EGF、条件培养液、高糖培养基、B27、地塞米松、胰岛素等培养体系诱导MSC向胰岛细胞转化;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样细胞.②结扎大鼠胰腺组织及其血管6~7 h制作胰腺局部坏死模型.将分离、纯化、诱导的MSC和骨髓细胞用DAPI标记,分别移植到实验组(移植MSC)和对照组(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观察大鼠生存状态并于2周后取胰腺组织检测.结果:①体外扩增的MSC诱导转化后,细胞由初期的长梭形变成多角形或圆形并逐渐聚集成团.双硫腙染色大部分细胞团呈亮红色,初步表明MSC可诱导转化为胰岛样细胞.②实验组大鼠成活率达80%,坏死的胰腺组织被修复,变黑的胰腺组织基本恢复正常,胰腺组织中存在核呈兰色荧光的细胞;对照组的动物腹腔积水、粘连,2周内全部死亡.结论:大鼠骨髓MSC可在体外诱导转化为胰岛样细胞,并可修复损伤的胰腺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祖代细胞 中胚层 胰腺 造血干细胞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联合X射线照射对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孙宝胜 刘晓岚 +3 位作者 刘林林 傅士波 吴镇凤 龚守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16-1018,F0002,共4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联合X射线照射对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黑色素瘤C57BL/6J小鼠动物模型,观察Rg3联合照射对小鼠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通过黑色素瘤B16细胞体外培养,观察Rg3对其细胞受照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小鼠接种...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联合X射线照射对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黑色素瘤C57BL/6J小鼠动物模型,观察Rg3联合照射对小鼠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通过黑色素瘤B16细胞体外培养,观察Rg3对其细胞受照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小鼠接种B16细胞第6天,Rg3给药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照射后12 d,照射组和给药加照射组肿瘤均明显缩小,后者缩小更为显著(P<0.05);同时,Rg3联合X线照射使其细胞存活率下降,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联合X射线照射对抑瘤具有放射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 黑色素瘤 实验性 辐射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不同充盈状态下RapidArc与IMRT对早期宫颈癌靶区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瑜 曲雅勤 +4 位作者 贾晓晶 夏文明 王立波 蒋鑫萍 郝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放疗技术及膀胱充盈状态对宫颈癌术后放疗靶区剂量的分布及正常组织受照体积的影响,探讨宫颈癌术后放疗的理想模式。方法:选择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分别进行膀胱充盈状态及排空状态下模拟CT扫描,处方剂量50 Gy,分别制定双... 目的:比较不同放疗技术及膀胱充盈状态对宫颈癌术后放疗靶区剂量的分布及正常组织受照体积的影响,探讨宫颈癌术后放疗的理想模式。方法:选择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分别进行膀胱充盈状态及排空状态下模拟CT扫描,处方剂量50 Gy,分别制定双弧快速旋转调强计划(RapidArc)及7野调强适形计划(IMRT)。计划的实施均为Varian公司的TrueBeam直线加速器。利用每个计划的剂量一体积直方图(DVH)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膀胱充盈状态下IMRT及RapidArc的靶区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05及1.04(P>0.05),膀胱排空状态下IMRT及RapidArc的靶区均匀性指数均为1.04(P>0.05)。膀胱充盈状态下,IMRT及Rapi dArc的靶区适形度指数分别为0.71及0.73(P>0.05)。膀胱排空状态下,IMRT及RapidArc的靶区适形度指数分别为0.71及0.73(P>0.05)。小肠及膀胱接受30 Gy及40 Gy剂量的体积,膀胱充盈状态下优于膀胱排空状态,两种技术间无显著性差异。直肠及膀胱接受30 Gy剂量的体积IMRT优于RapidArc。RapidArc在治疗时间及机器跳数上明显优于IMRT。结论:7f-IMRT及双弧RapidArc在靶区适形度及均匀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无论何种技术,膀胱充盈状态对小肠及膀胱的保护均优于膀胱排空状态;在直肠及膀胱的保护方面均优于,在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上优于IM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射治疗 RAPIDARC 膀胱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G-CSF对放化疗引起乳腺癌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铁君 刘林林 +4 位作者 程光惠 刘晓兰 曲雅勤 吴镇凤 张崇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81-382,共2页
为了观察国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粒生素 )在放化疗中对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作用 ,对 10 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 ,两组病人均于术后 2周始行 1个周期CAF方案化疗 ,然后放疗。观察组... 为了观察国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粒生素 )在放化疗中对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作用 ,对 10 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 ,两组病人均于术后 2周始行 1个周期CAF方案化疗 ,然后放疗。观察组在化疗中加用粒生素 75微克 天 ,皮下注射 ,连用 5 - 7天 ,在放疗过程中针对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减少再应用 3- 5天。对照组在放化疗中不用粒生素。比较两组病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绝对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最低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粒生素对放化疗过程中白细胞减少的治疗效果确切 ,副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细胞减少症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r-angiostatin基因辐射诱导表达特性及其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秀娟 宋祥福 +4 位作者 杨巍 田梅 杨旭 刘林林 李修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3-546,共4页
目的 :检测 p Egr- angiostatin重组质粒在 B1 6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和观察 p Egr-angiostatin基因 -放射治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 RT- PCR方法从小鼠肝脏中扩增出 angiostatinc DNA,经测序证实后 ,构建 p Egr- angiostatin重组质... 目的 :检测 p Egr- angiostatin重组质粒在 B1 6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和观察 p Egr-angiostatin基因 -放射治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 RT- PCR方法从小鼠肝脏中扩增出 angiostatinc DNA,经测序证实后 ,构建 p Egr- angiostatin重组质粒 ,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法转染小鼠 B1 6细胞 ,检测 B1 6细胞内 angiostatin m RNA的辐射诱导表达 ,体内观察 p Egr- angiostatin基因 -放射治疗的抑瘤作用。结果 :测序表明扩增的 angiostatin c DNA序列与报道基本一致 ,Egr- 1启动子和 angiostatinc DNA正确插入表达载体 pc DNA3.1 ,转染 B1 6细胞内 angiostatin m RNA的表达具有辐射诱导特性 ,p Egr- angiostatin基因 -放射治疗荷瘤小鼠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结论 :成功地克隆小鼠angiostatin基因 ,并证实 p Egr- angiostatin的辐射诱导表达规律及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血管抑素 EGR-1启动子 pEgr-angiostatin重组质粒 基因-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岩 孙磊 +3 位作者 于雷 于洋 池琦 贾晓晶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2-347,共6页
近年来,放疗、化疗及手术联合治疗成为了头颈部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由放化疗带来的毒性作用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治疗的依从性。分子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治疗模式,在治疗头颈部肿瘤方面具有毒性作用小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头... 近年来,放疗、化疗及手术联合治疗成为了头颈部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由放化疗带来的毒性作用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治疗的依从性。分子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治疗模式,在治疗头颈部肿瘤方面具有毒性作用小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头颈部肿瘤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等,目前西妥昔单抗等靶向治疗药物已被FDA批准用于头颈部鳞癌的治疗。本文以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为主,同时介绍一些正处于研究中的靶向治疗药物,探讨靶向药物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头颈部鳞癌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顺铂与单药顺铂2种同步放化疗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7
16
作者 文思敏 于多 +1 位作者 吕欣 王铁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2-1008,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单药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TP)2种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为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放疗科行紫杉醇联合顺铂或单药顺铂2种同步放化疗方... 目的:探讨影响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单药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TP)2种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为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放疗科行紫杉醇联合顺铂或单药顺铂2种同步放化疗方案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218例,根据其同步放化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单药顺铂组和紫杉醇联合顺铂组。所有患者均行体外照射联合高剂量率腔内近距离治疗。回顾性收集218例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化疗方案、病理等级、病理类型和初产年龄等临床资料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并通过电话随访及门诊、住院复查资料的方式收集患者的生存资料,随访日期截止至2017年1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预后的关联性并评价2种同步放化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病理等级、病理类型和初产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8例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6.33%、76.15%和63.76%,紫杉醇联合顺铂组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单药顺铂组(χ2=8.032,P=0.005)。单因素分析结果,与患者预后有关的因素是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化疗方案和病理类型为腺癌(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分期[Ⅲ期:P=0.016,HR(95%CI)=1.90(1.13~3.19);Ⅳ期:P<0.001,HR(95%CI)=19.13(7.84~46.68)],化疗方案[P=0.009,HR(95%CI)=0.54(0.34~0.86)]和病理类型为腺癌[P=0.021,HR(95%CI)=1.88(1.10~3.21)]是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临床分期处于ⅡB期、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方案和病理类型为鳞癌的患者预后较好。与紫杉醇联合顺铂组患者比较,单药顺铂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症(Z=-2.060,P=0.039)和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Z=-2.246,P=0.025)不良反应较轻。结论:临床分期、化疗方案和腺癌病理类型是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与采用单药顺铂比较,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化疗方案患者预后较好,且不良反应仅略重于采用单药顺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顺铂 宫颈肿瘤 预后因素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角脱盘对辐射诱发小鼠胸腺淋巴瘤Notch2基因表达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于雷 王蕴龙 +3 位作者 陈志深 王新春 郜玉钢 贾晓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7-891,共5页
目的:观察鹿角脱盘对辐射诱发小鼠胸腺淋巴瘤Notch2基因的表达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在辐射致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90只近交系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每组30只。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小鼠采用X射线照射,建立... 目的:观察鹿角脱盘对辐射诱发小鼠胸腺淋巴瘤Notch2基因的表达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在辐射致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90只近交系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每组30只。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小鼠采用X射线照射,建立胸腺淋巴瘤动物模型,照射后给予照射给药组小鼠喂饲含鹿角脱盘超微粉的鼠粮。6个月后,取全血和胸腺,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胸腺淋巴瘤组织中Notch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水平,应用SOD试剂盒检测血清中SOD活性。结果: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小鼠胸腺瘤发生率分别为53.33%(16/30)和36.67%(11/30);照射组小鼠胸腺瘤组织中Notch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小鼠正常胸腺组织均明显升高(P<0.05),而照射给药组小鼠胸腺瘤组织中Notch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小鼠血清中IgG、IgA和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照射给药组小鼠血清中IgG、IgM和血红蛋白水平及SOD活性均高于照射组(P<0.05)。结论:电离辐射激活Notch2基因和蛋白的高表达及降低小鼠免疫功能可能是辐射诱发胸腺淋巴瘤的发生机制之一;鹿角脱盘可通过抑制Notch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提高小鼠免疫功能而降低辐射致癌的发生率,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淋巴瘤 Notch2基因 鹿角脱盘 电离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Egr-hTRAIL的构建及其对肿瘤细胞的体外诱导凋亡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朴春姬 田梅 +2 位作者 刘林林 杨巍 李修义1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构建携带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h TRAIL )基因的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 Egr- h TRAIL ,并研究其在人肺腺癌细胞株 A 5 4 9中的表达及促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表达质粒 p Egr- h TRAIL ,体外通过脂质... 目的 :构建携带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h TRAIL )基因的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 Egr- h TRAIL ,并研究其在人肺腺癌细胞株 A 5 4 9中的表达及促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表达质粒 p Egr- h TRAIL ,体外通过脂质体转染 A5 4 9细胞 ,经 G4 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 A 5 4 9- sh TRAIL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 ,采用 Annexin- V- 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结果 :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 p Egr- h TRAIL表达质粒构建正确 ;稳定转染细胞 A 5 4 9- sh TRAIL的 h TRAILm RNA表达量明显增加 ;稳定转染细胞 A 5 4 9- sh TRAIL的凋亡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加 ,是 A5 4 9细胞的 1.8倍(P<0 .0 5 )。结论 :成功构建 p Egr- h TRAIL表达质粒 ,体外稳定转染细胞 A5 4 9- sh TRAIL具有明显诱导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pEgr—hTRAIL表达载体 基因表达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疗联合^(125)I粒子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近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溪 韩今华 +1 位作者 李云峰 杨艳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3-966,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复发性直肠癌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和血清中癌胚抗原(CEA)以及术后随访结果,评价热疗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性。方法:手术且放疗后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20例手术治疗患者,1例患者无法耐受... 目的:通过比较复发性直肠癌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和血清中癌胚抗原(CEA)以及术后随访结果,评价热疗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性。方法:手术且放疗后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20例手术治疗患者,1例患者无法耐受热疗退出),术前应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粒子间距为1.0cm,植入后立即复查CT,再行剂量验证,植入粒子数量为12~58颗,每颗粒子放射性活度为0.5mCi,肿瘤周边匹配剂量为90~140Gy。射频热疗,每次60min,维持温度43℃,每周2次,连续3周。治疗后随访3个月,通过影像学结果和血清中CEA水平变化评价有效率,并评估尿频、尿痛、血尿和直肠出血等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随访6个月后影像学结果显示肿瘤缩小;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EA水平由治疗前(30.25±8.32)mg·L^(-1)降低到(11.89±5.22)mg·L^(-1)(t=13.158,P<0.01);局部有效率94.7%(18/19),疼痛缓解率为94.4%(17/18);治疗前NRS评分中位数为6(4,7)分,治疗后NRS评分中位数为1(0,3)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患者未出现尿频、尿痛、血尿和直肠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热疗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对复发性直肠癌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复发性直肠癌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125I放射性粒子 直肠肿瘤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基因稳定转染联合辐射对肿瘤细胞周期进程及G_1期激酶抑制蛋白P27^(ki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田梅 吴丛梅 +2 位作者 刘林林 朴春姬 李修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研究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Egr-hPTEN体外转染对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周期进程及G1期激酶抑制蛋白P27表达的影响。方法:脂质体包裹重组载体体外转染肿瘤细胞并经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稳定转染细胞形态,以We... 目的:研究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Egr-hPTEN体外转染对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周期进程及G1期激酶抑制蛋白P27表达的影响。方法:脂质体包裹重组载体体外转染肿瘤细胞并经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稳定转染细胞形态,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TEN基因的辐射诱导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研究稳定转染联合0~10Gy X-射线照射对胶质瘤细胞周期进程及P27kip1的表达。结果:稳定转染PTEN基因的SHG-44细胞PTE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可被辐射诱导增强,5Gy以内PTE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稳定转染细胞超微结构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可见核内染色质趋边的类似早期凋亡的改变;稳定转染联合X-射线照射细胞周期发生明显改变,细胞从G1期到S期发生阻滞,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7表达上调。结论:PTEN基因稳定转染联合辐射可诱导肿瘤细胞G1期阻滞,并与P27kip1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r-hPTEN X线 神经胶质瘤 P27^KIP1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