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癌基因c-fos和c-jun在肝细胞型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颖超 韩喜春 +1 位作者 贾明库 王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研究癌基因 c- fos和 c- jun在肝细胞型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1 0例正常肝组织、2 3例癌旁异型增生肝组织和 31例肝细胞型肝癌组织的癌基因 c- fos和 c- jun表达 ,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 目的 :研究癌基因 c- fos和 c- jun在肝细胞型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1 0例正常肝组织、2 3例癌旁异型增生肝组织和 31例肝细胞型肝癌组织的癌基因 c- fos和 c- jun表达 ,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正常组织中 c- fos和 c- jun弱表达或不表达 ;在癌旁异型增生肝组织中 c- fos和 c- jun的阳性例数分别为 1 5 ( 65 .2 % )和 1 4( 60 .9% ) ,染色强度与正常肝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在肝细胞型肝癌中 c- fos和 c- jun阳性例数分别为1 7( 5 4 .8% )和 1 6( 5 1 .9% )。c- fos和 c- jun表达水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 ( P<0 .0 5 ) ,而且二种癌基因在肝细胞型肝癌中表达的协同性较强。结论 :c- fos和 c- jun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肝细胞型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c- fos和 c- jun表达水平与肝细胞型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OS C-JUN 免疫组化 肝细胞型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韩喜春 韩宁 +2 位作者 张颖超 王禹 贾明库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59-761,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10 (IL - 10 )和 C反应蛋白(CRP)与 AP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 EL ISA法检测 12例健康人和 4 5例 AP患者发病后第 1、 2、3、 4和 5天血清 IL - 10、 ...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10 (IL - 10 )和 C反应蛋白(CRP)与 AP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 EL ISA法检测 12例健康人和 4 5例 AP患者发病后第 1、 2、3、 4和 5天血清 IL - 10、 CRP浓度。结果 :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未检出 IL - 10。 AP患者血清中 IL - 10于发病第 1天升高 ,2~ 5 d逐渐降低 ,且发病第 1天轻型胰腺炎 (MAP)组 IL - 10血清浓度明显高于重型胰腺炎 (SAP)组 ,第2~ 5天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MAP发病第 1天 IL - 10浓度明显高于第 2、3、4、5天 (P<0 .0 1) ,SAP发病第 1~ 3天IL - 10浓度明显高于第 4、 5天 (P<0 .0 5 ) ,不同病因所致的 AP,或伴发胰腺坏死与液体聚集时 ,血清 IL - 10和 CRP活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P患者血清 IL - 10在发病早期有其变化规律 ,可用于早期辅助诊断 ,尤以发病第 1天血清 IL - 10水平有利于 MAP与 SAP的鉴别。外源性 IL - 10可能成为治疗早期 AP的一种有效方法 ,联合检测IL - 10、 CRP可作为急性胰腺炎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C反应蛋白 胰腺炎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和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血清中VEGF的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禹 张颖超 +1 位作者 杨威 关文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 36例乳腺癌患者、 2 2例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囊性增生患者和 35例正常健康女性血清 VEGF含量 ,分析 VEGF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VEGF水平...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 36例乳腺癌患者、 2 2例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囊性增生患者和 35例正常健康女性血清 VEGF含量 ,分析 VEGF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VEGF水平乳腺癌组 [(14 5 .8± 13.6 ) ng· L- 1 ]与良性病变组 [(80 .4 7± 3.5 8) ng· L- 1 ]和正常对照组 [(5 8.38± 7.0 4 ) ng· L- 1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VEGF水平有淋巴结转移者 [(188.4 0±19.80 ) ng· L- 1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94 .0 2± 12 .0 4 ) ng· L- 1 ](P<0 .0 1)。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可能成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辅助指标之一 ,有助于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血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 血管 肿瘤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弘 姜义 +1 位作者 关文曾 王悦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1-593,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2、9( MMP2、MMP9)的活性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明胶酶谱分析法测定乳腺癌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 MMP2、MMP9的活性 ,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 MMP2、MMP9活性与乳腺癌... 目的 :探讨乳腺癌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2、9( MMP2、MMP9)的活性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明胶酶谱分析法测定乳腺癌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 MMP2、MMP9的活性 ,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 MMP2、MMP9活性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中 MMP2 (分子量 62 0 0 0 )、MMP9(分子量 82 0 0 0 )活性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 P<0 .0 1 ) ;而两组 MMP2 ( 62 0 0 0 + 72 0 0 0 )、MMP9( 82 0 0 0 + 92 0 0 0 )活性差异不显著( P>0 .0 5 )。转移组及浸润组 MMP2 ( 62 0 0 0 )、MMP9( 82 0 0 0 )活性显著高于非转移组及非浸润组( P<0 .0 1 )。结论 :MMP2、MMP9的活性部分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2 活性 测定 肿瘤转移 肿瘤浸润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及表达与膀胱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孙亚欣 张志超 +1 位作者 孙立群 高洪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血清含量及组织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 6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及 2 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MMP- 2和 MMP- 9的含量 ;应用免疫组...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血清含量及组织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 6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及 2 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MMP- 2和 MMP- 9的含量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检测 6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 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MMP- 2和 MMP- 9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 :膀胱癌患者血清中 MMP- 2和 MMP- 9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 1) ,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 MMP- 2及 MMP- 9含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膀胱癌组织中 MMP- 2及MMP- 9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黏膜 ,随着肿瘤分级的增高 MMP- 2和 MMP- 9表达显著增强 (P<0 .0 5 )。结论 :MMP- 2和 MMP- 9血清含量及组织表达与膀胱癌侵袭转移有密切关联 ,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血液 明胶酶A/血液 明胶酶B/血液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细胞鸡胚移植模型中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检测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湛 王璐 +3 位作者 李玉林 张丽红 张弘 赵雪俭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68-770,共3页
目的 :测定胃癌细胞接种至鸡胚绒毛尿囊膜后的成瘤过程中鸡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9( MMP- 9)含量变化。方法 :利用形态学方法观察胃癌细胞接种至鸡胚绒毛尿囊膜后的成瘤过程 ,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鸡胚模型... 目的 :测定胃癌细胞接种至鸡胚绒毛尿囊膜后的成瘤过程中鸡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9( MMP- 9)含量变化。方法 :利用形态学方法观察胃癌细胞接种至鸡胚绒毛尿囊膜后的成瘤过程 ,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鸡胚模型血清中 MMP- 9含量的变化 ,并结合胃癌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1× 1 0 6·ml-1 胃癌细胞组于接种 72 h后 ,出现肉眼可见独立结节 ,随时间推移 ,结节体积增大 ,且鸡胚绒毛尿囊膜上较大血管向结节处集中 ;1× 1 0 6·ml-1胃癌细胞组 ,72 h后血清 MMP- 9含量明显增高 ,至 7d时达到最高值。结论 :胃癌细胞的成瘤过程中 MMP- 9水解酶含量明显增加 ,此模型用于胃癌特性的研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明胶酶B 鸡胚移植模型 血清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绒毛尿囊膜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庆国 王峰 +2 位作者 刘晶 王丹 丁相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1-923,F0003,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P16蛋白对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63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正常胃黏膜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0.0%,胃癌组... 目的:通过研究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P16蛋白对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63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正常胃黏膜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0.0%,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44.4%,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位于贲门部、胃底体部和幽门部的胃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高分化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组(P<0.05);④癌组织侵犯肌层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未侵犯肌层组(P<0.05);⑤有淋巴结转移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缺失与胃癌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暴露于不同侵袭因素作用下所形成的胃癌中P16的表达缺失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P16 胃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抑癌基因PTEN和癌基因C-myc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7
8
作者 房学东 任辉 +1 位作者 张研 田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0-573,共4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癌基因C-myc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及8例正常结直肠黏膜中PTEN和C-myc蛋白表达。结果:结...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癌基因C-myc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及8例正常结直肠黏膜中PTEN和C-myc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6.70%(46/60),显著高于正常(0)及邻近结直肠(癌旁)组织(1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myc蛋白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呈正相关关系(r=5.540,P<0.05),与TNM分期无相关性(r=0.013,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5.00%(15/60),显著低于正常(100%)及邻近结直肠(癌旁)组织(90%)(P<0.01);PTE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869,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均呈负相关(r=-0.791,r=-0.741,r=-0.634,P<0.05);C-myc蛋白表达与PTEN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22,P<0.001)。结论:癌基因C-myc蛋白过度表达不能作为判断结直肠癌肿瘤状态的单独指标;抑癌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缺失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促进作用,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癌基因C-MYC 抑癌基因PTEN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氰咪胍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犬门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延龄 陈云波 +3 位作者 丁巍 李桂英 王淑敏 李爱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8-271,共4页
目的 :探讨甲氰咪胍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犬门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以胆总管结扎法成功制备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模型犬 11只 ,随机分为两组 ,即甲氰咪胍组 (n=7)和盐水对照组 (n=4 ) ;另取 4只正常犬作正常对照组。经股动脉、股... 目的 :探讨甲氰咪胍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犬门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以胆总管结扎法成功制备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模型犬 11只 ,随机分为两组 ,即甲氰咪胍组 (n=7)和盐水对照组 (n=4 ) ;另取 4只正常犬作正常对照组。经股动脉、股静脉、右颈外静脉分别插管 ,以多导生理记录仪、电磁流量计等检测门脉及全身血液动力学变化 ,使用 RF- 30 0 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血浆组织胺浓度。结果 :甲氰咪胍组静脉注射甲氰咪胍 (剂量 0 .0 12 g· kg- 1 ) 5、 15、 30、 6 0、 90和 12 0 min后 ,自由门脉压平均值分别较注射前下降 5 .2 %、 14 .1%、13.7%、 12 .9%、 9.3%和 6 .5 % (P<0 .0 5 ,P<0 .0 1,P<0 .0 1,P<0 .0 1,P<0 .0 1,P<0 .0 5 ) ,肝静脉楔入压、肝静脉压梯度、门静脉阻力均同步下降。肝动脉血流量无显著改变 ,门静脉血流量及全肝血流量轻度增多。肝静脉自由压、下腔静脉压、腹主动脉平均压及心率均无明显变化。自由门静脉压下降最大幅度与股静脉血血浆组织胺浓度呈显著正相关 (r=0 .7874 ,P<0 .0 5 )。盐水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上述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甲氰咪胍通过拮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犬血中异常升高的组织胺的作用 ,舒张肝血管床 ,降低门脉血流阻力 ,从而降低门脉压力 ,同时使门脉及全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肝硬化 实验性 西咪替丁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雀异黄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田晓丰 曹宏 田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9-502,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Gen)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凋亡调控的影响,明确Gen抗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SMMC-7721细胞按Gen浓度分为5、10和20 mg.L-13个处理组和对照组(未加Gen),给药24和48 h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Gen)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凋亡调控的影响,明确Gen抗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SMMC-7721细胞按Gen浓度分为5、10和20 mg.L-13个处理组和对照组(未加Gen),给药24和48 h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时相,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s-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Gen处理组细胞核内异染色质呈块状凝集,胞质内线粒体肿胀空化,随着Gen浓度增加,细胞核呈固缩状,核内异染色质趋边凝集,细胞质空化明显,对照组无改变;MTT法检测显示,随着Gen浓度增加,作用时间从24到48 h的延长,SMMC-7721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1)。流式细胞术显示,随着Gen浓度增加,停滞在G2/M期细胞数增加(P<0.01),S期细胞减少(P<0.01),G0/G1期细胞减少(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随着Gen浓度增加,Caspases-3蛋白表达增强,呈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Gen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上调Caspases-3蛋白表达和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雀异黄素 肝肿瘤 实验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_(44)V_6、PCNA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湛 宋向巍 +2 位作者 关文曾 乔士兴 王璐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9-512,共4页
目的 :探讨 CD4 4V6、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76例乳腺癌组织中 CD4 4V6、PCNA、VEGF的表达。结果 :CD4 4V6、VEGF在乳腺... 目的 :探讨 CD4 4V6、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76例乳腺癌组织中 CD4 4V6、PCNA、VEGF的表达。结果 :CD4 4V6、VEGF在乳腺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6 .8%、80 .3%。CD4 4V6表达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相关有显著性 (P<0 .0 5 ) ;VEGF则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状态相关有显著性 (P<0 .0 5 )。 CD4 4V6的表达与 PCNA、VEGF的表达相关 (P<0 .0 5 )。结论 :CD4 4V6、PCNA、VEGF可以作为评价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指标 ,三者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V6 PCNA VEGF 增殖细胞核抗原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乳腺肿瘤 转移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MMP-9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璐 李玉林 +5 位作者 张丽红 高绪兰 吴珊 寇伯君 朱桂彬 刘湛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 9( MMP- 9)的表达特点 ,探讨其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 74例胃癌标本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染色技术 ,计算每例切片中癌细胞MMP- 9的阳性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指数 ( PLI) ...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 9( MMP- 9)的表达特点 ,探讨其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 74例胃癌标本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染色技术 ,计算每例切片中癌细胞MMP- 9的阳性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指数 ( PLI) ,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MMP- 9的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 P<0 .0 5) ,随着 MMP- 9含量的增加 ,PLI不断增高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 .0 1)。结论 :具有高增殖活性的肿瘤细胞同时具有较强的分泌MMP- 9的能力 ,M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活性 MMP-9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明库 闫秀欣 +1 位作者 陈云波 金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1-142,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联合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 (TACE)、经皮经肝无水乙醇注射(PEI)及 (或 )射频 (RFA)和生物治疗对肝内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对随访满 2年的 83例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单...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联合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 (TACE)、经皮经肝无水乙醇注射(PEI)及 (或 )射频 (RFA)和生物治疗对肝内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对随访满 2年的 83例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单纯手术组 2 4例 ,术后综合治疗组 5 9例 ,对两组病例 1年和 2年的肝内复发率和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综合治疗组 1年和 2年的肝内复发率分别为 1 0 % (6 / 5 9)和 32 % (1 9/ 5 9) ,单纯手术组 4 2 % (1 0 / 2 4 )和 6 2 % (1 5 / 2 4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P<0 .0 5 ) ;综合治疗组 1年和 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92 % (5 4 / 5 9)和 6 6 % (39/ 5 9) ,单纯手术组 6 3% (1 5 / 2 4 )和 38% (9/ 2 4 )高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结论 :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联合 TACE、PEI、RFA及生物治疗的肝癌综合治疗方案可以降低肝内复发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治疗 肝切除术 肿瘤复发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骨桥蛋白与MMP-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伟栋 印芳颖 +1 位作者 张明威 关文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39-441,共3页
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对原发性肝癌与正常肝脏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OPN和MMP-2蛋白的表达。42例肝癌组织中OPN及MMP-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4%和66.7%,两者表达呈正... 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对原发性肝癌与正常肝脏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OPN和MMP-2蛋白的表达。42例肝癌组织中OPN及MMP-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4%和66.7%,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1)。并且两者在肝癌不同分期和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正常肝脏组织中均未见阳性表达。OPN阳性表达可能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OPN与MMP-2可能在肝癌的进展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骨桥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IAP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颖超 王禹 +1 位作者 姜洋 关文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5-917,共3页
目的:探讨XIAP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96例)、乳腺囊性增生组织(56例)、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12例)及乳腺癌组织(119例)中XIAP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X... 目的:探讨XIAP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96例)、乳腺囊性增生组织(56例)、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12例)及乳腺癌组织(119例)中XIAP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XIAP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囊性增生组织、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及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2%(4/96)、5.4%(3/56)、42.7%(5/12)和72.2%(86/119),后两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前两者(P<0.005);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XIAP蛋白阳性率(82.0%,73/89)明显高于浸润性特殊型乳腺癌(45.4%,10/22)和早期浸润性乳腺癌(37.5%,3/8)(P<0.05);XIAP蛋白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IAP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呈不同程度的表达,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P基因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蓝染色法鉴别乳癌前哨淋巴结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义 张弘 +2 位作者 关文曾 徐景伟 孙建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6-197,共2页
目的 :探讨手术中亚甲蓝染色法鉴别乳癌前哨淋巴结 ( SLN)在制定乳癌腋窝淋巴结清除范围中的作用。方法 :术中癌肿周围注射亚甲蓝 ,找到蓝染淋巴结为 SLN,余为非 SLN( NSLN) ,经病理检查确定有无淋巴结转移 ,有转移者为阳性。结果 :5 2... 目的 :探讨手术中亚甲蓝染色法鉴别乳癌前哨淋巴结 ( SLN)在制定乳癌腋窝淋巴结清除范围中的作用。方法 :术中癌肿周围注射亚甲蓝 ,找到蓝染淋巴结为 SLN,余为非 SLN( NSLN) ,经病理检查确定有无淋巴结转移 ,有转移者为阳性。结果 :5 2例患者中发现 SLN46例 ,检出率为88.5 % ,发现 1 0 8枚 SLN;在 SLN阳性的 1 8例中 NSLN也阳性者 1 0例 ,阴性者 8例 ;在 SLN阴性的 2 8例中 NSLN也阴性者 2 7例 ,阳性者 1例 ;SLN活检 ( SLNB)预测腋窝情况的灵敏度为94.7% ,假阴性率 5 .3% ;检出率与肿物大小、位置、病理类型无关。结论 :SLN转移情况基本可以反映乳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SLNB有望成为指导 N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诊断 前哨淋巴结 活组织检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淑敏 李桂英 徐春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93-493,共1页
关键词 溃疡膏 慢性皮肤溃疡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