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长春地区儿童龋病患病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国珍 罗云纲 李美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20-1026,共7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长春地区儿童龋病的患病状况,并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长春地区儿童龋病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进行调查,首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长春市3个区(朝阳区、南关区和宽城区)和3个县... 目的:了解吉林省长春地区儿童龋病的患病状况,并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长春地区儿童龋病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进行调查,首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长春市3个区(朝阳区、南关区和宽城区)和3个县城(农安县、榆树市和德惠市)为研究区域。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研究区域选取6所小学(小学五、六年级)和6所初中(初中一、二年级)99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检测计算患龋率并分析患龋率相关影响因素(如牙齿排列、牙龈炎患病情况、牙菌斑、牙齿检查、餐后漱口、刷牙频次、营养状况、服用钙剂情况、睡眠时长、个人饮食习惯和家庭相关因素)。结果:所有受检查儿童总患龋率为51.77%,其中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患龋率分别为57.91%、52.48%、48.16%和48.98%。随着年级的增长,患龋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儿童患龋率高于县城儿童(P<0.05)。患龋与非患龋儿童菌斑性牙龈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过钙剂、睡眠时间短、每餐后不漱口、牙齿排列不整齐、偏食、营养不良、喜食零食或甜食、饮用酸奶的频率高、独生子女、父母双方患龋齿、家长对口腔健康重视程度低和家庭收入低等是儿童龋病发病的重要诱导因素。性别、喂养方式、刷牙次数和父母职业对儿童龋病发病无明显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有牙龈炎、不进行定期口腔科检查、有牙菌斑、喝牛奶加糖、睡眠时间不足、偏食和营养不良是儿童龋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根治牙龈炎、定期口腔科检查、去除牙菌斑、喝牛奶不加糖、保证睡眠时间、纠正偏食和营养不良可以预防儿童龋病的发生,应加强县城儿童龋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患龋率 儿童 牙菌斑 牙龈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刘冲 王波元 +2 位作者 姜洋 宋艾倬 李明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0-777,共8页
目的:从临床和影像学角度综合评估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TMJDA)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ADDWoR)的疗效,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术式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1例行TMJDA的ADDWoR患者,共涉及25侧颞下颌关节(TMJ)。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术... 目的:从临床和影像学角度综合评估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TMJDA)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ADDWoR)的疗效,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术式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1例行TMJDA的ADDWoR患者,共涉及25侧颞下颌关节(TMJ)。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内的最大开口度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计算Helkimo指数中的临床症状指数(Di)。制定术后并发症和满意度调查表,患者自我评价疗效,并评估其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患者最大开口度均明显增加(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最大开口度明显增加(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患者VAS均明显降低(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VAS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Di 0和DiⅠ患者百分率均明显增加(P<0.05),DiⅡ和DiⅢ患者百分率均明显减少(P<0.05),提示手术后TMJ功能有明显改善。21例ADDWoR患者中,满意者14例(66.67%),基本满意者7例(33.33%)。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关节盘长度明显增加(P<0.01),髁突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移位关节盘均复位;在共25侧关节中,23侧(92%)疗效评价为“优”,2侧(8%)疗效评价为“良”。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面神经损伤、局部脱发、术区凹陷、涎瘘和味觉-出汗综合征;3例患者共计3侧关节于术后24 h内出现了耳前区麻木的症状,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麻木症状消失。结论:TMJDA用于治疗ADDWoR能够稳定复位关节盘,可明显改善患者开口度及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髁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乳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分子亚型和临床特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
作者 杨紫煦 苏畅 +2 位作者 王波元 刘冲 李明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07,共10页
目的:筛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差异预后乳酸代谢相关基因(LRGs),构建HNSCC的LRGs预后模型,并阐明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由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获取HNSCC基因表达及临床数据,由GeneCards数据库... 目的:筛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差异预后乳酸代谢相关基因(LRGs),构建HNSCC的LRGs预后模型,并阐明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由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获取HNSCC基因表达及临床数据,由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LRGs,采用R软件筛选HNSCC的LRGs。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预后相关基因,基于预后相关LRGs鉴定出2种不同亚型,采用Kaplan-Meier (K-M)曲线分析比较2组患者预后,采用CIBERSORT算法进行2组患者间的免疫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构建预后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K-M生存曲线评估LRGs与HNSCC患者生存和预后的关系。采用GSE27020、GSE41613和GSE65858数据集验证预后模型。基于风险评分进行分组,并进行免疫相关分析和肿瘤相关评分分析。结果:通过TCGA数据库从HNSCC样本中差异分析筛选出1 196个LRGs,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2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与HNSCC患者预后相关,根据预后相关基因鉴定出2种不同的LRGs亚型(分组1和分组2),K-M生存曲线显示分组2患者总生存期(OS)明显高于分组1,分组2患者免疫细胞浸润水平明显高于分组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9个LRGs,包括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1 (HPRT1)、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糖原磷酸化酶(PYGL)、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PLAU)、大麻素受体2(CNR2)、斯钙素2(STC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1 (NLRP1)、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和叉头框蛋白B1 (FOXB1),构建预后模型,K-M曲线和ROC曲线显示上述9个基因表达水平与HNSCC患者生存和预后有关联,且均具有良好的1、 2和3年生存预测作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650,且预后模型的预后预测作用在GSE27020、GSE41613和GSE65858数据集中得到验证。根据风险评分分类的患者具有可区分的免疫状态。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的HNSCC差异表达LRGs与HNSCC患者生存和预后有关联,由9个LRGs构建的预后模型可预测HNSCC患者的生存情况和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乳酸代谢 免疫浸润 生物信息学 LASSO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血小板衍生性生长因子在骨形成中协同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罗云纲 曲露露 李美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85-1088,共4页
骨形成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多种因子存在的微环境中共同作用的结果。骨损伤早期,控制骨祖细胞诱导作用的各种生物化学因素和生物生理学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后期促进骨改建的各种细胞因子起主要作用。新近研究表明:各生长因子通... 骨形成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多种因子存在的微环境中共同作用的结果。骨损伤早期,控制骨祖细胞诱导作用的各种生物化学因素和生物生理学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后期促进骨改建的各种细胞因子起主要作用。新近研究表明:各生长因子通过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其活性,调节局部骨形成作用,然而关于生长因子在调节成骨细胞代谢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尚不完全清楚。在众多骨生长因子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被公认是目前最强的骨诱导因子,而血小板衍生性生长因子(PDGF)对骨改建有双向调节作用,因此,进一步探究BMP和PDGF及其二者在骨形成中的作用意义深远。本文作者探索BMPs和PDGF的化学结构及生物学作用,阐述BMP与PDGF在骨形成中协调作用的明确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过程 骨形态发生蛋白 血小板衍生性生长因子 骨缺损 骨折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旭 巩慧妍 +3 位作者 李沐风 郑晟源 朱宇航 朱庆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5-510,共6页
脊柱内固定术常用于治疗椎管狭窄、脊柱侧弯以及椎体滑脱等各类脊柱疾病。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内固定材料的发展,脊柱内固定术的手术量逐年增加。目前尽管手术无菌条件有了很大进步,但脊柱术后感染仍是脊柱内固定术后影... 脊柱内固定术常用于治疗椎管狭窄、脊柱侧弯以及椎体滑脱等各类脊柱疾病。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内固定材料的发展,脊柱内固定术的手术量逐年增加。目前尽管手术无菌条件有了很大进步,但脊柱术后感染仍是脊柱内固定术后影响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脊柱内固定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不仅增加了医疗费用及患者身心负担,而且可能导致内固定术的失败,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本文对脊柱内固定术后MRSA感染的治疗及预防措施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术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手术部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6
作者 罗云纲 杨涛 +1 位作者 许力强 黄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0-232,共3页
目的 :将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结合起来 ,建立一个近似临床牙周炎表现的实验性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 3月龄的雌性 Wistar大白鼠 5 1只 ,随机分成 4组 :对照组 ,激素组 ,结扎组 ,去势加结扎组。对照组每只大白鼠每只每日肌注生理盐水 0 .4 ... 目的 :将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结合起来 ,建立一个近似临床牙周炎表现的实验性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 3月龄的雌性 Wistar大白鼠 5 1只 ,随机分成 4组 :对照组 ,激素组 ,结扎组 ,去势加结扎组。对照组每只大白鼠每只每日肌注生理盐水 0 .4 m L,激素组每只每日应用地塞米松 1 mg溶于 0 .4 m L 生理盐水中肌注 ,结扎组大白鼠上颌第一磨牙牙颈部用正畸钢丝结扎 ,去势加结扎组大白鼠行双侧卵巢摘除术并在其上颌第 1磨牙牙颈部用正畸钢丝结扎。采用组织病理学及骨密度测定的方法来观察各种动物的牙周炎形成状况。结果 :双侧卵巢切除后的大白鼠牙槽骨骨密度降低显著 ;激素组的大白鼠牙龈乳头炎症较轻 ,牙周膜未见明显变化 ;结扎组牙周组织局部菌斑蓄积 ,导致局部机械和炎症性刺激变化 ;去势加结扎组 ,牙槽骨骨密度降低 ,牙齿松动 ,牙周袋形成 ,出现了近似人类牙周炎的病理变化。结论 :摘除大白鼠双侧卵巢 ,并用钢丝结扎上颌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槽骨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罗云纲 刘晓秋 +1 位作者 朱孝民 阎晓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9-832,共4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增殖能力的影响,为牙周组织改建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本实验室自行制备生长状态良好的转染IGF-Ⅰ的PDLF和未转染IGF-Ⅰ的PDLF,分别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制成细胞悬...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增殖能力的影响,为牙周组织改建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本实验室自行制备生长状态良好的转染IGF-Ⅰ的PDLF和未转染IGF-Ⅰ的PDLF,分别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经计数后进行接种并计数,绘制成细胞生长曲线,比较2种细胞生长速度的差异;用0.25%胰蛋白酶分别消化转染和未转染IGF-Ⅰ的PDLF,培养后采用MTT法测定A值,并比较2种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比色法检测比较转染和未转染IGF-Ⅰ的PDLF的ALP活性。结果:细胞生长曲线显示转染IGF-Ⅰ的PDLF的生长速度高于未转染IGF-Ⅰ的PDLF,差异有显著性(P<0.05);转染IGF-Ⅰ的PDLF的增殖能力及ALP活性高于未转染IGF-Ⅰ的PDLF,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IGF-Ⅰ可能通过PDLF发挥其调节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钛合金种植体的制备及其骨结合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蕊 李美华 周万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8,共7页
目的:观察3D打印种植体与经典Straumann种植体植入家兔体内后骨整合情况,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D打印的方法制作Ti-6Al-4V(TC4)种植体,以经典Straumann种植体作为对照,于6只家兔双侧股骨植入种植体建立家兔种植体模型,每... 目的:观察3D打印种植体与经典Straumann种植体植入家兔体内后骨整合情况,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D打印的方法制作Ti-6Al-4V(TC4)种植体,以经典Straumann种植体作为对照,于6只家兔双侧股骨植入种植体建立家兔种植体模型,每侧各植入1颗TC4种植体和1颗Straumann种植体,共12颗TC4种植体(TC4种植体组)和12颗Straumann种植体(Straumann种植体组)。术后2、4和8周各处死2只家兔,取出种植体周围组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成骨细胞、新骨形成及骨组织修复情况,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观察新骨形成及矿化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术后TC4种植体表面结构变化,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S)对术后TC4种植体进行元素构成分析。结果:甲苯胺蓝染色,术后2周时,2组紧贴种植体的骨组织边缘有胞核深染、胞浆呈淡蓝色的成骨细胞线性排列;术后4周,2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存在淡染的新生胶原纤维样结构,排列欠整齐;术后8周,2组家兔靠近种植体一侧骨组织可见淡蓝色、结构连续的新生骨形成,内含大量骨细胞,新生骨与原矿化骨界限清晰。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术后2周,2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有活跃的成骨细胞聚集;术后4周,2组种植体与原矿化骨组织间均可见新生的、红染的类骨质结构;术后8周,2组种植体表面均可见伴有一定程度钙化的新生骨形成,呈深红色,Straumann种植体组钙化程度略优于TC4种植体组。SEM观察,完成体内实验的TC4种植体在表面结构上基本与术前TC4种植体保持一致,未见明显结构缺损形成。EDS扫描分析,完成体内实验的TC4种植体除含有与术前TC4种植体一致的元素外,尚存在常量元素钙(Ca)、锰(Mg)和微量元素硅(Si)等。结论:3D打印TC4种植体具备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与生物相容性,在体内可以达到与Straumann种植体相似的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钛合金种植体 Straumann种植体 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罗云纲 刘晓秋 +1 位作者 朱孝民 阎晓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2-465,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PDLF)细胞增殖的影响,寻找体外培养人PDLF(hPDLF)细胞的优化条件,为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的hPDLF细胞随机分为5组,分别用5种含10%胎牛血清的...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PDLF)细胞增殖的影响,寻找体外培养人PDLF(hPDLF)细胞的优化条件,为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的hPDLF细胞随机分为5组,分别用5种含10%胎牛血清的DMEM细胞培养基培养5~8代:①空白对照组(无DEX);②含5mg·L^-1 DEX;③含10mg·L^-1 DEX;④含20mg·L^-1 DEX;⑤含50mg·L^-1 DEX。以MTT法测定DEX对hPDLF细胞增殖率的影响;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PDLF细胞在添加不同浓度DEX的胎牛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后的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将hPDLF细胞接种于24孔板后的第3天,细胞出现汇合现象。细胞在孔底呈鳞片状。采用DEX条件DMEM细胞培养液培养,可见细胞逐渐变成多层,细胞形态变小,突起变钝。MTT法检测结果表明含不同浓度DEX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的hPDLF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浓度的DEX对hPDLF细胞增殖均有影响(P〈0.05),且随着浓度增加,hPDLF细胞增殖能力逐渐增高。结论:DEX能使体外培养的hPDLF细胞表现很强的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体外培养 胎牛血清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上皮细胞中人β2——防御素mRNA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洪涛 罗云纲 +1 位作者 王国珍 李美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7期604-606,共3页
目的:检测人β防御素(humanβdefensin,hBD)2mRNA在牙龈增生病人和正常人的牙龈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分析hBD-2mRNA在牙龈组织天然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 目的:检测人β防御素(humanβdefensin,hBD)2mRNA在牙龈增生病人和正常人的牙龈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分析hBD-2mRNA在牙龈组织天然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12例牙龈增生病人和10例正常牙龈上皮细胞中hBD-2mRNA的表达。结果:hBD-2mRNA在l2例牙龈增生和l0例正常对照牙龈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上皮细胞中hBD-2在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hBD-2的表达增加可能与牙龈增生中的细胞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β-防御素2 牙龈增生 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和IGF对骨组织修复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安琪 罗云纲 +1 位作者 顾芯铭 李美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84-486,共3页
骨重建(bone remodeling)是指骨的形状、密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骨重建受到骨生长因子、年龄、局部血供、营养及力学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促进骨组织修复的生长因子是由骨细胞和血液细胞分泌的一大类生长因子,包括转化生长... 骨重建(bone remodeling)是指骨的形状、密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骨重建受到骨生长因子、年龄、局部血供、营养及力学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促进骨组织修复的生长因子是由骨细胞和血液细胞分泌的一大类生长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修复 PDGF IGF 骨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密度分布 局部血供 力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喷雾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微载体的工艺及其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一安 杨舒婷 +3 位作者 李亚龙 刘国民 孙淑芬 罗云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9-444,473,共7页
目的:探讨静电喷雾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PLGA/HA)微载体的工艺过程,阐明PLGA/HA微载体的优势表征。方法:采用HA (20nm,99.9%)和PLGA (LA/GA=50/50,Mw30k),利用静电喷雾法制备PLGA/HA微载体,观察不同HA质量浓度(1%、3... 目的:探讨静电喷雾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PLGA/HA)微载体的工艺过程,阐明PLGA/HA微载体的优势表征。方法:采用HA (20nm,99.9%)和PLGA (LA/GA=50/50,Mw30k),利用静电喷雾法制备PLGA/HA微载体,观察不同HA质量浓度(1%、3%、5%)、不同电压(4.0、4.5、>5.0kV)对微载体形貌的影响,获得最佳制球参数。以PLGA微载体为PLGA组,PLGA+1%HA为1%PLGA/HA组,PLGA+3%HA为3%PLGA/HA组,PLGA+5%HA为5%PLGA/HA组,单纯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扫描电镜(SEM)、细胞增殖实验、细胞荧光染色实验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检测PLGA/HA微载体表征。结果:SEM观察,PLGA/HA微载体颗粒均匀,均为椭圆形或圆形,无异常形态球,表面光滑,无锐利边缘,球体之间无粘连、无聚集,不同浓度配比微载体之间无明显差别。细胞增殖实验检测,黏附细胞数量5%PLGA/HA组>3%PLGA/HA组>1%PLGA/HA组>PLGA组>空白对照组(P<0.05),细胞数量随HA浓度增加而升高,5%PLGA/HA组微载体对细胞亲和性最佳,微载体无细胞毒性。细胞荧光染色实验检测,MC3T3-E1细胞在微载体上黏附状态良好。FTIR检测显示HA特征吸收峰,表明复合微载体中含有PLGA与HA。结论:成功利用静电喷雾技术建立PLGA/HA微载体的制备工艺,该方法操作简单便捷,制球效果优良,在骨组织工程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喷雾 微载体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羟基磷灰石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