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汉族人群乙型肝炎肝硬化患病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关联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潘焕峰 李东复 +2 位作者 李迎杰 郑永晨 王秀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探讨吉林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肝硬化患病与白细胞抗原(HLA)DRB1区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吉林地区汉族61例慢性乙型肝炎,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2名HBV感染自然恢复者及50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进行了HLA-... 目的:探讨吉林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肝硬化患病与白细胞抗原(HLA)DRB1区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吉林地区汉族61例慢性乙型肝炎,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2名HBV感染自然恢复者及50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进行了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HLA-DRB1*1201-3等位基因表达频率为17.2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00%(P=0.0427,RR=2.391);慢性乙型肝炎组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HLA-DRB1*070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1.48%,12.5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0%(P=0.0066,RR=6.35;P=0.0046,RR=7.00)及HBV感染自然恢复组1.56%(P=0.0183,RR=8.17;P=0.0136,RR=9.00);而所检测HLA-DRB1座位的其它等位基因表达频率在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吉林地区汉族人群慢性乙型肝炎患病与HLA-DRB1*1201-3、HLA-DRB1*0701等位基因型相关联;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病仅与HLA-DRB1*0701等位基因型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肝硬化 等位基因 人类白细胞抗原 PCR-S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EL模式的医院感染管理在消化内镜中心的应用 被引量:43
2
作者 黎丽 闵悦 +2 位作者 白东梅 周彬 单淑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2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SHEL模式的医院感染管理在消化内镜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吉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镜中心85名工作人员进行前后对照,2020年4月—12月为对照阶段,实施常规医院感染管理;2021年1月—9月为干预阶段,从S... 目的:探讨基于SHEL模式的医院感染管理在消化内镜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吉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镜中心85名工作人员进行前后对照,2020年4月—12月为对照阶段,实施常规医院感染管理;2021年1月—9月为干预阶段,从SHEL模式的软件、硬件、临床环境、当事人及他人因素4方面开展医院感染管理问题的识别、分析与处理。比较两阶段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指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阶段患者与内镜诊疗操作相关医院感染事件发生频次均为0;干预阶段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频次(2例次)较对照阶段(4例次)减少50%;工作人员培训参与率、职业防护合格率、手卫生依从率、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落实率、监测管理落实率等质量指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干预阶段均高于对照阶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HEL模式进行医院感染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消化内镜中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保障医患安全,同时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中心 SHEL模式 医院感染管理 疫情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在心血管疾病预测和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李宏阳 何宇 张基昌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26,共5页
残余胆固醇(RC)被认为是导致残余心血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种新型血脂指标,RC在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和管理相关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本综述旨在系统总结RC的定义、生成机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及其相关病理学机制,同时探讨RC在... 残余胆固醇(RC)被认为是导致残余心血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种新型血脂指标,RC在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和管理相关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本综述旨在系统总结RC的定义、生成机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及其相关病理学机制,同时探讨RC在心血管疾病预测和管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残余胆固醇 预测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腹膜透析龄患者首次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基于4家医院625例患者数据 被引量:20
4
作者 赵晶 杨立明 +7 位作者 朱学研 张晓暄 李忻阳 刘师辰 庄小花 周文华 罗萍 崔文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40-1746,共7页
目的探讨长腹膜透析龄患者首次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2019年期间在吉林省4家三甲医院首次发生PDAP的所有患者资料。根据发生首次PDAP时的透析龄是否大于36个月,将研究对象分为长透... 目的探讨长腹膜透析龄患者首次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2019年期间在吉林省4家三甲医院首次发生PDAP的所有患者资料。根据发生首次PDAP时的透析龄是否大于36个月,将研究对象分为长透析龄组(≥36个月)和短透析龄组(<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首次PDAP的临床资料、治疗结果及转归。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25例PDAP患者,长透析龄组93例,短透析龄组532例。在发生首次PDAP时,长透析龄组患者血红蛋白明显高于短透析龄组,而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短透析龄组(P<0.05);长透析龄组较短透析龄组更易感染革兰阴性菌(P<0.05)。长透析龄组的初始治疗有效率(P=0.009)及完全治愈率(P=0.018)均低于短透析龄组,而拔管率高于短透析龄组(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长透析龄导致首次PDAP拔管及治疗失败的风险分别是短透析龄的3.05倍(95%CI:1.35-6.91,P=0.008)和2.81倍(95%CI:1.45-5.44,P=0.002)。真菌及混合菌感染是长透析龄患者首次PDAP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40,95%CI:1.488-1385.5,P=0.029;OR:16.50,95%CI:1.106-246.123,P=0.042)。而两组患者在维持PD、技术失败和全因死亡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发现,长透析龄并不是PDAP患者技术失败(OR:1.36,95%CI:0.84-2.19,P=0.206)或全因死亡(OR:1.51,95%CI:0.97-2.35,P=0.06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长透析龄患者首次发生PDAP时易发生革兰阴性菌感染,并且治疗效果较短透析龄患者差,但对于长期转归方面无明显影响。长透析龄是首次PDAP拔管和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真菌及混合菌感染是长透析龄患者首次PDAP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透析龄 腹膜透析 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的免疫隔离及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宋月平 胡国华 +2 位作者 董丽华 马敬红 李淑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探讨微囊材料海藻酸钠 /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和免疫隔离作用。方法 :以海藻酸钠 -壳聚糖 -海藻酸钠 (ACA)为包囊 ,分别将微囊化 PC1 2细胞、裸 PC1 2细胞、空微囊移植入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鼠纹状体内 ,以阿朴... 目的 :探讨微囊材料海藻酸钠 /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和免疫隔离作用。方法 :以海藻酸钠 -壳聚糖 -海藻酸钠 (ACA)为包囊 ,分别将微囊化 PC1 2细胞、裸 PC1 2细胞、空微囊移植入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鼠纹状体内 ,以阿朴吗啡检测移植前后大鼠旋转行为的改变。HE染色后观察纹状体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对移植的微囊化 PC1 2细胞回收后再培养 ,以 MTT和台盼兰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微囊化 PC1 2细胞移植能够改善 PD模型鼠的旋转行为 ,与移植前和空囊移植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包囊无破裂 ,无肿瘤形成 ,囊周炎症反应轻微。裸 PC1 2细胞移植组大鼠的旋转行为改善仅持续了 2个月 ,且部分大鼠颅内有致死性肿瘤形成。回收微囊化 PC1 2细胞再培养生长良好 ,MTT法和台盼兰法检测显示细胞具有生物活性。结论 :海藻酸钠壳 /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微囊 帕金森病/治疗 细胞移植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哮喘患者调节性T细胞对Th17细胞和Th9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孟珊珊 于金燕 +5 位作者 闫冰迪 张庆华 王珂 张捷 马忠森 刘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96,102,共5页
目的:深入研究过敏性哮喘病人(轻到中度)急性发作期的调节性T细胞对Th17和Th9细胞功能影响的异常。方法:招募30例过敏性哮喘病人(轻到中度)急性发作期和30例健康者,采集外周静脉血30 ml,分离PBMC,然后应用磁珠法体外分离CD4+CD25+CD127-... 目的:深入研究过敏性哮喘病人(轻到中度)急性发作期的调节性T细胞对Th17和Th9细胞功能影响的异常。方法:招募30例过敏性哮喘病人(轻到中度)急性发作期和30例健康者,采集外周静脉血30 ml,分离PBMC,然后应用磁珠法体外分离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s)和CD4+CD25-效应T细胞(选取分离纯度90%以上的标本继续下一步试验)。在PHA刺激下体外培养,检测效应T细胞增殖情况和Th17细胞、Th9细胞特异性基因(RORC和PU.1)表达及特异性细胞因子(IL-17和IL-9)分泌情况,检测哮喘病人Th17细胞和Th9细胞的异常情况;并给予Tregs干预,检测Tregs对Th17细胞和Th9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的Tregs均可以抑制CD4+CD25-效应细胞增殖反应,但哮喘组Tregs的抑制功能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P=0.03)。哮喘病人RORC表达和IL-17分泌均高于对照组(P<0.05),Tregs对RORC表达的抑制能力在哮喘组有所下降(P<0.05),但对IL-17分泌的抑制能力在哮喘组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别(P>0.05);哮喘病人IL-9分泌无论是否加入Tregs干预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PU.1表达只有在加入Tregs干预后才高于对照组(P=0.04);Tregs对PU.1表达和IL-9分泌的抑制能力在哮喘组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过敏性哮喘病人(轻到中度)急性发作期Tregs数量和功能下降,而Th17细胞和Th9细胞的特异性基因表达和特异性细胞因子生成增加,哮喘病人的Tregs在体外对Th17细胞的抑制功能有所下降,但尚未发现Tregs对Th9细胞的抑制功能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调节性T细胞 TH17细胞 TH9细胞 急性发作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建立及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海娜 胡国华 +3 位作者 陈秋惠 孙冬 刘彩霞 孙亚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1-814,共4页
目的: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研究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加入不同浓度鱼藤酮(0、10、25、50、75和100nmol.L-1),观察细胞形态改变;鱼藤酮处理PC12细胞24、48和72h,MTT法检测... 目的: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研究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加入不同浓度鱼藤酮(0、10、25、50、75和100nmol.L-1),观察细胞形态改变;鱼藤酮处理PC12细胞24、48和72h,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观察α-synuclein在胞内聚集情况;AO/EB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后PC12细胞形状不规则,突起增多变长,细胞间连接增多;染毒后细胞突起结构逐渐消失,细胞体积变小、形态变圆。50nmol.L-1鱼藤酮作用24h后PC12细胞活力开始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浓度增大,细胞活力进一步下降,呈浓度依赖性(P<0.01);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细胞活力亦逐渐下降,不同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胞浆中出现棕色的类圆形α-synuclein染色阳性颗粒;免疫荧光显示,胞浆中有α-synuclein标记的强绿色荧光的蛋白聚集。染毒细胞逐渐呈现出早期凋亡细胞、晚期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状态。结论: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可形成类包涵体样蛋白聚集并诱导细胞凋亡。α-synuclein代谢异常及细胞凋亡可能在鱼藤酮所致的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藤酮 PC12细胞 Α-SYNUCLEIN 细胞凋亡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4年中国40岁以上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95
8
作者 唐文芳 刘日辉 +3 位作者 于雅琴 刘晶 高鹏 王珂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1-968,共8页
目的:探讨2000—2014年我国40岁以上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状况和分布特征,阐明COPD患病的高危人群。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维普(VIP)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公开发... 目的:探讨2000—2014年我国40岁以上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状况和分布特征,阐明COPD患病的高危人群。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维普(VIP)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的文献,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2.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粗患病率和不同亚组患病率的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49篇,共调查118 233人,患病10 819例。40岁以上成人COPD患病率为9.3%(95%CI:8.4%-10.1%);男性COPD患病率为(12.5%,95%CI:11.2%-13.8%),高于女性(6.1%,95%CI:5.3-6.8);年龄越大,COPD患病率越高;学历越高,COPD患病率越低;近几年COPD患病率有所下降;农村人群COPD患病率为(10.2%,95%CI:9.3-11.2),高于城市人群(7.9%,95%CI:6.8-9.0);吸烟人群COPD患病率为(15.7%,95%CI:13.4-18.1),高于非吸烟人群(5.4%,95%CI:4.5-6.3);男性人群COPD患病率以华北地区(15.8%,95%CI:10.9-20.7)最高,女性则以东北地区(6.9%,95%CI:5.0-8.9)最高。结论:我国COPD患病率较高,不同特征群体患病率不同,男性、高年龄者、低学历者、吸烟人群和农村人群是COPD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病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265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孟珊珊 闫冰迪 +5 位作者 王艳军 王晨 白玥 张捷 马忠森 刘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7-438,共2页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sthma COPD overlap syndrome,A COS)的诊治情况。方法 :对265例ACOS及850例单纯哮喘患者从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临床特点、1年内急性加重住院次数及治疗方案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sthma COPD overlap syndrome,A COS)的诊治情况。方法 :对265例ACOS及850例单纯哮喘患者从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临床特点、1年内急性加重住院次数及治疗方案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COS的危险因素为吸烟、FEV1<50%预计值、低收入。ACOS的临床表现均较单纯哮喘组差,1年内急性加重住院次数(≥2次)也增高,85.7%患者应用ICS联合LABA/LAMA治疗。结论:ACOS较单纯哮喘患者病情重,急性加重频繁。吸烟、肺功能差、收入低是其危险因素。ICS联合LABA/LAMA治疗不充分,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S 易患因素 临床表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肺纤维化小鼠IL-1和TNF-α的动态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4
10
作者 杨俊玲 尹金植 +1 位作者 李青山 马忠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小鼠各时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4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30)。分别于生理盐水和博莱霉... 目的:探讨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小鼠各时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4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30)。分别于生理盐水和博莱霉素(5 mg.kg-1)一次性气管内灌注后第3、7、14、28和56天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处死小鼠,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应用RT-PCR法测定其中的IL-1 mRNA和TNF-α mRNA相对转录水平。结果:①BALF中,实验组IL-1 mRNA和TNF-α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中两者的表达高峰均在第14天。②肺组织中,实验组IL-1 mRNA和TNF-α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实验组中两者表达高峰分别在第7和14天,此后逐渐下降,但仍然保持高于正常水平表达。结论:IL-1 mRNA和TNF-α mRNA表达高峰时相均在肺纤维化发病早期,因此推断其在致肺纤维化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依IL-1 mRNA和TNF-αmRNA表达水平可判断病变发展进程和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叶皂甙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张曼颖 安继红 李昌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探讨刺五加叶皂甙 ( Acanthophopanax senticosus,ASS)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寻找治疗肺癌的新途径。方法 :经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观察 ASS对 Spc- A1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和形态改变。结果 :ASS可诱发肺癌细... 目的 :探讨刺五加叶皂甙 ( Acanthophopanax senticosus,ASS)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寻找治疗肺癌的新途径。方法 :经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观察 ASS对 Spc- A1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和形态改变。结果 :ASS可诱发肺癌细胞凋亡 ,电镜观察肺癌细胞呈凋亡改变 ,其效应与其作用的剂量成正比。结论 :ASS可促进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凋亡 ,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叶皂甙 肺癌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FT_3、FT_4和hTSH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12
作者 魏丽琴 徐伟 郭宏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5-137,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 )和高灵敏促甲状腺素(h TSH )变化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程度、预后、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总胆红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测定 2 1 6例不...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 )和高灵敏促甲状腺素(h TSH )变化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程度、预后、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总胆红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测定 2 1 6例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血清 FT3、 FT4 和 h TSH含量 ,用 L X- 2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白蛋白和总胆红素 ,用 ACL - 2 0 0血凝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结果 :肝硬化静止期和肝硬化活动期与正常对照比较 FT3、 FT4 和 TSH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 )。低 FT3和 FT4 血症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呈负相关(r=0 .2 6 8,P<0 .0 5 ;r=0 .2 2 0 ,P<0 .0 5 ) ,与白蛋白浓度呈正相关 (r=0 .5 0 ,P<0 .0 5 ;r=0 .4 0 ,P<0 .0 5 ) ,与胆红素浓度无关。结论 :血清 FT3和 FT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血液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液 甲状腺素/血液 血清白蛋白/分析 凝血酶原时间 胆红素/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葡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鲁硕 李淑梅 崔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0-693,共4页
目的:通过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比,观察重组葡激酶(r-SAK)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含量的影响,评价其对AMI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和对血小板活... 目的:通过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比,观察重组葡激酶(r-SAK)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含量的影响,评价其对AMI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和对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为AMI发病12 h以内患者33例,随机分为r-SAK治疗组(n=17)和rt-PA对照组(n=16),测定两组溶栓治疗前、溶栓后2 h血浆中GMP-140、TAT含量及溶栓90 min后冠脉造影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溶栓治疗后血浆中GMP-140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与r-SAK组溶栓治疗后比较,rt-PA组溶栓治疗后血浆中GMP-140含量显著升高(P<0.05),r-SAK组溶栓治疗后2 h血浆中TAT浓度略有升高(P>0.05),rt-PA组溶栓治疗后2 h血浆中TAT浓度显著升高(P<0.05)。两组溶栓治疗后再灌注率无明显差异。结论:AMI患者应用r-SAK与rt-PA溶栓治疗有同等的溶栓疗效,r-SAK较rt-PA有更强的血栓选择性,促凝活性微弱,促血小板活化低,减轻血栓前状态对心肌损伤作用,可以改善心肌微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药物疗法 重组葡激酶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纤维化小鼠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中IL-10和TGF-β_1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俊玲 吴艳峰 +1 位作者 董春玲 马忠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6-538,共3页
目的:探讨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小鼠各时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中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的mRNA表达规律。方法:4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只,实验组30只。分别用生理盐水和博莱霉素(5mg·kg-1)气管内灌注,... 目的:探讨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小鼠各时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中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的mRNA表达规律。方法:4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只,实验组30只。分别用生理盐水和博莱霉素(5mg·kg-1)气管内灌注,于第3、7、14、28和56天肺泡灌洗并处死,取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应用RTPCR测定IL10mRNA和TGFβ1mRNA相对转录水平。结果:①实验组BALF中IL10mRNA和TGFβ1mRNA表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反应高峰分别在第14和7天。②实验组肺组织中IL10mRNA和TGFβ1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反应高峰分别在第14和7天。此后无明显下降,保持高水平表达。结论:IL10mRNA和TGFβ1mRNA表达时相略有不同,但在致肺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依此可判断病变程度和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白细胞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坦类药物对偏头痛疗效及副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韩喜梅 毛西京 +1 位作者 满玉红 于挺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6-91,共6页
目的:评估七种曲坦药物治疗偏头痛的效能及副作用。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Cochrane图书馆、CALIS外文期刊网、SAGE外文期刊网,中国知网,维普全文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95年1月~2010年6月。纳入曲坦类药物治疗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 目的:评估七种曲坦药物治疗偏头痛的效能及副作用。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Cochrane图书馆、CALIS外文期刊网、SAGE外文期刊网,中国知网,维普全文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95年1月~2010年6月。纳入曲坦类药物治疗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27篇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56篇进行分析。利扎曲坦10 mg的2小时及24小时持续疗效、5 mg的2小时头痛缓解率与安慰剂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依来曲坦20 mg、40 mg、80 mg治疗效能均优于安慰剂;舒马曲坦50 mg、100 mg速崩片及50 mg片剂所有治疗效果均优于安慰剂,100 mg片剂除24小时持续疼痛缓解率外,其他治疗效能优于安慰剂组;阿莫曲坦12.5 mg所有效能、6.25 mg、25 mg 2小时疼痛缓解率与安慰剂对比有显著差异;佐米曲坦2.5 mg、5 mg治疗效能均优于安慰剂;夫罗曲坦2.5 mg、那拉曲坦2.5 mg 2小时治疗效能优于安慰剂。阿莫曲坦、依来曲坦、那拉曲坦、佐米曲坦2.5 mg、10 mg口服片剂,舒马曲坦5 mg、10 mg喷剂的副作用发生率与安慰剂相当。结论:7种曲坦类药物均有一定的有效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扎曲坦 依来曲坦 舒马曲坦 阿莫曲坦 佐米曲坦 夫罗曲坦 那拉曲坦 偏头痛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复制对外周血IL-12和IL-18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永胜 李东复 +1 位作者 刘晓阳 周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复制对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PCR、ELISA法检测136例不同类型慢性肝病患者(102例慢性乙型肝炎和3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复制对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PCR、ELISA法检测136例不同类型慢性肝病患者(102例慢性乙型肝炎和3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95例HBV携带者及20名健康献血者(对照组)外周血HBV-DNA复制与IL-12和IL-18表达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组IL-12及IL-1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高复制组(HBV-DNA≥105.mL-1)IL-12及IL-1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HBV-DNA<103.mL-1)(P<0.05);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及不同HBV携带者组之间IL-12及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肝病患者HBV复制水平与IL-12和IL-18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4,P<0.05;r=0.80,P<0.05)。结论:HBV复制活跃程度影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12及IL-18的表达,HBV复制程度越活跃,慢性肝病患者IL-12及IL-18表达水平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病毒复制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IL-10和IL-12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东复 闫峻 +1 位作者 周晓琦 申吉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3-585,共3页
目的 :观察慢性肝病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IL- 10和 IL- 12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与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法 ,对 6 8例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病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IL- 10和 IL- 12进行平行测定。结果 :不同... 目的 :观察慢性肝病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IL- 10和 IL- 12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与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法 ,对 6 8例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病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IL- 10和 IL- 12进行平行测定。结果 :不同临床类型慢性肝病患者 CD4 +、CD4 + / CD8+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 CD8+明显高于对照组 ;慢性肝炎组 IL- 10、 IL- 12明显高于对照组 ;慢性 HBe Ag阳性肝炎患者 CD4 +、 CD4 + / CD8+及 IL- 12明显低于HBe Ag阴性患者 ,CD8+及 IL- 10明显高于 HBe Ag阴性患者。结论 :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调节紊乱 ,IL- 10、 IL- 12水平及 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患者 HBV携带状态即 HBV的复制活跃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血液 T淋巴细胞亚群 白细胞介素10/血液 白细胞介素12/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亲过敏性哮喘病史对新生儿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晶 张捷 +5 位作者 徐伟 许溟宇 任锦 闫冰迪 李成玉 马忠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研究母亲过敏性哮喘病史对新生儿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62例胎儿脐带血[40例健康母亲(对照组),22例母亲有过敏性哮喘病史(哮喘组)],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每例样品均分别给予以下4种刺激:类脂A(LpA)-Toll样受体4的配... 目的:研究母亲过敏性哮喘病史对新生儿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62例胎儿脐带血[40例健康母亲(对照组),22例母亲有过敏性哮喘病史(哮喘组)],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每例样品均分别给予以下4种刺激:类脂A(LpA)-Toll样受体4的配体,肽多糖(Ppg)-Toll样受体2的配体,植物血凝素(PHA),屋尘螨提取物。培养3天后,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Luminex流式荧光仪检测特异性细胞因子分泌浓度;体外分离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CD4+CD25-效应T细胞共同培养,检测调节性T细胞对效应细胞的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的抑制功能。结果:在Ppg诱导的免疫反应中,与对照组相比,过敏组脐带血中调节性T细胞数量(CD4+CD25+Foxp3+T细胞)减少;相关细胞因子IL-10分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PHA诱导的免疫反应中,与对照组相比,调节性T细胞对效应细胞增值的抑制功能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效应细胞分泌IL-13的抑制功能也趋向于降低。结论:母亲有过敏性哮喘病史的新生儿脐带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存在缺陷,可能与其易患过敏性疾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过敏反应 胎血 调节性T细胞 TOLL样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偏头痛大鼠行为学改变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5-H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红岩 于挺敏 +1 位作者 毛西京 姚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134,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偏头痛大鼠头痛发作时行为学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区5-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24只,去卵巢后随机分4组:对照组(A组)、偏头痛组(B组)、低雌激素替代治疗...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偏头痛大鼠头痛发作时行为学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区5-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24只,去卵巢后随机分4组:对照组(A组)、偏头痛组(B组)、低雌激素替代治疗组(C组)和高雌激素替代治疗组(D组)。1周后B、C、D组给予硝酸甘油10mg·kg-1皮下注射制备偏头痛模型,A组以同剂量花生油皮下注射,观察注射后大鼠行为学改变,注射2h后处死大鼠,5-H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行为学表现,D组爪红、耳红、尾红程度较B组明显减轻,爬笼、搔头次数明显减少,C组与B组大鼠相比无明显差别;免疫组化染色,B组、C组、D组与A组比较,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5-HT阳性神经元增多(P<0.01),以腹外侧和背外侧明显,B组增加程度最明显,C组次之,D组增加程度最低,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雌激素能减少PAG区5-HT阳性神经元的激活,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高雌激素能减轻偏头痛大鼠行为学改变,作用机制可能与雌激素影响参与偏头痛发作的神经活性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雌激素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5-羟色胺 行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脂蛋白(a)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杨文 沙春蕊 +6 位作者 刘柏辉 张艳华 吕贺 于艳春 季有梅 徐丹 许桂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塞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a)[LP(a)]和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106例,采用免疫比浊法于入院当天测定CRP、LP(a)及FG含量。同时选择性别和年龄相似的健康老年人7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塞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a)[LP(a)]和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106例,采用免疫比浊法于入院当天测定CRP、LP(a)及FG含量。同时选择性别和年龄相似的健康老年人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程度和不同梗塞面积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CRP、LP(a)和FG水平。结果:①老年急性脑梗塞组CRP、LP(a)和FG分别为(14.06±2.17)mg.L-1、(322.34±6.31)mg.L-1和(8.24±2.62)g.L-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不同梗塞面积的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组间CRP、LP(a)和FG水平呈现大梗塞灶>小梗塞灶>腔隙性梗塞,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③不同严重程度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组间CRP、LP(a)和FG水平为重型>中型>轻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老年急性脑梗塞的发生与血清CRP、LP(a)和FG水平关系密切。CRP、LP(a)和FG水平越高,梗塞面积越大、病情程度越严重。CRP、LP(a)和FG可作为老年急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并可预测梗塞面积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诊断 脂蛋白(A)/诊断应用 C反应蛋白/诊断应用 纤维蛋白原/诊断应用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