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技术辅助术前设计和重建肘关节解剖结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
作者 吴乃超 韩青 +4 位作者 李珊 陈炳鹏 张奥博 刘旸 王金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22-1426,I0020,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3D打印技术辅助进行术前设计指导实施个性化定制肘关节假体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收治1例右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术后患者,10年前因摔伤导致肱骨髁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后因内固定物断裂失效,关节强直及疼痛... 目的:探讨通过3D打印技术辅助进行术前设计指导实施个性化定制肘关节假体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收治1例右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术后患者,10年前因摔伤导致肱骨髁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后因内固定物断裂失效,关节强直及疼痛,活动受限,来本院行肘关节功能重建和缓解疼痛,给予患者3D打印辅助个性化定制肘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术前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联合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设计,模仿重建解剖形态确定截骨范围,以重建解剖形态为基础设计个性化肘关节假体。术中按照术前设计进行截骨并行肘关节重建术。结果: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定位显示肘关节假体位置良好,达到术前设计效果,术后随访结果满意,术后6个月患者的关节功能能够满足日常生活行为需要;术后36个月随访肘关节功能评价(HSS)评分由术前的15分恢复为90分。结论:对于复杂的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物断裂的患者,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结合3D打印技术进行假体设计和辅助术前设计,实现患者肘关节解剖结构重建及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物断裂 3D打印技术 个性化定制 肘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距骨形态学指标的三维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旸 韩青 +4 位作者 尹唯凰 吴乃超 张奥博 陈炳鹏 王金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目的:采用三维测量方法测量并分析中国人群距骨的形态学指标,提供精确的距骨形态学数据,为设计距骨假体提供参考。方法:参与本研究的志愿者包括男性40人和女性40人,排除4人,最终纳入76人,其中男性39人,女性37人。对距骨形态正常的所有... 目的:采用三维测量方法测量并分析中国人群距骨的形态学指标,提供精确的距骨形态学数据,为设计距骨假体提供参考。方法:参与本研究的志愿者包括男性40人和女性40人,排除4人,最终纳入76人,其中男性39人,女性37人。对距骨形态正常的所有受试者的踝关节进行CT扫描,CT数据经Mimics软件重建为三维模型。对受试者距骨长、宽、高和体积,内踝关节面长、宽和弧度,外踝关节面长、宽和高,滑车前、中和后宽在内的13项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其中9项指标采用Mimics软件测量,4项指标采用Magics软件测量。结果:本组受试者所有测量指标均呈正态分布,左右侧距骨形态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受试者距骨长、宽和高分别为(60.85±2.82)、(42.96±2.59)和(33.76±1.73)mm,女性受试者距骨长、宽和高分别为(54.41±2.49)、(39.76±1.78)和(29.72±1.20)mm。男性受试者大部分距骨测量指标均明显大于女性(P<0.05),但女性受试者内踝关节面弧度明显大于男性(P<0.05)。男性和女性受试者外踝关节面弧度和滑车后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测量法测量距骨形态学指标更便捷,测量误差小,可重复性高,且左右侧距骨一致性高,在设计距骨假体时,健侧距骨的形态学参数可作为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测量 三维CT 距骨置换 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鳃弓综合征并发皮样囊肿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尹唯凰 刘旸 +2 位作者 马晓周 刘欣辰 于子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8-1081,F0003,共5页
目的:分析第一鳃弓综合征并发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阐明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第一鳃弓综合征并发皮样囊肿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手术方法。结果:患... 目的:分析第一鳃弓综合征并发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阐明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第一鳃弓综合征并发皮样囊肿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手术方法。结果:患者,女性,9岁,因右面部无明显诱因肿胀1周,自行抗炎治疗无效,肿胀缓慢加重入院。专科检查见面部左右不对称,右侧面部肿胀明显,表面可见窦道,挤压可见黄白色液体。两侧腮腺咬肌区可见附耳,右侧外耳道形态异常。患者父亲左侧外耳道畸形,耳屏形态异常,右侧耳屏前有一圆形赘生物。CT和MRI检查可见患者颌骨发育不全,右侧下颌升支后份及髁状突部分骨质缺如,右侧腮腺体积较对侧减小。彩超检查显示右面颊部皮下1.6 cm×1.1 cm以囊性为主囊实性回声。术后病理诊断为皮样囊肿。结论:第一鳃弓综合征伴有无明显诱因肿胀,抗炎治疗无效时可考虑第一鳃弓综合征并发皮样囊肿。该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鳃弓综合征 皮样囊肿 先天畸形 口腔颌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