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感觉寻求水平及神经诱发电位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梅松丽 刘莉 +3 位作者 李敬阳 冀慧玲 刘贤英 张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6-159,共4页
目的:比较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感觉寻求差异、神经诱发电位特征,为探讨网络成瘾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感觉寻求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178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选择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志愿者各10名进行以90dB... 目的:比较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感觉寻求差异、神经诱发电位特征,为探讨网络成瘾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感觉寻求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178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选择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志愿者各10名进行以90dB的短纯音作为刺激检测其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结果:网络成瘾大学生占总人群的7%,男性网络成瘾者显著多于女性(P<0.05),年级间网络成瘾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网络成瘾大学生在感觉寻求的去抑制因子和总分上高于非成瘾者(P<0.05);网络成瘾者的N1波幅在Fz部位高于非成瘾者(P<0.05),网络成瘾与感觉寻求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40,P<0.01)。结论: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的感觉寻求水平与神经诱发电位有关联,高校应该关注高感觉寻求者的精神生活,避免网络成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成瘾 感觉寻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00基因重组质粒延长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侯治富 郝兵 +3 位作者 郑永晨 高嵩 卜丽莎 王维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利用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观察重组基因CD200的抗排斥作用。方法:用肌肉注射并电转染的方法,将pcDNA3-CD200基因重组质粒100μg转染到受者BALB/c小鼠体内,同日进行皮肤移植,记录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的方... 目的:利用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观察重组基因CD200的抗排斥作用。方法:用肌肉注射并电转染的方法,将pcDNA3-CD200基因重组质粒100μg转染到受者BALB/c小鼠体内,同日进行皮肤移植,记录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CD200基因在受者体内的转录和表达,用HE染色观察移植皮片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用MTT法检测受鼠对供鼠及第三方供鼠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果: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表明,肌肉注射并电转染pcDNA3-CD200基因重组质粒后,可在肌肉组织中检测到CD200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空白对照组移植皮片平均存活时间为(8·67±1·75)天,pcDNA3空质粒组移植皮片平均存活时间为(8·00±1·55)天,pcDNA3-CD200组小鼠移植皮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1·78±1·86)天,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5);pcDNA3-CD200组移植皮片内浸润的炎细胞数量明显减少;MLR检测表明pcDNA3-CD200组的BALB/c小鼠对C57BL/6供鼠的MLR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5天时0·11±0·02低于0·19±0·03,P<0·05),对第三供鼠的MLR也相似。结论:肌肉注射并电转染pcDNA3-CD200基因重组质粒可在小鼠体内大量转录和表达并延长了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减少移植物内炎细胞浸润,降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具有显著的抗排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0电转染 皮肤移植 移植排斥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1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曹岩 郑永晨 黄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5-787,共3页
目的:探讨p21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系(BGC)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应用MTT摄入方法测定5-氟尿嘧啶、阿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平阳霉素和替尼泊甙对p21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并进行72 h观察。结果:p21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 目的:探讨p21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系(BGC)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应用MTT摄入方法测定5-氟尿嘧啶、阿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平阳霉素和替尼泊甙对p21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并进行72 h观察。结果:p21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最敏感,72 h抑制率为77.9%;其次为阿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平阳霉素和替尼泊甙,其抑制率分别为62.7%、61.1%、59.3%、58.2%及45.9%。其敏感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结论:用MTT法检测p21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实验,即可以针对性指导临床对肿瘤敏感性化疗药物的选用,又可避免盲目用药而产生对机体免疫细胞的毒性作用。p21基因可提高对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基因 胃肿瘤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比色法 氮蓝四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生物陶瓷骨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温波 黄颖 徐勇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 :观察氧化铝生物陶瓷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 :选用 Wistar乳鼠颅顶骨成骨细胞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 ,将细胞接种于氧化铝生物陶瓷材料表面后 ,分别观察 1、7、1 4、2 1、2 8d时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附着、增殖情况 ,采用 SEM观察细... 目的 :观察氧化铝生物陶瓷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 :选用 Wistar乳鼠颅顶骨成骨细胞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 ,将细胞接种于氧化铝生物陶瓷材料表面后 ,分别观察 1、7、1 4、2 1、2 8d时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附着、增殖情况 ,采用 SEM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形态变化 ,并且对 2 8d内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细胞增殖数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细胞在材料表面伸展良好 ,粘附牢固 ,并具有良好的细胞形态及增殖率 ,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增加。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生物相容性材料 陶瓷 成骨细胞 细胞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灵菇发酵乳中降胆固醇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黄颖 隋玉杰 +1 位作者 钟莉莉 郑永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81-1185,共5页
目的:筛选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乳酸菌菌株,为乳酸菌体外、体内的降胆固醇生理特性和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邻苯二甲醛法从源于藏灵菇发酵乳中的7株乳酸菌中筛选具有较高降胆固醇能力的乳酸菌菌株,并研究其耐酸性、耐胆盐活性、生... 目的:筛选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乳酸菌菌株,为乳酸菌体外、体内的降胆固醇生理特性和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邻苯二甲醛法从源于藏灵菇发酵乳中的7株乳酸菌中筛选具有较高降胆固醇能力的乳酸菌菌株,并研究其耐酸性、耐胆盐活性、生长曲线、产酸特性及抑菌特性;结合生理生化实验及16SrRNA寡核苷酸碱基序列分析鉴定菌株。结果:筛选得到1株降胆固醇效果明显的乳酸菌LA1,胆固醇降解率达到50.36%,且呈现较好的耐酸性和耐胆盐活性,其中LA1在第10小时进入对数生长期,第18小时进入稳定期;其能在pH1.5的MRS培养基中存活至少3h,在含0.3%胆盐的MRS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经鉴定为嗜酸乳杆菌;抑菌实验表明:该菌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该菌株可作为后续体内活性和机制研究的原始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灵菇 胆固醇 嗜酸乳杆菌 16S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活性与其毒力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曹岩 张巨 +2 位作者 沙春蕊 郑永晨 刘永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白色念珠菌感染者不同标本中分离的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活性与其毒力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牛奶平板和卵黄培养基法检测白色念珠菌感染者不同标本(痰、血液、鹅口疮、伤口、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的190... 目的:探讨临床白色念珠菌感染者不同标本中分离的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活性与其毒力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牛奶平板和卵黄培养基法检测白色念珠菌感染者不同标本(痰、血液、鹅口疮、伤口、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的190株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分别将产酶株的菌丝相和孢子相菌悬液(5×106CFU.mL-1)注射小鼠尾静脉,1个月内观察小鼠死亡率及平均存活时间,以平均存活时间评价菌株毒力。结果:190株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68%和85.26%。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菌丝相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孢子相(P<0.01,P<0.05);注射菌丝相白色念珠菌的小鼠死亡率高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P<0.05),且平均存活期短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P<0.01)。结论: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是白色念珠菌重要毒力因子,酶活力可直接地反映其毒力和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白色 分泌型酸性蛋白酶 细胞外磷脂酶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BB12对肠炎沙门氏菌诱导Caco-2细胞分泌IL-8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黄颖 郑永晨 +1 位作者 曹岩 卢晟晔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04-606,609,共4页
目的:体外研究双歧杆菌对肠炎沙门氏菌诱导Caco-2细胞分泌IL-8的影响。方法:建立双歧杆菌、肠炎沙门氏菌和结肠癌上皮细胞系Caco-2细胞共培养,逆转录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MSA等方法检测细胞内IL-8 mRNA和NF-κBp65,ELISA法检测培养... 目的:体外研究双歧杆菌对肠炎沙门氏菌诱导Caco-2细胞分泌IL-8的影响。方法:建立双歧杆菌、肠炎沙门氏菌和结肠癌上皮细胞系Caco-2细胞共培养,逆转录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MSA等方法检测细胞内IL-8 mRNA和NF-κBp65,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8。结果:对照组的Caco-2细胞低表达IL-8 mRNA,细胞核中很难检测出NF-κ Bp65,培养上清中IL-8的质量浓度为126ng/L。经肠炎沙门氏菌刺激后,IL-8 mRNA和NF-κB p65以及培养上清中IL-8的质量浓度(53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1和P<0.01)。双歧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共培养的Caco-2细胞中,IL-8 mRNA和NF-κB p65以及培养上清中IL-8质量浓度(336ng/L)显著低于肠炎沙门氏菌组(分别为P<0.01,P<0.01和P<0.01)。结论:双歧杆菌能明显抑制肠炎沙门氏菌诱导Caco-2细胞IL-8的分泌,其调节方式是抑制NF-κB p65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BB12 肠炎沙门氏菌 CACO-2细胞 白细胞介素8 核因子-κB 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CD200基因克隆及pcDNA3-CD200表达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2
8
作者 侯治富 高嵩 +4 位作者 郑永晨 郝兵 卜丽莎 郭楠 王维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 :克隆人 CD2 0 0基因并构建 pc DNA3- CD2 0 0表达质粒。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法 ,从用 2 0 0 μg Con A刺激 6 2 h后的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中扩增出 CD2 0 0基因 ,与 p MD18T载体连接后 ,做全自动 DNA测序 ,并... 目的 :克隆人 CD2 0 0基因并构建 pc DNA3- CD2 0 0表达质粒。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法 ,从用 2 0 0 μg Con A刺激 6 2 h后的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中扩增出 CD2 0 0基因 ,与 p MD18T载体连接后 ,做全自动 DNA测序 ,并用亚克隆的方法构建 pc DNA3- CD2 0 0表达质粒。结果 :从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扩增的人 CD2 0 0基因与 Gen Bank中人 CD2 0 0序列 (NM  0 0 5 94 4 )完全相同。结论 :成功地克隆人 CD2 0 0基因并构建了 pc DNA3- CD2 0 0表达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0 克隆 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自杀基因对人胃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黄颖 曹岩 郑永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自杀基因对胃癌细胞MKN-45的抑制及杀伤作用,并证实旁观者效应。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PNP,将重组载体转染MKN-45细胞获得高表达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基因(ePNP)的MKN-45细胞克隆。在MK...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自杀基因对胃癌细胞MKN-45的抑制及杀伤作用,并证实旁观者效应。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PNP,将重组载体转染MKN-45细胞获得高表达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基因(ePNP)的MKN-45细胞克隆。在MKN-45/ePNP细胞培养物中加入前体药物MePdR,观察MePdR对该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结果:随MePdR浓度的增大,MKN-45/ePNP细胞的生存率逐步下降,在MePdR浓度达到1 mg.L-1时MKN-45/ePNP细胞全部被杀灭,而未经转染的MKN-45细胞的生存率则不受影响,MePdR对MKN-45/ePNP有显著的抑制及杀灭作用;当MKN-45/ePNP细胞占总细胞的10%时,全部细胞被杀死。结论:ePNP/MePdR自杀基因系统对胃癌细胞有生长抑制及杀伤作用并具有旁观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自杀基因 旁观者效应 大肠杆菌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C慢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其对卵巢癌SKOV3细胞中RhoC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珂 邹积艳 +4 位作者 汪丽 杜珍武 王俊容 叶聪 潘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4-306,I0004,I0005,共5页
目的:构建慢病毒介导的能够稳定沉默卵巢癌SKOV3细胞中RhoC基因的干扰载体,观察其对卵巢癌SKOV3细胞中Rho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psiHIV-RhoC1组(转染Lenti-shRhoC1)、psiHIV-RhoC2组(转染Lenti-shRhoC2)、阴... 目的:构建慢病毒介导的能够稳定沉默卵巢癌SKOV3细胞中RhoC基因的干扰载体,观察其对卵巢癌SKOV3细胞中Rho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psiHIV-RhoC1组(转染Lenti-shRhoC1)、psiHIV-RhoC2组(转染Lenti-shRhoC2)、阴性对照组(转染Lenti-NC)和空白对照组(未经转染)。观察各组SKOV3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中Rho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siHIV-RhoC1、psiHIV-RhoC2和阴性对照组SKOV3细胞中均可见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成功构建了特异性干扰载体,将其转染至SKOV3细胞后,psiHIV-RhoC1和psiHIV-RhoC2组SKOV3细胞中RhoC mRNA的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构建的重组慢病毒RhoC shRNA干扰载体能有效抑制SKOV3细胞中RhoC 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慢病毒 卵巢肿瘤 RHOC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淋巴细胞染色体脆性部位与原癌基因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岩 刘红 刘永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2-664,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脆性部位与原癌基因表达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低叶酸、低小牛血清、较高pH值和G显带培养方法,常规外周血染色体制片。对20例住院肝癌患者(实验组)和18例献血队员(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脆性部位与原癌基因表达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低叶酸、低小牛血清、较高pH值和G显带培养方法,常规外周血染色体制片。对20例住院肝癌患者(实验组)和18例献血队员(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脆性部位(Fra)及染色体畸变(CAR)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检出44种脆性部位,主要分布于A、B、C组染色体,其表达率为9.90%,与对照组(0.6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脆性部位中有11种与原癌基因重叠,重叠率为25%。结论:检出染色体的脆性部位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染色体脆性 原癌基因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钛生物陶瓷骨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温波 黄颖 徐勇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8-419,424,共3页
目的 :观察氧化钛生物陶瓷材料的骨细胞相容性。方法 :选用 Wistar乳鼠颅顶骨成骨细胞 ,将体外原代分离培养成骨细胞接种于材料表面 ,分别观察 7、 1 4、 2 1及 2 8d时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形态变化和增殖情况 ,并且对各时期细胞的碱性磷酸... 目的 :观察氧化钛生物陶瓷材料的骨细胞相容性。方法 :选用 Wistar乳鼠颅顶骨成骨细胞 ,将体外原代分离培养成骨细胞接种于材料表面 ,分别观察 7、 1 4、 2 1及 2 8d时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形态变化和增殖情况 ,并且对各时期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各时期材料表面附着的成骨细胞数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成骨细胞能正常粘附、伸展、增殖 ,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增加。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组织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CDC2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波 郑永晨 费邵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4-836,共3页
目的:从人肝癌组织中克隆出人细胞分裂周期基因2(CDC2),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DC2蛋白。方法:从人肝癌组织中提取RNA,采用RT-PCR法扩增CDC2cDNA,用DNA凝胶回收试剂盒纯化并回收RT-PCR产物,将RT-PCR产物插入pET28a(+)载体NdeⅠ和XhoⅠ两酶... 目的:从人肝癌组织中克隆出人细胞分裂周期基因2(CDC2),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DC2蛋白。方法:从人肝癌组织中提取RNA,采用RT-PCR法扩增CDC2cDNA,用DNA凝胶回收试剂盒纯化并回收RT-PCR产物,将RT-PCR产物插入pET28a(+)载体NdeⅠ和XhoⅠ两酶切位点之间,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人CDC2蛋白。结果:RT-PCR扩增出约894bp的DNA片段,与GenBank中的CDC2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经限制性内切图谱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pET28a(+)/CDC2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人CDC2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已表达。结论:从人肝癌组织中成功地扩增出CDC2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细胞分裂周期基因2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配体联合顺铂对人肺癌PLA-801D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14
作者 曹岩 刘红 +2 位作者 林栋 郑永晨 刘永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3-438,共6页
目的:探讨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联合顺铂(DDP)对人肺癌PLA-801D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取生长良好的人肺癌PLA-801D细胞株,接种于96孔培养板,培养24 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5d-PGJ2(0、5、10、20、40、80μg.L-1)... 目的:探讨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联合顺铂(DDP)对人肺癌PLA-801D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取生长良好的人肺癌PLA-801D细胞株,接种于96孔培养板,培养24 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5d-PGJ2(0、5、10、20、40、80μg.L-1)(单纯使用15d-PGJ2各组)和联合加入15d-PGJ2与DDP(3 mg.L-1)(15d-PGJ2+DDP各组)(0μg.L-1为对照组),作用24 h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每组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检测15d-PGJ2联合顺铂对人肺癌PLA-801D细胞增殖抑制作用;DPA法检测其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诱导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变化。结果:当低浓度15d-PGJ2(5、10和20μg.L-1),作用于人肺癌PLA-801D细胞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DNA片段化比率和caspase-3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当浓度为40μg.L-1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DNA片段化比率和caspase-3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当15d-PGJ2(10μg.L-1)和DDP(3 mg.L-1)联合应用时,即可使人肺癌PLA-801D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凋亡率、DNA片段化比率和caspase-3活性均较单独使用15d-PGJ2明显增高(P<0.01)。当15d-PGJ2(40μg.L-1)作用人肺癌PLA-801D细胞24 h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和G2/M期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独使用15d-PGJ2在高浓度时可以诱导人肺癌PLA-801D细胞凋亡,15 d-PGJ2与DDP联合应用时,前者低浓度即可诱导人肺癌PLA-801D细胞凋亡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物受体-γ 15-脱氧前列腺素 人肺癌PLA-801D细胞株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血红素氧化酶1的基因克隆和原核表达
15
作者 徐波 郑永晨 +1 位作者 费邵阳 高航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82-985,共4页
目的:从大鼠脾中克隆出血红素氧化酶1(RHO-1)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其蛋白。方法:用RT-PCR从大鼠脾总RNA中扩增出RHO-1 cDNA,并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经TA克隆测序分析后,将阳性TA克隆RHO-1片段亚克隆入pET28a(+... 目的:从大鼠脾中克隆出血红素氧化酶1(RHO-1)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其蛋白。方法:用RT-PCR从大鼠脾总RNA中扩增出RHO-1 cDNA,并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经TA克隆测序分析后,将阳性TA克隆RHO-1片段亚克隆入pET28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限制性内切酶图谱鉴定后,阳性菌株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结果:TA克隆测序分析证实该基因全长870 bp,编码289个氨基酸,所克隆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RHO-1基因序列完全一致;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RHO-1的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结果显示RHO-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结论:用RT-PCR正确克隆RHO-1基因,构建pET28a(+)/RHO-1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RHO-1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化酶(脱环) 克隆分子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便快速回收DNA的试剂盒研制
16
作者 侯元 王丽颖 +1 位作者 郑永晨 高晓明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4-315,共2页
关键词 DNA 回收 试剂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