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东 李洪祥 +1 位作者 李晶 王育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严重脓毒症患者16例和脓毒症休克患者40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主要感染部位、是否合并MODS、APACHEⅡ评分以及住院病死率,检测患者入院后24...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严重脓毒症患者16例和脓毒症休克患者40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主要感染部位、是否合并MODS、APACHEⅡ评分以及住院病死率,检测患者入院后24h血清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及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EF%)。按EF%结果分为EF%<40%组(26例)和EF%≥40%组(30例),按预后分为存活组(30例)和死亡组(26例),分别比较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合计MODS发生率为58.9%(33/56),病死率为46.4%(26/56)。EF%<40%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cTnI和CK-MB显著高于EF%≥40%组(P<0.01),而两组患者的C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和cTnI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而两组CK和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cTnI的检测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合并心肌功能障碍,且cTnI升高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积极干预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肌钙蛋白I 心肌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硫酸锌对糖尿病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卢应 吴文杰 +3 位作者 刘娅 李鸿雁 张桂英 王雪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1-874,共4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硫酸锌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肝脏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9)、高脂对照组(n=10)、高脂糖尿病模型组(n=7)、高脂糖尿病锌干预组(n=8)和高脂糖尿... 目的:观察外源性硫酸锌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肝脏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9)、高脂对照组(n=10)、高脂糖尿病模型组(n=7)、高脂糖尿病锌干预组(n=8)和高脂糖尿病后锌干预组(n=8)。锌干预组以锌离子浓度15mg·kg-1·d-1进行灌胃,其他组以相应体积蒸馏水灌胃。糖尿病模型建立8周末,测定肝功,计算肝脏指数,测定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外源性硫酸锌干预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肝脏指数(P<0.05);血清AST、ALT水平有下降趋势(P>0.05);减少肝脏组织MDA水平,并显著增加SOD及GSH-Px水平(P<0.05);锌干预组组间肝脏组织MDA及SOD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源性硫酸锌能够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脏指数,并改善其肝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硫酸锌改善肝脏过氧化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脂血症 肝脏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M-1、TNF-α和IL-8在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宇石 刘心刚 郑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产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人单核细胞株(U937)经佛波酯(PMA)诱导贴壁后,分为PMA诱导组、低密度脂蛋白(LDL)诱导组及氧化型低... 目的:探讨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产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人单核细胞株(U937)经佛波酯(PMA)诱导贴壁后,分为PMA诱导组、低密度脂蛋白(LDL)诱导组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组。应用RT-PCR法检测上述3组细胞中TREM-1mRNA表达;用ELISA法检测上述3组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8含量。结果:与PMA诱导组、LDL组细胞比较,ox-LDL组细胞TREM-1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ox-LDL组培养上清中TNF-α、IL-8含量明显高于LDL组及PMA诱导组(P<0.05)。结论:TREM-1、TNF-α和IL-8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相互诱导、相互协同作用,共同参与AS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细胞/巨噬细胞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TNF-Α IL-8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顽固性疼痛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倪晓威 梁茜 +2 位作者 杨洵 聂柔佳 张琦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24期30-31,共2页
对5例顽固性疼痛患者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护理要点包括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系统的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术后病情,评价疼痛效果,做好颈托及引流护理,鉴别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预防血栓等。在新的手术路径下,配合优质的围术期护理可确保... 对5例顽固性疼痛患者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护理要点包括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系统的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术后病情,评价疼痛效果,做好颈托及引流护理,鉴别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预防血栓等。在新的手术路径下,配合优质的围术期护理可确保手术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疼痛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围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喹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5
作者 关英慧 李秀江 +1 位作者 杨秋平 迟宝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4-257,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氯喹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为氯喹作为肝癌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数生长期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氯喹(8.00、16.00、32.00、64.00和128.00mmol·L-1)处理组,用MTT法检测不同培... 目的:探讨氯喹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为氯喹作为肝癌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数生长期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氯喹(8.00、16.00、32.00、64.00和128.00mmol·L-1)处理组,用MTT法检测不同培养时间(24、48和72h)细胞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2.00~128.00mmol·L-1氯喹处理HepG2细胞24h和8.00~128.00mmol·L-1氯喹处理HepG2细胞48h~72h,细胞增殖活性随着剂量和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P<0.01),以72h、128.00mmol·L-1氯喹抑制作用最强(P<0.01);与对照组比较,氯喹处理组(32.00~128.00mmol·L-1)G2/M期细胞比率及细胞凋亡率随着剂量增加而上升(P<0.01),以128.00mmol·L-1组最为明显。结论:氯喹具有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作用,可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并可使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而抑制细胞活性,可能作为肝细胞癌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氯喹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急性会厌炎合并喉梗阻致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6
作者 张琦 荘健春 +1 位作者 宋敏 王丽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746-747,共2页
2014年12月,我科成功救治1例急性会厌炎合并喉梗阻致气管切开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36岁,因咽痛、吞咽痛1周,加重伴呼吸费力2小时于2014年12月16日急诊入院.患者于7:40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口唇紫绀,意识丧失,唤... 2014年12月,我科成功救治1例急性会厌炎合并喉梗阻致气管切开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36岁,因咽痛、吞咽痛1周,加重伴呼吸费力2小时于2014年12月16日急诊入院.患者于7:40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口唇紫绀,意识丧失,唤之不应,血氧饱和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会厌炎 喉梗阻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技术治疗儿童暴发性肝衰竭的临床分析及预后判断
7
作者 张圳 盛楚乔 +1 位作者 齐霁 李玉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观察人工肝治疗儿童暴发性肝衰竭(PALF)的疗效并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23例PALF并行人工肝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随访3个月内临床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n... 目的观察人工肝治疗儿童暴发性肝衰竭(PALF)的疗效并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23例PALF并行人工肝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随访3个月内临床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n=15)和死亡组(n=8)。分别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的相关指标和MELD评分,分析人工肝治疗PALF的疗效以及影响预后判断的因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予人工肝治疗后,存活组ALT、TBil、血氨以及乳酸(La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12、6.243、8.431、6.721,P值均<0.01);死亡组中仅AL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2,P<0.05)。与治疗前相比,存活组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56、-2.738、6.711,P值均<0.05)。与存活组治疗前比较,死亡组治疗前ALT水平明显降低(t=6.283,P<0.01),TBil明显增高(t=-3.938,P=0.001),PT延长(t=-2.394,P=0.026),MELD评分增高(t=-6.239,P<0.01)。结论人工肝技术是治疗儿童PALF的一种有效方法。当患儿ALT水平较高、PT较短、MELD评分相对较好时,一旦确诊,尽快实施人工肝技术可提高抢救存活率,而酶胆分离现象、PT以及MELD评分有助于判断PALF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人工 治疗结果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