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和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43
1
作者 战海燕 朴美花 +1 位作者 王艳姝 冯春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86-990,共5页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应用依托咪酯维持麻醉后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阐明依托咪酯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和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应用依托咪酯维持麻醉后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阐明依托咪酯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和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91例(年龄>60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托咪酯诱导组(EP组,n=30)、依托咪酯诱导/维持组(EE组,n=31)和丙泊酚对照组(PP组,n=30)。各组患者均依次给予咪达唑仑0.03mg·kg-1、芬太尼3~5μg·kg-1和顺式阿曲库铵1.5mg·kg-1静脉注射后,EE组及EP组给予依托咪酯0.2~0.3mg·kg-1静脉注射,PP组给予丙泊酚1.5~2.5mg·kg-1静脉注射。术中EE组以0.6~1.2mg·kg-1·h-1的速度输注依托咪酯;EP组及PP组以4~8mg·kg-1·h-1的速度输注丙泊酚。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术后24h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醇水平;于术前1d及术后1、7d使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评定患者是否发生POCD。结果:各组术后1、7dPOCD发生率PP组为26.7%和13.3%,EP组为30%和10%,EE组为25.5%和12.9%,3组患者间术后1、7d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皮质醇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患者术毕皮质醇浓度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与术前及EP组、PP组比较,EE组患者术毕皮质醇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24h3组患者皮质醇浓度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均抑制老年骨科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但依托咪酯麻醉对应激反应抑制程度强于丙泊酚;依托咪酯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早期POCD的影响与丙泊酚相似,且POCD的发生与血清皮质醇水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丙泊酚 老年 骨科手术 全凭静脉麻醉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皮质醇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晓栋 朴美花 +1 位作者 王艳姝 冯春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3-137,共5页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年龄60岁以上择期行骨科手术的全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右美托咪定组、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及生理盐...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年龄60岁以上择期行骨科手术的全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右美托咪定组、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麻醉前,氯胺酮组患者给予0.5 mg.kg-1氯胺酮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首先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随后以0.5μg.kg-1.h-1的速度输注至术毕前30min;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同时静脉输注氯胺酮和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1、7d使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记录POCD发病率;并分别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清醒睁眼至拔管时间(T2)明显延长(P<0.05)。各组患者术后1和7dPOCD发病率,对照组为26.7%、13.3%,氯胺酮组为6.7%、0%,右美托咪定组为20.0%、10.0%,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为13.3%、3.3%;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组患者术后1和7dPOCD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及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术后1和7dPOCD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单独应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以减少骨科全麻患者术后早期POCD的发病率,右美托咪定或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复合应用不能降低术后早期POCD的发病率,且POCD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骨科手术 氯胺酮 右美托咪定 白细胞介素6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马盼盼 朴美花 +2 位作者 王艳姝 麻海春 冯春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应用右美托咪啶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后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阐明右美托咪啶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应用右美托咪啶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后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阐明右美托咪啶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6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氯胺酮组、右美托咪啶组及氯胺酮+右美托咪啶组(均n=30)。麻醉前,氯胺酮组给予氯胺酮0.5mg.kg-1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组给予右美托咪啶1μg.kg-1静脉注射,随后以0.5μg.kg-1.h-1的速度输注右美托咪啶至术毕前30min;氯胺酮+右美托咪啶组给予氯胺酮0.5mg.kg-1静脉注射和右美托咪啶1μg.kg-1静脉注射,随后以0.5μg.kg-1.h-1的速度输注右美托咪啶至术毕前30min;对照组静脉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于麻醉前、手术结束后、术后24h分别采集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根据谵妄评定法(CAM),分别于术后1h、1d及3d3个时间点评定患者是否发生谵妄,并对各组患者清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4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共有13例患者发生谵妄:氯胺酮组8例(26.7%),右美托咪啶组2例(6.7%),对照组3例(10%),氯胺酮+右美托咪啶组患者均未发生谵妄。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与氯胺酮组比较,氯胺酮+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各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啶组患者睁眼至拔管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全麻术中右美托咪啶与氯胺酮合用能减轻氯胺酮对患者的影响,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其机制与炎症反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氯胺酮 白细胞介素6 麻醉 全身 术后谵妄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非眼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眼损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宁 朴美花 +2 位作者 王美堃 刘楠 冯春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非眼科手术患者发生眼损伤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预防和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例全身麻醉非眼科手术后发生眼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青年女性患者于全身麻醉头低位下行"腹腔镜下全...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非眼科手术患者发生眼损伤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预防和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例全身麻醉非眼科手术后发生眼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青年女性患者于全身麻醉头低位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术中眼睑自然闭合,无眼保护措施,术后发生角膜擦伤,对症治疗后完全康复。1例老年男性患者于全身麻醉俯卧位下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发生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ON),对症治疗后视力部分恢复。结论:角膜擦伤是全身麻醉相关的最常见的眼科并发症,患者大多预后良好。术后视力丧失(POVL)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具体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重在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眼损伤 角膜擦伤 术后视力丧失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冯春生 赵恒兰 +2 位作者 王凡 张彦辉 马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8-410,共3页
目的 :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择期非肝胆系统手术的全麻病人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8例 ,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 ( A组 )、七氟醚麻醉( B组 )、异丙酚 -安氟醚麻醉 ( C组 )、异丙酚 -七氟醚麻醉... 目的 :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择期非肝胆系统手术的全麻病人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8例 ,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 ( A组 )、七氟醚麻醉( B组 )、异丙酚 -安氟醚麻醉 ( C组 )、异丙酚 -七氟醚麻醉 ( D组 )。其中 A、B组为对照组 ,C、D组为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 2 h和术后 3d采集静脉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 ALT)、碱性磷酸酶 ( ALP)、白蛋白 ( ALB)、总胆红素 ( TBIL)。结果 :A组和 B组在术后 3d ALT值高于麻醉前( P<0 .0 1 ) ,但未超出正常值范围 ,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4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2 h ALB值低于麻醉前 ( P<0 .0 5 ) ,但术后 3d各组的 ALB值均恢复正常 ,而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 P>0 .0 5 ) ;其余各项指标全程均无显著变化 ( P>0 .0 5 )。结论 :安氟醚和七氟醚两者均有潜在的、轻度的肝毒性 ;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防止转氨酶的升高 ,对安氟醚及七氟醚所致肝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异丙酚复合安氟醚、七氟醚麻醉 ,是一种理想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吸复合麻醉 异丙酚 安氟醚 七氟醚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可行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海洋 张晶晶 +2 位作者 冯春生 周春燕 麻海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63-765,共3页
目的:研究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3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A组吸入异氟醚,间断给予芬太尼;B组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 目的:研究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3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A组吸入异氟醚,间断给予芬太尼;B组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间、麻醉医师暴露在放射线下的总时间,患者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30min的意识状态(OAAS)及伤口疼痛程度(VRS)。结果:B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及手术中麻醉医师暴露在放射线下的总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1);B组患者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30min意识状态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1及P〈0.05);两组患者伤口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特别适合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静脉麻醉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凭静脉麻醉下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在术中知晓预防中的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曲晓霞 麻海春 +1 位作者 苑野 冯春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评价BIS监测对术中知晓的预防作用。方法: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n=150)。两组患者均进行BIS监测,A组根据BIS值调控麻醉深...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评价BIS监测对术中知晓的预防作用。方法: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n=150)。两组患者均进行BIS监测,A组根据BIS值调控麻醉深度,确保麻醉期间BIS值<60;B组术中遮蔽BIS值,根据经验调控麻醉深度。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手术开始、麻醉停药、手术结束、麻醉苏醒、拔管时BIS值及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础BIS值、诱导结束时、清醒时及拔管时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麻醉维持和麻醉结束时BI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知晓病例及怀疑知晓病例。B组无知晓病例,但存在2例怀疑知晓病例,2组怀疑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时采用BIS监测能够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预防术中知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谱指数 知晓 麻醉 全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明 金利民 余凌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期212-213,共2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术中的应用。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患儿49例随机分为A组22例和B组27例。所有患儿术前6h禁食水,术前静脉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1。进入手术室后监测患...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术中的应用。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患儿49例随机分为A组22例和B组27例。所有患儿术前6h禁食水,术前静脉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1。进入手术室后监测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及血压。A组给予丙泊酚静脉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3mg.kg-1,丙泊酚2mg.kg-1诱导,然后吸入8%七氟醚,氧流量2L.min-1,4~5min后患儿下颌及四肢松弛,利用鼻给氧长塑料管与气管导管接头接到麻醉机螺纹管开口端,另一端接一个用7号头皮针自制吸氧管放入患儿鼻孔内给氧并给予七氟醚开放吸入维持麻醉,七氟醚8%,氧流量根据年龄调整为2~3L.min-1;B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3mg.kg-1,丙泊酚1~2mg.kg-1,咪达唑仑0.1~0.2mg.kg-1,氯胺酮1~2mg.kg-1诱导。静脉泵给予丙泊酚6mg.kg-1.h-1输注维持。两组患儿均在诱导入睡后用1%利多卡因喷雾咽喉进行表面麻醉,纤支镜从另外一侧鼻腔插入。入室至苏醒期间连续观察Sp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及声门开放,术中窒息、呛咳、术后恶心呕吐及苏醒时间。结果B组置镜后1min(M1)、置镜后5min(M2)、退镜前(M3)、苏醒时(M4)SpO2与给药前(M0)比较有所下降(P<0.05),A组无明显变化。A组SBP在置镜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苏醒时间较B组有所缩短(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安全,不良反应少,是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七氟醚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心肌酶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冯春生 赵恒兰 +2 位作者 王凡 裴纪东 马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9-532,共4页
目的 :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32例择期非心脏手术的全麻病人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8例 ) ,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 ( A组 )、七氟醚麻醉 ( B组 )、异丙酚 -安氟醚麻醉 ( C组 )、异丙酚 -七氟醚麻醉 ... 目的 :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32例择期非心脏手术的全麻病人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8例 ) ,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 ( A组 )、七氟醚麻醉 ( B组 )、异丙酚 -安氟醚麻醉 ( C组 )、异丙酚 -七氟醚麻醉 ( D组 )。其中 A、B组为对照组 ,C、D组为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 2 h和术后 3d采集静脉血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 CK)及其同功酶 ( 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 AST)、乳酸脱氢酶 ( LDH)、α-羟丁酸脱氢酶 ( HBDH)。结果 :麻醉诱导后 2 h,A组 CK、CK- MB值、LDH及 HBDH值升高 ,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或P<0 .0 5 ) ;B组 CK和 CK- MB值升高 ,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或P<0 .0 1 )。术后3d,A、B两组 CK值升高 ,与麻醉前和麻醉诱导后 2 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或 P<0 .0 5 ) ,AST值升高 ,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或 P<0 .0 5 )。而且 A、B两组相比较 ,A组的CK、LDH值升高幅度明显大于 B组 ( P<0 .0 5 )。 C、D两组仅 CK值在术后 3d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 P<0 .0 1 ) ,但其升高幅度均明显低于 A、B两组的同时值 ( P<0 .0 1 ) ,其余各项心肌酶的变化在麻醉诱导后 2 h及术后 3d差异均无显著性 (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安氟醚 七氟醚 静吸复合麻醉 心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推注对增强CT检查患儿的镇静效果评价
10
作者 吴岩 孔祥一 +1 位作者 庞磊 杨振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6,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推注应用于儿科患者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阐明艾斯氯胺酮与丙泊酚镇静配伍的最佳临床剂量。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双盲(受试者和评估者盲)和单中心临床试验。选取...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推注应用于儿科患者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阐明艾斯氯胺酮与丙泊酚镇静配伍的最佳临床剂量。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双盲(受试者和评估者盲)和单中心临床试验。选取行增强CT检查的学龄前儿童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0.3 mg·kg^(-1)艾司氯胺酮组(P+K3组)和丙泊酚+0.5 mg·kg^(-1)艾司氯胺酮组(P+K5组),每组4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丙泊酚2 mg·kg^(-1),根据镇静效果追加丙泊酚,每次1 mg·kg^(-1)直至达到入CT室镇静标准[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3分]。观察并记录所有患儿镇静前(T0)、镇静满意时(T1)、注入造影剂时(T2)和苏醒时(T3)的生命体征;记录各组患儿检查时间、镇静满意时间(镇静开始至MOAA/S评分≤3分)和苏醒时间(检查结束至MOAA/S评分>4分);比较各组患儿丙泊酚的总量及追加丙泊酚例数占比;比较各组患儿诱导时、检查过程中和苏醒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血流动力学指标,在T2时刻,与P组比较,P+K3组和P+K5组患儿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升高(P<0.05);在T1时刻,与P组比较,P+K3组和P+K5组患儿动脉收缩压(SBP)升高(P<0.05)。3组患儿检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和P+K3组比较,P+K5组患儿镇静满意时间更短(P<0.05)。与P组比较,P+K3组和P+K5组患儿苏醒时间更短(P<0.05)。与P组和P+K3组比较,P+K5组患儿丙泊酚总量减少(P<0.05),追加丙泊酚例数占比降低(P<0.05)。不良反应指标,与P组比较,P+K3组和P+K5组患儿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与P组和P+K3组比较,P+K5组患儿体动发生率降低(P<0.05),眩晕发生率升高(P<0.05);3组患儿气道分泌物增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 mg·kg^(-1)艾司氯胺酮复合2 mg·kg^(-1)丙泊酚静推用于儿童增强CT检查镇静,可提高此类检查效率,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 镇静 静脉推注 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氧自由基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春生 杨希革 +2 位作者 黄兴 王凡 吴相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3-626,共4页
目的 :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32例择期手术的全麻病人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8例 ) ,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 ( A组 )、七氟醚麻醉 ( B组 )、异丙酚-安氟醚麻醉 ( C组 )、异丙酚 -七氟醚麻醉 ( D... 目的 :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32例择期手术的全麻病人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8例 ) ,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 ( A组 )、七氟醚麻醉 ( B组 )、异丙酚-安氟醚麻醉 ( C组 )、异丙酚 -七氟醚麻醉 ( D组 )。其中 A、B组为对照组 ,C、D组为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及麻醉诱导后 1 5 min、1 h和 2 h采集静脉血测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 ( SOD)、血清丙二醛( MDA)。结果 :麻醉后 ,A、B两组 SOD值均逐渐下降 ,MDA值均逐渐升高 ,麻醉诱导后 2 h SOD、MDA值较麻醉前差异均有显著性 ( P<0 .0 5 ) ,但 A、B两组相比较 ,SOD、MD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 ;C、D两组 SOD值较麻醉前均有下降趋势 ,但差异均无显著性 ( P>0 .0 5 ) ,MDA值较麻醉前均逐渐下降 ,并于麻醉诱导后 2 h差异均有显著性 ( P<0 .0 5 ) ,但 C、D两组相比较 SOD、MD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 ( P>0 .0 5 )。A与 C组之间相比较及 B与 D组之间相比较 ,SOD值在麻醉诱导后 2 h差异均有显著性 ( P<0 .0 5 ) ;MDA值在麻醉诱导后 1 h及 2 h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P<0 .0 1 )。结论 :安氟醚和七氟醚均能产生自由基使 MAD升高、SOD下降 ;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降低 M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安氟醚 七氟醚 静吸复合麻醉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电解离弹簧圈栓塞术的麻醉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艳华 赵恒兰 +3 位作者 韩树海 李新白 刘环秋 范伟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3-794,共2页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电解离弹簧圈 (GDC)栓塞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 :16 7例颅内动脉瘤行 GDC栓塞术患者 ,随机分为 A组 (静脉全麻组 81例 )和 B组 (局麻组 86例 )。分别观察术前、手术开始、导管达到瘤体时、栓塞时及术终的收...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电解离弹簧圈 (GDC)栓塞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 :16 7例颅内动脉瘤行 GDC栓塞术患者 ,随机分为 A组 (静脉全麻组 81例 )和 B组 (局麻组 86例 )。分别观察术前、手术开始、导管达到瘤体时、栓塞时及术终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心率、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 :静脉全麻组全部顺利完成手术 ,局麻组有 7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脑血管严重痉挛。两组间术中各时期循环系统参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静脉麻醉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非常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电解离弹簧圈 栓塞 治疗性 麻醉 静脉 麻醉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并发脓肿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其春 杨希革 +1 位作者 王保华 刘晓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1-531,共1页
患者,男,80岁,因“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入院。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硬膜外穿刺过程顺利,手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行硬膜外镇痛,留置硬膜外导管期间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术后3d拔出硬膜外导管及导... 患者,男,80岁,因“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入院。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硬膜外穿刺过程顺利,手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行硬膜外镇痛,留置硬膜外导管期间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术后3d拔出硬膜外导管及导尿管,患者下地活动。术后10d患者自觉腹胀,体温38.8℃,乏力,无胸闷气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留置硬膜外导管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脓肿 并发 前列腺增生 硬膜外穿刺 硬膜外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手术中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比较
14
作者 冯艳华 陈升月 +3 位作者 杨雪玲 阙媛媛 何其通 麻海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7-732,共6页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和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乳腺癌保乳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ASAⅠ-Ⅱ级的择期乳腺癌手术女性患者3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9例,分别给予舒芬太尼持续泵注麻醉(舒芬太尼组)和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罗派卡因...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和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乳腺癌保乳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ASAⅠ-Ⅱ级的择期乳腺癌手术女性患者3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9例,分别给予舒芬太尼持续泵注麻醉(舒芬太尼组)和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罗派卡因组)。于麻醉前(t0)、麻醉后15min(t1)、开皮时(t2)、麻醉后1h(t3)及术终(t4)连续监测血压、心率(HR)、呼吸频率(RR)、潮气量(TV)、血氧饱和度(SpO2),并采集动脉血,进行动脉血血气分析;记录麻黄碱和阿托品应用的病例数,并记录麻醉清醒时间。结果:①组内比较:2组患者t4时点收缩压较t0时点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及t3时点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t0时点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t1、t2、t3时点HR较t0时点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芬太尼组仅t1和t3时点HR与t0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4个时点的SpO2与t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2组患者t3和t4时点的pH和动脉氧分压(PaO2)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H较t0降低,而PaO2升高,而t1和t2时点罗哌卡因组PaO2均高于t0时点(P<0.05),2组t1、t2、t3和t4时点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高于t0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2、t3和t4时点的TV高于t0时点,且舒芬太尼组t1时点的TV高于t0,而2组患者t1、t2、t3和t4时点的RR低于t0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仅t2时点2组的SBP、PaO2和H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点2组的HR有统计学差异(P<0.05),舒芬太尼组均高于罗哌卡因组;术中霍纳氏征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罗哌卡因组高于舒芬太尼组;其余各时点各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麻醉方式的血气分析结果相似;舒芬太尼持续泵注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可安全用于乳腺癌保乳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静脉麻醉 血气分析 保乳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颅压患者手术静脉麻醉诱导用药的合理配伍
15
作者 刁润新 曲宇秋 +1 位作者 杨桐伟 卢宝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9-481,共3页
目的 :研究高颅压患者静脉麻醉诱导时静脉麻醉药和肌松药的合理配伍。方法 :选择脑肿瘤择期手术患者 ,ASA ~ 级 4 5例 ,随机均分为阿曲库铵 -丙泊酚组 (A组 ,对照组 )、维库溴铵 -依托咪酯组 (B组 )、维库溴铵 -丙泊酚组 (C组 ,观察... 目的 :研究高颅压患者静脉麻醉诱导时静脉麻醉药和肌松药的合理配伍。方法 :选择脑肿瘤择期手术患者 ,ASA ~ 级 4 5例 ,随机均分为阿曲库铵 -丙泊酚组 (A组 ,对照组 )、维库溴铵 -依托咪酯组 (B组 )、维库溴铵 -丙泊酚组 (C组 ,观察组 )。对比观察各组诱导前、注药后 1 min、 3m in、置入喉镜、插管即刻及插管后 3、5及 1 0 m in,各时点颅内压 (ICP)和脑灌注压 (CPP)的变化。结果 :注药后 3min、置入喉镜、插管即刻 ,A组CPP呈下降趋势 ,B和 C组呈上升趋势 ,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 ) ;三组比较 ,C组 CPP升高值最高 (P<0 .0 5 )。各组麻醉诱导和插管后 ICP呈下降趋势 ,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 ) ;C组 ICP下降值依次高于 B组、 A组 (P<0 .0 5 )。结论 :维库溴铵 -丙泊酚联合用药有降低 ICP升高 CPP作用。对高颅压患者手术静脉麻醉诱导插管时 ,建议首选维库溴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联用 维库溴铵 阿曲库铵 颅内压 脑灌注压 依托咪酯 二异丙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洛尔治疗麻醉中快速型房颤的疗效
16
作者 周春燕 徐海洋 +2 位作者 陈恩君 杨桐伟 王凡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4-205,共2页
关键词 艾司洛尔 快速型房颤 麻醉 心律失常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型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麻醉处理
17
作者 陈鹏 卢宝顺 王天元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7-208,共2页
关键词 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征 气管内插管 气管切开 OSAS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肺功能不全行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一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亚楠 段宗生 +2 位作者 张文文 王虎山 麻海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42-1143,共2页
患者,男,61岁,168 cm,48 kg,ASAⅢ级,因“间断咳嗽、咳痰,喘息30余年,加重4 h”入院。患者于3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每于冬春季节反复发作,1月前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加重,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此次因突发呼吸困难4 h再次... 患者,男,61岁,168 cm,48 kg,ASAⅢ级,因“间断咳嗽、咳痰,喘息30余年,加重4 h”入院。患者于3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每于冬春季节反复发作,1月前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加重,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此次因突发呼吸困难4 h再次入院。既往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史2年,吸烟史50余年,20支/日,未戒烟。体格检查:胸廓对称,呈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双侧呼吸音减弱,双肺散在哮鸣音。肺部CT示:慢性支气管炎,双肺散在炎症;双肺上叶、左肺下叶少许陈旧性结核可能;双肺肺气肿及肺大泡(右侧为著),右侧气胸;胸主动脉、冠状动脉硬化。心脏超声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射血分数(EF)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左室舒张功能 桶状胸 左肺下叶 肋间隙 肺大泡 心脏超声 慢性支气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申雪花 韩伟 +1 位作者 王金 麻海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9-542,共4页
目的:研究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为临床麻醉用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 目的:研究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为临床麻醉用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常规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于麻醉前(T1)、诱导后(T2)、手术开始时(T3)、术毕后(T4)、术后1d(1)和术后3d(Ts)6个时间点采静脉血5mL,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cTnI的含量。结果:两组诱导后SBP、DBP及HR均有所下降,与麻醉前比较,P组诱导后下降较显著(P〈0.05),组间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cTnI含量均有升高趋势,P组在诱导后及术后1dcTnI含量显著升高,与麻醉前及S组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与丙泊酚组比较围术期心肌损伤较轻,提示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围术期心肌保护作用强于丙泊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麻醉 吸入 丙泊酚 肌钙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并发一过性失语一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羡秋 刘环秋 +1 位作者 韩伟 李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1-831,共1页
患者,女,28岁,孕33札周,间断下腹疼痛1d,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精神疾病史,无先兆子痫和癫痫病史,无失语病史,7年前曾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前检查:体温36.6℃,体重83kg,心... 患者,女,28岁,孕33札周,间断下腹疼痛1d,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精神疾病史,无先兆子痫和癫痫病史,无失语病史,7年前曾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前检查:体温36.6℃,体重83kg,心肺肝肾功能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血尿常规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一过性失语 剖宫产术 并发 神经系统检查 药物过敏史 出凝血时间 下腹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