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氏针和解剖钢板治疗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徐峰 宁漱岩 +2 位作者 王明礼 乔伟松 刘建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4-336,共3页
目的:比较克氏针内固定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探索治疗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最佳方法。方法:对34例35足Sanders Ⅲ和Ⅳ型跟骨闭合骨折患者(24例24足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0例11足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随访12~6... 目的:比较克氏针内固定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探索治疗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最佳方法。方法:对34例35足Sanders Ⅲ和Ⅳ型跟骨闭合骨折患者(24例24足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0例11足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随访12~60个月,采用Kerry评分系统判定足部功能优良率,评估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克氏针内固定组24例24足,足部功能优良率41.7%(10/24),近期并发症发生率41.7%(10/24),远期并发症发生率58.3%(14/24)。解剖钢板内固定组10例11足,足部功能优良率77.8%(9/11),近期并发症发生率36.4%(4/11),远期并发症发生率22.2%(2/11)。解剖钢板内固定组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克氏针内固定组(P<0.05),解剖钢板内固定组的足部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克氏针内固定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能够明显地降低远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术后足部的功能,对于SandersⅢ和Ⅳ型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解剖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好于克氏针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关节内骨折 钢板内固定 克氏针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和TGF-β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者骨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叔强 王苹 +2 位作者 于雅琴 张新 李冬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7-329,共3页
目的:明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患者病变处骨膜组织中的含量,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TM法)对19例CPT患者病变骨膜组织内VEGF和TGF-β的表达进行检... 目的:明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患者病变处骨膜组织中的含量,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TM法)对19例CPT患者病变骨膜组织内VEGF和TGF-β的表达进行检测,以10例正常骨膜为阴性对照,15例胫骨闭合骨折骨折断端周围骨膜做阳性对照。结果:VEGF和TGF-β主要在CPT患者骨膜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表达,VEGF和TGF-β表达量在假关节病变部位骨膜中少于创伤后骨折断端的骨膜(P<0.01),而与正常骨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PT的发生可能与其骨膜组织中VEGF和TGF-β含量显著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不全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英 夏春 +2 位作者 李冬松 刘建国 张晓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关节镜下采用双股半腱肌肌腱重建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不全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股半腱肌肌腱、Endobutton纽扣钢板和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急性不全损伤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15例(手术组),具有同样损伤行非... 目的:探讨早期关节镜下采用双股半腱肌肌腱重建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不全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股半腱肌肌腱、Endobutton纽扣钢板和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急性不全损伤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15例(手术组),具有同样损伤行非手术治疗患者7例(非手术组),应用Lysholm功能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采用KT-2000关节测量仪检测韧带重建后膝关节的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2~24个月的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治疗康复12个月后,手术组患者术后患膝关节Lysholm平均功能评分由术前的(61.5±6.7)分提高到术后(90.3±9.3)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KT-2000关节测量仪检测显示:患侧与健侧松弛度对比差异在3mm以内。非手术组中7例患者平均Lysholm功能评分仅由治疗前的(60.1±3.2)分提高到康复治疗后(72.8±2.5)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仍存在膝关节不稳症状,KT-2000关节测量仪检测松弛度对比大于6mm。结论:早期关节镜下应用双股半腱肌肌腱重建急性不全损伤的前交叉韧带可更好地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且创伤小,并发症少,近、远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对小鼠异种骨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卫 付莉 +1 位作者 王剑英 刘建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2-465,580,共5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小鼠异种骨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小鼠行雷公藤多甙(30 mg.kg-1.d-1)灌胃3 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将猪骨作为供体分别移植至治疗组和对...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小鼠异种骨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小鼠行雷公藤多甙(30 mg.kg-1.d-1)灌胃3 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将猪骨作为供体分别移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体内,移植2周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中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ELISA法检测2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观察移植骨周围组织形态学改变,比较2组小鼠异种骨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情况。结果:骨移植2周后治疗组小鼠脾脏中的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小鼠血清中IL-2、IFN-γ和IL-4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小鼠移植骨周围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雷公藤多甙可以减轻小鼠异种骨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移植 异种 免疫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腺泡状肉瘤致病理性骨折1例
5
作者 白愉乐 李泓 +2 位作者 赵政军 张洋 刘建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4,共1页
男患,80岁,摔倒致左股骨上段骨折于2009年2月13日入院。既往左大腿上段疼痛4个月,呈间断性,为胀痛;疼痛无明湿加重。查体:左大腿上段轻度肿胀,肤色正常,无表浅静脉怒张。皮温正常,叩压痛阳性。左下肢轴向叩击痛阳性。x线示左... 男患,80岁,摔倒致左股骨上段骨折于2009年2月13日入院。既往左大腿上段疼痛4个月,呈间断性,为胀痛;疼痛无明湿加重。查体:左大腿上段轻度肿胀,肤色正常,无表浅静脉怒张。皮温正常,叩压痛阳性。左下肢轴向叩击痛阳性。x线示左股骨上段横行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状肉瘤 病理性骨折 股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展时下盂肱韧带长度变化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晨 齐欣 +1 位作者 李叔强 刘建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4-717,共4页
目的:应用MRI和3D软件,分析正常人体肩关节外展时下盂肱韧带前束(AIGHL)、腋囊(axillary pouch)及下盂肱韧带后束(PIGHL)的长度变化。方法:MRI扫描14例健康男性自愿者的右侧肩关节。每人共扫描7个等角度的外展位置(0°、30°、6... 目的:应用MRI和3D软件,分析正常人体肩关节外展时下盂肱韧带前束(AIGHL)、腋囊(axillary pouch)及下盂肱韧带后束(PIGHL)的长度变化。方法:MRI扫描14例健康男性自愿者的右侧肩关节。每人共扫描7个等角度的外展位置(0°、30°、60°、90°、120°、150°和180°)。所得MRI影像资料经图像分割、体素图形配准技术,确定各韧带起止点位置并构建3D模型。用软件计算各韧带在不同外展位置时的长度变化。结果:与其他外展角度比较,AIGHL在外展120°时达到最大长度(54.5 mm±3.0 mm)(P<0.05),此时其位于盂肱关节的正前方;与其他外展角度比较,腋囊和PIGHL在外展180°时达到最大长度(54.5 mm±3.0 mm,50.6 mm±3.1 mm)(P<0.05),此时它们分别位于盂肱关节的前方和下方。结论:正常人体肩关节外展过程中,AIGHL在120°时起到了主要的前方稳定作用。外展180°时,腋囊维持着盂肱关节前方的稳定,同时PIGHL维持着下方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外展 下盂肱韧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和MVD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7
作者 付莉 刘爱民 +4 位作者 冯卫 王爱绘 王冰冰 杨丽晓 张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9-372,F0003,共5页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探讨HIF-1α和MVD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237例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包括浆液性囊腺瘤79例、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12例、浆液性囊腺...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探讨HIF-1α和MVD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237例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包括浆液性囊腺瘤79例、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12例、浆液性囊腺癌51例、黏液性囊腺瘤67例、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9例、黏液性囊腺癌19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癌和黏液性囊腺癌按FIGO的手术-病理分期为:Ⅰ期13例,Ⅱ期26例,Ⅲ期19例,Ⅵ期1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HIF-1α表达和MVD,并将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不同分期之间的HIF-1α表达和MVD值进行对比。同时对HIF-1α的表达和MVD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较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组织中HIF-1α的阳性率均明显增高(P<0.05)。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黏液性囊腺癌组织中HIF-1α表达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两组卵巢良性肿瘤(P<0.05)。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两交界性肿瘤组织中,MVD值均较两良性肿瘤组明显增高(P<0.05)。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黏液性囊腺癌组织中MVD值均较两良性肿瘤组和两交界性肿瘤组明显增高(P<0.05)。随着卵巢癌手术-病理分期级别的增高,HIF-1α表达的阳性率也由Ⅰ期的38.46%逐渐增高至Ⅳ期的83.33%,其中Ⅳ期较Ⅰ期的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随手术-病理分期级别的增高,MVD也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组织类型及手术病理分期的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HIF-1α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r=0.540,P<0.01)。结论:HIF-1α与卵巢上皮性肿瘤血管形成密切相关,提示HIF-1α可能在促进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微血管密度 卵巢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PCA13-hBMP2质粒构建Ad5-hBMP2腺病毒载体
8
作者 姜涛 李叔强 刘建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2-365,共4页
目的:通过重组PCA13-hBMP2质粒构建Ad5-hBMP2腺病毒载体,并将其扩增纯化。方法:通过PCR技术获得hBMP2基因,酶切PCA13-MCMV质粒,连接PCA13-MCMV/EcoRⅠ+HindⅢ与hBMP2,获得PCA13-hBMP2质粒。将质粒PCA13-hBMP2与含有5型腺病毒右臂的质粒p... 目的:通过重组PCA13-hBMP2质粒构建Ad5-hBMP2腺病毒载体,并将其扩增纯化。方法:通过PCR技术获得hBMP2基因,酶切PCA13-MCMV质粒,连接PCA13-MCMV/EcoRⅠ+HindⅢ与hBMP2,获得PCA13-hBMP2质粒。将质粒PCA13-hBMP2与含有5型腺病毒右臂的质粒pBHGE3通过脂质体共转染至293细胞,提取腺病毒DNA,应用PCR、双酶切进行鉴定,扩增Ad5-hBMP2腺病毒载体,测定病毒滴度。Adv-hBMP2转染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测定不同时间hBMP2蛋白表达量。结果:成功构建PCA13-hBMP2质粒,通过同源重组成功获得Ad5-hBMP2腺病毒载体,扩增后测得病毒滴度为1.669×1010pfu.mL-1。Adv-hBMP2转染大鼠BMSCs后hBMP2蛋白表达量随时间延长明显增加(P<0.01)。结论:获得可表达hBMP-2的Ad5-hBMP2腺病毒载体,为基因辅助的骨组织工程技术提供安全有效的转基因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l3质粒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腺病毒 克隆 分子 重组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