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纳米颗粒结合可溶性微针用于瘢痕疙瘩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付燚盈 许文哲 +1 位作者 荣莉 刘树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7,共10页
以白藜芦醇(RES)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原料,通过纳米沉淀法制备了尺寸均一的RES-PVP球形纳米颗粒(RES-PVPNPs);将其作为纳米药物负载在以透明质酸为基质的可溶性微针(MNs)中,制备了载药微针(MN-NPs).微针载药后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机械... 以白藜芦醇(RES)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原料,通过纳米沉淀法制备了尺寸均一的RES-PVP球形纳米颗粒(RES-PVPNPs);将其作为纳米药物负载在以透明质酸为基质的可溶性微针(MNs)中,制备了载药微针(MN-NPs).微针载药后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机械强度,能够满足穿透人瘢痕组织皮肤的需要.MN-NPs中的RES-PVPNPs能够诱发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并抑制其迁移.体内实验结果表明,MN-NPs能够有效抑制瘢痕疙瘩的生长,展现出治疗瘢痕疙瘩的能力.本文提出的以载药微针实现白藜芦醇纳米药物的透皮给药并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纳米药物 微针 瘢痕疙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阵列技术探究限域面积对成牙本质细胞极化和分化的影响
2
作者 李虎恩 于年祚 +5 位作者 李熙恒 唐晓铎 孙雅鹿 司超 张俊虎 常蓓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89,共7页
目的利用光刻技术制备图案化的细胞差异黏附表面,探讨黏附面积对成牙本质细胞极化与成牙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光刻技术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水凝胶制备了具有差异黏附特性的图案化微阵列,通过对细胞产生限域作用,促使人牙髓干... 目的利用光刻技术制备图案化的细胞差异黏附表面,探讨黏附面积对成牙本质细胞极化与成牙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光刻技术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水凝胶制备了具有差异黏附特性的图案化微阵列,通过对细胞产生限域作用,促使人牙髓干细胞(hDPSCs)呈现天然成牙本质细胞样形态。筛选孤立培养的单个hDPSCs,探究不同面积(1800、2700、3600μm^(2))对成牙本质细胞极化和分化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明确高尔基体和细胞核在hDPSCs中的定位及取向,分析不同面积对细胞极化的作用。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hDPSCs成牙向分化率和平均光密度值,探究不同面积对细胞分化的作用。结果成功分离了hDPSCs并对其鉴定,制备了仿成牙本质细胞形态的图案化微阵列,通过鬼笔环肽染色证实了细胞形状与微图案形状高度相符。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限域面积为3600μm^(2)时,孤立hDPSCs中各项极化和分化水平均明显高于1800μm^(2)和2700μm^(2)限域面积的孤立hDPSCs(P<0.05)。结论本实验通过微阵列技术证实了限域面积参与调控成牙本质细胞极化和分化进程,随着限域面积增大,孤立hDPSCs极化和分化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极化 图案化 成牙本质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EG-DhHP-6的合成及其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脏损伤
3
作者 陆通 张赐童 +3 位作者 徐廷双 齐翀 孙乐 薛瑶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9-1504,共6页
为增加次血红素六肽(DhHP-6)的相对分子质量,通过聚乙二醇(PEG)修饰合成mPEG-DhHP-6,调整二甲基亚砜(DMSO)和磷酸盐(PBS)缓冲液的体积比可获得约95%的产率.mPEG-DhHP-6比DhHP-6的稳定性和活性均有提高.mPEG-DhHP-6可显著降低大鼠缺血再... 为增加次血红素六肽(DhHP-6)的相对分子质量,通过聚乙二醇(PEG)修饰合成mPEG-DhHP-6,调整二甲基亚砜(DMSO)和磷酸盐(PBS)缓冲液的体积比可获得约95%的产率.mPEG-DhHP-6比DhHP-6的稳定性和活性均有提高.mPEG-DhHP-6可显著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可用于保护心血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修饰 次血红素六肽 心肌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9细胞与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姜玉雪 朱晓青 +1 位作者 高素君 易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1-274,共4页
CD4+辅助性T细胞(Th)是重要的效应细胞,通过分泌特异性的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不同的Th细胞亚群由不同的抗原刺激,在特定的细胞因子环境下分化发育,在调控免疫应答和维持免疫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除传统的Th1和Th2细胞外,最近发现... CD4+辅助性T细胞(Th)是重要的效应细胞,通过分泌特异性的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不同的Th细胞亚群由不同的抗原刺激,在特定的细胞因子环境下分化发育,在调控免疫应答和维持免疫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除传统的Th1和Th2细胞外,最近发现了许多新的亚群,如Th9、Th17、Th22和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9 免疫应答 细胞分化 肿瘤免疫 细胞因子 寄生虫感染 细胞亚群 抗原刺激 效应细胞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夏莹 张岩 +1 位作者 杨永广 刘文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05-1408,F0003,共5页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一个具有高度可塑性的异质性群体。TAM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极具吸引力的肿瘤免疫治疗靶标。靶向TAM的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年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在针对TAM的肿瘤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一个具有高度可塑性的异质性群体。TAM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极具吸引力的肿瘤免疫治疗靶标。靶向TAM的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年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在针对TAM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方面,包括清除TAM和抑制TAM的促肿瘤功能等,已取得显著进展。本文将对这些研究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肿瘤微环境 抑制性受体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药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与移植免疫耐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嘉良 杨永广 孙天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4-467,共4页
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发展,纳米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药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特别是纳米药物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纳米药物是指以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其直径大小在10~1 000 nm范围内,多由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 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发展,纳米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药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特别是纳米药物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纳米药物是指以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其直径大小在10~1 000 nm范围内,多由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纳米药物通过将药物分子包裹在其中或吸附在表面实现高效地携载包括小分子药物、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药物 肿瘤免疫治疗 移植免疫耐受 纳米技术 合成高分子材料 药物分子 抗原提呈细胞 药物载体 树突状细胞 小分子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在肿瘤微环境中对DC成熟和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弯 朱珊 陈京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26-1034,共9页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在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成熟DC具有激活T淋巴细胞并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功能,以DC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疗法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免疫检查点疗法是肿瘤免疫治...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在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成熟DC具有激活T淋巴细胞并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功能,以DC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疗法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免疫检查点疗法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另一强有力手段,以PD-1和CTLA-4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肿瘤微环境中起着免疫调节的作用,同时也对DC的成熟和功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肿瘤微环境中的未成熟DC和免疫检查点分子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免疫检查点分子对DC成熟及功能的调控机制对于抗肿瘤治疗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DC的视角,阐述了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检查点分子对DC成熟及功能的调控机制以及免疫检查点靶向药物联合DC疫苗应用于肿瘤临床实验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树突状细胞 免疫检查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白细胞介素-2基因+114(G/T)位点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洪玉波 张婷 孙丽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930-933,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114(G/T)位点多态性在吉林省健康人群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的分布及频率;探讨IL-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114(G/T)位点多态性在吉林省健康人群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的分布及频率;探讨IL-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技术检测吉林省慢性乙型肝炎(CH B)患者115例、乙型肝炎背景下的肝硬化(LC)患者78例和肝癌(HCC)患者115例及健康体检者107例的IL-2基因+114位点的多态性,并用DNA测序法进行验证,对四组中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L-2基因+114(G/T)位点共有三种基因型:GG型、TG型和TT型。各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LC组中T等位基因所占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19),HCC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T等位基因与CHB、HCC的患病风险有关(OR=0.612,P=0.011;OR=0.562,P=0.019)。结论 IL-2基因+114(G/T)多态性在吉林省健康体检者与CHB、LC及HCC患者中的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等位基因T分布频率与CHB及LC的患病风险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白细胞介素2 多态性 单核甘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骨膜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艳凤 王洪波 +2 位作者 高阳 郑雨轩 刘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骨膜蛋白水平的变化,阐明其在哮喘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支气管哮喘患儿65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儿童5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骨膜蛋白、Ig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骨膜蛋白水平的变化,阐明其在哮喘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支气管哮喘患儿65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儿童5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骨膜蛋白、Ig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并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外周血中骨膜蛋白、IgE和ECP水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FeNO均明显升高(P<0.05),FEV1%pred和FEV1/FVC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采用血清骨膜蛋白水平诊断哮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68(P=0.02),骨膜蛋白水平诊断哮喘界点为80.89μg·L^(-1)(95%CI:0.570~0.766),灵敏度为29.23%,特异度为92.00%;骨膜蛋白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FeNO呈正相关关系(r=0.519,P=0.019;r=0.602,P=0.008)。结论:哮喘患儿血清中骨膜蛋白水平升高,骨膜蛋白可以作为初步排查儿童哮喘的指标,抑制Th2介导的炎性反应过程是治疗哮喘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骨膜蛋白 气道高反应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对人肾细胞癌786-0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毕然 杜玉君 +1 位作者 魏伟 王春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Andro)对肾细胞癌(RCC)786-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克隆形成能力的抑制作用及诱导其程序性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786-0细胞,加入不同浓度(5、10、20、40和80μmol·L-1)Andro作为实...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Andro)对肾细胞癌(RCC)786-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克隆形成能力的抑制作用及诱导其程序性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786-0细胞,加入不同浓度(5、10、20、40和80μmol·L-1)Andro作为实验组,以0μmol·L-1 Andro组作为空白对照组,MTS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取对数生长期786-0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50、1.25和2.50μmol·L-1)Andro作为实验组,以0μmol·L-1 Andro组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取对数生长期786-0细胞,加入不同浓度(10、20和40μmol·L-1)Andro作为实验组,以0μmol·L-1 Andro组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20、40和80μmol·L-1 Andro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50和1.25μmol·L-1 Andro组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20和40μmol·L-1 Andro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均明显降低(P<0.01),20和40μmol·L-1 Andro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0μmol·L-1 Andro组细胞中DNA损伤蛋白γ-H2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Caspase-8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Caspase-8剪切体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Andro能够有效地抑制R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克隆形成能力,并诱导其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的机制与诱导DNA损伤及JNK/H2AX和Caspase-8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肾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PKcs协同自身免疫调节因子调控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静 付海英 +2 位作者 张英林 孙际童 杨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DNA-PKcs协同自身免疫调节因子调控Toll样受体(TLRs)的表达水平,阐明外周免疫系统中自身免疫调节因子的调控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为pEGFPC1/mAire转染组、pEGFPC1/mAire与negative control... 目的:探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DNA-PKcs协同自身免疫调节因子调控Toll样受体(TLRs)的表达水平,阐明外周免疫系统中自身免疫调节因子的调控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为pEGFPC1/mAire转染组、pEGFPC1/mAire与negative control siRNA共转染组、pEGFPC1/mAire与DNA-PKcssiRNA共转染组、pEGFPC1转染组、pEGFPC1与negative control siRNA共转染组和pEGFPC1与DNA-PKcssiRNA共转染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TLR1~9的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转染重组质粒pEGFPC1/mAire和空载质粒pEGFPC1至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RT-qPCR方法检测2组细胞TLR1~9的表达水平;采用RT-qPCR方法检测2组转染细胞沉默DNA-PKcs前后TLRs的表达水平。结果: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能表达TLR1~9;与转染pEGFPC1/mAire组细胞比较,转染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后巨噬细胞TLR1、3和8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其他组TLRs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DNA-PKcs沉默后,转染pEGFPC1/mAire组细胞TLR1、3和8的表达水平较未沉默组明显下降(P<0.05),而在转染pEGFPC1的细胞内DNA-PKcs沉默前后TLR1-9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自身免疫调节因子能够调控TLR1、3和8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DNA-PKcs协同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调节因子 巨噬细胞 TOLL样受体 协同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刺沙蚕纤溶酶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少华 洪新雨 +2 位作者 薄其青 葛鑫 崔佳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57-960,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日本刺沙蚕纤溶酶(NJ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JF组(0.25、0.50和1.00mg.kg-1)和尿激酶组(UK,15 000U.kg-1),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 目的:观察日本刺沙蚕纤溶酶(NJ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JF组(0.25、0.50和1.00mg.kg-1)和尿激酶组(UK,15 000U.kg-1),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术后24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TTC染色计算脑梗死范围,湿重干重法测量脑含水量,化学比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NJF各给药组大鼠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范围显著降低(P<0.001),脑含水量下降(P<0.05或P<0.01),且脑缺血海马组织中MDA水平降低(P<0.001),同时SOD活性升高(P<0.05或P<0.01),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NJF0.50mg.kg-1组大鼠脑梗死范围和脑含水量变化与UK 15 000U.kg-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JF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脑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及提高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刺沙蚕 纤溶酶 大脑中动脉 神经保护 局灶性脑缺血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长类动物限制性因子SAMHD1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爽 郭浩然 魏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4-490,I0001,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灵长类动物限制因子不育-α-基序结构域和组氨酸/天冬氨酸残基双联体结构域包涵蛋白1 (SAMHD1)的抗病毒、抑制逆转录转座子LINE-1和减弱干扰素(IFN)产生信号通路等作用,为灵长类动物SAMHD1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构建稳定... 目的:探讨不同灵长类动物限制因子不育-α-基序结构域和组氨酸/天冬氨酸残基双联体结构域包涵蛋白1 (SAMHD1)的抗病毒、抑制逆转录转座子LINE-1和减弱干扰素(IFN)产生信号通路等作用,为灵长类动物SAMHD1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构建稳定表达不同灵长类动物SAMHD1蛋白的U937细胞系,以空载体构建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以稳定表达不同灵长类动物SAMHD1蛋白的U937细胞系为实验组。经佛波酯(PMA)刺激分化成巨噬样细胞后,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HIV-1病毒感染率。以单独转染SAMHD1表达质粒的HEK293T细胞为对照组,共同转染SAMHD1与HIV-2/SIV Vpx表达质粒的细胞为实验组,转染后48h收获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AMHD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法观察不同SAMHD1蛋白的细胞内定位。以单独转染LINE-1-GFP报告质粒的HEK293T细胞作为对照组,以共同转染LINE-1-GFP与SAMHD1表达质粒的细胞为实验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FP阳性细胞率,代表SAMHD1对LINE-1转座子的活性。以单独转染IFN-luc报告质粒的HEK293T细胞为对照组,共同转染IFN-luc和SAMHD1表达质粒的细胞为实验组,采用化学发光仪检测HEK293T细胞中荧光素酶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灵长类动物SAMHD1稳定表达的实验组HIV-1病毒感染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灵长类动物SAMHD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免疫荧光检测,灵长类动物SAMHD1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中。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GFP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即SAMHD1对LINE-1转座子活性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灵长类动物HEK293T细胞中荧光素酶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不同灵长类动物SAMHD1蛋白具有抵抗HIV-1病毒感染、抑制逆转录转座子LINE-1以及拮抗天然免疫系统产生IFN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类动物 限制因子 不育-α-基序结构域和组氨酸/天冬氨酸残基双联体结构域包涵蛋白1 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转座子 VP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静水高压在研制黑色素瘤疫苗方面的应用
14
作者 刘凯 刘泽强 +3 位作者 庄敏丽 潘月海 马占川 刘彬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77-1081,共5页
目的:探索静水高压在研制黑色素瘤疫苗方面的应用。方法:使用静水高压、液氮反复冻融两种方式破碎鼠源性B16黑色素瘤细胞。将破碎后的细胞悬液与弗氏佐剂混合后制成疫苗用于免疫小鼠,免疫完成后,行尾静脉注射与皮下注射接种肿瘤。通过... 目的:探索静水高压在研制黑色素瘤疫苗方面的应用。方法:使用静水高压、液氮反复冻融两种方式破碎鼠源性B16黑色素瘤细胞。将破碎后的细胞悬液与弗氏佐剂混合后制成疫苗用于免疫小鼠,免疫完成后,行尾静脉注射与皮下注射接种肿瘤。通过比较每组小鼠生存时间、皮下肿瘤体积大小、DTH实验、小鼠体内肿瘤荧光成像来比较每种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相比于液氮冻融及对照组,静水高压组小鼠生存时间长,皮下肿瘤体积小,DTH实验与肿瘤荧光成像均有明显差别。结论:静水高压破碎细胞相比于液氮反复冻融破碎在研制肿瘤疫苗方面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成像 静水高压 液氮反复冻融 黑色素瘤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PS2表达特点及其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5
作者 于洋 刘赛男 +3 位作者 刘云恺 李勇 乔乙春 程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9-1236,共8页
目的:研究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2(PRPS2)在不同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预后关系。方法:采用GEPIA数据库研究泛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PRPS2 mRNA表达水平;使用UALCAN数据库基于患者年龄、是否绝经、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不同组... 目的:研究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2(PRPS2)在不同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预后关系。方法:采用GEPIA数据库研究泛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PRPS2 mRNA表达水平;使用UALCAN数据库基于患者年龄、是否绝经、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不同组织亚型、病理分级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层面分析PRPS2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采用miRTarBase数据库预测与PRPS23'UTR结合的miRNAs。应用Kaplan-Meierplotter数据库研究与PRPS2和PRPS23'UTR结合的miRNAs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在不同亚型乳腺癌组织中PRPS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RPS2 mRNA表达水平越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越短。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在不同亚型乳腺癌中PRPS23'UTR结合的hsa-miR-215-5p和hsa-miR-26b-5p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hsa-miR-215和hsa-miR-26b表达水平越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越短。结论:PRPS2具有泛乳腺癌特征性基因表达特点,乳腺癌中可能存在miR-PRPS2-乳腺癌预后的调控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2 生物信息学 乳腺肿瘤 预后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7敲除对小鼠颅脑创伤后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16
作者 陈可欣 屈东昊 +2 位作者 刘晓龙 陈勃 张舒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39-846,共8页
目的:研究整合素相关蛋白(IAP)CD47敲除对小鼠颅脑创伤(TBI)后血管生成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内实验,采用液压颅脑打击仪制备成年C57BL/6小鼠TBI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TBI组。TBI后24 h取小鼠脑组织测定脑组织... 目的:研究整合素相关蛋白(IAP)CD47敲除对小鼠颅脑创伤(TBI)后血管生成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内实验,采用液压颅脑打击仪制备成年C57BL/6小鼠TBI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TBI组。TBI后24 h取小鼠脑组织测定脑组织含水量,采用伊文思蓝(EB)注射法检测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即EB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实验,选用CD47敲除同时内源性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C57BL/6小鼠(CD47KO-GFP组)和野生型C57BL/6小鼠(野生型组),采用液压颅脑打击仪分别制备TBI模型,分离脑组织中微血管内皮细胞,并混合培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TBI后小鼠脑组织中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和血管生成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鼠损伤部位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小鼠脑组织含水量和EB水平明显增加(P<0.05或P<0.01)。HE染色,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小鼠脑组织结构无法辨认,出血点明显。免疫荧光染色,TBI组小鼠脑组织中VEGFR1和CD3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与野生型组比较,CD47KO-GFP组小鼠脑组织中参与血管生成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P<0.05)。免疫荧光检测,与野生型组比较,CD47KO-GFP组小鼠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中NF-κB活化状态明显降低。结论:TBI后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明显增加,损伤脑组织的血管生成增强,CD47敲除有利于TBI后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血脑屏障 血管生成 整合素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V蛋白酶冻干工艺的相关技术参数
17
作者 张连芝 洪敏 程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1-185,共5页
目的:研究NV蛋白酶冻干流程,为冻干工艺的确定提供相关技术参数。方法:制备NV蛋白酶溶液,测定不同温度、不同pH值条件下NV蛋白酶的圆二色谱;以偶氮酪蛋白方法检测NV蛋白酶的活性;采用双阶段冻干法冻干NV蛋白酶;测定Tween 80作为NV蛋白... 目的:研究NV蛋白酶冻干流程,为冻干工艺的确定提供相关技术参数。方法:制备NV蛋白酶溶液,测定不同温度、不同pH值条件下NV蛋白酶的圆二色谱;以偶氮酪蛋白方法检测NV蛋白酶的活性;采用双阶段冻干法冻干NV蛋白酶;测定Tween 80作为NV蛋白酶冻干变性防护剂的权宜浓度和权宜冷冻速率。结果:NV蛋白酶复溶活性和溶解度随平均冷冻速率升高而降低。Tween 80作为NV蛋白酶冻干变性防护剂平衡NV蛋白酶复溶活性和溶解度的权宜浓度为0.01%。降低冻干药品生产时间成本的权宜冷冻速率参数为2.0℃·min-1。结论:NV蛋白酶具有一定的抵抗冻干过程中温度和pH值降低的能力,平均冷冻速率影响NV蛋白酶复溶活性和溶解度;0.01%Tween 80和2.0℃·min-1平均冷冻速率是NV蛋白酶生产性冻干的有效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冻干 冻干保护剂 冷冻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在机体免疫防御中识别、加工、递呈抗原的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崔玉琳 齐翀 +1 位作者 王春凤 杨桂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65-1568,共4页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通过细胞质中的酸性溶酶体对异常细胞器、蛋白质以及病原体的吞噬、降解,从而形成一种胞内环境分解代谢的平衡机制。细胞自噬对机体的保护与防御尤为重要,特别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链接先天性免...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通过细胞质中的酸性溶酶体对异常细胞器、蛋白质以及病原体的吞噬、降解,从而形成一种胞内环境分解代谢的平衡机制。细胞自噬对机体的保护与防御尤为重要,特别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链接先天性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免疫防御 机体 识别 加工 抗原 递呈 生物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对肝星状细胞的调控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天阳 涂正坤 苏立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558-562,共5页
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与肝纤维化进展有至关重要的联系。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肝内的富集程度更高,在机体防御病毒感染和肿瘤中发挥关键作用,而且其抗肝纤维化的功能也得到证实。NK细胞可以通过直接杀伤早期... 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与肝纤维化进展有至关重要的联系。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肝内的富集程度更高,在机体防御病毒感染和肿瘤中发挥关键作用,而且其抗肝纤维化的功能也得到证实。NK细胞可以通过直接杀伤早期激活或衰老的HSC,或通过分泌IFNγ抑制肝纤维化。总结了最近几年的相关研究进展,以NK细胞和HSC的功能与表型为基础,介绍了NK细胞调控HSC的分子免疫学机制及其潜在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杀伤细胞 天然 肝星状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垂直传播形式及阻断策略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斐 刘菲 +2 位作者 王中峰 李海军 徐红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57-2560,共4页
在我国,母婴垂直传播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受孕母体如果处于高病毒载量期,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失败的几率为10%左右,因此孕期正确管理HBV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妊娠期对病毒的处理不仅要考虑垂直传播的风险,而且要考虑孕妇的健... 在我国,母婴垂直传播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受孕母体如果处于高病毒载量期,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失败的几率为10%左右,因此孕期正确管理HBV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妊娠期对病毒的处理不仅要考虑垂直传播的风险,而且要考虑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安全,每一种治疗或预防选择都需要认真评估。制订合理的抗病毒方法、药物选择、停药时间等能够合理降低母婴传播几率。总结了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形式及阻断措施,为提高HBV的垂直传播阻断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传染性疾病传播 垂直 抗病毒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