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abahn腔内人工血管治疗髂股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帅 Sean X.LUO +4 位作者 孙思翘 程志华 张阳 赵文光 王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Viabahn腔内人工血管治疗髂股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经验和预后,评价其在外周动脉闭塞性病变治疗方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腔内介入治疗的78例(89条肢体)髂股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分为... 目的:探讨Viabahn腔内人工血管治疗髂股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经验和预后,评价其在外周动脉闭塞性病变治疗方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腔内介入治疗的78例(89条肢体)髂股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裸支架组(42例,48条肢体)和Viabahn腔内人工血管组(36例,41条肢体),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远期通畅率和保肢率等,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随访11.08个月。结果:术后2组患者缺血症状明显改善,踝肱指数(ABI)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随访3、6、9个月2组患者的一期和二期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abahn腔内人工血管组患者12个月后一期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均明显高于裸支架组(P〈0.05);2组患者的1年保肢率均为100%;Viabahn腔内人工血管组患者术中动脉血栓形成概率明显低于裸支架组(P〈0.05)。结论:应用Viabahn腔内人工血管治疗髂股动脉长段(≥10cm)闭塞性病变是安全、有效的,且其12个月的远期通畅率和术中动脉血栓形成概率明显优于金属裸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髂动脉 股动脉 人工血管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与VEGF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缺血下肢血管及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孙晓峰 所剑 +6 位作者 王琦 刘婷 崔阳 王中英 杨学明 方艳秋 谭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7-340,397,398,共6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缺血下肢的表达及分布规律,为应用HIF-1α基因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5例ASO截肢患者肢体的血管、肌组织及...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缺血下肢的表达及分布规律,为应用HIF-1α基因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5例ASO截肢患者肢体的血管、肌组织及3例正常人肌组织中的HIF-1α、VEGF蛋白进行检测;同时应用CD34标记血管,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数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SO患者缺血肢体主干血管及缺血肌组织内HIF-1α、VEGF表达灰度值较正常人均明显增加,MVD计数增加。增加最高的是胫后动脉(HIF-1α为932.5±545.2,VEGF为354.5±75.8,MVD为38.4±8.4),股浅动脉、胫前动脉、小腿缺血肌肌间动脉、小腿缺血肌以及足坏死肌中HIF-1α和VEGF表达量均明显低于胫后动脉;在缺血血管壁内,HIF-1α、VEGF表达量及MVD计数均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而增加;而在缺血肌组织内,HIF-1α、VEGF表达量及MVD计数增加均与缺血程度无关联;HIF-1α、VEGF在缺血肌组织内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缺血大血管。结论:HIF-1α、VEGF在ASO患者缺血肢体主干血管和缺血肌组织中均有较高水平表达,但在缺血肌组织内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缺血大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缺血肢体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模型大鼠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与血栓溶解体积之间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琦 孙思翘 +2 位作者 程志华 王中英 刘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23-1528,共6页
目的:探究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模型大鼠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与血栓溶解体积之间的关联。方法:选择清洁级健康SD大鼠60只,制作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模型,按照处置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即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 目的:探究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模型大鼠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与血栓溶解体积之间的关联。方法:选择清洁级健康SD大鼠60只,制作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模型,按照处置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即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大鼠。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成功后不同时间点进行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含量测定,并且计算静脉造影所显示的血栓溶解体积,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在手术后血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测量值均先升高后降低,模型组出现2次峰值,假手术组升高3 h达到峰值后即逐渐下降,至术后24 h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在手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且模型组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各时间点的D-二聚体测量值与相应的血栓溶解体积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Pearson系数为0.307,R2=0.412(P<0.05)。结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鼠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随着时间呈现均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这些变化能够反映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血液凝聚状态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深静脉血栓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血栓溶解体积 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踩球运动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于秀丽 张赫 +4 位作者 王浩东 朴丽 丛云凤 孟薇 刘玉锦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踩球运动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参考。方法将4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床上进... 目的探讨踩球运动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参考。方法将4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床上进行踝泵运动,观察组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床上进行踩球运动。于首次运动前后及术后第3天观察两组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及血流平均速度情况。结果术后首次运动不同时间点及术后第3天两组下肢血流峰速和血流平均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两组运动前后血流峰速和血流平均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踩球运动或踝泵运动后立即及30min下肢静脉血流峰速和血流速度显著高于静息状态(均P<0.01)。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行早期踩球运动可提高下肢血流速度,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可以部分替代踝泵运动或作为踝泵运动的有益补充,作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恶性肿瘤 踩球运动 踝泵运动 血流动力学 下肢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张阳 孙思翘 +1 位作者 赵文光 王嘉桔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5-388,共4页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累及中小动静脉的阶段性闭塞性炎症疾病。腰交感神经切除术(LS)通过使动脉痉挛逆转、改善肢体缺血状态、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成为TAO主要的外科治疗方法,虽然LS有70余年的历史,但手术作用仍有争议。本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累及中小动静脉的阶段性闭塞性炎症疾病。腰交感神经切除术(LS)通过使动脉痉挛逆转、改善肢体缺血状态、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成为TAO主要的外科治疗方法,虽然LS有70余年的历史,但手术作用仍有争议。本文作者对LS治疗TAO的现状和并发症的防治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交感神经切除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腹膜后电镜下腰交感神经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邹飞 程志华 +1 位作者 张玉影 马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7-603,共7页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疗效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分成常规治疗组(88例)和槐杞黄颗粒治疗组(92例)。常规治疗组患儿采用口服孟鲁司特钠和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疗效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分成常规治疗组(88例)和槐杞黄颗粒治疗组(92例)。常规治疗组患儿采用口服孟鲁司特钠和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槐杞黄颗粒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槐杞黄颗粒。检测2组患儿哮喘发作程度指标、中医症候指标、血液免疫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后组比较,槐杞黄颗粒治疗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程度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槐杞黄颗粒治疗组患儿便干/便溏、低热、咳嗽咯痰、神疲纳呆及舌苔白临床症状评分降低(P<0.01),盗汗及口干喜饮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槐杞黄颗粒组患儿免疫球蛋白(血清IgA、IgG及IgM)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槐杞黄颗粒治疗组患儿T细胞、Th细胞及NK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B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2组患儿血清Ts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槐杞黄颗粒治疗组患儿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用力潮气量(FVC)比值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但2组患儿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槐杞黄颗粒可以减轻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病情,改善患儿中医证候和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杞黄颗粒 哮喘 中医证候 免疫调节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血栓患者FⅫC46T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桂荣 于艳辉 +3 位作者 陈光 吴山力 曲成刚 赵文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Ⅻ(FⅫ)基因第一外显子C46T基因多态性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性。方法:应用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87例静脉血栓患者和129例健康对照的FⅫ基因外显子C46T基因型及其频数分布,采用多元Logistic非条件回归方法分析FⅫ...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Ⅻ(FⅫ)基因第一外显子C46T基因多态性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性。方法:应用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87例静脉血栓患者和129例健康对照的FⅫ基因外显子C46T基因型及其频数分布,采用多元Logistic非条件回归方法分析FⅫ基因第一外显子C46T基因多态性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性。结果:在研究人群中存在有FⅫ46C/C、C/T、T/T 3种基因型,静脉血栓患者中的FⅫ46C/C基因型频数分布(6.90%)高于健康对照人群(4.65%)。经多元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FⅫ46C/C基因型与深静脉血栓无关联性(2χ=1.036,P=0.309,OR=1.86,95%CI:0.57-6.12)。结论:不能确定FⅫ基因第一外显子C46T基因多态性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静脉血栓形成与FⅫ基因第一外显子C46T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有待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Ⅻ 多态现象(遗传学) 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期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张阳 孙喜伟 +1 位作者 王中英 孟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06-2007,共2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期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188例急性期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90例,分别比较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后遗症随访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彩色多普...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期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188例急性期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90例,分别比较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后遗症随访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后遗症控制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丹红注射液是治疗急性期DVT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 丹红注射液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形成易感基因芯片的研制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冉楠 马明星 +8 位作者 庞志强 王泽雨 刘月 郑瑞鹏 卢俊英 张超 陈光 章宏 王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187,I0007,共7页
目的:探讨血栓形成易感基因芯片的研制方法及初步临床验证,建立一种快速且高通量检测血栓形成易感基因突变的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血栓形成易感基因序列,将设计好的参照探针和特异性探针点置于醛基化处理的玻片上,经紫外交... 目的:探讨血栓形成易感基因芯片的研制方法及初步临床验证,建立一种快速且高通量检测血栓形成易感基因突变的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血栓形成易感基因序列,将设计好的参照探针和特异性探针点置于醛基化处理的玻片上,经紫外交联后固定,制成血栓形成易感基因芯片。以阳性参考品(各检测位点突变型和正常型基因)和阴性参考品(双蒸水)为模板,经PCR反应后与芯片进行杂交,对基因芯片的有效性进行检测。以靶序列经过测序验证的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反应后芯片进行杂交,检测基因芯片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并对来自吉林、河南和云南3个地区的健康受试者150人和有不明原因血栓性疾病家族史的血栓患者24例进行临床验证。分析指标为检测相应位点的杂交信号强度。结果:以阳性参考品和阴性参考品为模板进行杂交,相应位点出现特异性的杂交信号,说明基因芯片检测位点有效。用于检测选定突变位点的基因芯片均有特异性的杂交信号,说明基因芯片的特异性良好。标准基因组DNA逐级稀释后检测基因芯片的灵敏度为50~100mg·L-1。临床验证结果,在健康受试者150人中8人检出血栓形成易感基因突变,在有不明原因血栓性疾病家族史的血栓患者24例中20例检出血栓形成易感基因突变,该芯片对不明原因血栓性疾病家族史的血栓患者血栓形成易感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受试者(P<0.05)。结论:研制的血栓形成易感基因芯片具有良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对血栓形成易感基因有较高的检出率,在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易感风险评估中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易感基因 基因芯片 聚合酶链式反应 血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性疾病个体化用药指导基因芯片试剂盒的制备和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语泽 马明星 +7 位作者 王国强 关雪娃 王紫嫣 郭英俏 郑敬彤 章宏 陈光 王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67-1274,I0017,共9页
目的:探讨血栓性疾病(TD)个体化用药指导基因芯片的制备过程,阐明一种快速、高通量检测氯吡格雷和华法林药物代谢基因的方法。方法:根据氯吡格雷药物代谢基因位点(CYP3A4、CYP2C19*17、CYP2C19*2和CYP2C19*3)和华法林药物代谢基因位点(C... 目的:探讨血栓性疾病(TD)个体化用药指导基因芯片的制备过程,阐明一种快速、高通量检测氯吡格雷和华法林药物代谢基因的方法。方法:根据氯吡格雷药物代谢基因位点(CYP3A4、CYP2C19*17、CYP2C19*2和CYP2C19*3)和华法林药物代谢基因位点(CYP4F2*3、GGCX、VKORC1-2、VKORC1-1、CYP2C9*2和CYP2C9*3)设计相应的探针和引物,制备TD个体化用药指导的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经过DNA提取、PCR扩增、杂交、洗脱和扫描等步骤对基因芯片的灵敏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收集3个地区的150例TD受试者样本并进行药物代谢基因检测,以受试者在临床中接受的用药指导及6个月后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为依据,评价基因芯片试剂盒的有效率。结果:基因芯片检测2种药物的代谢基因均出现良好的杂交信号;芯片检测PCR扩增产物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03 copies·mL-1;对不同批次的3张芯片及同一批次的10张芯片进行平行测定,符合率为100%;芯片具有稳定性,有效期长达6个月;来源于3个地区的150例TD样本验证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的有效率在90%以上。结论:成功制备了高通量检测氯吡格雷和华法林药物代谢基因的TD个体化用药指导基因芯片试剂盒,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制备效果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疾病 基因芯片 氯吡格雷 华法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1
作者 罗云珂 张剑 +3 位作者 张文文 段宗生 王虎山 王以恒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7-781,共5页
目的:探讨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同时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治过程,为该病的诊断、治疗和麻醉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同时并发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麻醉方法,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因突... 目的:探讨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同时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治过程,为该病的诊断、治疗和麻醉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同时并发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麻醉方法,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因突发剧烈头疼伴恶心呕吐4 h入院。入院1 h 10 min后颅脑多排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双侧脑室少许积液,颅内血管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瘤。入院2 h 52 min后,肌红蛋白为483.6μg·L^(-1),肌钙蛋白I为4.990μg·L^(-1),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为45.70μg·L^(-1)。入院16 h 31 min后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左心室肥大,ST-T段改变。患者初诊为SAH、AMI和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采取早期综合治疗手段,3d后患者行急诊脑动脉瘤夹闭术。麻醉方式选择气管插管麻醉,慎重选择麻醉药物,以取得最好的血流和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平稳,7d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同时并发AMI的患者,CT、颅内动脉造影和心肌标志物均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检查,控制血压是治疗和麻醉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急性心肌梗死 颅内动脉造影 心肌标志物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诊为动脉狭窄的动静脉畸形一例报道
12
作者 张洁 郭真杰 +1 位作者 陈盈 邢英琦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7期585-588,共4页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26岁,因"头痛5 d"于2014年10月17日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患者于就诊前5 d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颞顶部胀痛,平均每日发作一次,一次持续数小时,口服镇静药(具体不详)后缓解。无头晕、恶心、呕吐...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26岁,因"头痛5 d"于2014年10月17日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患者于就诊前5 d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颞顶部胀痛,平均每日发作一次,一次持续数小时,口服镇静药(具体不详)后缓解。无头晕、恶心、呕吐,无视力减退及视物双影,无肢体活动不灵等症状。既往史:体健,无吸烟饮酒史,无脑血管病家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经颅多普勒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与经颅彩色多普勒联合诊断动脉远端小型动静脉畸形一例报道
13
作者 张洁 郭真杰 +1 位作者 王丽娟 邢英琦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7期580-584,共5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9岁,因"左侧后枕部疼痛1周"于2015年9月17日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就诊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后枕部胀痛,伴眩晕、恶心、多汗、视力减退、视物双影,平均每日发作一次,一次持续数小时...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9岁,因"左侧后枕部疼痛1周"于2015年9月17日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就诊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后枕部胀痛,伴眩晕、恶心、多汗、视力减退、视物双影,平均每日发作一次,一次持续数小时,口服镇痛药后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完全缓解,但仍遗留有轻微的视力减退及视物双影。既往史:体健,无吸烟饮酒史,无脑血管病家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彩色多普勒 动静脉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