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脐带血CD34^+细胞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及其激活T细胞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冠军 解丽华 +3 位作者 王晓 冯凯 李梁 裴雪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88-190,共3页
To induce the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of dendritic cells (DCs) from human cord blood, CD34 + cells isolated from human cord blood by mini MACS were cultured in a liquid culture system with rhSCF, rhGM CSF, rhTNF α... To induce the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of dendritic cells (DCs) from human cord blood, CD34 + cells isolated from human cord blood by mini MACS were cultured in a liquid culture system with rhSCF, rhGM CSF, rhTNF α and rhFL for 10 days. Then the induced cel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DC′s morphological and phenotypic properties. In addition, they stimula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allogeneic T cells and possessed an efficient capacity for initiating T cell dependent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 in vitro. It is concluded that mature DCs could be obtained from human cord blood CD34 +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 CD34^+细胞 树突状细胞 T细胞 抗肿瘤免疫反应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肝癌肿瘤患者肝功能异常病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宋艳秋 刘忠民 王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8-249,共2页
为探讨肿瘤合并肝功能异常病因 ,本文回顾分析 6 0例肿瘤合并肝功能异常病例。评价指标为患者血清中转氨酶含量。结果表明 ,6 0例中 2 4例为肿瘤浸润所致 ,主要是淋巴瘤、白血病。 30例为药物性肝损害 ,6例免疫性肝损害 ,对肿瘤患者合... 为探讨肿瘤合并肝功能异常病因 ,本文回顾分析 6 0例肿瘤合并肝功能异常病例。评价指标为患者血清中转氨酶含量。结果表明 ,6 0例中 2 4例为肿瘤浸润所致 ,主要是淋巴瘤、白血病。 30例为药物性肝损害 ,6例免疫性肝损害 ,对肿瘤患者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治疗应具体分析病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肝癌肿瘤患者 肝功能异常 病因 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疾患骨髓微血管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武 宋艳秋 +1 位作者 李薇 王冠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52-854,共3页
为了探讨血液系统疾病骨髓血管新生的状态及意义 ,采用改良的乙二醇 甲基丙烯酸酯 (GMA)塑料包埋骨髓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贫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的骨髓微血... 为了探讨血液系统疾病骨髓血管新生的状态及意义 ,采用改良的乙二醇 甲基丙烯酸酯 (GMA)塑料包埋骨髓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贫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的骨髓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显示 ,初诊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治疗前骨髓MVD明显增加 ;急性白血病化疗完全缓解后骨髓MVD降至正常水平 ,未缓解者下降程度小 ,复发者再次升高至化疗前水平 ;贫血患者骨髓MVD也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但远不如急性白血病骨髓MVD增高的幅度大。结论 :骨髓血管新生在急性白血病发生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抗血管新生治疗可能成为治疗白血病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骨髓微血管 微血管密度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Flt_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素君 李薇 +1 位作者 杨芳 王冠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1-592,607,共3页
目的 :研究 Flt3- ITD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突变及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 PCR法检测 10 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基因组 DNA Flt3- ITD突变。结果 :4 4例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患者中 8例发生 Flt3- ITD突变 ,突变率为 18. 2 % ,以 M1型最高 ... 目的 :研究 Flt3- ITD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突变及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 PCR法检测 10 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基因组 DNA Flt3- ITD突变。结果 :4 4例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患者中 8例发生 Flt3- ITD突变 ,突变率为 18. 2 % ,以 M1型最高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多发性骨髓瘤(MM)、非何杰淋巴瘤 (NHL )及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 )均未检出 Flt3- ITD突变。结论 :Flt3- ITD可作为 AML重要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T3基因 白血病 聚合酶链反应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i-1在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雪梅 崔久嵬 王冠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7-570,共4页
Friend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Fli-1)是属于E26转化特异性因子(ETS)家族的转录因子,在造血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中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正常血管生... Friend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Fli-1)是属于E26转化特异性因子(ETS)家族的转录因子,在造血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中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正常血管生成的关键因素,而且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均需要新生血管的形成作为肿瘤进展的驱动因素。以Fli-1为治疗靶点,既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又可阻断肿瘤血管的形成,将成为治疗肿瘤的优秀靶点。因此,详细研究Fli-1结构与功能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进一步明确Fli-1在恶性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作者就Fli-1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end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 转录因子 肿瘤/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多极射频肿瘤消融系统治疗肝癌30例
6
作者 赵恒军 刘春水 +1 位作者 姜振宇 王冠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55-957,共3页
目的 :观察国产多极射频肿瘤消融系统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 :在局麻及 B型超声引导下 ,采用国产多极射频肿瘤消融 (RFA - 型 )系统治疗肝癌 30例 (4 4个病灶 )。结果 :30例肝癌患者的 4 4个病灶中单发病灶 2 6例 ,多发病灶 4例 ,最小... 目的 :观察国产多极射频肿瘤消融系统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 :在局麻及 B型超声引导下 ,采用国产多极射频肿瘤消融 (RFA - 型 )系统治疗肝癌 30例 (4 4个病灶 )。结果 :30例肝癌患者的 4 4个病灶中单发病灶 2 6例 ,多发病灶 4例 ,最小病灶直径 12 mm ,最大病灶直径 78mm ,分别给予 1~ 6点 ,共计 6 5点消融治疗。根据实体瘤治疗标准判定 ,本组病灶完全缓解 (CR)、部分缓解 (PR)、微效 (MR)及无变化 (NC)分别为 3、 2 6和 8个 ,有效率(CR+PR+MR) 84 .1% ,射频治疗术后患者 1年生存率为 76 .7% (2 3/30 )。其中 18例患者肝区胀痛消失 ,2 2例患者治疗后 1周~ 1个月复查血中 AFP降至正常。结论 :国产多极射频肿瘤消融系统治疗肝癌可使部分肿瘤坏死或缩小 ,明显地改善患者症状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肝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方法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类型 被引量:9
7
作者 袁长吉 迟宝荣 +1 位作者 姚程 易永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50-752,共3页
目的 :提高 RT- PCR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敏感性 ,探讨最适逆转录酶用量、最适退火及延伸温度以及 PCR周期数 ,确定 bcr/ abl的融合类型 ,并研究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改变 PCR条件 ,将常规用量的逆转录酶... 目的 :提高 RT- PCR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敏感性 ,探讨最适逆转录酶用量、最适退火及延伸温度以及 PCR周期数 ,确定 bcr/ abl的融合类型 ,并研究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改变 PCR条件 ,将常规用量的逆转录酶减少到常规的 1/ 4 (5 U) ,退火温度由原来的 5 0℃增加至 6 0℃ ,反应周期数由原来的 30周期增加到 4 5周期 ,检测临床 16 4例 CML 患者标本。结果 :可使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检出率由原来的 10 - 4提高至 10 - 5~10 - 6。 15 5例 Ph染色体阳性的患者中发现 bcr/ abl融合基因类型 ,其中 b3/ a2 型 78例 ,b2 / a2 型 5 4例 ,b3/ a2 和 b2 / a2 两型均有者为 2 3例 ;9例 Ph染色体阴性病例中 ,b3/ a2 型 1例 ,b2 / a2 型 3例 ,两型均有 1例 ,阴性 4例 (即 Ph- bcr-CML )。结论 :几乎所有 CML患者都有 bcr/ abl融合基因 ,并存在不同类型 ,有少部分患者体内同时存在两类不同嵌合体的白血病细胞 ,即两种不同的突变细胞株 ,预示着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性 慢性 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BCR/ABL 原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562/NOD-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8
作者 宋艳秋 刘敏 +1 位作者 李薇 王冠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6-19,共4页
本研究探讨人CML急性变的白血病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白血病模型的方法并研究其生长特性。首先将K562细胞接种于全身受照射后的裸鼠,待皮下成瘤后取出局部瘤块,选取无坏死的瘤组织制成瘤细胞悬液,再腹腔接种于全身受照射后的NOD-S... 本研究探讨人CML急性变的白血病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白血病模型的方法并研究其生长特性。首先将K562细胞接种于全身受照射后的裸鼠,待皮下成瘤后取出局部瘤块,选取无坏死的瘤组织制成瘤细胞悬液,再腹腔接种于全身受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结果表明:成功建立全身播散的白血病模型,4周时外周血涂片可见白血病细胞,晚期浸润肝、脾、骨髓等造血器官,白细胞上升到接种前的8-10倍,血涂片中白血病细胞达20%-30%。腹腔局部出现瘤块,多位于腹腔内或大网膜,较少累及其他器官。结论:腹腔接种K562瘤细胞于全身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能建成全身播散的白血病模型,该模型较好地反映白血病在体内的演变过程,是进行新药疗效试验、生物导向治疗及基因治疗的理想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NOD—SCID小鼠 白血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凋亡素基因、新城疫病毒HN基因及IL-18基因对黑色素瘤的抑制效应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霄 金宁一 +4 位作者 米志强 连海 孙迎春 李杰 管国芳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33-36,共4页
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于鸡贫血病毒的凋亡素基因、来自于鸡新城疫病毒的HN基因和IL-18基因具有不同的抗肿瘤效应,但上述基因抗肿瘤的机制不同,本研究在双启动子真核表达质粒pIRES中的CMV启动子下游插入凋亡素基因,IRES启动子下... 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于鸡贫血病毒的凋亡素基因、来自于鸡新城疫病毒的HN基因和IL-18基因具有不同的抗肿瘤效应,但上述基因抗肿瘤的机制不同,本研究在双启动子真核表达质粒pIRES中的CMV启动子下游插入凋亡素基因,IRES启动子下游插入IL-18HN嵌合基因,构建能同时表达三种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IRVP3IL-18HN。复制C57BL/6小鼠荷黑色素瘤模型,并将质脂体包裹的重组质粒进行瘤内注射,共注射3次,每次100μg质粒,拟观察凋亡素、新城疫病毒HN基因和IL-18基因以核酸疫苗的形式联合应用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抑制效应。结果显示pVIL-18HN、pVlL-18和pVVP3IL-18均有抑制肿瘤作用,但pIRVP3IL-18HN组抑瘤率高于pVIL-18HN组、pVIL-18VP3组、pVIL-18组和Hanks液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上述3种基因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抑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8 HN基因 联合应用 凋亡素 黑色素瘤 基因 IRES 鸡新城疫病毒 下游 鸡贫血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40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袁长吉 杨雷 +1 位作者 姚程 王冠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5-146,共2页
为了观察FEP -BY0 1型肿瘤超声治疗机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应用FEP -BY0 1型肿瘤超声治疗机治疗胰腺癌 40例。结果表明 :完全缓解率 (CR) 2 0 % ( 8/4 0 ) ;部分缓解率 (PR) 70 % ( 2 8/4 0 ) ;有效率 90 % (CR+PR) ;无效 (PD... 为了观察FEP -BY0 1型肿瘤超声治疗机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应用FEP -BY0 1型肿瘤超声治疗机治疗胰腺癌 40例。结果表明 :完全缓解率 (CR) 2 0 % ( 8/4 0 ) ;部分缓解率 (PR) 70 % ( 2 8/4 0 ) ;有效率 90 % (CR+PR) ;无效 (PD) 10 % ( 4/4 0 )。并且能明显缓解癌性疼痛 ,有效率达 80 % ( 3 2 /4 0 )。所有病例治疗时均未出现胰液漏、腹腔内出血、胃肠道穿孔、皮肤烧伤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聚焦超声 治疗 胰腺癌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岩 陈晓 +1 位作者 李薇 王冠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LDR)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培养传代的P4、P5、BM-MSC,分别采用剂量为50、75和100mGyX射线照射(剂量率为12.5mGy·min-1),检测不同剂量照射后BM-MSC生长、细胞周期与凋亡...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LDR)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培养传代的P4、P5、BM-MSC,分别采用剂量为50、75和100mGyX射线照射(剂量率为12.5mGy·min-1),检测不同剂量照射后BM-MSC生长、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0、75和100mGy照射后第5天BM-MSC生长进度明显加快(P<0.05);与同一时间对照组比较,50、75和100mGy照射BM-MSC后,G0/G1期细胞百分率减少(P<0.05),照射后72h降至最低;S期细胞百分率在照射后48和72h逐渐明显增多(P<0.05),以75mGy照射后72h,S期细胞百分率增多最明显(68.88%);而细胞凋亡的变化是50、75和100mGy照射后24和48h有增多趋势,照射后72h凋亡细胞百分率有减少趋势。结论:LDR对BM-MSC有兴奋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低剂量辐射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多重耐药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春燕 姜振宇 +3 位作者 姚程 李舜华 袁长吉 张福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5-427,共3页
目的 :结合临床化疗效果探讨白血病多重耐药 ( mdr)的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内药物浓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白血病 mdr基因的表达。结果 :1 2例难治及复发患者柔红霉素 ( DNR)的平均浓度为 ( 4 4.80± 7.74)... 目的 :结合临床化疗效果探讨白血病多重耐药 ( mdr)的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内药物浓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白血病 mdr基因的表达。结果 :1 2例难治及复发患者柔红霉素 ( DNR)的平均浓度为 ( 4 4.80± 7.74) %,而 1 0例初治完全缓解患者 DNR的浓度为( 80 .0 1± 2 .1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且 1 2例难治及复发患者 mdr1基因表达结果除 4名阴性外 ,其他均为阳性 ,而 1 0例初治完全缓解患者 mdr1基因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白血病 mdr,能初步筛选急性白血病 mdr的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药物疗法 多重耐药 急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弹头射频治疗小肝癌 被引量:4
13
作者 姜振宇 赵恒军 +2 位作者 许颖 姚程 王冠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2,共2页
探讨多弹头射频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及价值。对 4 3例小肝癌患者行射频治疗 ,术中直视肿瘤射频治疗前后的图象及CT值 ,术后观察肿瘤大小 ,血供情况及AFP值的变化。结果显示 :完全缓解率 (CR) 95 35 % ;部分缓解率 (PR) 4 6 5 % ;有效率 1... 探讨多弹头射频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及价值。对 4 3例小肝癌患者行射频治疗 ,术中直视肿瘤射频治疗前后的图象及CT值 ,术后观察肿瘤大小 ,血供情况及AFP值的变化。结果显示 :完全缓解率 (CR) 95 35 % ;部分缓解率 (PR) 4 6 5 % ;有效率 10 0 %。多弹头射频治疗小肝癌疗效确切而满意 ,对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多弹头射频治疗 CT引导 生存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D、M_2和MP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姚程 刘峰 +1 位作者 姜振宇 康丽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7-169,共3页
目的:评价VAD、M2和MP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4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患者经济情况及意愿分为3组:VAD治疗组15例,M2治疗组19例,MP治疗组11例,经MP、M2方案治疗无效或治疗缓解后复发的难治/复发MM患者18例。结果:初治M... 目的:评价VAD、M2和MP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4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患者经济情况及意愿分为3组:VAD治疗组15例,M2治疗组19例,MP治疗组11例,经MP、M2方案治疗无效或治疗缓解后复发的难治/复发MM患者18例。结果:初治MM患者VAD方案组完全缓解例数2例、部分缓解9例,总有效例数11例(73.3%);M2治疗组完全缓解例数1例,部分缓解例数11例,总有效例数12例(68.2%);MP治疗组完全缓解例数0例、总有效例数5例(45.5%);VAD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MP组和M2治疗组(P<0.05)。难治/复发MM的VAD方案组完全缓解率1例(5.6%),部分缓解8例(45.0%),总有效例数9例(50.0%)。结论:在初治、难治/复发MM患者中,VAD方案缓解率高,起效快,骨髓抑制轻,不影响肾功能,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诱导治疗的一线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VAD MZ 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后小鼠血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薇 张一琼 +2 位作者 王冠军 王杰 张学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91-194,共4页
本研究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探讨低剂量辐射对造血系统的作用机制,筛选与低剂量辐射作用机制相关的蛋白质,为低剂量辐射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建立低剂量辐射后不同时间点小鼠外周血血清与假照射组蛋白质组... 本研究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探讨低剂量辐射对造血系统的作用机制,筛选与低剂量辐射作用机制相关的蛋白质,为低剂量辐射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建立低剂量辐射后不同时间点小鼠外周血血清与假照射组蛋白质组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利用MALDI-TOF-MS生物质谱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低剂量照射后,与假照射组相比照射组新出现的蛋白点有4个,表达上调的蛋白点有13个,表达下调的蛋白点有6个,消失的蛋白点有3个。某些蛋白的表达在照射组不同时间点呈现动态的变化规律,经质谱鉴定发现雌激素受体在照射组表达下调,维生素D结合蛋白及载脂蛋白等在照射组表达上调。结论:低剂量辐射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表达上调或下调,并发现了一些与低剂量辐射作用机制相关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低剂量辐射 二维凝胶电泳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标记原位杂交法检测间期细胞BCR/ABL融合基因 被引量:5
16
作者 袁长吉 王建伟 +1 位作者 李舜华 易永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7-639,共3页
目的 :应用双标记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BCR/ ABL融合基因。方法 :BCR基因探针用地高辛标记 ,碱性磷酸酶显色 ;ABL基因用3 H- d ATP标记 ,核子乳胶放射自显影。结果 :检测 9例初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ML)病人均为阳性 ,阳性细胞比例为 93... 目的 :应用双标记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BCR/ ABL融合基因。方法 :BCR基因探针用地高辛标记 ,碱性磷酸酶显色 ;ABL基因用3 H- d ATP标记 ,核子乳胶放射自显影。结果 :检测 9例初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ML)病人均为阳性 ,阳性细胞比例为 93% ;检测 CML来源的 K5 62细胞株阳性细胞占 98.8% ;正常人假阳性率为 0 .75 %。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 ,适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原位杂交 BCR/ABL融合基因 基因探针 地高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弹头射频消融治疗肺癌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恒军 姜振宇 +4 位作者 姚程 陈晓 王冠军 许冰 胡海立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2-643,共2页
目的 :探讨多弹头射频 (RF)消融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 6 0例肺癌病人采用 CT引导下 RF治疗。结果 :本组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者 ,术后 CT复查 ,肿瘤经 RF治疗后绝大多数在 3个月左右开始缩小。结论 :RF微创 ,近期疗效确切 。
关键词 多弹头射频 肺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凤飞 袁长吉 张国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6-178,共3页
全血细胞减少症是常见的临床表现,造血系统疾病与非造血系统疾病均可引起,病种繁多,病因复杂。本文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进行了分类,从临床特点、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各疾病的免疫机制做了重点阐述。同时对免疫相关性... 全血细胞减少症是常见的临床表现,造血系统疾病与非造血系统疾病均可引起,病种繁多,病因复杂。本文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进行了分类,从临床特点、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各疾病的免疫机制做了重点阐述。同时对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提高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学 全血细胞减少/免疫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对裸鼠移植人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宏宇 张国成 王冠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1-304,共4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辐射对裸鼠移植人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5只荷人胶质瘤U251瘤裸小鼠,随机分为7个实验组,假照组:0 mGy;D1组:75 mGy;D2组:4 Gy;D1-12 h+D2组:D1照射后12 h予以D2;D1-24 h+D2组:D1照射后24 h予... 目的:研究低剂量辐射对裸鼠移植人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5只荷人胶质瘤U251瘤裸小鼠,随机分为7个实验组,假照组:0 mGy;D1组:75 mGy;D2组:4 Gy;D1-12 h+D2组:D1照射后12 h予以D2;D1-24 h+D2组:D1照射后24 h予以D2;D1-48 h+D2组:D1照射后48 h时予以D2;D1-72 h+D2组:D1照射后72 h予以D2。每组5只。各实验组不同方式照射后4 d,荷瘤裸鼠全部处死,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荷瘤组织的p53、Bcl-2和Ba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D1(75 mGy)和D2(4 Gy)照射后,胶质瘤细胞的p53和Bax的mRNA表达分别呈上升趋势,Bcl-2的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但与假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1+D2组(D1和D2间隔24、48及72 h)的p53和Bax的mRNA表达明显增多,Bcl-2 mRNA表达显著下降,与假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低剂量辐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上调了胶质瘤细胞的p53、Bax的mRNA表达,下调了Bcl-2mRNA的表达,同时对其后的大剂量辐射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辐射 人胶质瘤(U251) 裸小鼠 细胞凋亡 基因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多药耐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啸峰 迟宝荣 马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00-702,共3页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对于手术后及失去手术机会或转移性大肠癌患者均应该应用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但化疗的最大障碍是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特别是大肠癌细胞的多药耐药 ( MDR)原发性高表达及继发性高表达 ,使得大肠癌...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对于手术后及失去手术机会或转移性大肠癌患者均应该应用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但化疗的最大障碍是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特别是大肠癌细胞的多药耐药 ( MDR)原发性高表达及继发性高表达 ,使得大肠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明显高于其它肿瘤 ,使化疗的效果明显低于其它肿瘤 ,蛋白激酶 ( PKC)活性增强在 MDR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 ,PKC可能通过 MDRl基因和 P-糖蛋白 ( P- gp)发生作用。大肠癌 MDR呈现多机制 ,可能同时存在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 GST)、拓扑异构酶 ( TOPO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 ( MRP)等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病理学 抗药性 肿瘤 肠肿瘤 药物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