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癫痫患者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吕珊
郭珍妮
+7 位作者
靳航
孙欣
贾美岩
马虹印
吕玉丹
邱全利
刘嘉
杨弋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3期231-239,共9页
目的探究癫痫患者的dCA功能。方法研究纳入100例癫痫患者和10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dCA功能。采用TCD联合无创指尖血压监测法分别连续采集受试者双侧MCA脑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
目的探究癫痫患者的dCA功能。方法研究纳入100例癫痫患者和10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dCA功能。采用TCD联合无创指尖血压监测法分别连续采集受试者双侧MCA脑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和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信号。将采集的CBFV和ABP信号经过传递函数法(transfer function analysis,TFA)分析,得出dCA参数(相位差和增益)。结果癫痫患者的总体相位差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46),提示其dCA功能受损。此外,合并发作间期慢波的患者其相位差更低(P=0.012),dCA功能受损更明显。EEG表现为局灶性放电的患者与表现为多灶性放电的患者的相位差无显著性差异。同样,在EEG表现为单侧放电的患者中,其放电侧大脑半球与放电对侧大脑半球的相位差也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因素与dCA参数的关系,发现发作间期慢波与相位差受损独立相关(P=0.016)。结论癫痫患者的dCA功能受损,而痫样放电合并发作间期慢波患者dCA受损更明显。dCA功能与癫痫患者的放电类型、放电部位无关。发作间期慢波是癫痫患者dCA功能受损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脑血流自动调节
传递函数
经颅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初级侧支循环对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郭珍妮
孙欣
+12 位作者
刘嘉
孙惠杰
赵英凯
马虹印
徐保峰
王钟秀
李超
颜秀丽
周宏伟
张鹏
靳航
杨弋
王焱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3期240-246,共7页
ACoA和PCoA对dCA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初级侧支循环的解剖差异对dCA功能的影响。根据DSA影像特点将分为两组:孤立的BA和(或)双侧VA严重狭窄/闭塞组(组1A:双侧PCoAs存在;组1B:双侧PCoAs缺如);孤立的单侧ICA严重狭窄/闭塞(...
ACoA和PCoA对dCA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初级侧支循环的解剖差异对dCA功能的影响。根据DSA影像特点将分为两组:孤立的BA和(或)双侧VA严重狭窄/闭塞组(组1A:双侧PCoAs存在;组1B:双侧PCoAs缺如);孤立的单侧ICA严重狭窄/闭塞(组2A:无ACoA而存在同侧PCoA;组2B:存在ACoA而无PCoAs;组2C:无ACoA和PCoA)。使用传递函数法评估MCA和(或)PCA的dCA功能。在2014-2017年间接受dCA评估和DSA检查的231例非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51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21例患者被纳入组1,30例患者被纳入组2。组1A与1B、2A与2B及2C组患者之间在性别、年龄和平均动脉压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组1中,存在PCoAs的患者PCA相位差(自动调节参数)显著高于PCoAs缺如者。组2中,MCA相位差在有ACoA患者中显著高于无ACoA患者。本研究发现,ACoA/PCoA的开放可以代偿缺血区受损的dCA功能,这表明ACoA/PCoA在维持脑血流的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
脑血管狭窄
前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D T1黑血序列:颈动脉夹层诊断的得力助手
被引量:
1
3
作者
Luo Y
Niu PP
郭珍妮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6期536-537,共2页
颈部动脉夹层是青年卒中的重要病因,在45岁以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高达10%-25%,颈部动脉夹层引起卒中的机制主要是动脉-动脉栓塞和血流动力学受损。早期准确的诊断可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预防卒中的发生和复发。
关键词
动脉夹层
缺血性卒中
局部症状
诊断需要
影像学检查
T1
颅神经麻痹
Horner
左侧颈内动脉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癫痫患者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吕珊
郭珍妮
靳航
孙欣
贾美岩
马虹印
吕玉丹
邱全利
刘嘉
杨弋
机构
吉林大学
第一
医院
神经内科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脑血管病临床试验与临床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
研究
院
出处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3期231-239,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FC1301600
2016YFC13016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1123)
文摘
目的探究癫痫患者的dCA功能。方法研究纳入100例癫痫患者和10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dCA功能。采用TCD联合无创指尖血压监测法分别连续采集受试者双侧MCA脑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和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信号。将采集的CBFV和ABP信号经过传递函数法(transfer function analysis,TFA)分析,得出dCA参数(相位差和增益)。结果癫痫患者的总体相位差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46),提示其dCA功能受损。此外,合并发作间期慢波的患者其相位差更低(P=0.012),dCA功能受损更明显。EEG表现为局灶性放电的患者与表现为多灶性放电的患者的相位差无显著性差异。同样,在EEG表现为单侧放电的患者中,其放电侧大脑半球与放电对侧大脑半球的相位差也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因素与dCA参数的关系,发现发作间期慢波与相位差受损独立相关(P=0.016)。结论癫痫患者的dCA功能受损,而痫样放电合并发作间期慢波患者dCA受损更明显。dCA功能与癫痫患者的放电类型、放电部位无关。发作间期慢波是癫痫患者dCA功能受损的独立预测因素。
关键词
癫痫
脑血流自动调节
传递函数
经颅多普勒
Keywords
Epilepsy
Cerebral autoreg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Transcranial Doppler
分类号
R742.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初级侧支循环对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郭珍妮
孙欣
刘嘉
孙惠杰
赵英凯
马虹印
徐保峰
王钟秀
李超
颜秀丽
周宏伟
张鹏
靳航
杨弋
王焱
机构
吉林大学
第一
医院
神经内科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脑血管病临床试验与临床研究中心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
研究
院
吉林大学
第一
医院
干部
病
房
吉林大学
第一
医院
神经外科
吉林大学
第一
医院
放射科
出处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3期240-246,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FC1301600
2016YFC13016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1123)
文摘
ACoA和PCoA对dCA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初级侧支循环的解剖差异对dCA功能的影响。根据DSA影像特点将分为两组:孤立的BA和(或)双侧VA严重狭窄/闭塞组(组1A:双侧PCoAs存在;组1B:双侧PCoAs缺如);孤立的单侧ICA严重狭窄/闭塞(组2A:无ACoA而存在同侧PCoA;组2B:存在ACoA而无PCoAs;组2C:无ACoA和PCoA)。使用传递函数法评估MCA和(或)PCA的dCA功能。在2014-2017年间接受dCA评估和DSA检查的231例非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51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21例患者被纳入组1,30例患者被纳入组2。组1A与1B、2A与2B及2C组患者之间在性别、年龄和平均动脉压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组1中,存在PCoAs的患者PCA相位差(自动调节参数)显著高于PCoAs缺如者。组2中,MCA相位差在有ACoA患者中显著高于无ACoA患者。本研究发现,ACoA/PCoA的开放可以代偿缺血区受损的dCA功能,这表明ACoA/PCoA在维持脑血流的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
脑血管狭窄
前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Keywords
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
Cerebrovascular stenosis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D T1黑血序列:颈动脉夹层诊断的得力助手
被引量:
1
3
作者
Luo Y
Niu PP
郭珍妮
机构
不详
吉林大学
第一
医院
脑血管
病
临床
试验与
临床
研究
研究
中心
中国
研究
型
医院
学会神经
病
学分会青年委员会
吉林
省医学会神经
病
学分会青年委员会
吉林
省卒中学会青年委员会
出处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6期536-537,共2页
文摘
颈部动脉夹层是青年卒中的重要病因,在45岁以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高达10%-25%,颈部动脉夹层引起卒中的机制主要是动脉-动脉栓塞和血流动力学受损。早期准确的诊断可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预防卒中的发生和复发。
关键词
动脉夹层
缺血性卒中
局部症状
诊断需要
影像学检查
T1
颅神经麻痹
Horner
左侧颈内动脉
血流动力学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癫痫患者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研究
吕珊
郭珍妮
靳航
孙欣
贾美岩
马虹印
吕玉丹
邱全利
刘嘉
杨弋
《中国卒中杂志》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初级侧支循环对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影响
郭珍妮
孙欣
刘嘉
孙惠杰
赵英凯
马虹印
徐保峰
王钟秀
李超
颜秀丽
周宏伟
张鹏
靳航
杨弋
王焱
《中国卒中杂志》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3D T1黑血序列:颈动脉夹层诊断的得力助手
Luo Y
Niu PP
郭珍妮
《中国卒中杂志》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