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结核诊断及其外科手术方法探讨(附23例肠结核外科诊治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鹏飞 陈岩 所剑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827-830,共4页
目的探讨目前肠结核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外科治疗23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23例患者中,术前通过肠镜病理诊断肠结核4例;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疑诊肠结核12... 目的探讨目前肠结核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外科治疗23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23例患者中,术前通过肠镜病理诊断肠结核4例;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疑诊肠结核12例,其余7例因怀疑腹腔肿瘤或需急诊手术未能术前确诊。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肠结核,术后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停药后随访1年,除3例失访外,治愈13例,好转7例,其中3例出现粘连性不全肠梗阻症状(3/7),2例排便习惯改变(2/7),2例有间断腹部隐痛(2/7)。结论早期诊断、正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及正确地选择手术适应证、术式,可以提高肠结核的治疗效果,是成功治疗肠结核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肠/诊断 结核 肠/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β-甘草次酸对K19-C2mE转基因鼠胃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9
2
作者 尤丽丽 曹东慧 +6 位作者 姜晶 刘入铭 马麟 王世栋 索岳尔 侯振 曹雪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1-225,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K19-C2mE转基因鼠胃肿瘤的抑制作用,阐明其抑制炎症反应及肿瘤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K19-C2mE自发胃肿瘤转基因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4),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实验组小鼠给予质...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K19-C2mE转基因鼠胃肿瘤的抑制作用,阐明其抑制炎症反应及肿瘤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K19-C2mE自发胃肿瘤转基因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4),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实验组小鼠给予质量浓度0.1%的18β-GA饮水投药。52周后处死小鼠取胃组织,分别观察和测量胃肿瘤形态和大小;HE染色观察小鼠胃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score评分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肿瘤组织炎症因子环氧化酶2(COX-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结果:2组小鼠体质量随周龄变化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胃肿瘤发生率分别为77.8%(28/36)和41.2%(14/34),实验组肿瘤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2);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胃黏膜肉眼形态较规则,胃部肿块体积小,表面光滑,黏膜充血及溃疡少见;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炎症反应较轻,细胞及组织结构异型性反应减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scor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胃组织中COX-2和IL-1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结论:18β-GA能够显著降低K19-C2mE转基因鼠胃肿瘤的发生率,有效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胃黏膜炎症因子COX-2和IL-1β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胃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Β-甘草次酸 胃肿瘤 转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甘草次酸对炎症相关胃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赵丹 曹东慧 +7 位作者 金美善 吴孟辉 王玥琦 杨娜 周天宇 张厚君 姜晶 曹雪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0-1155,共6页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炎症相关胃癌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K19-Wnt/C2mE转基因胃癌小鼠随机分为18β-GA给药组(n=36)和对照组(n=36)。18β-GA给药组小鼠给予质量浓度0.1%18β-GA饮水,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炎症相关胃癌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K19-Wnt/C2mE转基因胃癌小鼠随机分为18β-GA给药组(n=36)和对照组(n=36)。18β-GA给药组小鼠给予质量浓度0.1%18β-GA饮水,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52周后观察2组小鼠胃癌发生率和胃黏膜形态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组小鼠胃黏膜上皮细胞中Ki-67、F4/80、ATP4a、KCNE2、胃蛋白酶原C(PGC)、Wnt-1、β-catenin和环氧化酶2 (COX-2)的组织化学评分(H-score)。结果:对照组小鼠胃黏膜出现隆起型肿瘤、不典型增生和慢性胃炎。与对照组比较,18β-GA给药组小鼠胃癌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9),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0.01),胃黏膜细胞及组织结构异型性减少,炎症反应减轻。与对照组比较,18β-GA给药组小鼠胃黏膜上皮细胞中Ki-67、F4/80、Wnt-1、β-catenin和COX-2的H-score明显降低(P<0.05),ATP4a、KCNE2和PGC H-score明显升高(P<0.05)。结论:18β-GA可抑制K19-Wnt/C2mE转基因小鼠胃癌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18β-GA减轻胃黏膜内炎症反应,有效改善胃黏膜上皮细胞分化,从而抑制胃癌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Β-甘草次酸 慢性胃炎 胃肿瘤 转基因小鼠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MT1基因多态性对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武兴 贾志芳 +4 位作者 尤丽丽 曹东慧 王川 曹雪源 姜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2-807,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阐明DNMT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预后的关联性。方法:选取447例经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纳入研究队列。利用TaqMan SNP技术...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阐明DNMT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预后的关联性。方法:选取447例经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纳入研究队列。利用TaqMan SNP技术检测DNMT1的5个SNPs位点(rs16999593、rs10420321、rs2288349、rs2228611和rs2228612)的基因型分布。对447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胃癌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以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计算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与DNMT1基因rs2228611GG基因型比较,携带GA/AA基因型的患者预后更好,生存时间更长(52.5和42.9个月,Log-rank P=0.006)。在多因素回归调整了混杂因素后,与rs2228611GG基因型比较,携带GA/AA基因型患者的死亡风险下降了32%(HR:0.68,95%CI:0.50~0.92,P=0.013),表明rs2228611位点基因多态是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未发现其余4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者预后有关联性。结论:中国北方汉族人群DNMT1rs2228611GA/AA基因多态性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DNMT1基因多态性可作为预测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1 胃肿瘤 单核苷酸多态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所剑 王大广 张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893-1895,共3页
胃癌是导致人类肿瘤相关死亡的前10位原因之一,目前为止,根治性的手术仍是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目前已有广泛的共识,D2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术式。自从1994年Kitano等完成第1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十余年来,腹腔镜胃癌根治... 胃癌是导致人类肿瘤相关死亡的前10位原因之一,目前为止,根治性的手术仍是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目前已有广泛的共识,D2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术式。自从1994年Kitano等完成第1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十余年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已得到较为普遍的开展,从早期胃癌的局部切除、D1+根治术,刮进展期胃癌的标准D2根治术,甚至联合脏器切除的D3根治术均有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 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MT3b基因多态性及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川 贾志芳 +3 位作者 曹东慧 武兴 曹雪源 姜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9-373,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胃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性,阐明DNMT3b基因是否为胃癌的易感基因。方法:选择447例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961名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采用TaqMan技术检测2组...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胃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性,阐明DNMT3b基因是否为胃癌的易感基因。方法:选择447例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961名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采用TaqMan技术检测2组研究对象DNMT3b基因的rs1569686、rs6119954、rs4911107、rs4911259和rs8118663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病例组(104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和85例患者的癌旁对照组织中DNMT3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中5个SNPs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相近,未发现5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有关联(P>0.05)。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DNMT3b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5个SNPs的不同基因型与胃癌组织中DNMT3b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无关联(P>0.05)。结论: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DNMT3b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无关联,DNMT3b基因可能不是胃癌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3B 胃肿瘤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不典型类癌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越超 韩洪超 +2 位作者 陈岩 王权 何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4-194,共1页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胃肠道不典型类癌13例,均为2008年1月—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入院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57岁。术前检查均无肝及肺转移,其中肿瘤最小2cm×2cm×2cm,最大22cm...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胃肠道不典型类癌13例,均为2008年1月—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入院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57岁。术前检查均无肝及肺转移,其中肿瘤最小2cm×2cm×2cm,最大22cm×15cm×9cm,直径均≥2cm。肿瘤位于胃9例,其中5例位于胃窦,2例位于胃小弯,1例位于大弯前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类癌 胃肠道 临床分析 平均年龄 临床资料 病理证实 术前检查 院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无瘢痕腹腔镜直肠癌根治联合子宫切除1例报告
8
作者 王超 王权 +1 位作者 曹雪源 岳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3-933,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2岁,因不规律性阴道出血50d,便中带血1个月入院。50d前因不规律性阴道流血,在外院诊断为子宫肌瘤,拟行手术治疗时,出现便中带鲜血。行结肠镜检查示:距肛门缘11.0~14.0cm直肠内可见3.0cm×3.0cm...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2岁,因不规律性阴道出血50d,便中带血1个月入院。50d前因不规律性阴道流血,在外院诊断为子宫肌瘤,拟行手术治疗时,出现便中带鲜血。行结肠镜检查示:距肛门缘11.0~14.0cm直肠内可见3.0cm×3.0cm溃疡型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 直肠癌 腹腔镜 根治 瘢痕 腹壁 阴道出血 结肠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早期进食对兔胃肠吻合口瘘的形成及愈合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姜成毅 王超 +2 位作者 郭新元 姜葳 王权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9-563,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术后早期进食对兔胃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初步阐明胃肠道手术术后早期进食与兔胃肠吻合口瘘的形成及愈合时间的关系。方法:将48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4只,均行胃肠吻合术,实验组家兔于术后24h进全流食,对照组... 目的:动态观察术后早期进食对兔胃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初步阐明胃肠道手术术后早期进食与兔胃肠吻合口瘘的形成及愈合时间的关系。方法:将48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4只,均行胃肠吻合术,实验组家兔于术后24h进全流食,对照组家兔术后全程禁食水,予以静脉提供能量。分别于术后36h、72h、5d、7d、10d和15d每组取2只家兔行剖腹探查,观察2组家兔吻合口愈合率、吻合口破裂压力、吻合口抗张力强度和吻合口羟脯氨酸水平。结果:对照组家兔吻合口愈合率为91.6%(22/24),实验组家兔吻合口愈合率为95.8%(23/24),2组家兔吻合口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2组吻合口破裂压力明显降低,为各自最低值,术后5d2组吻合口破裂压力明显上升,实验组破裂压力略低于对照组,术后7d对照组达到峰值,术后10d对照组破裂压力较术后7d略微下降,实验组此时达到峰值,各时间点2组吻合口破裂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2组吻合口抗张力强度差异不明显,2组均达到最低值。术后10d2组吻合口抗张力强度均显著上升,达到各自最大值,各时间点2组间吻合口抗张力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实验组吻合口羟脯氨酸水平略低于对照组,术后7d2组均达到峰值,各时间点2组间吻合口羟脯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进食不会延长吻合口的愈合时间,不会增加吻合口瘘发生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愈合 吻合口瘘 康复 早期进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非手术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于金海 李玉琴 +4 位作者 徐越超 孙东辉 陈岩 何亮 所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4-397,共4页
目的:比较传统胃肠减压法、肠梗阻导管、肠梗阻导管结合生长抑素3种方法对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0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排除其他梗阻因素,按入院时间、患者经济情况结合本人意愿分为3... 目的:比较传统胃肠减压法、肠梗阻导管、肠梗阻导管结合生长抑素3种方法对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0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排除其他梗阻因素,按入院时间、患者经济情况结合本人意愿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应用传统胃肠减压方法,B组为肠梗阻导管组,C组为肠梗阻导管结合生长抑素组,比较3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自主排气时间、第1个24h胃肠减压量、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腹平片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开始进全流食时间、中转手术率和平均住院时间,评价3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2.30±1.50)d]明显短于A组[(5.00±2.03)d]和B组[(3.90±1.87)d](P<0.05),腹平片液气平面消失平均时间[(2.20±1.42)d]明显短于A组[(7.00±2.25)d]和B组[(3.50±1.65)d](P<0.05),开始进食平均时间[(2.40±1.66)d]明显短于A组[(7.00±2.80)d]和B组[(3.90±1.85)d](P<0.05),其他各项指标C组均优于A和B组(P<0.05)。结论:应用肠梗阻导管结合生长抑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明显加快恢复进程,降低中转手术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导管 肠梗阻 生长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静脉血栓形成为早期临床表现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洪超 许洁 +1 位作者 王爱坤 徐越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716-2719,共4页
目的探讨以静脉血栓形成(VTE)为早期临床表现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恶性肿瘤的诊治意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于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被明确诊断为消化道恶性肿瘤并发VTE的患... 目的探讨以静脉血栓形成(VTE)为早期临床表现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恶性肿瘤的诊治意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于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被明确诊断为消化道恶性肿瘤并发VTE的患者42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以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入院,在医院接受手术之后或诊治期间首次出现VTE的患者;研究组:以VTE为首发症状就诊、进一步诊断出消化道恶性肿瘤、且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通过查阅病历的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有无合并症、VTE发生部位、肿瘤发生部位、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侵犯程度、入院时首次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42例患者中,以VTE为首发症状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7例(40.5%),对照组25例(59.5%)。研究组患者男性比例、VTE发生在双下肢的患者比例、肿瘤发生在胃部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BMI、合并症、VTE发生部位(除外双下肢)、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侵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原发性VTE为早期临床表现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男性患者发病率相对较高,双侧DVT的发生率较高,且以胃恶性肿瘤为主。提醒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若遇有不明原因的VTE患者,尤其是男性、双侧下肢VTE患者,应高度警惕其并发胃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消化系统肿瘤 早期表现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肝损伤、白细胞减少为特征的布鲁菌病1例
12
作者 王春艳 徐赫男 +1 位作者 庄华东 徐建国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2-694,共3页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以布鲁菌(Brucella)为传染源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多于接触带菌的羊、牛、猪或食用污染菌的食物等感染,感染后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因出现的临床症状不同,患者首诊科室不同,需逐一与相关疾病鉴别。下面...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以布鲁菌(Brucella)为传染源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多于接触带菌的羊、牛、猪或食用污染菌的食物等感染,感染后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因出现的临床症状不同,患者首诊科室不同,需逐一与相关疾病鉴别。下面介绍1例以肝损伤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布鲁菌病。1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肝损伤 白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对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DNA的损伤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雪冬 王迎迎 +7 位作者 刘索宁 王靖 刘昊鹏 刘楠 裴爱月 秦晶 冯春生 朴美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0-247,共8页
目的:观察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对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DNA的损伤,阐明七氟醚诱导脑神经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七氟醚组(2%Sevo 6 h组、2%Sevo 12 h组和2%Sevo 24 h组)、4%七氟醚组(4%Sevo ... 目的:观察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对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DNA的损伤,阐明七氟醚诱导脑神经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七氟醚组(2%Sevo 6 h组、2%Sevo 12 h组和2%Sevo 24 h组)、4%七氟醚组(4%Sevo 6 h组、4%Sevo 12 h组和4%Sevo 24 h组)和8%七氟醚组(8%Sevo 6 h组、8%Sevo 12 h组和8%Sevo 24 h组),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和乳酸脱氢酶(LDH)法分别检测各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和死亡率。根据实验结果将细胞分为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4%Sevo 12 h组、生理盐水+8%Sevo 12 h组、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组)、NAC+4%Sevo 12 h组和NAC+8%Sevo 12 h组。采用MTT法和LDH法分别检测NAC预处理后各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和死亡率;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各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DNA双链断裂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中DNA损伤相关蛋白8-OHdG、ATM、p-ATM和γ-H2AX表达量;DCFH-DA法检测各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Sevo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Sevo组和8%Sevo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降低(P<0.01),死亡率升高(P<0.01)。与4%Sevo组比较,同一时间8%Sevo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死亡率升高(P<0.05)。与4%Sevo 6 h组比较,4%Sevo 12 h组和4%Sevo 24 h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死亡率升高(P<0.05);与4%Sevo 12 h组比较,4%Sevo 24 h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死亡率升高(P<0.05)。与8%Sevo 6 h组比较,8%Sevo 12 h组和8%Sevo 24 h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死亡率升高(P<0.05);与8%Sevo 12 h组比较,8%Sevo 24 h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死亡率升高(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生理盐水+4%Sevo 12 h组和生理盐水+8%Sevo 12 h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内DNA双链断裂增多,DNA损伤相关蛋白8-OHdG、ATM、p-ATM和γ-H2AX表达量增加、ROS水平升高(P<0.05)。与生理盐水+4%Sevo 12 h组比较,NAC+4%Sevo 12 h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升高(P<0.01),死亡率降低(P<0.01),细胞中DNA双链断裂减少,DNA损伤相关蛋白8-OHdG、ATM、p-ATM和γ-H2AX表达量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中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生理盐水+8%Sevo 12 h组比较,NAC+8%Sevo 12 h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升高(P<0.01),死亡率降低(P<0.01),细胞中DNA双链断裂减少,DNA损伤相关蛋白8-OHdG、ATM、p-ATM和γ-H2AX表达量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中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七氟醚能够通过诱导DNA损伤导致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死亡,其机制可能与诱导海马神经元细胞中ROS积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神经元细胞 DNA损伤 神经毒性 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