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工程人血清白蛋白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沿航 牛俊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419,共5页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及临床用途。易于储存、半衰期长且充足、稳定的功能性HSA分子供应,一直是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因此,亟需开发大规模生产HSA的替代方法。基因工程技术可将HSA基因克隆到微生...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及临床用途。易于储存、半衰期长且充足、稳定的功能性HSA分子供应,一直是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因此,亟需开发大规模生产HSA的替代方法。基因工程技术可将HSA基因克隆到微生物、动物、植物宿主上进行高效表达,为HSA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通过对重组HSA(rHSA)在不同表达系统以及利用异种动物如猪、牛等生产rHS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引发对基因工程技术在HSA生产中的应用潜力以及rHSA在未来生物医药领域重要性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肝疾病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肝衰竭血浆置换治疗生存获益的争议与思考
2
作者 杨笛 金清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5-1278,共4页
急性肝衰竭(ALF)是一种罕见但病情凶险的临床综合征,当前治疗以支持治疗和肝移植为主。血浆置换(PEX)作为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可清除炎症介质和毒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肝移植替代治疗方案,已被证实可减轻ALF炎症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 急性肝衰竭(ALF)是一种罕见但病情凶险的临床综合征,当前治疗以支持治疗和肝移植为主。血浆置换(PEX)作为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可清除炎症介质和毒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肝移植替代治疗方案,已被证实可减轻ALF炎症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生存率。然而,2025年4月在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的一项英国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ALF患者经PEX治疗后,总体生存获益或无移植生存率未见改善,引发学界广泛争论。本文总结了PEX治疗在ALF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相关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血浆置换 多器官功能衰竭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创新、协同攻关,助力人血白蛋白的迭代研发及临床研究
3
作者 贾继东 牛俊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1-403,共3页
白蛋白是人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除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外,还有物质转运、解毒、维持血管完整性、抗氧化、抗炎及免疫调控等功能。在肝病领域,目前白蛋白主要用于预防大量放腹水后循环功能障碍和治疗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和腹水、自发... 白蛋白是人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除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外,还有物质转运、解毒、维持血管完整性、抗氧化、抗炎及免疫调控等功能。在肝病领域,目前白蛋白主要用于预防大量放腹水后循环功能障碍和治疗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和腹水、自发性腹膜炎以及肝肾综合征。研发重组人血白蛋白有助于降低人血白蛋白制品的潜在生物安全风险和大量依赖进口的弊端。由于缺乏对已上市人血白蛋白关键注册临床试验结果的借鉴,人血白蛋白的临床试验设计、实施和审评均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需要制药企业、临床医学、方法学以及评审监管等方面的专家,求真务实、锐意创新、协同攻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类 重组人血白蛋白 肝硬化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弱老年人多重用药管理的证据总结
4
作者 初紫晶 赵晓霜 +7 位作者 萨日娜 王雨 王海凤 郭倩倩 李圆圆 赵秋月 赵双双 李虹彦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2,共7页
目的:总结衰弱老年人多重用药管理的相关证据,以期为相关人员药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专业网站和数据库中关于衰弱老年人多重用药管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2月29日。研究员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 目的:总结衰弱老年人多重用药管理的相关证据,以期为相关人员药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专业网站和数据库中关于衰弱老年人多重用药管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2月29日。研究员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总结。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4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队列研究1篇。总结出20条关于衰弱老年人多重用药管理的证据,包括风险评估、用药策略调整、个性化干预、精准服药、支持与随访、教育及培训6个方面。结论:本研究汇总的证据可为医护人员、养老护理员和家庭照护者管理衰弱老年人的多重用药情况提供循证依据,可从以上6个方面结合衰弱老年人的意愿和具体的临床情境运用证据,改善衰弱老年人多重用药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老年人 多重用药 用药管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德惠地区高血压病流行病学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刘玉连 周海燕 +6 位作者 崔美子 刘星星 陶育纯 孟粼 马驰 孙捷 牛俊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1-1027,共7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德惠地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为经济中等发达县级市高血压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德惠市51个街道居委会随机抽选了11个街道居委会,其次将所有乡镇... 目的:了解吉林省德惠地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为经济中等发达县级市高血压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德惠市51个街道居委会随机抽选了11个街道居委会,其次将所有乡镇的308个村按标志值排序后,随机抽取了9个村,最后共选取了3 778个研究对象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高血压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吉林省德惠地区高血压病患病率为41.0%,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是8.95%、6.38%和0.45%。城市高血压病患病率为44.5%,农村高血压病患病率为36.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与农村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是9.9%、7.4%、0.4%和7.6%、5.0%、0.6%。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男性、中心型肥胖、饮酒、高血压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职业类型,其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06(1.05~1.06)、1.56(1.29~1.90)、2.42(2.07~2.82)、1.24(1.01~1.52)、1.95(1.55~2.45)、1.56(1.17~2.10)、1.62(1.39~1.88)和1.04(1.01~1.08)。结论:吉林省德惠地区高血压病患病率高于我国其他地区,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低于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病率 知晓率 治疗率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地区不同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莎莎 华芳 +7 位作者 焦永庚 秦二云 智一晓 庞梦圆 徐洪芹 迟秀梅 牛俊奇 华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25-202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不同疾病阶段的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2012年1月-2018年1月住院的共1077例肝病患者,分析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肝功能状态的病...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不同疾病阶段的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2012年1月-2018年1月住院的共1077例肝病患者,分析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肝功能状态的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的铜蓝蛋白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评估铜蓝蛋白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肝豆状核变性组,97.6%(41/42)的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低于0.2 g/L,其中88.1%(37/42)低于0.10 g/L。不同肝功能状态的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差异显著,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重症病毒性肝炎以及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均低于急性病毒性肝炎和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P值分别为0.005、<0.001、0.001、0.027、<0.001、0.001)。在非肝豆状核变性肝病组,24.3%(251/1035)的患者铜蓝蛋白低于0.2 g/L,0.2%低于0.1 g/L。非肝豆状核变性肝病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与白蛋白、前白蛋白呈正相关,与凝血酶原时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68、0.091和-0.297,P值均<0.05)。结论铜蓝蛋白在肝豆状核变性中通常显著下降,在其他肝病中也可能略有下降。对于这些患者,应注意鉴别铜蓝蛋白下降是疾病本身肝细胞损伤所致,还是确实存在肝豆状核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铜蓝蛋白 肝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部吉林省成人血液红细胞和白细胞参数水平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捷 石晓东 王春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0-214,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东北部吉林省正常人群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参考值水平,评价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本地区血细胞参数参考值的可靠性,探讨吸烟、饮酒、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等因素对血细胞各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方法... 目的:了解中国东北部吉林省正常人群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参考值水平,评价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本地区血细胞参数参考值的可靠性,探讨吸烟、饮酒、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等因素对血细胞各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样本2764人,其中男性1349人,女性1415人,进行问卷调查、医学体检,检测静脉血血细胞各项参数指标。结果:①血细胞各参数与正常参考值范围大致相似,但RBC计数[男性(3.86~5.55)×1012L-1,女性(3.8~5.47)×1012L-1]、血红蛋白浓度(HGB)[男性(121.7~175.0)g.L-1,女性(121~173)g.L-1]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RBC[男性(4.0~5.5)×1012L-1,女性(3.5~5.0)×1012L-1]和HGB[男性(120~160)g.L-1,女性(110~150)g.L-1];②性别间比较:男性的单核细胞百分数和绝对值(MO%、MO#)、RBC计数、红细胞压积(HCT)、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高于女性(P<0.05);③不同区域间比较:WBC计数参考值城镇高于农村(P<0.05),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数和绝对值(BA%、BA#)、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和绝对值(EO%、EO#)参考值范围农村大于城镇,HCT、MCHC的参考值范围农村小于城镇(P<0.05);④a.WBC参数系列:除饮酒组外,其他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RBC参数系列:在男性人群中,RBC、HCT、HGB、MCH、MCHC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女性人群中,吸烟组、代谢综合征和脂肪肝组的RBC、HCT、HGB、MCH、MCHC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RBC体积分布宽度(RDW)相反。结论:吉林省人群不同性别、区域间某些血细胞参考值范围有所不同;吸烟、饮酒、生活习惯和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等疾病对一些血细胞参数的参考值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白细胞 参考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ver International|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高危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和肝脏硬度增加与青年期肥胖相关,减肥后无残留风险
8
作者 许珉 辛桂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0-400,共1页
尽管体质量减轻,但肥胖仍会导致持续的代谢变化,这可能会影响肝脏健康。本研究旨在探讨一般人群中青年期肥胖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高危脂肪性肝炎和肝脏硬度(LSM)之间的关联。来自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的v... 尽管体质量减轻,但肥胖仍会导致持续的代谢变化,这可能会影响肝脏健康。本研究旨在探讨一般人群中青年期肥胖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高危脂肪性肝炎和肝脏硬度(LSM)之间的关联。来自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的van Kleef等分析了2017—2020年NHANES的数据,研究对象为年龄>40岁、BMI≥18.5且无心力衰竭的社区居民。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参与者25岁时的体质量,并与当前体质量进行比较。评估受控衰减参数(CAP)和L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性肝病 大学医学中心 脂肪性肝炎 肝脏硬度 代谢功能障碍 受控衰减参数 代谢变化 青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ut Microbes|膳食胆固醇通过肠道微生物来源的脱氧胆酸损害肥胖小鼠的认知能力
9
作者 郭明娟 高沿航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40-1540,共1页
过去二十年来,胆固醇与认知衰退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热点。既往横断面研究表明,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增加与认知能力下降显著相关。近期研究发现,携带APOE4基因型且胆固醇摄入较高的人群,其脂质代谢紊乱更为严重,痴呆和认知障碍风险也随之... 过去二十年来,胆固醇与认知衰退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热点。既往横断面研究表明,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增加与认知能力下降显著相关。近期研究发现,携带APOE4基因型且胆固醇摄入较高的人群,其脂质代谢紊乱更为严重,痴呆和认知障碍风险也随之升高。此外,在动物模型中也观察到膳食胆固醇对认知功能的负面影响。转基因小鼠研究揭示,神经元线粒体内胆固醇蓄积可驱动神经毒性,提示内源性神经元胆固醇负荷可能通过神经毒性机制损害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能力 肥胖小鼠 膳食胆固醇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线粒体抗体阴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无创诊断
10
作者 周嘉 周靖媛 高沿航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96-1901,共6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肝内胆管的胆汁淤积。抗线粒体抗体(AMA)是目前诊断PBC的关键血清标志物,但仍有5%~10%的PBC患者血清中无法检测出AMA,可能需要依赖肝脏活组织检查确诊。对于AMA阴性的PBC患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肝内胆管的胆汁淤积。抗线粒体抗体(AMA)是目前诊断PBC的关键血清标志物,但仍有5%~10%的PBC患者血清中无法检测出AMA,可能需要依赖肝脏活组织检查确诊。对于AMA阴性的PBC患者,无创性诊断仍是一个挑战。本文回顾除AMA外其他特异性血清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总结这些血清标志物诊断AMA阴性PBC的优缺点,并分析未来有望成为AMA阴性PBC患者无创性诊断的新生物标志物类型,以期为发现敏感性更高的血清标志物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自身抗体 诊断 生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7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11
作者 孟彤彤 段维佳 +18 位作者 李昕宇 牛俊奇 丁惠国 韩莹 谢雯 周璐 王邦茂 郭丽萍 李婕 贾蓓 张岭漪 王亮 徐小倩 王宇 欧晓娟 赵新颜 尤红 贾继东 孔媛媛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7-1343,共7页
目的基于全国多中心患者队列,描述我国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基于全国7家三级甲等医疗中心的电子病历系统检索出明确诊断为PSC的患者,并提取研究数据。... 目的基于全国多中心患者队列,描述我国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基于全国7家三级甲等医疗中心的电子病历系统检索出明确诊断为PSC的患者,并提取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患者无肝移植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特征PSC患者生存率的统计学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识别影响PS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关键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共纳入107例PSC患者,其中55.6%(55/99)为大胆管型,29.0%(31/107)合并炎症性肠病(IBD),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为32.9%(24/73),50.0%(40/80)伴有免疫球蛋白(Ig)G/Ig M升高,症状出现至确诊的中位时间(症状-确诊间隔时间)为1年(<1~4.0),38.3%(41/107)的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总体中位无肝移植生存期为114(95%CI:62~166)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为65.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HR=1.006,95%CI:1.002~1.010,P=0.001)和症状-确诊间隔时间延长(HR=1.252,95%CI:1.059~1.480,P=0.009)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交互分析结果显示,与TBA<50μmol/L的女性患者相比,TBA≥50μmol/L的男性患者(HR=16.563,95%CI:2.103~130.449)和女性患者(HR=17.009,95%CI:2.113~136.934)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均显著增加(P值均<0.001);与<45岁且TBA<50μmol/L的患者相比,年龄≥45岁且TBA≥50μmol/L的患者(HR=10.729,95%CI:1.325~86.859)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显著增加(P=0.026)。与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女性患者相比,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男性患者(HR=4.825,95%CI:1.725~13.644)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增加(P=0.003);与<45岁且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患者相比,<45岁且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患者(HR=4.983,95%CI:1.366~18.173)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增加(P=0.015)。结论与西方报道相比,我国PSC亦以大胆管型为主但占比相对较低,合并IBD者和ANCA阳性比例亦低。TBA水平升高和症状-确诊间隔延长是独立预后危险因素,且与年龄、性别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提示需加强早期筛查和干预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炎 硬化性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urnal of Hepatology|硫唑嘌呤与吗替麦考酚酯诱导治疗初治自身免疫性肝炎缓解的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丽华 华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1-981,共1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肝病,临床指南建议将糖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联合作为初治AIH患者的一线诱导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面临疾病进展的严重风险。对于硫唑嘌呤不耐受或效果不佳的AIH患者,吗替麦考酚酯(MMF)已成为硫唑嘌呤...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肝病,临床指南建议将糖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联合作为初治AIH患者的一线诱导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面临疾病进展的严重风险。对于硫唑嘌呤不耐受或效果不佳的AIH患者,吗替麦考酚酯(MMF)已成为硫唑嘌呤的二线替代药物。以往的观察性、非对照研究表明与硫唑嘌呤相比,MMF对初治患者的疗效及临床应答率更高,且MMF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更少,且更有助于糖皮质激素的快速停药。本研究以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比较MMF和硫唑嘌呤分别与泼尼松龙联合作为诱导治疗对初治AIH患者的生化疗效和临床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诱导治疗 慢性肝病 替代药物 AIH 硫唑嘌呤 糖皮质激素 临床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急性肾损伤住院成人患者急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预后:一项大型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明慧 华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2-1182,共1页
急性肾损伤(AKI)和肝损伤是住院患者常见的两种并发症。肝脏和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两个代谢器官。以往研究中提到的“肝肾相交”概念表明,缺血性损伤、药物中毒和炎症等机制可同时损伤肝脏和肾脏,从而影响彼此的功能障碍。尽管已有研究... 急性肾损伤(AKI)和肝损伤是住院患者常见的两种并发症。肝脏和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两个代谢器官。以往研究中提到的“肝肾相交”概念表明,缺血性损伤、药物中毒和炎症等机制可同时损伤肝脏和肾脏,从而影响彼此的功能障碍。尽管已有研究对慢性肝病合并AKI,特别是肝肾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和预后进行了调查,但尚未有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描述AKI合并急性肝损伤(ALI)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预后,特别是当这些损伤发生在同一住院期间时。2024年5月,中国广州南方医科大学Lin等研究了与AKI-ALI相关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和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南方医科大学 肝肾综合征 成人患者 慢性肝病 缺血性损伤 流行病学研究 药物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肝硬化退伍军人心肺血流动力学与病死率的关系: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佳霖 温晓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4-1254,共1页
门脉性肺动脉高压(PoPH)与患者病死率增加相关,可能会限制肝脏疾病的治疗选择。目前缺乏与PoPH心肺血流动力学相关的临床风险连续性的数据。2024年4月,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系Jose等探讨了肝硬化退伍军人心肺血流动力学与死亡率的关系。
关键词 肺血流动力学 回顾性队列研究 医学系 门脉性肺动脉高压 临床风险 辛辛那提大学 肝硬化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oScan与FibroTouch对肝纤维化程度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吴娜 张明媛 +4 位作者 吴瑞红 张璎文 金晶兰 祝英乔 牛俊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624-627,共4页
目的比较FibroScan与FibroTouch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3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的患者962例,同时行FibroScan和FibroTouch检测。其中33例有肝穿刺病理分期,66例可计算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 目的比较FibroScan与FibroTouch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3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的患者962例,同时行FibroScan和FibroTouch检测。其中33例有肝穿刺病理分期,66例可计算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53例慢性乙型肝炎,13例慢性丙型肝炎)。2种检测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2种检测方法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对所有患者FibroScan与FibroTouch的测量值进行分析,FibroScan与FibroTouch的相关系数为0.866(P<0.05,n=962),与APR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0.63(P<0.05,n=66),与肝穿刺病理分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74(P<0.05,n=33)。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FibroScan与FibroTouch诊断APRI分期≥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1和0.72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两者诊断APRI分期≥1的AUC分别为0.810和0.893,两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38)。FibroScan与FibroTouch诊断肝脏病理分期≥S1、≥S2、≥S3、≥S4的AUC分别为0.830 vs 0.889(P=0.15)、0.841 vs 0.835(P=0.90)、0.888 vs0.920(P=0.43)和0.964 vs 0.979(P=0.45)。结论 FibroScan与FibroTouch检测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相似,但本研究肝穿刺病例数较少,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FIBROSCAN FibroTouch 诊断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飞蓟素药理机制新进展及临床价值再探讨 被引量:30
16
作者 李青权 周强 +1 位作者 牛俊奇 高沿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315-316,I0001,共3页
水飞蓟素作为传统的肝脏疾病辅助治疗药物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的药理作用。介绍了水飞蓟素调整肝脏功能及拮抗纤维化、保护胰腺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抗HCV的作用机制。认为水飞蓟素作为一种天然药物,独具大剂量使用毒副... 水飞蓟素作为传统的肝脏疾病辅助治疗药物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的药理作用。介绍了水飞蓟素调整肝脏功能及拮抗纤维化、保护胰腺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抗HCV的作用机制。认为水飞蓟素作为一种天然药物,独具大剂量使用毒副作用低等优点,在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病毒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素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肝脏 胰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拉米夫定及替比夫定对血清生化学和病毒学及肝脏组织学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金清龙 王崇 +1 位作者 闫红青 牛俊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4069-4071,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过程中对患者血清生化学、病毒学及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19例)和替比夫定组(16例),分别口服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104周...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过程中对患者血清生化学、病毒学及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19例)和替比夫定组(16例),分别口服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104周。定期检查两组患者的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HBV DNA定量,并在治疗前和治疗52周时进行肝穿刺活检,比较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 (1)替比夫定组治疗52周时AST复常率(75.0%)、治疗104周时的HBeAg阴转率(56.3%)及治疗52周时的疗效反应率(81.2%)、病毒应答率(56.3%)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分别为36.8%、21.1%、36.8%和2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4、52、104周时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50.0%、62.5%、50.0%)与拉米夫定组(分别为36.8%、47.3%和3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24周时HBV DNA均较基线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2周和104周时,替比夫定组患者HBV DNA下降量较拉米夫定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拉米夫定组和替比夫定组治疗52周时肝脏纤维化(S)的减轻程度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37和0.009);但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组患者治疗52周时肝脏炎症(G)减轻程度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替比夫定组治疗52周时肝脏炎症(G)减轻程度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替比夫定组与拉米夫定组比较,其肝脏炎症(G)减轻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替比夫定较拉米夫定具有更强、更持久的抑制HBV DNA复制的能力、较少的耐药率和病毒反跳率,且能更好地改善肝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肝炎 乙型 慢性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肌酸激酶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金清龙 王中峰 +1 位作者 闫红青 牛俊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43-144,156,共3页
目的分析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中对肌酸激酶(CK)的影响。方法将参加007及015研究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和拉米夫定治疗组,分别给予替比夫定600 mg/d和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104周。观察2组患者在... 目的分析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中对肌酸激酶(CK)的影响。方法将参加007及015研究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和拉米夫定治疗组,分别给予替比夫定600 mg/d和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104周。观察2组患者在不同时期CK的变化,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在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均观察到CK升高的现象,替比夫定组CK升高频率高于拉米夫定组(76%vs 44.4%),两组患者CK升高均没有出现症状。结论在应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CK升高。应用替比夫定治疗对CK影响大于拉米夫组,但多为1~2级(1~7×ULN)CK升高,且CK升高不是由于损伤心肌所致,常不伴随临床症状,不需要特殊干预,可以自行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替比夫定 拉米夫定 肌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8B基因变异与丙型肝炎的易感性及其自然清除的关系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东生 潘煜 +6 位作者 牛俊奇 姜晶 姜艳芳 张鹏 冯相伟 赵大辉 杨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IL-28B基因变异与丙型肝炎的易感性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自然清除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焦磷酸测序的方法对411例HCV感染者(男性225人,女性186人)及100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了IL-28B基因变异位点rs12979860的多态性检测;对HCV感染... 目的探讨IL-28B基因变异与丙型肝炎的易感性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自然清除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焦磷酸测序的方法对411例HCV感染者(男性225人,女性186人)及100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了IL-28B基因变异位点rs12979860的多态性检测;对HCV感染者进行病毒定量的检测,比较HCV感染人群和健康对照人群,慢性丙型肝炎(CHC)人群和丙型肝炎自愈人群IL-28B基因变异位点的差异以及不同基因型的携带者病毒定量的差异。结果中国健康人群IL-28B基因变异位点rs12979860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6%,与日本人相近,与欧洲人群相差较大。SNP(rs12979860)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HCV感染人群和健康对照人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P=0.072),C/C基因型CHC人群病毒定量水平高于C/T基因型,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丙型肝炎自愈人群中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结论 CHC人群rs12979860 SNP基因型与健康人群表达无明显差别,该基因型(rs12979860)不是HCV的易感基因,其CC基因型并不能预测丙型肝炎发生自愈的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多态现象 遗传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悦 吕洋 +1 位作者 李旭 高普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599-602,共4页
在众多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中,替诺福韦(TDF)以其强效、低耐药性及对多种NAs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有效的特点脱颖而出,使其在临床HBV感染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介绍了TDF对CHB初治患者和经治患者的疗效,并分析了其对肝硬化... 在众多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中,替诺福韦(TDF)以其强效、低耐药性及对多种NAs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有效的特点脱颖而出,使其在临床HBV感染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介绍了TDF对CHB初治患者和经治患者的疗效,并分析了其对肝硬化患者治疗的效果,同时也对TDF治疗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认为TDF耐药率低、安全性好,为目前CHB治疗的一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替诺福韦 治疗结果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