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向左分流患者的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偏头痛和隐源性卒中的潜在机制 被引量:17
1
作者 郭珍妮 邢英琦 +6 位作者 刘嘉 王爽 闫硕 靳航 杨弋 吕珊 郭雨竹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4期288-294,共7页
目的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s,RLS)与偏头痛和隐源性卒中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未明确。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d CA)受损可能在偏头痛和隐源性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RLS... 目的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s,RLS)与偏头痛和隐源性卒中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未明确。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d CA)受损可能在偏头痛和隐源性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RLS是否与d CA受损有关。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6例偏头痛患者,其中36例无RLS,30例有RLS。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连续监测患者的脑血流速度,同时采用无创手指血压连续监测仪实时同步监测动脉血压。利用传递函数分析得出以下脑血流自动调节参数:增益、相位差(phase difference,PD)和自动调节指数(autoregulation index,ARI)。结果 RLS组偏头痛患者的PD为50.6°±22.9°,明显低于无RLS组(67.2°±18.2°,P<0.001)。大量分流组的PD(45.4°±22.6°)明显低于少量分流组(64.9°±17.1°,P<0.01)和无RLS组(P<0.001);然而,少量分流组与无RLS组的PD值差异无显著性。RLS固有分流组的PD值(48.8°±19.9°)与潜在分流组(52.6°±26.1°)差异无显著性,但都明显低于无RLS组(P<0.05)。ARI结果与PD一致。结论伴有大量RLS的偏头痛患者d CA受损,这也许是联系RLS、偏头痛和隐源性卒中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流自动调节 偏头痛 右向左分流 隐源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