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阿奇霉素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用于牙周炎治疗
1
作者 王璐 叶强 +3 位作者 王秀丽 赵明璨 李毅 侯宇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6-233,共8页
利用二甲基咪唑与六水合硝酸锌之间的配位作用制备了正十二面体形貌的ZIF-8;再以ZIF-8为模板,多巴胺盐酸盐为原料,利用配位竞争诱导聚合法制备了中空结构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PDANPs);进一步以PDA NPs为载体负载药物,制备了负载阿奇霉素(... 利用二甲基咪唑与六水合硝酸锌之间的配位作用制备了正十二面体形貌的ZIF-8;再以ZIF-8为模板,多巴胺盐酸盐为原料,利用配位竞争诱导聚合法制备了中空结构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PDANPs);进一步以PDA NPs为载体负载药物,制备了负载阿奇霉素(AZM)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AZM@PDA NPs).研究结果表明,PDANPs的中空结构有助于阿奇霉素的大量负载,载药率高达20.2%.AZM@PDANPs的生物相容性高,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极低,能够促进细胞中抗炎因子的表达.AZM@PDANPs实现的药物缓释能够有效治疗牙周炎,对抗牙槽嵴吸收,并且在体内的生物安全性良好,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聚多巴胺 载药 药物缓释 牙周炎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输尿管支架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内外降解特性 被引量:19
2
作者 侯宇川 王春喜 +2 位作者 郑佐柱 汪岩 赵忠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6-529,F002,共5页
目的:探讨国产生物降解输尿管支架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80∶20)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内、体外降解特性。方法:体内实验采用PLGA试件埋植在Wistar大鼠脊柱两侧肌肉内,体外实验采用PLGA试件浸泡于流动的尿液中,分别于观察时间内取出,... 目的:探讨国产生物降解输尿管支架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80∶20)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内、体外降解特性。方法:体内实验采用PLGA试件埋植在Wistar大鼠脊柱两侧肌肉内,体外实验采用PLGA试件浸泡于流动的尿液中,分别于观察时间内取出,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材料周围组织反应,利用扫描电镜检查和分子量、质量检测了解材料在体内、体外的降解情况。结果:PLGA材料在6~7周内可降解为随尿液流动的细小颗粒;材料的体内、体外降解趋势相同,体内降解速度略快于体外;埋植材料周围肌肉组织无脓肿形成和组织坏死发生,局部组织反应为非细菌性炎症反应。结论:PLGA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降解时间适宜,适用于制备输尿管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材料 生物降解 输尿管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纺丝法PLGA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的制备及体外降解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晓庆 张龙 +4 位作者 侯宇川 陈岐辉 姜凤鸣 张海峰 王春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4-786,815,共4页
目的探讨电纺丝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的可行性,并评价支架管的体外降解性能。方法不同比例PLGA合成后,采用电纺丝技术得到纳米输尿管支架管,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管表征。将输尿管支架管截成长约2 cm小... 目的探讨电纺丝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的可行性,并评价支架管的体外降解性能。方法不同比例PLGA合成后,采用电纺丝技术得到纳米输尿管支架管,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管表征。将输尿管支架管截成长约2 cm小段,并浸于尿液中进行体外降解试验研究,分别于各观察点取出样品,观察大体形态、残重率及分子量变化。结果支架管具有纳米结构,其物理性质及电镜下结构完全满足可降解支架管的需求。PLGA材料的降解的残重率曲线近乎成线性,其中50∶50比例的PLGA降解最快,约至第6周材料崩解,而70∶30比例的PLGA降解最慢,在10周左右崩解,80∶20降解速率介于二者之间,降解时间约需8周。材料的体外降解过程中分子量变化趋势与重量损失大体相同,降解早期分子量下降迅速,后期减慢并趋于平稳。结论电纺丝技术得到的输尿管支架管管物理特性完全满足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的要求。PLGA(80∶20)及PLGA(50∶50)两种材料满足了输尿管支架管对降解时间的要求,是制备支架管较为理想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纺丝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输尿管支架 可降解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交酯/乙交酯共聚材料支架的输尿管原位组织相容性 被引量:7
4
作者 侯宇川 王春喜 +1 位作者 陈学思 张宝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2-765,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可生物降解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80:20)支架的输尿管原位组织相容性。方法:16只雄性家犬左侧输尿管施以离断吻合术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8)将PLGA支架植于输尿管吻合局部支撑引流,对照组(n=8)植入UROVIS... 目的:探讨可生物降解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80:20)支架的输尿管原位组织相容性。方法:16只雄性家犬左侧输尿管施以离断吻合术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8)将PLGA支架植于输尿管吻合局部支撑引流,对照组(n=8)植入UROVISION支架,分别于术后2、4、8及12周取2只犬术侧输尿管行组织病理学切片检查,采用Lumiaho评分法进行组织学反应评价。结果:实验组PLGA材料在植入12周内完全降解,输尿管腔内无材料碎片残留;支架植入2~4周,术侧输尿管局部见移行上皮过度增生、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支架植入8~12周,随PLGA材料降解,术侧输尿管壁炎症消退,仅见极轻微的移行上皮增生。对照组早期病理表现与实验组相似,但局部炎症反应随植入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术后12周时输尿管移行上皮增生、固有层炎细胞浸润及组织充血、水肿等反应比实验组明显(P〈0.05)。结论:PLGA材料支架植入犬输尿管后发生的输尿管炎症反应是可恢复的,PLGA材料具有很好的组织相容性,是加工可生物降解输尿管支架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被物质 生物相容性 输尿管 支架 生物相容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纳米可降解尿道支架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晓庆 王春喜 +3 位作者 侯宇川 陈岐辉 张海峰 姜凤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电纺丝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摩尔比80∶20)可降解尿道支架的可行性,并评价支架管的力学性能。方法:PLGA(80∶20)用三氯甲烷溶解并配成3%、4%、5%和6%的溶液,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尿道支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各... 目的:探讨电纺丝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摩尔比80∶20)可降解尿道支架的可行性,并评价支架管的力学性能。方法:PLGA(80∶20)用三氯甲烷溶解并配成3%、4%、5%和6%的溶液,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尿道支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种浓度PLGA制备的纳米尿道支架的微观结构,比较各种浓度PLGA支架的纤维直径、孔径、孔隙率及力学性能的差异。结果:浓度为3%、4%和5%的PLGA尿道支架制备成功,浓度为6%的PLGA因浓度过高制管失败。支架呈白色,长度4cm,内径约3.0mm,外径约4.0mm。电镜扫描见3种浓度的PLGA支架纤维平均直径随浓度的增高而增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浓度PLGA支架的平均孔径分别为(7±4)、(13±7)和(32±13)μm,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LGA支架的孔隙率接近79%,4%PLGA支架的孔隙率约为85%,而5%PLGA支架的孔隙率约为9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浓度PLGA支架的平均断裂强度分别为(2.37±0.15)、(1.97±0.07)和(1.85±0.11)MPa,3%PLGA支架的断裂强度显著高于浓度4%及5%PLGA支架(P<0.05),而4%与5%2种浓度PLGA支架的平均断裂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PLGA尿道支架在孔径、孔隙率等方面可较好满足尿道组织工程支架对空间结构的要求,虽力学性能较3%PLGA支架略差,但可完全满足支架对力学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纺丝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尿道支架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降解材料输尿管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侯宇川 王春喜 +1 位作者 安伟 陈学思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17期2738-2742,共5页
探讨生物降解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80:20)输尿管内支架的可行性,以16只家犬为实验动物,一侧输尿管施以离断吻合术,将PLGA支架管植于输尿管吻合局部支撑引流,分别于术后2、4、6、8及12周行静脉肾盂分泌造影检查,并取术侧输尿管... 探讨生物降解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80:20)输尿管内支架的可行性,以16只家犬为实验动物,一侧输尿管施以离断吻合术,将PLGA支架管植于输尿管吻合局部支撑引流,分别于术后2、4、6、8及12周行静脉肾盂分泌造影检查,并取术侧输尿管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10只实验动物术后支架管引流效果良好,支架管(6-8)周完全降解,术后肾盂分泌造影检查显示术侧肾盂、输尿管形态正常,无显影延迟;输尿管病理学改变轻微,主要镜下改变为移行上皮增生和固有层增厚。(2)3只实验动物术后早期支架管引流效果良好,(6-8)周时一度出现术侧肾盂及中上段输尿管扩张积水、显影延迟,在术后12周缓解;输尿管病理学改变轻微。(3)2只实验动物术后早期即出现支架管移位,最终输尿管吻合处不同程度狭窄;解剖术区输尿管粘连,管腔变窄,管壁增厚;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输尿管全层炎症反应严重。(4)1只实验动物术侧肾盂输尿管始终不显影;解剖发现输尿管吻合口尿外渗,周围形成尿性囊肿。证明PLGA材料支架管生物相容性良好,降解时间适宜,尿液内引流效果尚可,但有关支架管的外型设计、固定方式等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降解 输尿管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中经膀胱与经膀胱外入路膀胱袖状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卞戈 张明 +5 位作者 杨为杰 迟长亮 邢栋 田静岩 郑佐柱 王晓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79-88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中经膀胱与经膀胱外的膀胱袖状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2年3月49例单一体位完全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肾盂肿瘤22例,输尿管肿瘤27例。26例行经膀胱途径,23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中经膀胱与经膀胱外的膀胱袖状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2年3月49例单一体位完全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肾盂肿瘤22例,输尿管肿瘤27例。26例行经膀胱途径,23例行经膀胱外途径。2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膀胱癌病史、病理肿瘤分期和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指标。结果经膀胱组手术时间长于经膀胱外组(172.1±23.1)min vs.(152.0±23.9)min,P=0.004),2组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15(6~30)个月。共16例复发或转移。经膀胱组和经膀胱外组2年无复发生存率(64.8%vs.62.4%,log rankχ^(2)=0.039,P=0.844)和2年无膀胱复发生存率(73.4%vs.74.3%,log rankχ^(2)=0.021,P=0.8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膀胱途径膀胱袖状切除可完全切除输尿管壁内段,可能降低切除不充分致肿瘤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腹腔镜手术 肾输尿管切除术 膀胱袖状切除术 肿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常规检查(附737例报告) 被引量:19
8
作者 马淑敏 郑连文 +2 位作者 李付彪 赵忠文 崔立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4-356,共3页
目的 :分析男性精液参数改变以提高男性不育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 737例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精液常规检查 ,并按精液参数改变进行诊断分类。结果 :弱精子症的发生率占男性不育症的 63.0 % ( 4 64/737)、少精子症占 1 9.5 % ( 1 4... 目的 :分析男性精液参数改变以提高男性不育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 737例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精液常规检查 ,并按精液参数改变进行诊断分类。结果 :弱精子症的发生率占男性不育症的 63.0 % ( 4 64/737)、少精子症占 1 9.5 % ( 1 44 /737)、无精子症占 1 0 .9% ( 80 /737)、正常精子状态占 5 .5 % ( 4 1 /737)、畸精子症占 1 .1 % ( 8/737)。结论 :弱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症的主要类型 ,其它依次为少精子症、无精子症、正常精子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症 精液 常规检查 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方法和冷冻保护剂对精子活率和尾部低渗肿胀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洪亮 高元奇 +2 位作者 孙妍 薛百功 刘睿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冷冻方法和冷冻保护剂类型对精子活率和尾部低渗肿胀率的影响。方法:16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分别于冷冻前、加入甘油卵黄枸橼酸钠(GYC)和甘油两种冷冻液以快速和慢速冷冻6个月后,采用伊红染色分析精子活率和尾部低渗肿胀率。结果... 目的:探讨冷冻方法和冷冻保护剂类型对精子活率和尾部低渗肿胀率的影响。方法:16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分别于冷冻前、加入甘油卵黄枸橼酸钠(GYC)和甘油两种冷冻液以快速和慢速冷冻6个月后,采用伊红染色分析精子活率和尾部低渗肿胀率。结果:冷冻后精子活率和尾部低渗肿胀率明显低于冷冻前(P<0.001,P<0.05);GYC和甘油两种冷冻保护剂对精子活率和尾部低渗肿胀率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速冻和缓慢冷冻对精子活率和尾部低渗肿胀率的影响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冷冻后精子活率和尾部低渗肿胀率明显降低,不同冷冻方法和冷冻保护剂类型对精子活率和尾部低渗肿胀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保存 精子尾 低渗肿胀率 冷冻保护剂 精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标记物ALDH1在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海涛 金美善 +3 位作者 石爱平 卢绩 许宁 邵明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6-329,429,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乙醛脱氢酶1(ALDH1)在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了解肿瘤干细胞与膀胱癌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8例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ALDH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乙醛脱氢酶1(ALDH1)在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了解肿瘤干细胞与膀胱癌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8例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ALDH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在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ALDH1阳性表达率为24.58%,在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级别和高级别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ALD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18%(14/77)和36.59%(15/4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Ta期和pT1期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ALD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92%(11/65)和33.96%(18/5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发和复发的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ALD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77%(17/86)和37.50%(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H1表达与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明显关联性(P>0.05)。术后随访4~52个月,ALDH1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5.17%和61.80%,Kaplan-Mer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2组患者累积无瘤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DH1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及肿瘤复发有关联。肿瘤干细胞可能在非浸润性膀胱癌的发生和复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脱氢酶1 肿瘤干细胞 非浸润性膀胱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晓明 李付彪 +1 位作者 吕文伟 陈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杂种犬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及TGP 2.0、4.0和8.0 mg.kg-1剂量组;采用结扎麻醉开胸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备急...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杂种犬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及TGP 2.0、4.0和8.0 mg.kg-1剂量组;采用结扎麻醉开胸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备急性心肌梗塞模型,观察TGP对心外膜电图(EECG)、心肌梗塞面积(MIS)和血清心肌酶的影响。结果:TGP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心肌缺血程度(Σ-ST)减轻(P<0.05,P<0.01),心肌缺血范围(N-ST)缩小(P<0.05),MIS缩小(P<0.05,P<0.01),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降低(P<0.05,P<0.01),游离脂肪酸(FFA)和过氧化脂质(LPO)含量降低(P<0.05,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提高(P<0.05,P<0.01)。结论:TGP对实验性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心肌梗塞/药物疗法 心外膜电图#心肌酶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子形态与精子活力和活率的关系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洪亮 刘睿智 +1 位作者 张红国 高久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8-680,共3页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与精子活力和活率的关系。方法:应用精子质量自动检测系统(CASA)进行精子活力分析,伊红染色进行活率分析,采用精子形态检测系统下人工修正方法分析精子形态。结果:活力异常组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低于活力正常组,两组比...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与精子活力和活率的关系。方法:应用精子质量自动检测系统(CASA)进行精子活力分析,伊红染色进行活率分析,采用精子形态检测系统下人工修正方法分析精子形态。结果:活力异常组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低于活力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活率异常组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亦明显低于活率正常组(P<0.001)。结论:精子形态与精子活力和活率有密切关系,精子形态可反映精液质量,可作为评价男性生育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力 精子形态 精子活力 精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丝及穿刺针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新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晓庆 侯宇川 +4 位作者 姜凤鸣 卢绩 陈岐辉 张海峰 王春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131-2133,共3页
目的探讨导丝及穿刺针在经皮肾镜手术中提高一次结石清除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本科收治的鹿角型结石患者中,有19例患者使用导丝及穿刺针来提高结石清除率,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2.8岁。左侧10例,右侧9例... 目的探讨导丝及穿刺针在经皮肾镜手术中提高一次结石清除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本科收治的鹿角型结石患者中,有19例患者使用导丝及穿刺针来提高结石清除率,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2.8岁。左侧10例,右侧9例,术前行CT、肾盂分泌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穿刺点选择在第12肋缘下、腋后线与肩胛下线之间区域,超声引导下用18G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经穿刺针留置导丝,扩张穿刺通道至F18后,留置Peel-away鞘,置入肾镜,用钬激光将视野所能见结石击碎,并将结石碎块冲出体外。如X线或超声检查证实有肾盏结石残留,保留原穿刺通道,超声引导下经有残余结石的肾盏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将导丝置入肾盂,X线片证实导丝位于肾盂内,经第1个穿刺通道进境寻找导丝,沿导丝寻找肾盏内结石,必要时行肾盏颈口劈开。如因角度问题,沿导丝无法探及结石,撤出导丝,超声引导下用穿刺针直接穿到结石表面,并稍用力将肾盏内结石推入肾盂内进行碎石。结果 2例肾盏颈口较窄,行两通道碎石,其余17例均碎石成功,结石一次性完全清除,平均手术时间83.2min,术中估计出血量100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4.6d,术后住院5.8d。3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无尿瘘、胸膜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出现。结论经皮肾镜手术中导丝及穿刺针的新应用,可显著提高一次结石清除率,尤其对于复杂性鹿角形结石患者,可减少多通道手术过程中引起的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 鹿角型结石 导丝 穿刺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宋志宇 陈岐辉 +1 位作者 赵忠文 王乃义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6-537,共2页
目的 :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本院 1983~ 2 0 0 0年诊治的 4 3例嗜铬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 ,尿中 3-甲氧基 - 4 -羟基扁桃酸 VMA阳性率为6 5 % ,B型超声的定位诊断率为 89% ,CT诊断... 目的 :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本院 1983~ 2 0 0 0年诊治的 4 3例嗜铬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 ,尿中 3-甲氧基 - 4 -羟基扁桃酸 VMA阳性率为6 5 % ,B型超声的定位诊断率为 89% ,CT诊断率为 96 %。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手术是该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结论 :成功治疗该病的关键是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处置及术后护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娜 李付彪 +4 位作者 刘洁 韩丹丹 陈燕萍 马兴元 陈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9-441,共3页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性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脑缺血模型组(n=8)、路路通组(LLT,31.25mg.kg-1,n=8)及OMT35、70和105 mg.kg-13个剂量组(n=8)。结扎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性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脑缺血模型组(n=8)、路路通组(LLT,31.25mg.kg-1,n=8)及OMT35、70和105 mg.kg-13个剂量组(n=8)。结扎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后腹腔注射给药5 d,以神经学评分及脑梗塞体积为指标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测定大鼠血清NO及脑组织中MPO含量以探讨氧化苦参碱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氧化苦参碱35、70和105 mg.kg-1剂量组大鼠脑梗塞体积减少(P<0.05,P<0.01,P<0.001),70和105 mg.kg-1剂量组神经学评分降低(P<0.01);氧化苦参碱各剂量组大鼠血清NO及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含量降低(P<0.05或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脑缺血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抗炎可能为其作用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脑缺血 神经学评分 脑梗塞体积 髓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反义寡核苷酸对膀胱癌BIU87细胞株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连文 石爱平 +1 位作者 赵忠文 郑国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 :探讨 bcl-2反义寡核苷酸对培养的膀胱癌 BIU87细胞株的影响。方法 :采用 bcl-2基因第 1外显子的反义寡核苷酸 ,以硫代磷酸修饰 (PS-ASON ) ,序列为 5′-TCTCCCAGCGTGCGCCAT-3′,与膀胱癌细胞株 BIU87共同孵育作为实验组。加入正义... 目的 :探讨 bcl-2反义寡核苷酸对培养的膀胱癌 BIU87细胞株的影响。方法 :采用 bcl-2基因第 1外显子的反义寡核苷酸 ,以硫代磷酸修饰 (PS-ASON ) ,序列为 5′-TCTCCCAGCGTGCGCCAT-3′,与膀胱癌细胞株 BIU87共同孵育作为实验组。加入正义的 bcl-2寡核苷酸 ,序列为 5′-TACCGCGTGCGACCCTCT-3′(PS-SON)作为对照组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率 ,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的细胞坏死率明显上调 ,电镜下细胞形态呈坏死改变。结论 :bcl-2的反义寡核苷酸引起膀胱癌细胞大量坏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基因 反义寡核苷酸 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镜碎石术在高手术风险病人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晓庆 姜凤鸣 +3 位作者 陈岐辉 侯宇川 张海峰 王春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99-1001,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肾镜手术在高危麻醉风险病人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回顾性分析178例患者行经皮肾镜手术189次,所有患者的术前情况均使用美国麻醉学学会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将患者分为2组,高危险组,评分为Ⅲ或Ⅳ,共3... 目的:评价经皮肾镜手术在高危麻醉风险病人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回顾性分析178例患者行经皮肾镜手术189次,所有患者的术前情况均使用美国麻醉学学会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将患者分为2组,高危险组,评分为Ⅲ或Ⅳ,共39例,低危险组,评分为Ⅰ或Ⅱ,共139例。结果:高危组行经皮肾镜(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手术42次,低危组共行147次。低危组患者年龄较高危组小(47.6岁与55.2岁)。2组在结石大小及位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危组并发疾病平均为2.8种,低危组为0.6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各种参数的比较中,高危组麻醉时间长于低危组,术中估计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当。高危组平均术后住院日为7.6 d,低危组为4.8 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组结石清除率为83%,低危组结石清除率为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危的患者来说,PCN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 肾结石 高危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液中肾损伤分子-1水平升高的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莲莲 赵军 +3 位作者 于金宇 张文岚 薛丽娟 傅耀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01-1205,共5页
目的:探讨环孢素(CsA)引起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培养液中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升高的作用机制,阐明KIM-1表达与p38 MAPK通路和EKR1/2 MAPK通路的关系。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KC分为空白组、CsA损伤组、CsA与p38激酶抑制剂合用组... 目的:探讨环孢素(CsA)引起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培养液中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升高的作用机制,阐明KIM-1表达与p38 MAPK通路和EKR1/2 MAPK通路的关系。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KC分为空白组、CsA损伤组、CsA与p38激酶抑制剂合用组、p38激酶抑制剂组、CsA与ERK1/2激酶抑制剂合用组和ERK1/2激酶抑制剂组。MTT法检测各组HKC增殖抑制率,ELISA法测定各组HKC上清液中KIM-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坏死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CsA损伤组细胞上清液中KIM-1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坏死率显著升高(P<0.05);p38激酶抑制剂组和ERK1/2激酶抑制剂组中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坏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sA损伤组比较,CsA与p38激酶抑制剂合用组、CsA与ERK1/2激酶抑制剂合用组细胞上清液中KIM-1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坏死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p38 MAPK通路和ERK1/2 MAPK通路参与CsA素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液中KIM-1水平升高的过程,KIM-1的表达可能成为临床监测CsA肾毒性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伤分子-1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P38MAPK通路 ERK1/2MAPK通路 kidney injury MOLECUL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的NaYF_4∶Yb^(3+)/Er^(3+)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生物兼容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芦志华 陈欢 +3 位作者 何春凤 揣晓红 秦冠仕 赵丹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93-997,共5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NaYF4∶20%Yb3+,3%Er3+(摩尔分数)的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粒子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尺寸在30~40 nm,分布比较均匀。在980 nm红外光的激发下...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NaYF4∶20%Yb3+,3%Er3+(摩尔分数)的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粒子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尺寸在30~40 nm,分布比较均匀。在980 nm红外光的激发下,样品能够发出肉眼可见的明亮的黄色上转换荧光。样品可以较好地分散在水溶液中形成透明澄清的溶液。利用MTT实验测量了不同给药浓度下NaYF4纳米粒子是否对HeLa细胞具有生物毒性。结果表明:PVP修饰的NaYF4∶Yb3+/Er3+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生物兼容性,对HeLa细胞无生物毒性,在生物荧光标记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纳米粒子 稀土 上转换发光 生物兼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对膀胱癌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宁 石爱平 +2 位作者 王有德 王春喜 郭伟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0-633,共4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反义核苷酸对膀胱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端粒酶 RNA模板区为靶点 ,不同剂量的序列为 TAGGGTTAGACAA的硫代磷酸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 ( PS- ASON)作为实验组 ( A、B、C) ,以硫代磷酸修饰 1 3个核苷酸的随机引物作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端粒酶反义核苷酸对膀胱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端粒酶 RNA模板区为靶点 ,不同剂量的序列为 TAGGGTTAGACAA的硫代磷酸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 ( PS- ASON)作为实验组 ( A、B、C) ,以硫代磷酸修饰 1 3个核苷酸的随机引物作为对照组 ( D) ,仅加入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组 ( E) ,与人膀胱癌细胞株 BIU87细胞共同孵育 ,TRAP- ELISA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变化 ,计数1~ 30 d细胞数 ,计算细胞倍增时间 ,MTT法测定 ASON对细胞的抑制率。结果 :2 5例膀胱癌组织中 ,2 4例 ( 96% )表达端粒酶活性 ,4例癌旁组织无端粒酶活性表达。与随机引物及空白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的 ASON能明显降低端粒酶活性 ,减少细胞增殖数目 ,增加抑制率及延长倍增时间 ,并显示剂量的依赖性 ( P<0 .0 1 )。结论 :以端粒酶 RNA模板区为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引起膀胱癌 BIU87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 ,增殖抑制 ,引起细胞退化 ,对膀胱癌的治疗有潜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酶学 端粒 末端转移酶 生理学 寡核苷酸类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