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联合激素减量免疫诱导的疗效探讨
1
作者 习剑鑫 陈玉国 +2 位作者 耿笑辰 邱伟 吕国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7-214,共8页
目的观察重组抗白细胞分化抗原25(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5, 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联合激素减量免疫诱导方案预防儿童肝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 AR)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4年8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 目的观察重组抗白细胞分化抗原25(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5, 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联合激素减量免疫诱导方案预防儿童肝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 AR)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4年8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肝移植的79例儿童受者资料, 根据围手术期免疫诱导方案分为全量激素组60例、CD25单抗联合半量激素组19例。全量激素组围手术期采用全量激素诱导, 术后采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免疫抑制;CD25单抗联合半量激素组围手术期采用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联合半量激素诱导, 术后单用他克莫司免疫抑制。对比两组术后AR、感染及激素相关并发症等主要结局, 以及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停留时间、移植物存活率、患者存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等次要结局的差异。结果 CD25单抗联合半量激素组与全量激素组相比, 术后AR发生率(4/19比16/60)、感染发生率(12/19比40/60)、激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1/19比24/60)、排斥反应发生时间[(9.00±6.78)d比(8.50±7.1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CU停留时间[7.5(3.0, 11.0)d比3.5(0.0, 12.0)d]、住院花费[18.99(13.13, 41.45)万元比19.54(15.22±29.32)万元]、移植物存活率(18/19比59/60)、患者存活率(19/19比5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住院时间[24.0(17.0, 34.0)d比35.0(27.0, 4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联合激素减量免疫诱导方案安全有效, 能够在减少激素用量的同时实现相似的免疫抑制效果, 但与全量激素诱导相比, 并不能降低AR、感染及激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急性排斥反应 糖皮质激素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对外科手术后病人蛋白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磊 陈光 +4 位作者 张平 刘铮 王广义 王有德 谭毓铨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 :观察生长激素 (Gensci公司 )对大手术后病人蛋白代谢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 30例中等以上外科手术病人 ,条件符合 ACCP/ SCCM的 Sepsis诊断标准 ,入院后随机分为 3组 ,A组为肠外营养加用生长激素组 ;B组为肠外营养治疗组 ;C组为... 目的 :观察生长激素 (Gensci公司 )对大手术后病人蛋白代谢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 30例中等以上外科手术病人 ,条件符合 ACCP/ SCCM的 Sepsis诊断标准 ,入院后随机分为 3组 ,A组为肠外营养加用生长激素组 ;B组为肠外营养治疗组 ;C组为正常补液组。其中 A组在术后第 2天开始给予生长激素皮下肌注 ,连续 7d。结果 :术后 8d内 B和 C组患者均处于负氮平衡状态 ,A组在术后 5d开始机体恢复氮平衡。结论 :单纯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不能有效纠正负氮平衡 ,生长激素对机体的蛋白合成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外科 手术后 蛋白代谢 肠外营养 补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对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磊 陈光 +5 位作者 张平 刘铮 王广义 蔡凤龙 王有德 谭毓铨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组生长激素 ( rh GH)对手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30例腹部外科手术病人 ,入院后随机分为 3组 ,1组 :肠外营养治疗加用生长激素 ;2组 :肠外营养治疗组 ;3组 :正常补液组。其中 1组在术后第 2天开始给予生... 目的 :观察重组生长激素 ( rh GH)对手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30例腹部外科手术病人 ,入院后随机分为 3组 ,1组 :肠外营养治疗加用生长激素 ;2组 :肠外营养治疗组 ;3组 :正常补液组。其中 1组在术后第 2天开始给予生长激素皮下肌注 ,连续 7d。分别于手术前 1d、手术后第 3、5、7d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及 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手术后第 3天检测结果表明 3组患者免疫球蛋白、CD3+、CD4 +、CD4 +/CD8+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手术后第 5天检测结果表明 1、2两组检测指标有上升趋势 ,手术后 7天检测结果表明 1组患者检测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1组与 2、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结论 :生长激素对手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免疫功能 腹部外科手术 RHG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治疗克隆病11例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孙东辉 李光虎 +1 位作者 蔡凤龙 谭毓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8-500,共3页
目的 :探讨克隆病的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外科手术的 1 1个病例 ,总结发病特点 ,介绍其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 :1 1例克隆病患者平均年龄 2 7岁 ,发生于胃1例 ,小肠 7例 ,结肠 1例 ,直肠 2例 ,均因并发症而... 目的 :探讨克隆病的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外科手术的 1 1个病例 ,总结发病特点 ,介绍其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 :1 1例克隆病患者平均年龄 2 7岁 ,发生于胃1例 ,小肠 7例 ,结肠 1例 ,直肠 2例 ,均因并发症而接受手术。结论 :克隆病多发于 40岁以内的青壮年 ,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 ,最多发生于小肠 ,上消化道及直肠罕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外营养的发展及生长激素在外科领域应用的现状
5
作者 王磊 朱迅 谭毓铨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5-217,共3页
关键词 肠外营养 生长激素 PN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列线图模型及其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舜 谢诚 刘亚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6,共9页
目的探究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2年7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LPD的240例PDA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肿瘤早期复发(复发时间≤12个月... 目的探究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2年7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LPD的240例PDA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肿瘤早期复发(复发时间≤12个月)为研究结局。按照7∶3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168)与验证组(n=72)。训练组术后早期复发70例(41.67%),非早期复发98例(58.33%)。验证组术后早期复发32例(44.44%),非早期复发40例(55.56%)。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AUC>0.75为该模型有足够的区分度。用Bootstrap重采样法随机抽样1000次验证,并用验证组再次验证。使用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校准度,决策曲线评估临床实用性。结果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37 U/mL、肿瘤最大直径>3 cm、肿瘤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术后未行辅助化疗是影响PDAC行LPD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6.265(1.938~20.249)、10.878(4.090~28.932)、3.679(1.435~9.433)、0.209(0.080~0.551)、0.167(0.058~0.480),P值均<0.05]。以此为基础构建列线图模型,AUC=0.895(95%CI:0.846~0.943,P<0.001),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P=0.173)。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术前CA19-9水平≥37 U/mL、肿瘤最大直径>3 cm、肿瘤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术后未行辅助化疗是影响PDAC LPD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为依据构建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术后早期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肿瘤复发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胰腺癌诊治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昱 贾峰 +1 位作者 刘楷宇 刘亚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1-2126,共6页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低,手术病死率高,治愈率低,总体预后差。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中。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胰腺癌筛查、...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低,手术病死率高,治愈率低,总体预后差。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中。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胰腺癌筛查、诊断、治疗、并发症及预后预测等方面的应用,为人工智能在胰腺癌诊治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胰腺肿瘤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管高压导致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冯佳晨 张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4-207,共4页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与其他病因的急性胰腺炎相比,重症率更高,预后更难预测,发病机制复杂且不清晰。目前已知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清游离脂肪酸升高有关,但降低血脂的治疗方案并未降低本病的发病率。近期,胰管高压是急性胰腺炎重要的发...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与其他病因的急性胰腺炎相比,重症率更高,预后更难预测,发病机制复杂且不清晰。目前已知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清游离脂肪酸升高有关,但降低血脂的治疗方案并未降低本病的发病率。近期,胰管高压是急性胰腺炎重要的发病机制被进一步证实,而最新研究进展表明高脂血症可通过引起胰管增生、形成胆胰管汇合部蛋白栓、损伤胰管的分泌功能来导致胰管堵塞,胰管堵塞又可引起胰管高压。本文综述了高脂血症在导致胰管堵塞方面的最新研究和进展,并强调胰管高压是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这将为研究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胰管高压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9
作者 孔德财 张小静 +2 位作者 员阳光 段昊雨 叶军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53-2259,共7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2年内发生胆道狭窄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移植中心2014年1月—2022年1月495例实施的肝移植手术患者的资料。根据肝移植术后两年内是否发生胆道狭窄,将495例患者分为胆道狭...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2年内发生胆道狭窄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移植中心2014年1月—2022年1月495例实施的肝移植手术患者的资料。根据肝移植术后两年内是否发生胆道狭窄,将495例患者分为胆道狭窄组(n=89)和非胆道狭窄组(n=406),进行胆道狭窄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受体性别(HR=1.808,95%CI:1.055~3.098,P=0.031)、受体术前总胆红素(HR=1.002,95%CI:1.001~1.003,P=0.001)、冷缺血时间(HR=1.003,95%CI:1.001~1.005,P=0.007)、受体既往腹部手术史(HR=3.851,95%CI:2.273~6.524,P<0.001)和供体受体胆管不匹配(HR=1.962,95%CI:1.041~3.698,P=0.037)是移植术后2年内发生胆道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中位随访期为4.09年的随访,肝移植术后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2.7%、80.5%和75.4%。肝移植术后2年内发生的胆道狭窄对原位肝移植患者的生存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受体性别、受体术前总胆红素、冷缺血时间、受体既往腹部手术史和供体受体胆管不匹配是移植术后2年内发生胆道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移植术后2年内发生的胆道狭窄并不影响肝移植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道狭窄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Bcl-2及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程雷 谭广 +3 位作者 王举 石爱平 谭毓铨 王忠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5-677,共3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SL,n=10)、阻塞性黄疸组(OJ,n=20)和谷氨酰胺治疗组(TG,n=20)。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只大鼠肝脏组...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SL,n=10)、阻塞性黄疸组(OJ,n=20)和谷氨酰胺治疗组(TG,n=20)。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只大鼠肝脏组织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结果:TG治疗2周时大鼠肝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增加,强阳性表达();Bax的表达下降,中阳性表达();凋亡指数为15.75±3.68,与SL和OJ 2周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谷氨酰胺能够降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凋亡,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药物治疗 谷氮酰胺 肝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抗肿瘤药物的增敏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于志强 陈光 +1 位作者 于志刚 王有德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8-269,共2页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对 3种化疗药物的增敏作用。方法 :微量细胞培养四氮唑 ( MTT)法检测肝癌细胞系 SSMC 772 1对 3种抗癌药物 5-氟脲嘧啶 ( 5- FU)、丝裂霉素 ( MMC)和顺铂 ( CDDP)的敏感性。结果 :SSMC 772 1对 3种化疗药物 ( 5- FU、...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对 3种化疗药物的增敏作用。方法 :微量细胞培养四氮唑 ( MTT)法检测肝癌细胞系 SSMC 772 1对 3种抗癌药物 5-氟脲嘧啶 ( 5- FU)、丝裂霉素 ( MMC)和顺铂 ( CDDP)的敏感性。结果 :SSMC 772 1对 3种化疗药物 ( 5- FU、MMC及 CDDP)均敏感。结论 :利多卡因对这 3种化疗药物均有明显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系 利多卡因 增敏作用 抗肿瘤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胆总管支架在体外胆汁中的降解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凯 刘铜军 +3 位作者 景遐斌 陈学思 李建国 李鹏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9-911,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比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胆总管支架在体外胆汁中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外形变化的情况,找出在胆总管探查术中可替代T管作用的理想质量比的支架.方法:选用不同质量比(50/50、60/40、70/30和80/20)的PLGA可降解支架,每... 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比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胆总管支架在体外胆汁中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外形变化的情况,找出在胆总管探查术中可替代T管作用的理想质量比的支架.方法:选用不同质量比(50/50、60/40、70/30和80/20)的PLGA可降解支架,每种比例各45只,放入装有新鲜人体胆汁的安瓶中,置于37C恒温培养箱,每日更换胆汁,隔日观测支架外形、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结果:50/50和60/40配比的支架降解高峰在9~10 d;70/30配比的支架降解高峰在13~14 d;80/20配比的支架降解高峰在17~18 d,符合临床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拔除的时间(一般为14d).结论:80/20配比的PLGA可降解支架的降解高峰在临床T管拔除时间之后,可替代T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聚乳酸 羟基乙酸 支架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胍对小鼠移植性胃癌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广义 顾建华 +1 位作者 吕国悦 孟宪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9-412,共4页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选择性抑制剂氨基胍 (AG)对皮下接种 MFC胃癌细胞株小鼠的抑瘤作用 ,探讨其抑瘤机制。方法 :5 0只皮下接种 MFC胃癌细胞株小鼠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 5组。接种后 2 4 h开始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 (阴性...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选择性抑制剂氨基胍 (AG)对皮下接种 MFC胃癌细胞株小鼠的抑瘤作用 ,探讨其抑瘤机制。方法 :5 0只皮下接种 MFC胃癌细胞株小鼠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 5组。接种后 2 4 h开始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 (阴性对照组 )、丝裂霉素组 (每周注射 2次 ,每次 0 .7mg· kg- 1 ,MMC组 )、小剂量 AG组 (5 0 mg· kg- 1 · d- 1 ,AGL 组 )、大剂量 AG组 (1 5 0 m g· kg- 1 · d- 1 ,AGH组 )、丝裂霉素与 AG联合给药组 (MMC每周注射 2次 ,每次 0 .7mg· kg- 1 ,AGH1 5 0 mg· kg- 1· d- 1 ,MMC+AGH 组 )。均采用腹腔内注射 ,2周后处死动物剥离肿瘤 ,称重并计算抑瘤率 ;应用 Greiss反应法测定荷瘤动物血浆中 NO含量 ;HE和免疫组化 (SP法 )染色 ,分别计数微血管密度 (MVD)、 i 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阳性率 ,分析它们与AG抑瘤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 :联合用药组抑瘤率为 5 2 .9% ,AGH 组为 4 7.1 %。联合用药组 MVD为 (8.8± 2 .6 ) % ,AGH 组为 (2 1 .2± 1 2 .4 ) % ,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 )。联合用药组 VEGF阳性率为 (2 .1±1 .4 ) % ,AGH 组为 (4 .8± 1 .6 ) % ,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联合用药组 i NOS阳性率为 (2 .4±1 .1 ) % ,AGH 组为 (3.8± 0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生成抑制剂 内皮 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扩增K19检测胃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 被引量:3
14
作者 所剑 陶正贵 +2 位作者 李虹 金洪娟 赵航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7-579,共3页
目的 :探讨 RT- PCR检测胃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价值及其应用前景。方法 :以病理组织学和 RT- PCR扩增 K19对 3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 12 6个淋巴结进行检测。结果 :3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均有 K19m RNA表达 ;12 6个淋巴结中 ,组织学阳... 目的 :探讨 RT- PCR检测胃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价值及其应用前景。方法 :以病理组织学和 RT- PCR扩增 K19对 3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 12 6个淋巴结进行检测。结果 :3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均有 K19m RNA表达 ;12 6个淋巴结中 ,组织学阳性 2 6个 (2 0 .6 % ) ,而 RT- PCR阳性 4 2个 (33.3% ) ,RT- PCR扩增 K19及内参基因β- actin后 ,所有瘤组织、转移淋巴结显示 4 6 0和 5 4 0 bp的扩增片段 ,非肿瘤患者的淋巴结中仅显示 5 4 0 bp。结论 :RT- PCR扩增 K19m RNA检测胃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是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 ,优于常规病理组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角蛋白19 淋巴结 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与肝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国悦 张强 +2 位作者 李航 鄂长勇 王广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7-170,共4页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近年来发现的极具潜力的抗肿瘤药物,尽管TRAIL对大多数肿瘤细胞表现出强大的诱导凋亡作用,但几乎所有的肝细胞肝癌(HCC)细胞系均对TRAIL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c-FLIP的过度表达及Caspase-8低表达可能...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近年来发现的极具潜力的抗肿瘤药物,尽管TRAIL对大多数肿瘤细胞表现出强大的诱导凋亡作用,但几乎所有的肝细胞肝癌(HCC)细胞系均对TRAIL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c-FLIP的过度表达及Caspase-8低表达可能是HCC细胞系耐受TRAIL的主要机制,NF-κB途径的激活及死亡受体的表达不足也参与了这一耐受过程。化疗药物及其他一些生物制剂联合TRAIL可以改变HCC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大大提高了TRAIL应用于肝癌临床治疗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肝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孟宪瑛 王广义 吕国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0-182,共3页
超顺磁性纳米粒子由于具有在生物体内的特异性分布以及在外加磁场下可控运动的特点,已被应用于肿瘤细胞的富集、分离、药物的磁靶向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诸多方面。本文对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在磁共振成像、肿瘤细胞分离、磁导向药物以... 超顺磁性纳米粒子由于具有在生物体内的特异性分布以及在外加磁场下可控运动的特点,已被应用于肿瘤细胞的富集、分离、药物的磁靶向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诸多方面。本文对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在磁共振成像、肿瘤细胞分离、磁导向药物以及肿瘤的磁流体过热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肿瘤 磁共振成像 磁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海峰 王广义 杜晓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 :观察褪黑素 ( ML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 SAP)时肺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胆胰管末端穿刺逆行注入 5 %去氧胆酸钠 ( 1 ml·kg-1体重 ) ,制成 SAP动物模型 ,于皮下注入 MLT溶液或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 NS) ,术... 目的 :观察褪黑素 ( ML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 SAP)时肺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胆胰管末端穿刺逆行注入 5 %去氧胆酸钠 ( 1 ml·kg-1体重 ) ,制成 SAP动物模型 ,于皮下注入 MLT溶液或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 NS) ,术后 6h及 1 2 h活杀大鼠检测肺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 ( MPO)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活性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结果 :SAP+ MLT组大鼠肺组织炎性病理改变较 SAP+ NS组明显减轻 ,MDA含量及 MPO活性均较 SAP+ NS组显著降低 ( P<0 .0 5 ) ,肺组织 SOD及 GSH- PX活性较 SAP+NS组显著升高 ( P<0 .0 5 )。结论 :氧自由基所引发脂质过氧化损伤是 SAP肺损害的重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肺损伤 脂质过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晓宏 王广义 +2 位作者 孟伟 赵军 张舵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3-485,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 ,观察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等因素对大鼠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用改良的二袖套法行 5 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 ,手术成功率为 98% ,1周存活率为 94%。结... 目的 :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 ,观察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等因素对大鼠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用改良的二袖套法行 5 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 ,手术成功率为 98% ,1周存活率为 94%。结论 :大鼠的术前状态和精细的手术操作及完善的术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原位肝移植 围手术期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和caspase-9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举 窦忠霞 +2 位作者 王会春 张文梁 王有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9-1122,I0012,共5页
目的:研究survivin和caspase-9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HCC、42例癌旁组织和12例正常肝脏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和caspase-9表达,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survi... 目的:研究survivin和caspase-9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HCC、42例癌旁组织和12例正常肝脏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和caspase-9表达,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survivin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无表达,在癌旁组织和HC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76%和73.81%,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aspase-9在正常肝脏组织、癌旁组织和HC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3.33%、80.95%和47.62%,HCC与前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urvivin和caspase-9在HCC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但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转移有密切关联。结论:survivin在HCC中稳定高效表达,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9而抑制细胞凋亡;survivin高表达和caspase-9低表达可作为HCC独立的不良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SURVIVIN CASPASE-9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对大鼠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晓斌 张学春 +2 位作者 张平 马震 张更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3-507,共5页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对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又称应激性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8)、单纯AGML模型组(n=32)、AGML模型+生长激素(rhGH)组(n=40)、AGML模型+西咪替丁阳性对照组(n=40)。采用水浸束缚法...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对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又称应激性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8)、单纯AGML模型组(n=32)、AGML模型+生长激素(rhGH)组(n=40)、AGML模型+西咪替丁阳性对照组(n=40)。采用水浸束缚法建立大鼠AGML模型,在此病理模型基础上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1U.kg-1.d-1)治疗大鼠AGML,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应激0、4、8及12 d后各组大鼠胃黏膜的形态学改变,同时对比胃泌酸量、pH值、胃黏膜厚度及溃疡指数等指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AGML模型+西咪替丁组比较,光镜下,AGML模型+rhGH组大鼠胃黏膜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仅部分上皮肿胀,偶见红细胞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黏膜下层结构无明显改变;电镜下,胃黏膜壁细胞、主细胞状态良好,仅少量细胞出现变性改变;AGML模型+rhGH组胃黏膜萎缩程度及溃疡指数亦低于上述两组(P<0.05),且随用药时间的延长黏膜病变有逐渐减轻的趋势,这种差别在应激的第8天时已趋于明显(P<0.05)。结论:生长激素可以刺激胃肠道黏膜上皮再生、修复,促进胃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恢复,从而对AGML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黏膜病变 生长激素(人) 西咪替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