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肠炎的外科治疗:附4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任卫星 李崇敏 刘国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3,共1页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肠道损害,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或腹胀、黏液脓血便甚至血便,最终发展为肠梗阻及肠内、外瘘,因此放射性肠炎的治疗引起关注。
关键词 放射性肠炎 外科治疗 腹膜后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后 肠道损害 临床表现 脓血便 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五) 被引量:44
2
作者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13 位作者 赵玉沛 黄宇光 陈向东 杜晓辉 冯艺 刘骞 律峰 闵苏 孙晶 陶凯雄 王权 杨建军 姚宏伟 张卫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658-665,共8页
结直肠手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来自丹麦哥本哈根的外科团队于1995年报道了ERAS在乙状结肠手术中的应用经验。随后,结直肠外科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应用E... 结直肠手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来自丹麦哥本哈根的外科团队于1995年报道了ERAS在乙状结肠手术中的应用经验。随后,结直肠外科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应用ERAS的经验报道,但具体措施仍存在一定的差异。近年来,随着对ERAS理念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相关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开展,使得ERAS在结直肠外科的应用有了较多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因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2018版指南的基础上,通过对近年文献的复习总结,结合循证医学证据、临床经验与国情修订本指南,以促进ERAS在我国结直肠外科的规范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加速康复外科 结直肠手术 临床实践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H19和IGF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印记状态
3
作者 魏雪 文雪 +3 位作者 谢潇 王月媛 黄丹 杨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9-1115,共7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印记状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19和IGF2 mRNA表达水平,分析H19和IGF2 mRNA在乳腺癌组...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印记状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19和IGF2 mRNA表达水平,分析H19和IGF2 mRNA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区分等位基因表达情况(纯合或杂合),基因组DNA中IGF2(ApaⅠ位点)或H19(AluⅠ位点)为杂合则进行印记分析,确定H19和IGF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印记状态,即印记保持(MOI)或印记丢失(LOI)。分析乳腺癌组织中H19和IGF2表达与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RT-q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19和IGF2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1),H19 mRNA表达水平与IGF2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67,P<0.01)。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H19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或P<0.01)。H19和IGF2在乳腺癌组织中均存在LOI,IGF2的LOI发生率为36.7%,高于H19的LOI发生率(4.3%)。RT-qPCR法检测,IGF2 LOI组乳腺癌组织中IGF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GF2 MOI组(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H19和IGF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IGF2的LOI发生率高于H19的LOI发生率,IGF2的LOI可能是乳腺癌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H1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印记丢失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生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广义 王旭 谭毓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6-317,共2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是相对特异性的肿瘤血管生成标志物 ,通过抑制其表达或阻断其效应从而抗肿瘤生长是目前国外研究热点。现就
关键词 内皮 血管 生长物质 受体 生长因子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标记物ALDH1在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海涛 金美善 +3 位作者 石爱平 卢绩 许宁 邵明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6-329,429,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乙醛脱氢酶1(ALDH1)在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了解肿瘤干细胞与膀胱癌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8例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ALDH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乙醛脱氢酶1(ALDH1)在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了解肿瘤干细胞与膀胱癌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8例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ALDH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在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ALDH1阳性表达率为24.58%,在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级别和高级别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ALD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18%(14/77)和36.59%(15/4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Ta期和pT1期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ALD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92%(11/65)和33.96%(18/5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发和复发的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ALD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77%(17/86)和37.50%(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H1表达与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明显关联性(P>0.05)。术后随访4~52个月,ALDH1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5.17%和61.80%,Kaplan-Mer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2组患者累积无瘤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DH1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及肿瘤复发有关联。肿瘤干细胞可能在非浸润性膀胱癌的发生和复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脱氢酶1 肿瘤干细胞 非浸润性膀胱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钠在预防术后腹膜粘连中的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国辉 李有柱 赵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3-164,共2页
目的 :探讨羧甲基纤维素钠 ( SCMC)对术后腹膜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 30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 A、B、C组 ,制作肠粘连模型 ,取 A组为对照组 ,B、C组在腹腔内损伤部位分别滴入透明质酸钠及 SCMC。术后 1 4d处死动物 ,观察各组腹膜粘连... 目的 :探讨羧甲基纤维素钠 ( SCMC)对术后腹膜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 30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 A、B、C组 ,制作肠粘连模型 ,取 A组为对照组 ,B、C组在腹腔内损伤部位分别滴入透明质酸钠及 SCMC。术后 1 4d处死动物 ,观察各组腹膜粘连情况。结果 :A组粘连广泛、致密 ,C组轻微粘连 ,B组介于二者之间。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钠 腹膜粘连 预防 腹部手术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基因和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文梁 王举 王有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37-940,共4页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新成员,是迄今发现的作用最强的凋亡抑制因子,其结构在IAP家族中是非常独特的,含有单一的杆状病毒IAP重复序列(BIR),而末端不含有环状结构。Survivin在人类多种肿瘤组织中过表达,而在分化成熟的组织中...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新成员,是迄今发现的作用最强的凋亡抑制因子,其结构在IAP家族中是非常独特的,含有单一的杆状病毒IAP重复序列(BIR),而末端不含有环状结构。Survivin在人类多种肿瘤组织中过表达,而在分化成熟的组织中不表达。它通过干扰有丝分裂仿锤体的形成而调节周期G2/M,通过抑制caspase-3和caspase-7的活性而抑制细胞凋亡。在肿瘤的形成中,Survivin表达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而与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呈正相关。Survivin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使癌症患者预后差且生存率降低。因而Survivin有望成为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基因表达 细胞调亡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对膀胱癌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许宁 石爱平 +2 位作者 王有德 王春喜 郭伟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0-633,共4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反义核苷酸对膀胱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端粒酶 RNA模板区为靶点 ,不同剂量的序列为 TAGGGTTAGACAA的硫代磷酸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 ( PS- ASON)作为实验组 ( A、B、C) ,以硫代磷酸修饰 1 3个核苷酸的随机引物作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端粒酶反义核苷酸对膀胱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端粒酶 RNA模板区为靶点 ,不同剂量的序列为 TAGGGTTAGACAA的硫代磷酸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 ( PS- ASON)作为实验组 ( A、B、C) ,以硫代磷酸修饰 1 3个核苷酸的随机引物作为对照组 ( D) ,仅加入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组 ( E) ,与人膀胱癌细胞株 BIU87细胞共同孵育 ,TRAP- ELISA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变化 ,计数1~ 30 d细胞数 ,计算细胞倍增时间 ,MTT法测定 ASON对细胞的抑制率。结果 :2 5例膀胱癌组织中 ,2 4例 ( 96% )表达端粒酶活性 ,4例癌旁组织无端粒酶活性表达。与随机引物及空白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的 ASON能明显降低端粒酶活性 ,减少细胞增殖数目 ,增加抑制率及延长倍增时间 ,并显示剂量的依赖性 ( P<0 .0 1 )。结论 :以端粒酶 RNA模板区为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引起膀胱癌 BIU87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 ,增殖抑制 ,引起细胞退化 ,对膀胱癌的治疗有潜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酶学 端粒 末端转移酶 生理学 寡核苷酸类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小军 石爱平 许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37-1042,共6页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不同的肿瘤中表达模式不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作者就CEACAM1蛋白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表达模式及其机制,CEACAM1与肿...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不同的肿瘤中表达模式不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作者就CEACAM1蛋白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表达模式及其机制,CEACAM1与肿瘤生长、浸润、血管及淋巴管生成中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肿瘤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13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珍 王奕 王广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34-235,共2页
关键词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斜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甲状腺癌的超声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培松 金美善 +3 位作者 陈光 刘嘉 李晨姚 郑昌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8-850,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甲状腺癌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弥漫性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超声图像资料。结果:(1)8例中7例表现为甲状腺回声普遍增高、增粗、不均,微小钙化散在分布,... 目的:探讨弥漫性甲状腺癌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弥漫性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超声图像资料。结果:(1)8例中7例表现为甲状腺回声普遍增高、增粗、不均,微小钙化散在分布,腺体内未见明确局灶性病变,未见正常的甲状腺组织回声,1例仅单侧及峡部为上述改变。(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有病例均表现为甲状腺血流信号增多。(3)8例中7例伴有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的淋巴结内部见微小钙化灶,1例伴液化回声。(4)8例患者中7例(包括1例肝脏及肺脏转移)行双侧甲状腺全切及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双侧全切单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均行131I治疗及内分泌抑制疗法。结论:弥漫性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超声对弥漫性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弥漫性甲状腺癌应尽早手术,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及内分泌抑制疗法,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病理 超声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激光焊接神经组织的电生理改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铜军 王忠毅 +2 位作者 申振 李鹏飞 于惠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9-601,共3页
目的 :探讨激光焊接法吻合神经的优越性。方法 :选择健康普通家兔 30只 ,离断两侧股神经 ,一侧股神经外膜缝合 1针后 ,进行激光焊接 ,输出功率为 ( 1 5 0± 1 5 ) m W,平均照射时间为 ( 1 8±5 ) s,另一侧神经外膜缝合 3针作对... 目的 :探讨激光焊接法吻合神经的优越性。方法 :选择健康普通家兔 30只 ,离断两侧股神经 ,一侧股神经外膜缝合 1针后 ,进行激光焊接 ,输出功率为 ( 1 5 0± 1 5 ) m W,平均照射时间为 ( 1 8±5 ) s,另一侧神经外膜缝合 3针作对照 ,术后 7、1 4、2 1、2 8和 35 d测定吻合神经的传导速度、动作电位幅值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 ,并测量前 4个时间点吻合口外径。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 ,同手法缝合侧相比 ,激光焊接吻合的神经传导速度快 ,动作电位幅值大 ,动作电位持续时间短。结论 :激光焊接吻合的神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激光焊接 神经吻合 动作电位 电生理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lastin启动子调控下的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桂英 孙红光 +3 位作者 王磊 田宇 杜柏榕 朱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966-969,共4页
目的:构建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载体pcDNA3.1PLN-GFP及鉴定活性。方法:用2.4kb的L-plastin启动子,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蛋白,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LN-GFP,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肿瘤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后,流式细胞... 目的:构建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载体pcDNA3.1PLN-GFP及鉴定活性。方法:用2.4kb的L-plastin启动子,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蛋白,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LN-GFP,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肿瘤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后,流式细胞术(FACS)分析载体的肿瘤细胞特异性和活性。结果:仅在表达内源性L-plastin的肿瘤细胞和转化的293细胞中有GFP的表达,发光细胞比率较高,而且L-plastin启动子的活性与CMV启动子活性相当,而在其它细胞中没有检测到GFP的表达。结论:我们构建的pcDNA3.1PLN-GFP是一肿瘤特异性的高效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特异性 L-plastin启动子 GFP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标记蛋白ALDH1在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宁 邵明明 +3 位作者 金美善 张海涛 欧仁杰 石爱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8-832,I0003,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乙醛脱氢酶1(ALDH1)在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9例浸润性膀胱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对照组)中ALDH1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6...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乙醛脱氢酶1(ALDH1)在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9例浸润性膀胱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对照组)中ALDH1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6例癌转移淋巴结组织及20例未转移淋巴结组织中ALDH1的表达,分析ALDH1蛋白表达与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ALDH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膀胱癌与正常膀胱组织中分别为33.94%(37/109)和5.0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非肌层浸润性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分别为19.05%(8/42)和43.28%(2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低级别与高级别膀胱癌中分别为13.04%(3/23)和39.53%(3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转移组与淋巴未转移组膀胱癌组织中分别为50.00%(3/6)和12.90%(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移淋巴结及未转移淋巴结组织中分别为50.00%(3/6)和0.0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4-65个月,经Kaplan-Merier分析,ALDH1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为64.9%,阴性表达组为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H1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总体无瘤生存率为51.40%,阴性表达组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干细胞标记蛋白ALDH1高表达与浸润性膀胱癌分期和分级及预后有关联,是浸润性膀胱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脱氢酶1 肿瘤干细胞 浸润性膀胱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腹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阶段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国辉 许岩 杜晓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8-610,共3页
目的 :探讨急腹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阶段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变化特点。方法 :35例急腹症 SIRS患者于入院当日 (0 d)及入院后 1、 3、 7和 14 d分别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及肿瘤坏死... 目的 :探讨急腹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阶段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变化特点。方法 :35例急腹症 SIRS患者于入院当日 (0 d)及入院后 1、 3、 7和 14 d分别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三肽偶氮显色法测定内毒素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一氧化氮(NO)及脂质过氧化物 (L PO)。结果 :患者血浆中 IL- 6、TNF- α、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IL- 6和 TNF-α于入院时达峰值 ,以后逐渐下降 ,第 3天和第 7天 IL - 6明显降低 ;入院 3d内毒素持续处于高水平 ,第7天和第 14天明显下降 ;血清 L PO于入院时、第 3天和第 7天增高 (P<0 .0 1) ;NO于入院时和第 3天增高(P<0 .0 5 ) ;NO及 L PO持续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急腹症多见感染性 SIRS;SIRS时 IL- 6、TNF- α、NO、 L PO及内毒素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急腹症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一氧化氮 脂质过氧化物 内毒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细胞VEGF和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广义 王旭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0-312,348,共4页
目的 :研究人胃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 i NOSase)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 e NOSase)表达的相关性和促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34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 VEGF、i NOSase和 ... 目的 :研究人胃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 i NOSase)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 e NOSase)表达的相关性和促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34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 VEGF、i NOSase和 e NOSase的表达。结果 :1 34例胃癌患者中 ,31例 ( 91 .2 % )表达 VEGF,2 5例 ( 73.5 % )表达 i NOSase,2 8例( 82 .4% )表达 e NOSase。 2 VEGF与 i NOSase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 r=0 .5 1 8,P<0 .0 1 ) ,VEGF与 e NOSase的表达无明显相关。3 VEGF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 ( r=0 .42 1 ,P<0 .0 5 )和肿瘤浸润深度 ( r=0 .372 ,P<0 .0 5 )呈正相关 ,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i NOSase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 ( r=0 .367,P<0 .0 5 ) ,与胃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 ;e NOSase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结论 :VEGF与 i NOSase的表达具有明显正相关性 ,说明 i NOSase在 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 ,胃癌浸润深度与 i NOSase表达呈正相关 ,与 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胃癌VEGF和NOS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旭 王广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研究VEGF、iNOS和eNOS在人胃癌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在促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4例胃癌标本VEGF、iNOS和eNOS的表达及分布。结果:1)34例胃癌组织中,表达iNOS的为73.5%,表达eNOS的... 目的:研究VEGF、iNOS和eNOS在人胃癌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在促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4例胃癌标本VEGF、iNOS和eNOS的表达及分布。结果:1)34例胃癌组织中,表达iNOS的为73.5%,表达eNOS的为82.4%,表达VEGF的占91.2%。2)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P<0.005),VEGF与eNOS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iNOS在VEGF的生成和发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相关性 作用机制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光 刘瑾琨 +3 位作者 张洪玉 孟伟 王广义 谭毓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8-670,共3页
目的:比较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及PCDV加应用吻合器行食管下段横断及胃底切除(联合断流术,CDV)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临床资料相近的47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术式。22例采用PCDV治... 目的:比较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及PCDV加应用吻合器行食管下段横断及胃底切除(联合断流术,CDV)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临床资料相近的47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术式。22例采用PCDV治疗上消化道曲张静脉出血,25例选择CDV;并同期对比分析即时止血率、手术死亡率、5年存活率和5年再出血率。结果:PCDV组即时止血率96%,手术死亡率4.5%;CDV组即时止血率100%,手术死亡率4.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CDV组主要死亡原因为消化道大出血,CDV组主要死亡原因是食管吻合口瘘所致腹腔感染。平均随访时间5年,两组5年存活率均90%以上;5年再出血率PCDV组14.0%,CDV组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DV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曲张静脉出血疗效满意,曲张静脉减轻或消失明显,再出血率明显低于PCDV组,特别适合同时有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断流术 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沉默Beclin 1基因对维生素K_3损伤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闯 张宏宇 +2 位作者 孔晓霞 王广义 孙连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RNAi技术沉默Beclin1基因对维生素(vitamin K3,VitK3)引起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真核细胞转染技术将Psilencer3.1-siRNA-Beclin1重组质粒转入人肝癌SMMC-7721细胞,同时分别设立转染空质粒阴性对照组... 目的:探讨应用RNAi技术沉默Beclin1基因对维生素(vitamin K3,VitK3)引起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真核细胞转染技术将Psilencer3.1-siRNA-Beclin1重组质粒转入人肝癌SMMC-7721细胞,同时分别设立转染空质粒阴性对照组和转染试剂阴性对照。于48h后收集细胞,分别提取细胞总RNA及总蛋白,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Beclin1基因表达。应用40μmol/LVitK3作用Beclin1-siRNA细胞株,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RNA重组质粒明显降低Beclin1 mRNA水平,抑制其蛋白表达。40μmol/LVitK3作用人肝癌SMMC-7721细胞Beclin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而Beclin1-siRNA细胞株,Beclin1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与40μmol/LVitK3作用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Psilencer3.1-siRNA-Beclin1转染人肝癌SMMC-7721细胞后,可有效抑制Becl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VitK3引起的Beclin1依赖性细胞自噬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基因 BECLIN 1 自吞噬作用 细胞凋亡 维生素K3 SMMC-772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基因对裸鼠体内膀胱癌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海明 石爱平 +1 位作者 许宁 王春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1,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ASON)基因对裸鼠体内膀胱癌生长的抑制作用,阐明反义端粒酶基因对膀胱癌的治疗作用。方法:膀胱癌EJ细胞株分别采用换液培养和用硫代磷酸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PS-ASON)处理,将换液培养及PS-ASON处理的EJ细胞... 目的:探讨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ASON)基因对裸鼠体内膀胱癌生长的抑制作用,阐明反义端粒酶基因对膀胱癌的治疗作用。方法:膀胱癌EJ细胞株分别采用换液培养和用硫代磷酸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PS-ASON)处理,将换液培养及PS-ASON处理的EJ细胞分别接种BALB/c裸鼠(对照组24只和PS-ASON处理组12只),观察致瘤率;肿瘤形成至20mm后将对照组裸鼠随机分为3组(n=8),隔日注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PS-ASON(PS-ASON注射组)及化疗药物表阿霉素(表阿霉素组)。观察各组裸鼠致瘤时间、裸鼠体质量及肿瘤体积的变化,计算各组裸鼠生存率;光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PS-ASON处理组裸鼠致瘤率低于对照组(P<0.01),致瘤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裸鼠平均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按照不同分组,裸鼠注射不同药物治疗12d后,PS-ASON注射组和表阿霉素组裸鼠肿瘤体积均小于空白对照组(P<0.01);PS-ASON注射组与表阿霉素组裸鼠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裸鼠体质量持续下降;接种16d后,PS-ASON注射组裸鼠体质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接种肿瘤8d后,表阿霉素组裸鼠体质量低于PS-ASON注射组(P<0.01);空白对照组裸鼠体质量与表阿霉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PS-ASON注射组和表阿霉素组肿瘤细胞出现大量凋亡和坏死。PS-ASON注射组裸鼠生存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和表阿霉素组(P<0.01)。结论:反义端粒酶基因对体内膀胱癌形成及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化疗药表阿霉素相当,可以用于膀胱癌治疗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端粒酶 反义寡核苷酸 体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