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标准作业程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误区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唐婉 郭莉 +1 位作者 袁川育 郭宪民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1期13-16,共4页
介绍标准作业程序的概念、基本书写格式与实施步骤,并分析标准作业程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使用时的常见误区,旨在为今后深入探索研究与临床实践标准作业程序提供借鉴。
关键词 标准作业程序 手术室 护理管理 质量管理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弱老年人多重用药管理的证据总结
2
作者 初紫晶 赵晓霜 +7 位作者 萨日娜 王雨 王海凤 郭倩倩 李圆圆 赵秋月 赵双双 李虹彦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2,共7页
目的:总结衰弱老年人多重用药管理的相关证据,以期为相关人员药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专业网站和数据库中关于衰弱老年人多重用药管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2月29日。研究员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 目的:总结衰弱老年人多重用药管理的相关证据,以期为相关人员药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专业网站和数据库中关于衰弱老年人多重用药管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2月29日。研究员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总结。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4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队列研究1篇。总结出20条关于衰弱老年人多重用药管理的证据,包括风险评估、用药策略调整、个性化干预、精准服药、支持与随访、教育及培训6个方面。结论:本研究汇总的证据可为医护人员、养老护理员和家庭照护者管理衰弱老年人的多重用药情况提供循证依据,可从以上6个方面结合衰弱老年人的意愿和具体的临床情境运用证据,改善衰弱老年人多重用药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老年人 多重用药 用药管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左下肢动脉栓塞并发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的心力衰竭患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俞凯华 尉昆 +3 位作者 张杰 衣雪梅 王刚 庞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9-535,共7页
目的:报道1例急性左下肢动脉栓塞并发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MNMS)的心力衰竭患者诊治过程,为此类患者诊断、麻醉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左下肢动脉栓塞并发MNMS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麻醉方法和围术期管理,并进行相... 目的:报道1例急性左下肢动脉栓塞并发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MNMS)的心力衰竭患者诊治过程,为此类患者诊断、麻醉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左下肢动脉栓塞并发MNMS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麻醉方法和围术期管理,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56岁,于2017年3月25日因突发左下肢疼痛、麻木伴感觉运动障碍入院,入院35 min后血管超声检查提示左股浅动脉末段至腘动脉全段继发血栓。入院77 min后实验室检查显示肌红蛋白(MB)698.7μg·L^(-1)、肌钙蛋白I(TnI)0.092μg·L^(-1)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78μg·L^(-1)。入院63 min后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心动过速、左心室肥大、心房颤动和房室传导阻滞。初诊为急性左下肢动脉栓塞,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2型糖尿病。患者拟于入院3 h后在全麻下行急诊左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8 min患者突发室颤,考虑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MNMS,经过积极的抢救处理,仍未能挽救患者生命。结论:对于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及时恢复肢体的血液供应是治疗的关键,适当补液扩容,维持电解质平衡,保护心肾功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截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急性动脉栓塞 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舒肝解郁灵对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皮质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秋波 姜赛琳 +4 位作者 姚迪 张萍 李有田 徐彩云 许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9-902,共4页
目的:探讨自拟舒肝解郁灵对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皮质醇的影响。方法:选择Open-field法评分相近的成年小鼠,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知的中等强度应激造成小鼠抑郁模型,观察自拟舒肝解郁灵对该... 目的:探讨自拟舒肝解郁灵对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皮质醇的影响。方法:选择Open-field法评分相近的成年小鼠,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知的中等强度应激造成小鼠抑郁模型,观察自拟舒肝解郁灵对该模型小鼠的作用,定期测定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及观察小鼠行为的改变;利用放免法测定小鼠血清中IL-2、IL-6和皮质醇含量的变化。结果:给药前抑郁组小鼠体重增加数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精神状态及行为都有所改变,表现为易惊、恐惧和无助感,模型小鼠运动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同时抑郁模型小鼠血清中的IL-2、IL-6及皮质醇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自拟舒肝解郁灵(大、小剂量组)和百忧解给药21 d后,小鼠体重降低有所改善,精神状态改善,血清中IL-2、IL-6及皮质醇含量降低,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IL-2、IL-6及皮质醇可作为诊断抑郁症的指标,自拟舒肝解郁灵对抑郁动物模型的各项指标和行为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肝解郁灵 抗抑郁药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6 皮质醇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引起的三叉神经和颈部区域疼痛 被引量:3
5
作者 麻海春 刁润新 +4 位作者 肖莹 阎德大 韩树海 卢宝顺 赵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1-292,共2页
目的 :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引起的三叉神经区域和头颈部区域疼痛的疗效。方法 :1 5例累及到三叉神经区域和头颈部区域的中、重度疼痛的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组 ,8例接受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 (治疗组 ) ,7例接受星状神... 目的 :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引起的三叉神经区域和头颈部区域疼痛的疗效。方法 :1 5例累及到三叉神经区域和头颈部区域的中、重度疼痛的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组 ,8例接受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 (治疗组 ) ,7例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 (对照组 ) ,用直观模拟量表评分测定治疗效果。结果 :高位硬膜外和星状神经节注药 5 min未见明显镇痛效果 ,但是从 1 0~ 1 2 0 min,皆表现出明显的镇痛效果 ,与阻滞前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治疗组的直观模拟量表评分值比对照组低 ,但是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高位硬膜外阻滞与频繁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三叉神经区域和头颈部区域中、重度急性带状疱疹性疼痛都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 ,有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 带状 疼痛 麻醉 硬膜外 星状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其增殖活力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朋飞 黄秀英 +6 位作者 董超 冯业童 吴昊昱 刘迪 吴璇 周余来 孙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77,197,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分离鉴定方法,分析所获得细胞的增殖活力,为肾损伤等肾脏疾病的体外分析实验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肾小管节段,并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进一步纯化肾小管,常规条... 目的:建立一种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分离鉴定方法,分析所获得细胞的增殖活力,为肾损伤等肾脏疾病的体外分析实验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肾小管节段,并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进一步纯化肾小管,常规条件下对肾小管节段进行贴壁培养,待细胞爬出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角质素-18(CK-18)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第0、1和2(P0、P1、P2)代细胞的CK-18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用CCK-8方法检测各代细胞的增殖活力。结果:肾小管节段培养24h后,可见细胞从节段内爬出;培养72h后,细胞呈铺路石样密集生长。随着传代进行,P0、P1和P2代细胞CK-18的表达效率分别为95.9%、91.5%和76.8%,肾小管上皮细胞逐渐死亡,P2代细胞较P1代细胞增殖活力明显减弱(P<0.05),同时培养体系中杂细胞增多。结论:该方法经济可靠、简便易行,但是所分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只可在体外传代2次,不能长期培养,仅P0、P1代细胞可供体外分析实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上皮细胞 分离 鉴定 增殖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TGF-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春生 李春玲 +2 位作者 仇金鹏 麻海春 孙发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7-549,F003,共4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TGFβ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再灌注异丙酚治疗组,大鼠经历2h...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TGFβ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再灌注异丙酚治疗组,大鼠经历2h脑缺血,然后实行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后3、6、24、72h断头取脑,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TGFβ1的表达;再灌注后24h做神经功能缺陷评估及HE染色观察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TGFβ1明显表达,24h后达高峰(P<0.01),72h后降至正常。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升高,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皮层水肿、淤血,神经细胞明显变性坏死;应用异丙酚能显著地促进TGFβ1的表达,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异丙酚治疗组TGFβ1释放增多、高峰提前、延缓下降(P<0.05),同时显著降低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减轻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损伤(P<0.05)。结论: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TGFβ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药理学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Β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纳米碳对行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盆腔淋巴结的示踪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马佳男 高宝山 +3 位作者 肖平 张永瑞 吴大威 安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2-586,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碳(卡纳琳)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RC)中对患者盆腔淋巴结的示踪效果,阐明其在精准外科治疗中应用的意义。方法:依据术前是否使用卡纳琳将44例行腹腔镜RC患者分为示踪剂组(n=22)和对照组(n=22),2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RC...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碳(卡纳琳)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RC)中对患者盆腔淋巴结的示踪效果,阐明其在精准外科治疗中应用的意义。方法:依据术前是否使用卡纳琳将44例行腹腔镜RC患者分为示踪剂组(n=22)和对照组(n=22),2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RC联合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LND)。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有效性评价指标和安全性评价指标。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示踪剂组患者术中淋巴结黑染情况、检出淋巴结总数、淋巴结黑染数、淋巴结黑染率、阳性淋巴结数和手术时间;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示踪剂组患者淋巴结染色效果确切,围手术期未见示踪剂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示踪剂组患者淋巴结清除率和检出率均升高(P<0.01),各例患者淋巴结黑染率均高于50%,甚至可达85%;2组患者阳性淋巴结检出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RC中,应用卡纳琳进行盆腔淋巴结示踪安全且无不良反应,卡纳琳对提高淋巴结的术中清扫率和术后病理检出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示踪剂 纳米碳混悬注射液 膀胱癌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合并肝转移1例报告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琮琦 吴昊 +1 位作者 邢铭轩 王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7-658,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9岁,因“上腹部伴腰背持续性隐痛2个月”于2018年10月25日入本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未治疗。肝胆胰CT平扫+三期增强(图1)提示:平扫下可见肝实质密度减低,低于脾脏,胆囊不大,壁不均匀增厚,反折处显著;增强扫描可见...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9岁,因“上腹部伴腰背持续性隐痛2个月”于2018年10月25日入本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未治疗。肝胆胰CT平扫+三期增强(图1)提示:平扫下可见肝实质密度减低,低于脾脏,胆囊不大,壁不均匀增厚,反折处显著;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延迟强化,胆囊管低位汇入胆总管,胆总管未见扩张,胆囊周围、肝门区见多发结节样软组织密度影,其余未见明显异常。检查结论:脂肪肝,胆囊占位性病变考虑胆囊癌伴周围多发淋巴结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肝肿瘤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异物误诊为肝癌腹腔转移1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业辉 柴亚婷 +2 位作者 孟珊珊 王广义 王小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10-1611,共2页
氟尿嘧啶作为一种化疗植入剂,现已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胃癌等)的治疗[1]。我国肝癌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炎后肝硬化,为了保留足够的剩余肝体积,手术切除颇受限制;加之肝癌破裂出血极易发生腹腔转移[... 氟尿嘧啶作为一种化疗植入剂,现已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胃癌等)的治疗[1]。我国肝癌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炎后肝硬化,为了保留足够的剩余肝体积,手术切除颇受限制;加之肝癌破裂出血极易发生腹腔转移[2],术中使用氟尿嘧啶降低远期腹腔转移率的治疗方案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本例患者肝移植术后发现腹腔肿物内包裹有大量氟尿嘧啶植入剂,临床罕见,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腹腔 异物 氟尿嘧啶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