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围神经鞘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志刚 王克利 +1 位作者 陈雷 臧子健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27-528,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鞘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 ,治疗中央型和边缘型神经鞘膜瘤 38例。结果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全部治愈 ,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摘除神经鞘膜瘤无副损伤 。
关键词 周围神经鞘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术式 神经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促进大鼠周围神经再生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克利 路来金 +1 位作者 宫旭 李相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研究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一侧后肢坐骨神经切断,2个实验组(n=18)大鼠分别用15 mg.g-1和3 mg.g-12种浓度剂量型的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包裹神经缝合口,对照组(n=18)只做外膜缝合。... 目的:研究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一侧后肢坐骨神经切断,2个实验组(n=18)大鼠分别用15 mg.g-1和3 mg.g-12种浓度剂量型的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包裹神经缝合口,对照组(n=18)只做外膜缝合。分别在术后第2、4及6周,观察神经吻合口与周围组织黏连情况;测定小腿三头肌最大诱发电位;对吻合口周围的神经组织,分别行HE和Luxol fast blue染色;电镜观察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结果:在术后各观测时间点,实验组动物足底、足趾均无溃疡,神经吻合处与周围组织仅有轻度黏连,在术后6周时较2周时黏连明显减轻;术后2周时,坐骨神经支配的小腿三头肌诱发电位恢复率(%)测定结果,高剂量组为9.07±1.44,低剂量组为8.02±1.41,对照组为2.52±1.83,用药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高(P<0.05);术后6周时,坐骨神经支配的小腿三头肌诱发电位恢复率(%)测定结果,高剂量组为49.87±9.69,低剂量组为50.11±6.11,对照组为30.31±6.32,用药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高(P<0.05),而且术后6周时恢复率明显高于术后2周时(P<0.05);再生有髓纤维计数、直径、截面积恢复率(%),术后2周时,高剂量组19.56±5.87、35.35±3.23及20.68±3.21,低剂量组14.43±1.73、20.78±2.10及15.83±2.31,对照组9.56±l.97、8.32±10.65及4.64±1.36;术后6周时,高剂量组80.22±5.14、78.31±4.32及80.12±3.45,低剂量组72.66±5.31、73.45±2.56及64.06±5.10,对照组58.98±1.58、51.22±2.54及56.14±3 78,用药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高(P<0.05),而且术后6周时恢复率明显高于2周时(P<0.05);电镜下用药组比对照组、高剂量用药组比低剂量用药组有髓纤维成熟明显,且术后6周时较术后2周更加明显。结论: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可提高大鼠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 周围神经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骨骨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7
3
作者 路来金 宫旭 +4 位作者 刘志刚 张志新 刘彬 于家傲 陈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5-456,共2页
目的:探讨腕骨骨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通过对有随访资料的138例各类腕骨骨折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体会。结果:舟骨骨折占5 9% ,其次为钩骨骨折;对疑有舟骨骨折、大多角骨骨折、钩骨钩或豌豆骨骨折的病例,可... 目的:探讨腕骨骨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通过对有随访资料的138例各类腕骨骨折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体会。结果:舟骨骨折占5 9% ,其次为钩骨骨折;对疑有舟骨骨折、大多角骨骨折、钩骨钩或豌豆骨骨折的病例,可分别采用腕关节舟骨位、旋前斜位、腕管切位像X线检查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保守治疗的2 4例中,有2 2例在1.5~3个月时骨折愈合,其余2例在3个月后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114例在术后平均3个月达到骨性愈合,2例遗有舟骨短缩和旋转畸形,2例遗有背凸畸形。结论:对疑有腕骨骨折的病例应采用特殊体位X线检查,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在治疗上应兼顾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保证功能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骨/损伤 骨折/诊断 骨折/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掌指关节假体三维建模及其髓内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鹏 路来金 +2 位作者 宣昭鹏 张志新 刘灿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7-149,F0003,共4页
目的:自主研发掌指关节假体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为快速成型技术的个体化掌指关节假体的制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螺旋CT机对尸体手掌指关节进行层厚1mm扫描,应用自行研发的数据格式转换软件3DMSR进行示指掌指关节三维重建,输入Surface 9.... 目的:自主研发掌指关节假体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为快速成型技术的个体化掌指关节假体的制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螺旋CT机对尸体手掌指关节进行层厚1mm扫描,应用自行研发的数据格式转换软件3DMSR进行示指掌指关节三维重建,输入Surface 9.0软件进行髓内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结果:通过CT图像信息的矢量转换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可见髓内腔呈现"漏斗形",曲面编辑后的关节窝及关节头的假体柄长度分别为47.31和35.20mm,假体柄符合髓腔大小,而且掌指关节三维重建模型符合人体生理解剖学形状。结论:利用螺旋CT数据及相关的转化软件进行掌指关节的三维重建,运用工业化软件进行髓内柄的设计,获得精确的掌指关节假体三维实体模型,该模型可以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掌指关节 假体 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腹股沟皮瓣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4
5
作者 宫旭 路来金 丰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8-199,共2页
目的 :探讨髂腹股沟皮瓣在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对应用髂腹股沟皮瓣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的 2 78例患者 ,就其手术适应证及不同缺损部位修复后的临床疗效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随访时间为 1~ 4年 ,皮瓣均全部成... 目的 :探讨髂腹股沟皮瓣在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对应用髂腹股沟皮瓣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的 2 78例患者 ,就其手术适应证及不同缺损部位修复后的临床疗效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随访时间为 1~ 4年 ,皮瓣均全部成活 ,有 2 0例皮瓣远端出现静脉危象。结论 :髂腹股沟皮瓣是一种较好的修复前臂及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 ,手术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腹股沟皮瓣 上肢 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鼠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雷 路来金 +1 位作者 孟晓婷 陈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0-582,共3页
目的 :分离、培养和鉴定胎鼠脊髓神经干细胞 ,为建立稳定的脊髓神经干细胞系提供基础。方法 :应用无血清培养技术从胎鼠脊髓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 ,并应用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体对其进行标记 ;应用 Brd U掺入培养检测其分裂增殖能力 ;应... 目的 :分离、培养和鉴定胎鼠脊髓神经干细胞 ,为建立稳定的脊髓神经干细胞系提供基础。方法 :应用无血清培养技术从胎鼠脊髓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 ,并应用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体对其进行标记 ;应用 Brd U掺入培养检测其分裂增殖能力 ;应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抗体分析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 :分离到的细胞具有不断分裂增殖的能力 ,可被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体所标记 ,并在血清条件下分裂为神经系统多种细胞。结论 :分离到的细胞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 ,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干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鼠 脊髓 神经干细胞 分离 培养 鉴定 中枢神经损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上皮细胞促进共培养神经干细胞存活及分化 被引量:6
7
作者 孟晓婷 陈东 +1 位作者 刘佳梅 路来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4-187,F002,共5页
目的 :探讨羊膜上皮细胞是否能在体外促进胚胎脑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及分化。方法 :Neurosphere法分离、克隆 E1 2~ 1 4 d Wistar大鼠脑组织的神经干细胞 ,同时从羊膜中分离羊膜上皮细胞。将神经干细胞与羊膜上皮细胞在不同条件下共培养 ... 目的 :探讨羊膜上皮细胞是否能在体外促进胚胎脑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及分化。方法 :Neurosphere法分离、克隆 E1 2~ 1 4 d Wistar大鼠脑组织的神经干细胞 ,同时从羊膜中分离羊膜上皮细胞。将神经干细胞与羊膜上皮细胞在不同条件下共培养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羊膜上皮细胞及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进行检测。结果 :羊膜上皮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表面抗原 ;与羊膜上皮细胞共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克隆的分化细胞总数、分化为神经元的百分率及神经元初级突起长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羊膜上皮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同源性 ;羊膜上皮细胞能促进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的分化 ,且主要向神经元分化 ,并促进神经元初级突起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羊膜 上皮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蒂第5腕掌关节移位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春鹏 路来金 +3 位作者 刘志刚 宫旭 朴成东 于家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为带血管蒂的第 5腕掌关节移位修复和重建手的功能性关节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 2侧冷冻成人上肢标本 ,显微解剖观测第 5腕掌关节的结构特点、关节面的形状、血供来源、神经支配、韧带的构成及长、宽、厚度 ,并测量关节的活动... 目的 :为带血管蒂的第 5腕掌关节移位修复和重建手的功能性关节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 2侧冷冻成人上肢标本 ,显微解剖观测第 5腕掌关节的结构特点、关节面的形状、血供来源、神经支配、韧带的构成及长、宽、厚度 ,并测量关节的活动度。模拟设计以腕背动脉网及其分支为蒂的第五腕掌关节移位术。结果 :①第 5腕掌关节为鞍状关节 ,具有屈伸 3 9.16°± 4.2 4°的活动范围。②第 5腕掌关节的血供来自掌深弓尺侧返支、第 4掌背动脉近端的关节支和尺动脉手背支、腕掌网和腕背网的分支。③第 5腕掌关节由尺神经支配 ,掌侧为尺神经深支的分支 ,背侧为尺神经手背支分支。结论 :可设计以掌背血管筋膜为蒂的逆行和以桡动脉腕背支筋膜为蒂的顺行第 5腕掌关节移位 ,用于修复和重建拇指腕掌关节和第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掌关节 移位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家兔骨骼肌细胞不可逆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国君 李锐 +4 位作者 张志新 王国深 王悦书 赵国璋 刘钦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下缺血家兔骨骼肌亚微观结构的变化与缺血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设置 1 0个不同温度组即 35℃、30℃、2 5℃、2 0℃、1 8℃、1 5℃、1 2℃、9℃、6℃和 4℃组 (每组 1 2只家兔 ) ,每个温度组动物每隔 1 h取大腿股正中...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下缺血家兔骨骼肌亚微观结构的变化与缺血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设置 1 0个不同温度组即 35℃、30℃、2 5℃、2 0℃、1 8℃、1 5℃、1 2℃、9℃、6℃和 4℃组 (每组 1 2只家兔 ) ,每个温度组动物每隔 1 h取大腿股正中线处一块 ( 0 .4cm× 0 .4cm× 0 .2 cm)肌组织放入2 .5 %戊二醛液中固定 ,透射电镜下观察 ,确定不可逆变性的时限。结果 :不同温度组即 35℃、30℃、2 5℃、2 0℃、1 8℃、1 5℃、1 2℃、9℃、6℃和 4℃组缺血家免电镜下骨骼肌细胞出现不可逆变性时间分别为 3、4、5、6、7、9、1 2、1 6、2 8和 5 0 h。结论 :家兔骨骼肌不可逆变性的温度与时限成幂函数关系 :T时限 ≈ 1 0 0 /( X- X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镜观察 断肢再植 温度 家兔 骨骼肌细胞 不可逆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粪便排泄物引流装置在COVID-19危重症患者救治中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胜男 余欣 +3 位作者 李倩 麻海春 连鑫 庞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5-629,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粪便排泄物引流装置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中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治疗COVID-19和避免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粪便排泄物引流装置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中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治疗COVID-19和避免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F18号硅胶胃管连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的改良粪便排泄物引流装置处理患者的粪便排泄物。参与治疗的医护人员64人,其中医生16人,护士48人。收集医护团队所有人员的一般资料,每2周检测1次COVID-19血清学抗体和咽拭子。结果:患者,女性,78岁,以“腹泻、咳嗽、咳痰15 d,胸闷、气短10 d,发热1 d”入院。COVID-19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治疗中应用改良粪便排泄物引流装置收集粪便排泄物,医护人员平均操作时间由原来的20 min减少为10 min,患者肛周皮肤潮红消退,未发生失禁性皮炎(IAD)。患者治愈,但因其他基础性疾病仍留院治疗。医护人员64人的COVID-19血清学抗体和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医护人员无感染。结论:改良粪便排泄物引流装置的稳定性更好,可有效预防IAD以及COVID-19的传播,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的风险,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职业暴露 粪便排泄物 引流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不需吻合血管的指尖部完全离断再植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志新 姜德欣 +1 位作者 刘彬 路来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9-650,共2页
目的 :为无血管吻合条件的手指指尖部离断伤提供一种新的原位再植方法。方法 :将手指末节离断端修成只有骨和甲床组织的剔皮骨甲复合体 ,经骨折内固定和缝合甲床后 ,在手指残端依据离断侧皮肤缺损的大小 ,设计并切取以一侧指固有动静脉... 目的 :为无血管吻合条件的手指指尖部离断伤提供一种新的原位再植方法。方法 :将手指末节离断端修成只有骨和甲床组织的剔皮骨甲复合体 ,经骨折内固定和缝合甲床后 ,在手指残端依据离断侧皮肤缺损的大小 ,设计并切取以一侧指固有动静脉为蒂的旗形皮瓣或 V- Y皮瓣向远侧旋转或推进 ,覆盖离断侧骨甲复合体。结果 :离断端骨甲组织均成活 ,保留了手指的长度和功能。结论 :应用剔皮骨甲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血管 手指末节离断 外科皮瓣 断指再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单端侧与双端侧吻合修复神经缺损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志新 路来金 +1 位作者 刘志刚 陈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01-704,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单端侧吻合与双端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5只新西兰大白兔的左右侧后肢共30侧分为3组:单端侧吻合组、双端侧吻合组和对照组,于术后各时间段对肢体进行大体指标的观测,于术后1年对各组进行神经电生理... 目的:探讨神经单端侧吻合与双端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5只新西兰大白兔的左右侧后肢共30侧分为3组:单端侧吻合组、双端侧吻合组和对照组,于术后各时间段对肢体进行大体指标的观测,于术后1年对各组进行神经电生理学指标、胫前肌最大等长强直收缩张力(ITF)的测定以及神经、肌肉的组织学及形态学指标的观测。结果:神经单端侧吻合组与双端侧吻合组相比,在各时间段两组神经功能恢复进度相同,在术后1年两组的神经干诱发电位潜伏期(latency)和诱发电位波幅(CMAP)、胫前肌最大ITF的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神经、肌肉组织学观察结果亦相近。结论:神经单端侧吻合与双端侧吻合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时远期疗效相同;缺损神经可通过与邻近正常神经干的双端侧吻合实现再生纤维的自身连接,这种连接对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仅起部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吻合术 外科 电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诱导分化研究的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路来金 陈雷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神经元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腘窝中间皮动脉岛状皮瓣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路来金 宋良松 +2 位作者 宣昭鹏 刘彬 宫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设计以腘窝中间皮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方法:通过对10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的显微解剖研究,系统观测腘窝中间皮动脉及其上行支的起始、走行、外径、分支、伴行静脉及供血范围。结果:腘窝中间皮动脉均起自腘动脉;起始点位于股骨内外... 目的:设计以腘窝中间皮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方法:通过对10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的显微解剖研究,系统观测腘窝中间皮动脉及其上行支的起始、走行、外径、分支、伴行静脉及供血范围。结果:腘窝中间皮动脉均起自腘动脉;起始点位于股骨内外髁连线中点上方(28.50±4.92)mm;起点外径(1.92±0.12)mm;上行支长度(250.03±9.24)mm;末端外径(0.33±0.09)mm;皮支(21±3)条;供血范围在股后区25cm×10cm。有两条伴行静脉,外径(1.41±0.1)mm。结论:腘窝中间皮动脉上行支起点、走行恒定,外径较粗,有较多皮支和恒定的供血范围,可设计以股后为供区的逆行岛状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窝中间皮动脉 上行支 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蒂尺侧上副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瑞君 路来金 +3 位作者 宫旭 张志新 宣昭鹏 崔建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为远端蒂尺侧上副动脉穿支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对14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测尺侧上副动脉穿支的起源、走行、数量、外径及吻合情况。结果尺侧上副动脉起点距肱骨内上髁上方(16.6±1.9)... 目的为远端蒂尺侧上副动脉穿支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对14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测尺侧上副动脉穿支的起源、走行、数量、外径及吻合情况。结果尺侧上副动脉起点距肱骨内上髁上方(16.6±1.9)cm,外径(1.6±0.2)mm,穿支动脉出现率93%,在尺侧上副动脉全程都有分布,管径0.5~1.3 mm之间,并在深筋膜表面形成纵向稠密的血管吻合网。远端穿支位置相对恒定,距肱骨内上髁上方距离(3.3±1.2)cm,管径(0.9±0.3)mm,并与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发出的皮肤穿支形成血管吻合,有1~2条伴行静脉,直径(0.8±0.4)mm。结论尺侧上副动脉穿支所形成的血管吻合网血供可靠,远端穿支管径较粗、位置恒定,以肱骨内上髁上方3 cm尺侧上副动脉远端穿支穿出点为皮瓣旋转点,以臂内侧中下部皮肤为供区,不携带尺侧上副动脉,设计远端蒂尺侧上副动脉穿支皮瓣,可用于修复肘关节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侧上副动脉 穿支 外科皮瓣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剂对VEGF基因体外转染成纤维细胞转染率的影响
16
作者 赵丽荣 王小丛 +1 位作者 徐卉 刘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1-493,580,共4页
目的:观察诊断剂量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剂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转染率的影响。方法:将成纤维细胞分为单纯VEGF165质粒转染组、造影剂+VEGF165质粒转染组、超声+VEGF165质粒转染组[机械指数(MI)为1.6]和... 目的:观察诊断剂量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剂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转染率的影响。方法:将成纤维细胞分为单纯VEGF165质粒转染组、造影剂+VEGF165质粒转染组、超声+VEGF165质粒转染组[机械指数(MI)为1.6]和超声+造影剂+VEGF165质粒转染组(MI分别为1.2、1.4和1.6)。转染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VEGF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转染率。结果:超声+VEGF165质粒组、造影剂+VEGF165质粒组与单纯VEGF165质粒组转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超声+造影剂+VEGF165质粒组(MI 1.2、1.4、1.6)转染率增加,与单纯VEGF165质粒组转染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超声+造影剂+VEGF165质粒组(MI 1.4、1.6)转染率最高,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超声+造影剂+VEGF165质粒组(MI 1.4、1.6)与超声+造影剂+VEGF165质粒组(MI 1.2)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超声造影剂诊断剂量的超声照射能提高VEGF基因的转染率,且随超声剂量增加转染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造影剂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转染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原则专家共识 被引量:60
17
作者 唐举玉 魏在荣 +26 位作者 张世民 汪华侨 章一新 顾立强 刘元波 沈余明 路来金 王欣 徐永清 梅劲 张家平 赵洪伟 王健 章伟文 韩岩 郑和平 劳杰 陈宏 巨积辉 陈世新 王达利 柴益民 穆籣 刘小林 唐茂林 徐达传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共2页
皮瓣手术的应用在人类史上已有两千多年,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局部旋转皮瓣和后来的远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带血管蒂皮瓣、穿支皮瓣等阶段。近40余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诞生解决了小血管吻合难题和显微解剖研究深入认识了皮瓣的... 皮瓣手术的应用在人类史上已有两千多年,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局部旋转皮瓣和后来的远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带血管蒂皮瓣、穿支皮瓣等阶段。近40余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诞生解决了小血管吻合难题和显微解剖研究深入认识了皮瓣的血供规律,先后诞生了游离皮瓣和穿支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皮瓣移植 血管蒂皮瓣 局部旋转皮瓣 游离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供区 受区 带蒂皮瓣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3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18
作者 董智勇 李忱 +3 位作者 陈东 孟晓婷 陈雷 路来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72-1073,1078,共3页
目的:分离大鼠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构建pLEGFP-NT3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方法:利用RT-PCR技术钓取大鼠NT-3基因,克隆到测序载体pMD18-T中,测序后再亚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C1中,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导入包装细胞PA317。结果... 目的:分离大鼠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构建pLEGFP-NT3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方法:利用RT-PCR技术钓取大鼠NT-3基因,克隆到测序载体pMD18-T中,测序后再亚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C1中,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导入包装细胞PA317。结果:RT-PCR产物为776bp,经测序鉴定虽与GenBank中NT-3基因的序列相差1个碱基,但不影响NT-3蛋白质的表达;构建的pLEGFP-NT3重组载体经酶切鉴定,证实NT-3基因片段正确插入pLEGFP-C1载体中。转染包装细胞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导入NT-3基因的PA317细胞发绿色荧光。结论:分离得到了大鼠NT-3基因成功构建了pLEGFP-NT3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素3 逆转录病毒载体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茸多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19
作者 李立军 路来金 +2 位作者 陈雷 丰波 王雪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43-344,共2页
目的 :探讨鹿茸多肽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36只 ,雌雄各半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鹿茸多肽用药组。建立切断大鼠坐骨神经保留一侧神经外膜模型 ,术后隔日于失神经支配的靶器官注射给药。于术后 2、4、6周... 目的 :探讨鹿茸多肽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36只 ,雌雄各半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鹿茸多肽用药组。建立切断大鼠坐骨神经保留一侧神经外膜模型 ,术后隔日于失神经支配的靶器官注射给药。于术后 2、4、6周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电生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结果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潜伏期及诱发电位恢复率在各时间点上用药组优于对照组P <0 0 1。组织学检查有髓神经纤维数、纤维直径、截面积在各时间点上用药组优于对照组P <0 0 1。超微结构观察用药组各时间点上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厚度、成熟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鹿茸多肽能促进神经再生及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电生理 组织学检测 促神经再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CC的解剖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锋磊(综述 刘志刚(审校)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1-352,共2页
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是人类腕关节尺侧的重要的纤维软骨-韧带结构,它将桡尺远侧关节和桡腕关节分开,作用是稳定尺腕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缓冲腕骨和尺骨之间压力、使前臂及腕部的运动更加灵... 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是人类腕关节尺侧的重要的纤维软骨-韧带结构,它将桡尺远侧关节和桡腕关节分开,作用是稳定尺腕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缓冲腕骨和尺骨之间压力、使前臂及腕部的运动更加灵活[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TFCC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桡尺远侧关节 解剖 桡腕关节 韧带结构 尺腕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