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鹏 车丽赫 +3 位作者 郭志敏 娄丽新 鲍万国 李玉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3-598,共6页
目的:探讨本院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的病原菌的分布、病区分布和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情况,为临床不同科室合理、及时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院各科室患者清洁中段尿尿培养阳性的252例标本,共分离出270株病原菌,分析这... 目的:探讨本院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的病原菌的分布、病区分布和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情况,为临床不同科室合理、及时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院各科室患者清洁中段尿尿培养阳性的252例标本,共分离出270株病原菌,分析这些病原菌菌种、药敏及耐药性情况,同时分析其病区分布情况。结果:270株泌尿系感染的菌株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计202株(74.81%),尤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共121株(44.81%),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4株(8.89%)、铜绿假单胞菌10株(3.70%)、产酸克雷伯菌9株(3.33%);在革兰阳性菌中以屎肠球菌最为多见,共20株(7.41%),其次为草绿色链球菌12株(4.44%)、粪肠球菌10株(3.70%);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率,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共28株,占所有杆菌的13.86%。产ESBLs的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10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美罗培南耐药的杆菌共有8株,占所有202株杆菌的3.96%。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为10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5%。不同科室间病原菌有所不同,ICU科患者屎肠球菌感染排第1位,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干部病房患者屎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率相同,其他主要科室以大肠埃希菌比例最高。结论: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以杆菌为主,但球菌所致的尿感应引起重视。细菌对多种药物有一定耐药性,不同临床科室泌尿系统感染的优势致病菌有所不同,提示对不同患者应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感染 病原菌 抗生素 耐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动态变化和转归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倩 亓传旺 +6 位作者 张会 张鹏 吴瑞红 迟秀梅 于鸽 潘煜 牛俊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动态变化和转归,阐明基线因素对甲状腺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取基线甲状腺功能正常的CHC患者243例,均给予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48周,分别在12、24、36、48、60和72...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动态变化和转归,阐明基线因素对甲状腺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取基线甲状腺功能正常的CHC患者243例,均给予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48周,分别在12、24、36、48、60和72周时对甲状腺功能和HCV RNA定量等进行检测,根据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分为持续正常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组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组,观察各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的规律。结果:82例(33.7%)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改变,其中亚甲减51例(20.9%),甲减13例(5.3%),甲亢18例(7.4%)。随访至72周时,亚甲减、甲减、甲亢患者恢复正常的分别为32例(39.0%)、12例(14.6%)和7例(8.5%),甲减转变为亚甲减的为6例(7.3%),甲亢转变为亚甲减的为3例(3.7%);19例(23.2%)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1例(1.2%)表现为持续亚甲减,13例(15.9%)持续甲减,5例(6.1%)持续甲亢;3例(3.7%)患者由甲亢转变为甲减。女性甲减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发生甲亢患者平均年龄低于甲减、亚甲减及持续正常患者(P<0.05);发生甲亢和甲减患者基线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低于亚甲减和持续正常者(P<0.05);发生甲亢患者中HCV 2a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发生甲减、亚甲减及持续正常者(P<0.05)。结论: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可使甲状腺功能发生改变,性别、年龄、肝功能和基因型对甲状腺功能改变具有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抗病毒治疗 甲状腺功能 干扰素-Α2B 利巴韦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稀土杂多化合物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新宇 牛俊奇 +4 位作者 吴荻 王宏芳 徐坤 孙志伟 李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研究稀土杂多化合物(PTW-6)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MTT法检测PTW-6对Hep G2 2.2.15细胞的毒性,乙型肝炎病毒e(s)抗原诊断试剂盒检测上清液中HBeAg、HBsAg的含量,Southern blotting法检测PTW-6对细胞内HBV DNA复制的... 目的:研究稀土杂多化合物(PTW-6)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MTT法检测PTW-6对Hep G2 2.2.15细胞的毒性,乙型肝炎病毒e(s)抗原诊断试剂盒检测上清液中HBeAg、HBsAg的含量,Southern blotting法检测PTW-6对细胞内HBV DNA复制的抑制作用。荧光定量PCR分析PTW-6对细胞内HBV mRNA和上清液中HBV DNA含量的影响。结果:PTW-6对2.2.15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为1590.46 mg.L-1,PTW-6各浓度实验组对HBeAg和HBsAg的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PTW-6浓度的增高,PTW-6对2.2.15细胞内外HBV DNA的抑制率增加,PTW-6对2.2.15细胞外HBV DNA和细胞内HBV mRNA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1.1和63.6 mg.L-1。结论:PTW-6体外毒性较低,且对HBV复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杂多化合物 肝炎病毒 乙型 HEP G2 2.2.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侧弯与特发性脊柱侧弯对肺功能影响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大辉 张鹏 +3 位作者 汪建国 王峰 曹璐 李玉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6-330,共5页
目的:比较先天性脊柱侧弯(CS)与特发性脊柱侧弯(IS)患者肺功能参数的差异,阐明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脊柱侧弯患者61例,根据病因分为CS患者组(25例)和IS患者组(36例),分析两类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参数的改变及其... 目的:比较先天性脊柱侧弯(CS)与特发性脊柱侧弯(IS)患者肺功能参数的差异,阐明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脊柱侧弯患者61例,根据病因分为CS患者组(25例)和IS患者组(36例),分析两类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参数的改变及其异同。结果: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和Cobb角等基线情况相似。CS和IS组中分别有6例和12例存在通气功能障碍,15例和25例存在换气功能障碍。2组患者残气量(RV)、残气量/肺总量(RV/TLC)和残气量/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RV/TLC%pred)3项肺功能均异常升高。CS组患者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显著低于IS组(P<0.05);IS组患者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pred)、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pred)、最大分钟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pred)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与Cobb角均呈负相关关系(r=-0.54^-0.35,P<0.05);CS组患者TLC%pred与Cobb角呈负相关关系(r=-0.047,P<0.05)。结论:不同类型脊柱侧弯对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产生影响,IS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较CS患者更为严重,对生活质量影响更大,需要早期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弯 特发性脊柱侧弯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异丙托溴铵对控制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进展的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郭晓雪 马丽伟 +4 位作者 李晓宁 刘颖 孙璐瑶 张连莲 于振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4-698,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NAC)和异丙托溴氨单独或联合给药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用的差异,阐明NAC和异丙托溴氨联合给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NAC组、异丙托溴铵组和联合...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NAC)和异丙托溴氨单独或联合给药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用的差异,阐明NAC和异丙托溴氨联合给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NAC组、异丙托溴铵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6只。采用3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及熏香烟3个月的复合刺激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模型建立1周后,于第8天NAC组、异丙托溴铵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单独或联合给予NAC或异丙托溴铵,持续给药11周。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血氧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分压(PaO2)],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肺组织形态学检测,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肺组织气道重塑减轻,以联合用药组减轻最明显。血气分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aO2降低(P<0.01),PaCO2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NAC组、异丙托溴氨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PaO2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PaCO2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ELISA法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6、NO及TNF-α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NAC组、异丙托溴氨组和联合用药大鼠IL-6、NO及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丙托溴铵和NAC联合应用通过抑制气道重塑可阻止COPD大鼠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控制早期COPD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气道重塑 异丙托溴氨 乙酰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及其变化率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对脓毒症病情与预后判别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高磊 鲍万国 +2 位作者 齐翀 张淑敏 李玉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789-2793,共5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及其变化率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对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别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脓毒症患者160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组;按预后分为存活和死亡组。计算各主要评分、7d降钙素原变化率(7dPCT_...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及其变化率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对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别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脓毒症患者160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组;按预后分为存活和死亡组。计算各主要评分、7d降钙素原变化率(7dPCT_cr)、7d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变化量(7dΔSOFA)等指标,比较各组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明确各指标对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间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序贯器官衰竭评分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APACHEⅡ)、查尔森评分(WIC)、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表明PCT联合SOFA在判别脓毒症严重程度中最佳,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79.0%。存活组和死亡组间年龄、性别、NEUT、是否为脓毒性休克、SOFA、WIC、APACHEⅡ、NEWS、7dPCT_cr、7dΔSOF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7dPCT_cr、7dΔSOFA及脓毒性休克是影响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3个指标联合判别脓毒症预后最佳,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92.0%。结论降钙素原及其变化率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对脓毒症严重程度和预后判别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降钙素原变化率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脓毒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对门脉高压症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星 鲍万国 +1 位作者 牛俊奇 丁云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2-233,237,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致病因子复制60只Wistar大鼠肝硬化模型,将其中56只成功制模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复方丹参3、10及15 d组以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复方丹参(5 mL.kg-1.d-1)3、10及15 d和...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致病因子复制60只Wistar大鼠肝硬化模型,将其中56只成功制模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复方丹参3、10及15 d组以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复方丹参(5 mL.kg-1.d-1)3、10及15 d和同剂量生理盐水15 d。分别于给药结束后检测门静脉血流量、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门静脉压力、腹主动脉压。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复方丹参3、10及15 d组的门静脉压力、门静脉血流量、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腹主动脉压力均呈梯度性降低(P<0.05),复方丹参15d组较3 d组和10 d组上述指标下降明显(P<0.05),复方丹参3 d和10 d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丹参能降低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力,并且延长丹参用药时间则更有效地降低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门脉高压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徐慧宁 姜艳芳 +1 位作者 李婉玉 牛俊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5-287,共3页
目的:观察抗病毒治疗前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和CD4+CD25+CD127low/-Treg百分比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分离28例CHB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三色流式分析法分别对CD4+CD... 目的:观察抗病毒治疗前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和CD4+CD25+CD127low/-Treg百分比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分离28例CHB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三色流式分析法分别对CD4+CD25high Treg和CD4+CD25+CD127low/-Treg进行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CHB组CD4+CD25high Treg和CD4+CD25+CD127low/-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3.36%±2.59%和4.05%±1.6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60%±0.66%和1.75%±0.83%,P<0.01)。ALT大于100U.L-1的患者中CD4+CD25high 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4.26%±3.10%)高于ALT小于100U.L-1的患者(2.52%±2.72%,P<0.05)。CD4+CD25high 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44,P<0.05)。结论:CHB患者体内CD4+CD25+Treg的升高可能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影响病毒清除。CD25高表达水平易受转氨酶水平的影响,CD127用来作为调节性T细胞的鉴定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CD4^+CD25^+ 调节性T细胞 CD1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核酶及锁核酸核酶对2.2.15细胞中HBsAg和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胡玉琳 牛俊奇 王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5-308,312,共5页
目的:观察针对HBV前C/C区的脱氧核酶(DNAzyme)及锁核酸核酶(LNAzyme)对2.2.15细胞中HBsAg、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合成针对HBV前C/C区2031位点的10-23DNAzyme、点硫代修饰的10-23DNAzyme及LNAzyme。本实验设对照组和10-23DNAz... 目的:观察针对HBV前C/C区的脱氧核酶(DNAzyme)及锁核酸核酶(LNAzyme)对2.2.15细胞中HBsAg、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合成针对HBV前C/C区2031位点的10-23DNAzyme、点硫代修饰的10-23DNAzyme及LNAzyme。本实验设对照组和10-23DNAzyme组、点硫代修饰的10-23DNAzyme组、LNAzyme实验组。对照组包括空白对照组、单纯脂质体对照组、单纯10-23DNAzyme对照组、无关10-23DNAzyme对照组。观察在0.16、0.64、1.28、1.60及1.92μmol.L-1浓度下及12、24、36、48、60、72、84及96 h时间段对2.2.15细胞的HBsAg、HBeAg表达的抑制效应。结果:10-23DNAzyme及LNAzyme作用于2.2.15细胞后,可明显抑制HBsAg、HBeAg的表达,且抑制率LNAzyme明显高于点硫代修饰的10-23DNAzyme,而后者又明显高于未进行任何修饰的10-23DNAzyme组。LNAzyme及点硫代修饰的10-23DNAzyme对HBsAg的最高抑制率分别是(91.6±8.4)%和(78.4±2.0)%,对HBeAg的最高抑制率分别是(90.1±5.2)%和(76.4±4.8)%;在给药后12 h就表现出抑制效应,48 h达高峰,LNAzymes、点硫代修饰的10-23DNAzyme有效抑制时间分别是为84及72 h。其对2.2.15细胞未见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结论:10-23DNAzyme及LNAzyme对2.2.15细胞具有明显的高效阻断HBV的HBsAg、HBeAg表达的作用,且LNAzyme优于DNAzyme,是一类特异的高效的抗HBV治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催化性 锁核酸核酶 2.2.15细胞 肝炎病毒 乙型 抑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基因真核荧光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喉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鸥 李野 +3 位作者 赵明 金春顺 金玲 姜艳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7-820,共4页
目的:构建人PTEN基因的真核荧光表达载体并在Hep-2喉癌细胞中高效表达,阐明PTEN基因在喉癌细胞株中的抑癌效果并为喉癌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从人喉黏膜组织中提取总RNA,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得到PTEN全基因。克隆入PGEM-T ... 目的:构建人PTEN基因的真核荧光表达载体并在Hep-2喉癌细胞中高效表达,阐明PTEN基因在喉癌细胞株中的抑癌效果并为喉癌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从人喉黏膜组织中提取总RNA,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得到PTEN全基因。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上,经过PCR和酶切鉴定为阳性的克隆,进行测序分析。将所获得的基因定向克隆入Pegfp-C1载体中构建PTEN真核荧光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入Hep-2细胞中进行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表达。结果:反转录PCR扩增后的产物,在约1400 bp处可观察到特异性条带,序列分析表明与GenBank中的PTEN基因序列相同。PCI-PTEN真核载体转染Hep-2细胞后的Western Blotting表明表达产物与抗人PTEN单克隆抗体有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成功构建出PTEN真核荧光表达载体,诱导产生蛋白经检测证实为PTEN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基因 PTEN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丙型肝炎病毒NS5A基因表达的shRNA系统的构建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秀芬 姜艳芳 +2 位作者 王峰 牛俊奇 唐彤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0-573,共4页
目的:构建抑制丙型肝炎病毒NS5A基因(HCV NS5A)表达的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系统,观察其对HCV NS5A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HCV NS5A基因已知序列,设计3段19个碱基的HCV NS5A特异性靶序列,合成两对63 bp并含有编码shRNA序... 目的:构建抑制丙型肝炎病毒NS5A基因(HCV NS5A)表达的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系统,观察其对HCV NS5A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HCV NS5A基因已知序列,设计3段19个碱基的HCV NS5A特异性靶序列,合成两对63 bp并含有编码shRNA序列的寡核苷酸,双链退火后,克隆到经过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线性的pSilencerTM3.1-H1neo载体的H1启动子下游,重组构建RNA干扰(RNAi)质粒,进行电泳,将3个不同的RNAi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分别与HCV NS5A真核表达质粒共转染正常肝细胞HL-7702细胞系,用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鉴定NS5A蛋白表达。结果:对重新构建的pSilencerTM3.1-H1neoHCV NS5A-R1、R2、R3质粒进行测序,与设计的序列完全相同;3个质粒电泳均在4 348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测得R1、R2和R3的NS5A蛋白未见明显条带,阴性对照质粒NS5A蛋白在相对分子质量5 600处出现条带。结论:设计合成的3个不同位点的63个碱基均成功插入到预计位点,并且序列完全正确,对HCV NS5A基因表达有特异性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NS5A基因 短发夹RNA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姆病的临床分析(附11例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齐月 王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莱姆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 伯氏疏螺旋体 青霉素 多西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穿孔法增强HBVDNA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华瑞 华芳 +2 位作者 陈海英 王峰 牛俊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7-350,共4页
目的:评估电穿孔法3个主要变量(DNA剂量、接种部位和电压)对诱导Balb/c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用能够表达荧光蛋白的荧光素酶质粒肌肉注射小鼠,通过荧光蛋白表达量的测定观察电穿孔法对肌肉细胞中抗原基因的转染效率和蛋白表达... 目的:评估电穿孔法3个主要变量(DNA剂量、接种部位和电压)对诱导Balb/c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用能够表达荧光蛋白的荧光素酶质粒肌肉注射小鼠,通过荧光蛋白表达量的测定观察电穿孔法对肌肉细胞中抗原基因的转染效率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的DNA疫苗,电穿孔法接种疫苗,在DNA疫苗的剂量(0.5、5.0和50.0μg)、接种部位(肌肉、皮内和皮下)及电穿孔所施加电压(0、36和60V)改变时,采用ELISA法检测HBV表面抗体(HBsAb),以观察小鼠体液免疫的变化。结果:电穿孔能够加速抗原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荧光蛋白表达随电击电压的升高而增强(P<0.01);5μg荧光素酶质粒电穿孔所施加电压60V时荧光蛋白表达在7d时达到最高。注射途径为皮内的电转染效果最佳。在电场作用下,电压36和60V时HBVDNA疫苗5.0μg肌肉注射后产生抗体水平分别为22.4和81.2IU.mL-1。结论:电穿孔法可以有效提高HBV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DNA疫苗 电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涉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杨 牛俊奇 王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6-620,F0002,共6页
目的:观察HBVS区和C区特异性的小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对HepG2.2.15细胞中HBV复制和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含有polⅢ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Circle-U6构建针对HBVS区和C区的特异性shRNA表达质粒SC-S和SC-C。实验设立SC-S组、SC-... 目的:观察HBVS区和C区特异性的小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对HepG2.2.15细胞中HBV复制和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含有polⅢ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Circle-U6构建针对HBVS区和C区的特异性shRNA表达质粒SC-S和SC-C。实验设立SC-S组、SC-C组、无关对照SC-N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不同浓度的重组载体转染HepG2.2.15细胞,并作用不同时间。应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HBeAg和HBsAg,用斑点杂交方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的HBV DNA。结果:成功构建了含目的序列的重组质粒SC-S和SC-C。SC-S对HBeAg和HBsAg表达的抑制率明显高于SC-C;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SC-S对HBeAg和HBsAg表达的抑制率逐渐增强;SC-S转染HepG2.2.15细胞后第3天产生明显抑制效应,对HBeAg及HBsAg表达的抑制率在第6天达高峰,第9天抑制率仍较高。斑点杂交结果显示,SC-S对HBV复制的抑制效应强于SC-C。结论:构建的HBVS区和C区特异性shRNA表达质粒有明显、高效抑制HBV复制和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涉 乙型肝炎病毒 小干涉RNA 基因疗法 HEPG2.2.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庆贺 孟艳 李玉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31-1439,共9页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是由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肝病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该病无特异性表现,临床上易与其他病毒性肝炎混淆,导致失治误治。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以便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合理选...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是由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肝病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该病无特异性表现,临床上易与其他病毒性肝炎混淆,导致失治误治。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以便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合理选择抗病毒药物及疗程。本文对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肝炎 病毒性 流行病学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臧秀贤 牛俊奇 姜艳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治疗前后的改变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采集10例MODS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及10例健康人的外周抗凝血,应用CD4(PE-CY5)、CD25(FITC)和CD127(PE)特异性荧光抗体标...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治疗前后的改变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采集10例MODS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及10例健康人的外周抗凝血,应用CD4(PE-CY5)、CD25(FITC)和CD127(PE)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对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进行三色荧光抗体检测。结果:MODS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2.11%±0.33%)低于治疗前(7.44%±1.59%)(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0.77%±0.09%)(P<0.05)。结论:MODS患者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增加,并可能在MODS的发生发展中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感染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P、GGT-Ⅱ和MMP-9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玉环 李玉香 沈华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5-878,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GGT-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原发性肝癌(PHC)的互补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肝癌和56例其他肝病患者血清AFP、GGT-Ⅱ和MMP-9,进行同步检测,分析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对肝...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GGT-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原发性肝癌(PHC)的互补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肝癌和56例其他肝病患者血清AFP、GGT-Ⅱ和MMP-9,进行同步检测,分析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单纯AFP、GGT-Ⅱ和MMP-9,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3.3%、93.3%、60.0%,特异性分别为83.33%、78.88%、92.42%,漏诊概率分别为26.7%、6.7%、40.0%。准确度分别为80.2%、83.3%、82.3%;横向联合检测AFP、GGT-Ⅱ、MMP-9敏感性为96.7%,特异性81.82%,但准确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AFP、GGT-Ⅱ和MMP-9之间存在有互补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这三项标志物可提高肝癌,尤其是AFP阴性肝癌的诊断率,三者联合检测不降低PHC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新型核苷类似物抗鸭乙型肝炎病毒活性及其对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荻 牛俊奇 +4 位作者 鲍万国 仲伯华 吴新宇 丁艳华 冯相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5-1009,1175,共6页
目的:研究3种具有新型结构的核苷类似物在体内的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及其对鸭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寻新型高效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方法:实验组鸭分为2、10和50mg.kg-1 3个剂量组,分别给予核苷类似物030703、030605和030705... 目的:研究3种具有新型结构的核苷类似物在体内的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及其对鸭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寻新型高效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方法:实验组鸭分为2、10和50mg.kg-1 3个剂量组,分别给予核苷类似物030703、030605和030705,对照组鸭给予阿德福韦10mg.kg-1,每日1次,经口服连续给药30d。分别在给药前、给药第15天、第30天和停药后第2周时静脉采血,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血清鸭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HBV DNA)检测,同时设DHBV DNA阳性和阴性对照组。实验结束后处死鸭,取肝脏,进行光镜下的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受试药物030703的高、中、低剂量组在给药后分别有3只(60%)、2只(40%)、1只(20%)鸭的DHBV DNA含量下降至原含量1/3,与阿德福韦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DHBV 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药物030605的高、中、低剂量组在给药后分别有4只(80%)、3只(60%)、1只(20%)鸭的DHBV DNA含量下降至原含量1/3,与阿德福韦对照组比较,高、中剂量组DHBV DNA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化合物030705药物的高、中、低剂量组在给药后分别有3只(60%)、2只(40%)、0只(0%)鸭的DHBV DNA含量下降至原含量1/3,与阿德福韦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DHBV 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低剂量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测试药物高、中、低剂量各组干预后的鸭肝脏组织形态分别与病毒阳性对照组比较,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与阿德福韦对照组的表现相似。结论:3种新型核苷类似物030703、030605及030705具有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并且能够不同程度地缓解鸭肝脏组织炎症,是一类高效的新型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似物 肝炎 乙型/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CCl_4损伤的人肝细胞及大鼠肝星状细胞株的影响及其机制
19
作者 李玉香 张凯宇 +3 位作者 张一宁 王峰 姜艳芳 牛俊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基因的表达对CCl4损伤的人肝细胞及大鼠肝星状细胞株(CFSC-2G)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及其对CCl4损伤的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凋亡产生的机制。方法:将获得的稳定转染HL-7702细胞克隆...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基因的表达对CCl4损伤的人肝细胞及大鼠肝星状细胞株(CFSC-2G)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及其对CCl4损伤的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凋亡产生的机制。方法:将获得的稳定转染HL-7702细胞克隆,分为4组,Ⅰ组为转染PCI-neo-hHGF实验组,Ⅱ组为转染PCI-neo空载体对照组,Ⅲ组为仅加入脂质体的对照组,Ⅳ组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采用Westernblotting测定转染PCI-neo-hHGF的HL-7702细胞和CFSC-2G细胞中hHGF、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蛋白质的表达。结果:HL-7702细胞转染PCI-neo-HGF并培养48h后,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高于PCI-neo空载体对照组、脂质体转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HL-7702细胞(P<0.01),而且随着转染PCI-neo-HGF剂量增加,细胞的增殖活性有一定的增长趋势,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CI-neo-HGF转染的HL-7702细胞caspase-3蛋白质表达量较CCl4损伤的HL-7702细胞和PCI-neo转染的HL-7702细胞明显降低,未检测到caspase-8和caspase-9蛋白质的表达;PCI-neo-HGF转染的CFSC-2G细胞caspase-3蛋白质表达量较CCl4诱导的CFSC-2G增加,caspase-9蛋白质表达也呈阳性。结论:PCI-neo-HGF可促进体外培养的HL-7702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够抑制CCl4损伤的HL-7702细胞的凋亡,促进大鼠CFSC-2G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质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细胞生长因子 CFSC-2G细胞 细胞凋亡 CASPASE-3 CASPASE-8 CASPASE-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细胞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COS_7细胞中的表达
20
作者 李玉香 王峰 +3 位作者 牛俊奇 闫红青 张锦前 姜艳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7-300,共4页
目的:构建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OS7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HGF基因,与PCI-Neo载体连接,构建成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I-neo-HGF,应用限制性内切酶法及测序方法进行鉴定。利用脂质体将PCI-HGF转入COS... 目的:构建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OS7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HGF基因,与PCI-Neo载体连接,构建成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I-neo-HGF,应用限制性内切酶法及测序方法进行鉴定。利用脂质体将PCI-HGF转入COS7细胞系中,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的HGF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I-neo-HGF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片段与理论值相符,测序结果与GenBank对比,HGFcDNA序列同源性99%,插入正确;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I-neo-HGF转染COS7细胞,于转染12 h开始有表达,36-72 h表达量较高(约2000 ng·L^-1),以后逐渐下降。结论:成功构建了带有HG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能在转染细胞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遗传载体 基因表达 COS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